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的人行道施工技术要点

市政道路的人行道施工技术要点

韶关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51202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交通系统中的种种问题也日渐突出。目前的市政道路设计中,多以满足机动车的行驶需求为目的,对人行道的设计重视程度不足,这种情况制约了市政道路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其中人行道是市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行道的施工要做到精益求精,才能造福广大市民。

关键词:市政道路;人行道;技术;

前言:人行道是市政道路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政道路行人休闲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人行道主要供步行之用,同时也是绿化带、地上公用设施、地下管线的布置场所。人行道的设计是否规范、合理和科学对市政道路行人的安全以及步行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一、人行道的标准

行人是交通弱者,应该受到保护。保护行人最基本的方法是设置人行道,所以人行道是专门提供行人行走的道路。人行道与车行道的分离方法主要采用绿篱、栅栏之类的物理分离。在市政道路中应设置人行道与车行道分离带。一般设置在车辆行驶道的左右两边,人行道应有一定的宽度。平常应保持清洁卫生。设计上应注意排水。人行道的路面铺装最好与一般车行道面有所区别。其宽度由人流量的大小决定的,一般大约2米到5米之间,并且人行道会高于车辆行驶道,路侧石高度由于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标准,多雨和地势低洼的地区通常会高一些,高8厘米左右。

二、市政道路人行道设计存在的问题

人行道是市政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很多市政人行道设计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缺乏对人行道宽度设计的重视

随着小汽车的不断增多,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在道路设计和改造过程中人行道的宽度不断被压缩,甚至取消。近年来,“以人为本”理念的不断加深,此种现象有所改善,但人行道宽度偏窄仍为普遍现象。

1.2无障碍设施基本沦为“摆设”

一直以来,无障碍设施更多的只是被口头重视,更像是一种“摆设”,盲道弯弯曲曲、甚至被其他设施侵占、坡道实施不到位等现象,未能实现无障碍设施应有的功能。

1.3缺少差异化设计的思考

现有的市政道路人行道设计往往千篇一律,道路结构,铺装材料,颜色图案缺乏特色,缺少对人行道设计差异性的思考,所以设计师应重视路面材料的多样性设计以及铺装色彩的丰富性。

三、人行道施工前期工作

2.1原材料的选择

原材料是质量的基础,没有好材料,施工质量的提高无从谈起,所以要挑选质量好的原材料,以满足施工质量。原材料的来源、数量和供应计划都要做到细致。一般来说,人行道都是水泥制造的。多用的人行道(也供自行车使用)往往铺有柏油等软于水泥的材料。此外还有碎石、木头、橡胶和其它材料组成。砖头和石头也是常用的材料。一般人行道的地基同机动车道一样坚固,但是,因为人行道的承受压力比机动车道小,所以材料挑选应注重平滑度和行人行走的舒适性更为重要。

2.2施工队伍的挑选

不同施工队能力存在差异:不同施工经验的队伍能处理的施工对象差别很大,所以最好挑选资格优良而且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每个施工队伍对人员安排的差异:各种搭配施工,同一工种人员数量搭配,一专多能人员的使用往往有差别。同时注意负责人的管理水平:既能有效调动人员积极性,也要有好的施工技术,综合考虑,选择有适合的施工队伍。

2.3对图纸做好会审工作

在工程开展之前,必须要做好对图纸的研究工作,把施工图纸的每一部分仔细领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需及时提出并且解决,对图纸上的错误要及时更正,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增加施工难度和加大成本控制。在施工之前要做好记录,和施工图纸核对,便于对工程的施工能更顺利地开展。

四、城市道路人行道设计要点

4.1人行道的宽度设计

要保障行人的正常通行,人行道需要有足够的宽度。如果人行道的宽度过于狭窄,甚至难以容纳一个人通行,这样的人行道根本无法使用,行人必挤占非机动车道甚至机动车道,致使交通混乱,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相反,过宽的人行道,不仅造成土地的浪费,更是为商业占道、违章停车等不法行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在人行道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人行道的宽度问题。从具体环境和功能要求出发,设置不同的人行道宽度。

人行道宽度的确定首先要保证行人能正常通行,还要考虑如盲道、行道树、绿化隔离带、各类市政管线的检查井,以及护栏的交通标志、路灯等交通附属设施的设置需要。在进行人行道设计时,应当明确人行道有效宽度的概念:有效宽度指人行道排除了各种绿化、附属设施等阻碍物所占用的空间后,留给行人通行的净宽度。因此人行道必须有足够的有效宽度才能保证其正常使用。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人行道的有效宽度设计标准如下:各级道路不得小于2.0米;商业或公共场所集中路段不得小于4.0米;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不得小于4.0米;长途汽车站不得小于3.0米。

4.2人行道的绿化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绿地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窗口”,人们日常出行及商务活动等,都会直接感受到道路绿地景致。人行道绿化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街道舒适度的重要因素。经过精心规划及设计的人行道,以丰富的结构和色彩形成了优美景观,对整个城市的形象改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行道树的栽植,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周朝,就有专门负责驰道两侧树木的官职。到了隋唐时期,行道树的种植已经颇具规模。北宋东京城内的御街,御道两侧挖御沟,御沟内的荷花和河岸上的树木交相辉映,极具欣赏价值。如今,行道树的栽植,依然是人行道绿化最基本的形式之一。行道树能够在炎热的夏天为行人提供必要的树荫,没有它,酷夏时节在人行道行走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特别是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夏季都很炎热,有效的行道树尤显重要。同时,人行道种植的绿化树,对城市绿化覆盖率的整体指标和绿化的均匀度都有积极的作用。

4.3人行道的铺装设计

城市人行道是城市道路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考虑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之一,而其结构型式和铺装样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态和景观。

4.3.1结构型式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现代城市的地表逐步被钢筋混凝土建筑和不透水的路面铺装结构所覆盖。形成生态学上的人造沙漠。目前,市政道路、小区道路、园林、庭院、公共广场的人行道铺装仍以密实、非透水的材料为主。传统的非透水人行道铺装存在的问题:雨天人行道雨水通过漫流方式到达雨水收集井排放,人行道湿滑,且积水易使行人湿鞋,影响行人行走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缺乏对城市地表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阻止了地下水补给路径,不利于绿化植物的生长。

近年来我国提出建设生态环保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透水式人行道在城市新改建道路中被推广应用。该种结构可以减轻降雨季节大量雨水沿地面径流的现象,减小排水系统的负担,明显降低暴雨对城市水体的污染,提高防洪能力;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创造安静舒适的生活和交通环境;改善周围植物生长土壤环境,调整生态平衡;补充地下水份,有助于水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能源消耗等众多优点。

五、人行道的差异化设计

人行道的差异化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5.1人行道铺装材料

人行道可选择的铺装材料有沥青(包括普通沥青、透水性和彩色沥青等)、混凝土(包括普通混凝土、水洗小砾石、卵石铺砌、混凝土板等)、彩板路面、花砖、天然石等。各种材料的性能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如透水性沥青可防止路面积水影响行人通行,卵石铺砌常用于公园内行人道路。人行道铺装材料的选择应根据道路设计规范、道路设计类别、环保性以及行人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的要求统筹考虑。

5.2人行道铺装图案

人行道铺装图案和色彩应针对不同区域人行道的使用人群,进行差异化分析和设计。铺装材料色彩以不超过三种颜色为佳,充分考虑人行道所在的区域与周边建筑风格和整体环境相协调,宜选用冷灰色调铺装材料和同一色系。盲道一般情况下应按照规范规定选用中黄色,如考虑到与人行道铺装色彩的协调,可以采用与人行道相近或一致的色彩。人行道铺装图案应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和谐以及突出地方文化内涵。图案组合应简洁大方、朴实美观,特定场所(如广场、步行街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项设计。

5.3人行道树池、绿化的做法

人行道绿化是城市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对美化环境,丰富城市街道景观、净化空气、为行人提供一片绿荫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常在人流量较大,空间较小的街区采用单排行道树。行道树间距宜为5~7米,周围砌筑1.5米×1.5米的方形树池,树种采用干直、冠大、树叶茂密、分枝点高、落叶时间集中的乔木,同一街区最好选择同一树种,保持树型、色彩等基本一致。

人行道宽度为5~6米,门店多为商业用户,人流量较大,采用单排行道树绿化遮荫效果差,布置花坛又影响行人出入,在这种情况下,可交错种植两行乔木。为了丰富景观,可布置两个树种,但在冠形上要力求协调。

当人行道宽度为5~6米且人流量不大时,可在人行道与车道之间设置绿化带,绿化带宽度应在2米以上,种植带内间植4~5棵行道树,空地种植小花灌木和草坪,周围种植绿篱,这种乔灌草结合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且极大地改善了行道树的生长环境。

人行道较宽,人流量不大时,除在人行道上栽植一排行道树外,还要结合建筑物特点,因地制宜在人行道中间设计出或方或圆或多边形的花坛(既要考虑绿化效果又要方便行人通过)。花坛内可采用小乔木与灌木和花卉配置,形成层次感,也可用花灌木或花卉片植成图案。

六、市政道路人行道施工应用

6.1工程概况

由于原状道路人行道修建时间较早,道路板某些部位受损严重,而且由于地块开发、机械进出等因素,导致人行道破坏严重。为完善市政道路人行道的使用功能,并改善周围环境,对人行道实施改造势在必行。本次大修工程方案主要针对现状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管线、交通配套设施等的存在问题,通过全面修复、整治和完善,采用“尊重现状,改造弊端,提升档次”的原则进行设计,把项目改造为“便捷高效、安全舒适、生态环保、经济美观”的精品工程。具体改造措施包括:全线采取“机车分离、人车共面”的原则,维持现状机动车道宽度不变。结合现状病害情况,对基层以上结构层进行挖除更换。更换现状人行道铺装,并修复局部基层破损。现状缺少人行道路段,新建人行道结构,使全线人行道连续贯通。

6.2施工流程

老路拆除→原土碾压→C15透水混凝土铺筑→平侧石铺设→人行道路面砖铺筑。

6.3施工方法

(1)C15透水混凝土基层施工

混凝土摊铺以前,我们应事先将安装好路面边模,模板底与基层间的缝隙应用木片或碎石等材料衬垫,支立牢固。整面时,先用木抹板将混合料初步抹平,待其稍微凝固后再用铁抹板仔细抹平,以保证表面坚实耐磨。混凝土浇筑完成的第二天,进行湿治养生环节。养生期通常为2-3个星期,在混凝土满足规定强度后方可实施拆模。

(2)平侧石工程施工

沿道路侧平侧石在铺筑混凝土基层后,沿路面边线刨槽、打基础安装;沿绿化侧石在修建路面基层时,在基础部位加宽路面基层作为基础,基础厚度及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侧石前应按侧石顶面宽度误差的分类分段铺砌,以达到美观。安装时先拌制1∶3水泥砂浆铺底,砂浆厚度3cm。然后按桩顶线及侧缘石顶面测量标高拉线绷紧,按线条砌侧缘石。路面完工后,安排侧石勾缝。

(3)人行道路面砖工程施工

本道路人行步道铺设20cm×10cm×6cm混凝土预制砖,下卧3cm厚1∶3水泥砂浆。砌筑成活的混凝土预制砖达到错缝砌筑,表面平整,缝隙均匀一致,与相邻构筑物衔接平顺。砌筑完成后,用过筛的细砂拌水泥“扫缝”。砌筑完毕的人行道立即封闭交通,禁止行人和任何车辆、重物碾压,防止破坏。

结束语:

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和国家节能减排的新形势下,特别是面对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严峻形势,绿色出行和低碳交通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市政道路人行道的设计是基于城市行人步行安全和舒适进行的重要基础设施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首先要满足规范性设计,保障行人的安全和基本舒适体验;其次要注重人行道差异化设计理念的应用,让人行道带给人更具特色的行走体验。营造良好的步行交通空间和环境,对引导居民选择步行出行,减少对小汽车交通的依赖,对推进社会文明进程、提高城市文化品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超妍,朱建峰,吴国葵.市政道路透水人行道结构设计的科学应用.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4.

[2]钟峥,宋肖锋,仲玉芳.杭州市城市人行道破损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半月),2014.9

[3]刘杰.浅谈人行道绿化设计.现代园艺,2010.5

标签:;  ;  ;  

市政道路的人行道施工技术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