(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齐鲁石化分公司山东255400)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特种设备的危险因素,总结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管理、设备的安全状况以及人的安全因素等方面,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评价体系,解决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难以量化的情况。以某石化集团资产公司下属分公司的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问题为例,通过将建立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应用于实际,验证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特种设备;模糊综合评价;安全管理
1引言
特种设备并不是特指某一种用途和类型的设备,而是若干种设备的统称。在现实生活中,特种设备通常被定义为具有较大危险性、危害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生产设备。比如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等均属于特种设备的范畴。国内众多专家和学者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刘俊海[1]分析了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面临的压力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借鉴国外特种设备管理的经验,总结出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模式。张继宏[2]认为由于设备维护和保养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特种设备存在安全风险,利用博弈论分析了不同手段的安全管理效果,提出了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李付平[3]论述了特种设备对于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重要性,探讨了特种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柳丽萍[4]阐述了特种设备的相关法规要求及安全检验方法,并提出了特种设备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张领,施月涛,张健[5]以电梯和液化气储罐等特种设备为例,研究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问题和相应的对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种设备的登记使用量也不断加大,给特种设备的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由于特种设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事故发生将会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此可见,建立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并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特种设备危险因素辨识
2.1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
目前,特种设备应用范围较广,随着石油化工、能源、冶金等行业的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数量也大大增加,由于各种原因难免存在有些特种设备超过使用寿命仍在继续使用的情况出现,大大地增加了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事故一旦发生,必然会带来极大的损失。由于我国私营企业较多,但是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安全知识宣传工作,导致特种设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由于相关的监管制度不健全,需要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予以整治。一般来说,人口越密集的地区,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频率越大。另外,有些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受季节影响明显。
2.2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原因
危险源是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特种设备的安全性是相对的,可以说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特种设备,也就是说,特种设备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随时可能发生事故,可以通过识别设备的危险源,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将设备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总结起来,影响特种设备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
1)基本原因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基本原因在于企业内外部管理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来说,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没有设置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没有建立清晰明确的安全管理责任机制,没有定期地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特种设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于企业外部管理来说,造成特种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由于监管机制不完善,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方式不科学以及特种设备的监管体系存在问题等。
2)具体原因
(1)人的因素
在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或者操作人员出现工作疏忽,都可能导致由于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
(2)物的因素
物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指来自于特种设备本身,主要包括特种设备设计和维护保养方面的缺陷,如果设备没有定期进行安全维护和保养,以及设备到了使用寿命没有及时地更换,导致设备的安全性降低。
3构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3.1建立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特种设备的安全性因素主要涉及企业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状况以及人的安全因素等几个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3.2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表1,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层指标的权重。首先将评价指标按照重要性程度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很重要(M:9分),重要(N:7分),一般(O:5分),不重要(P:3分),很不重要(Q:1分)。然后邀请10位专家对评价指标按照重要性进行打分,专家打分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专家打分结果
根据表2及各层指标所占有的权重,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得出:
3.3确定评语集
根据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将特种设备的安全评价等级分为五个等级,即安全、较安全、一般、较危险、危险,为了便于分析评价,将评价等价予以量化,并确定每一个评价等级的分值区间,具体量化情况见表3。
表3评语集量化分值对照表
3.4建立评价矩阵
根据专家调查法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根据表3对评价等级进行打分,得出评价矩阵:
(1)
3.5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1)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式(2)对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2)
2)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式(3)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3)
3)计算评价结果
根据式(4)计算评价结果,再根据表3确定特种设备的安全等级。
(4)
4案例分析
本文以某石化集团资产公司下属分公司的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为例,该石化公司建于1966年,位于山东省,公司所涉及的特种设备主要包括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以及场内的机动车辆等。目前该石化分公司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针对该石化分公司特种设备管理的基本情况,建立了一套适合该石化分公司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根据表4对该石化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状况按照各指标的符合程度进行评定,评价等级分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和极不符合五个等级。
表4石化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状况评定表
邀请10位专家对该石化公司特种设备的安全评价按照表4进行打分并汇总分析,专家组的人员包括安全单位领导和专家4人,企业安全管理专家2人以及特种设备检验技术人员4人,然后进行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现场评定,专家评定结果见表5。
表5专家评定结果
根据表5,可以得出该石化公司特种设备管理的评价矩阵:
根据式(2)对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式(3)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式(4)计算评价结果,再根据表3确定特种设备的安全等级为“较安全”。由此可见,该石化分公司的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状态较好,但是不代表该石化分公司的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绝对安全,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在保持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状态下,继续做出相应的改善,以实现该石化分公司的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的最佳状态。
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评价体系成效分析
1)强化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提高特种设备的隐患整改率,进一步完善企业特种设备的无证问题。一般来说,存在安全隐患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具有高危险性的特种设备来说,安全隐患问题应该更加予以重视。该石化分公司运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之后,目前公司的特种设备整改率达99.5%以上,较之前提高了12.3%,为了提高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的隐患整改率。
2)企业应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特种设备的完好率,并降低企业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概率。对于承压类的特种设备来说,通常处于高温、高压或低压等具有强腐蚀性的运行环境之中,极易造成特种设备的腐蚀和损坏等情况。对于机电类的特种设备来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损耗以及电器装置时效等状况。由此可见,要保证各类特种设备处于安全的运行状态,应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3)制定并严格遵守企业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机制。只有在规定的操作条件和运行环境下,特种设备才能够安全运行,因此在特种设备使用之前应确保其处于规定的运行环境和操作条件下。另外,为了强化企业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应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机制,并要求企业的特种设备负责人熟练掌握相关专业和安全技术知识,以此确保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4)定期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并确保特种设备相关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均持证上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导致事故发生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应严格管理特种设备相关操作和管理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据调查数据显示,该石化分公司运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规范企业的持证制度之后,目前公司特种设备相关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持证率为95%,远高于我国特种设备的平均持证率75%的水平。
6结束语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评价体系,解决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难以量化的情况。以某石化集团资产公司下属石化分公司的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问题为例,企业应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评价体系之后,特种设备整改率显著提高,特种设备的故障率明显降低,降低了企业的特种设备相关操作和管理人员的无证率,建立了安全责任机制,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由此可见,通过将建立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应用于实际,验证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刘俊海.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问题探究[J].价值工程,2017,36(2):60-62.
[2]张继宏.特种设备质量安全检验博弈分析[J].宏观质量研究,2013,1(2):75-81.
[3]李付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14,16(10).
[4]柳丽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及检验概述[J].装备制造技术,2011(6):195-197.
[5]张领,施月涛,张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