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信号传导论文-汪达丽

生长素信号传导论文-汪达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长素信号传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亚硝基化,生长素信号传导,生长素极性运输

生长素信号传导论文文献综述

汪达丽[1](2014)在《拟南芥GSNOR1功能缺失影响生长素的信号传导和极性运输》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文献相继报导了一氧化氮信号分子(nitric oxide,NO)对生长素极性运输和信号传导具负面的效应。但是细胞内亚硝基化水平过高影响生长素生理的遗传学证据仍然缺乏。gsnor1-3是一种拟南芥GSNOR1功能缺失突变体,该突变体缺乏去亚硝基化能力,因而导致其体内蛋白亚硝基化水平升高。我们首先提供实验证据证明gsnor1-3中整体的亚硝基化水平明显高于Co1-0。为了提供细胞内高亚硝基化水平对生长素生理影响的遗传学证据,我们将DR5-GUS或DR5-GFP以及HS:AXR3NT-GUS(HS,heat shock promoter)等一系列用于检测生长素积累和信号传导的报告基因导入gsnor1-3中。对这些报告基因在gsnor1-3根中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相对于野生型,无论是否施加外源生长素,DR5-GUS或DR5-GFP在gsnor1-3根部积累水平明显降低;生长素诱导的AXR3NT-GUS的降解在gsnor1-3根中也明显延迟。以上结果与施用外源GSNO能降低DR5-GUS在野生型根中的积累和延迟AXR3NT-GUS在野生型根中的降解相一致;我们还证明了高亚硝基化水平对生长素信号传导的抑制发生在SCFTIR1复合体组装的下游。这些结果为细胞内高亚硝基化水平可抑制生长素信号传导提供了有力的遗传学证据;此外,我们还证明了gsnor1-3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向地性受到损伤。遗传学证据表明,内源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1和PIN2(免疫定位)以及通过转基因手段由其原始启动子驱动表达的GFP-PIN1、GFP-PIN2、 GFP-PIN3、GFP-PIN4和GFP-PIN7融合蛋白(Confocol观察)在gsnor1-3根中的积累水平普遍较野生型中降低;对以上PIN基因的qRT-PCR结果表明,高亚硝基化水平对PIN蛋白水平的调控不是发生在转录水平上。综上所述,我们的结果表明,GSNOR1功能缺失造成的细胞内高亚硝基化水平对生长素信号传导和极性运输具抑制效应;gsnor1-3表现出的一系列表型和向地性缺陷是由于其生长素生理受损所致。(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5)

邱阳[2](2011)在《水稻类受体蛋白激酶OsRPK1参与生长素信号传导和极性运输的转录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激素信号转导、抗病和抗逆等途径,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利用转录组学研究方法,对水稻中一个新的类受体蛋白激酶OsRPK1在生长素信号传导和极性运输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本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开展了盐胁迫下水稻质膜蛋白组学分析,鉴定了一批盐胁迫响应蛋白,其中包括一个分子量98KD,等电点5.93的蛋白点,在盐胁迫处理后表达水平显着上调。经水稻数据库检索,该蛋白推测为一个类受体蛋白激酶,我们将其命名为OsRPK1.OsRPKl编码区为2910bp,编码969个氨基酸。为了研究OsRPK1在生长素信号传导中的功能,我们首先利用半定量RT-PCR对水稻OsRPK1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根和叶中OsRPK1表达量最高,茎中OsRPK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根和叶。然后分别用植物激素Ethephon (1mM),2,4-D (100μM),6-BA(100μM), GA3(100μM), ABA(100μM), BR(10μM), MeJA(100μM), SA (1mM)处理水稻3h,12h,48h,取水稻根尖为实验材料,分别检测在不同激素处理下OsRPK1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48h之内,2,4-D处理后OsRPK1的表达量持续上升;Ethephon、6-BA、ABA、MEJA处理后在3h时OsRPK1的表达量上升,12h后表达量逐渐下降;SA处理后,12h内OsRPK1的表达量上升,48h后表达量开始下降。结果进一步表明OsRPK1主要受生长素诱导表达,OsRPK1作为定位在细胞质膜上的类受体蛋白激酶,可能参与了对外源生长素的信号识别。为了进一步研究OsRPK1在生长素信号传导和极性运输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我们构建了OsRPK1正向表达载体pGSA1285-OsRPKl(+)和OsRPK1反向表达载体pGSA1285-OsRPKl(-),采用冻融法转入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细胞,农杆菌侵染粳稻日本晴胚性愈伤组织,经抗性筛选、分化、炼苗,传代得到转基因T2代植株。半定量RT-PCR检测OsRPK1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我们成功获得OsRPK1的过表达植株和抑制表达植株。以上述转基因植株为实验材料,野生型植株为对照,运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开展了与生长素信号传导和极性运输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学分析。首先检测了生长素相关基因转录抑制因子AUX/IAAs家族中IAA1、IAA3、IAA5、IAA6、IAA9及IAA19在转基因及野生型水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这6种基因全部被生长素诱导表达,但6种基因在OsRPK1抑制表达的转基因水稻中受生长素诱导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在野生型中受诱导的表达量,而在OsRPK1过表达水稻中,IAA1, IAA6, IAA9, IAA19受生长素诱导表达量低于野生型植株,IAA3和IAA5在两个OsRPK1过表达株系中表达量略高于野生型水稻,各有一个株系表达量低于野生型水稻,上述结果表明OsRPK1与AUX/IAAs家族成员的表达密切相关,并因此作为负调控因子参与了生长素信号传导。其次我们比较了野生型水稻和转基因水稻中生长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发现OsRPK1对多个生长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有影响;最后我们比较了野生型水稻和转基因水稻中生长素极性运输相关基因LAX家族、AUXI和PIN家族的表达量,结果显示LAX家族、AUX1和PIN家族在OsRPK1抑制表达水稻的表达量高于野生型水稻,在OsRPK1过表达水稻中的表达量低于野生型水稻野生型水稻,提示OsRPK1可能作为负调控因子参与水稻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综上,本文首次证明了水稻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OsRPK1参与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信号传导,其中的详细分子机制将成为我们以后研究的主要目标。(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1-12-01)

黄士文,罗超,王菡,赵露[3](2011)在《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受体和信号传导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涵盖涉及生长素有关于植物生理功能、受体和信号传导的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生长素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一种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单独或与其它植物激素协同作用,调节植物发育、分化、生长及应答环境变化。受体(receptor)是一种分子结构,定位在细胞表面,或者被类似激素物质包裹在细胞内部,生长素受体的特性和生长素的感应机制是在生长素发现的一个世纪以来被热切关注的课题。本文对从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受体和信号传导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以期明晰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万迎朗,林金星[4](2010)在《拟南芥蓝光信号传导蛋白NPH3通过影响生长素外排蛋白PIN2的细胞内定位决定根尖逆光性生长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生长在地球上的植物和其他生命体而言,光不仅仅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能源,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信号。植物利用光信号来控制其生长率以及植物体形态,以期获得更多光源,并避免强光造成的损害。比如,向光及逆光性生长。但对植物向光性生长过程和信号传导过程中的许多步骤都还缺乏理解。特别是对根,这一生长于地下的植物组织,对其感光机理和向光性反应的机理的了解还相当贫乏。在植物根尖表皮层及真皮层细胞中所表达的生长素转运蛋白PIN2对蓝光介导的根尖逆光性及向地性生长均非常关键。在暗培养环境下,PIN2定位于液泡样囊泡中(vacuole-like compartments,VLCs)。蓝光信号刺激PIN2从VLC中转运而出,进入内吞循环系统,并在细胞膜之间循环。我们发现蓝光信号传导蛋白NPH3在PIN2蛋白在VLC与内吞囊泡之间的运输中起到关键作用。NPH3与PIN2的缺失都将阻止植物根尖对蓝光信号的逆光性弯曲。内吞囊泡循环的抑制剂BrefeldinA(BFA)能抑制植物对光与重力信号的向性生长反应。在黑暗条件或光照条件下的BFA处理,均导致PIN2-GFP被聚集于膨大化的内吞囊泡状结构中。但仅仅是BFA在黑暗条件下的处理不会引起PIN2-GFP从VLC中转运而出,VLC结构消失依赖于蓝光照射。但NPH3的缺失不仅阻止PIN2-GFP从VLC中转运而出,并且还使得黑暗条件下的BFA也能导致VLC结构的消失。我们依据这些试验结果提出蓝光影响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新模型,即被蓝光受体向光素(PHOT1)接受的光信号通过NPH3影响PIN2在内吞循环途径和液泡储存与降解途径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控制生长素极性运输效率。这样的结果不仅能加深我们对于植物根的逆光性生长机理的研究,而且在细胞生物学层面上阐明了重力和光信号的相互影响机制。(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05-15)

宋钰,刘冬梅,余迪求[5](2008)在《高表达水稻WRKY72基因影响拟南芥生长素信号传导》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转录调控因子WRKY基因家族是一个拥有众多成员的超家族,功能涵盖了植物生长发育的控制与抗病耐逆的调节。我们主要分析了OsWRKY72基因在外源植物拟南芥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转基因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遗传学研究发现外源高表达该基因不单明显地抑制转基因植株的顶端优势,增强植株侧枝的生长,还改变了转基因植株叶片和角果的发育。进一步分析证实,高表达OsWRKY72基因所导致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表型和其它生理现象都与生长素信号通路改变所导致的表型和生理变化极其相近。这些结果说明OsWRKY72基因在外源植物拟南芥体内高表达后很可能改变了其正常的生长素信号通路。(本文来源于《云南植物研究》期刊2008年06期)

常立,简兴[6](2003)在《拟南芥突变体在生长素信号传导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植物激素的信号传导研究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生长素的信号传导通路研究除了在生长素结合蛋白(ABP)上有所进展外,在生长素应答基因(Aux IAA),生长素调节因子(ARF)以及感应突变体的研究上也取得较大进展.对生长素运输通路及PIN1蛋白的功能和其抑制剂的研究也使对生长素信号传导的认识更清楚.生长素应答基因(Aux IAA)是生长素处理后快速诱导的基因.Aux IAA蛋白具有组织特异性(例如SAU蛋白)可以用来研究外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生长素调节因子(ARF)与生长素应答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具有特异性结合,Aux IAA蛋白与生长素调节因子(ARF)相互作用,并引发一系列蛋白质降解.使用转基因的拟南芥突变体,能有效地研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特异性分布.借助运输载体抑制剂,可以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更深入的了解.已经证明PIN蛋白参与生长素运输并与肌动蛋白有关.而且生长素参与了赤霉素介导的植物伸长反应.(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03年S1期)

常立,石大兴,王米力[7](2003)在《生长素信号传导研究进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植物激素的信号传导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就生长素的信号传导通路研究,包括生长素应答基因(Aux/IAA),生长素调节因子(ARF)以及感应突变体的研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植物科学》期刊2003年02期)

生长素信号传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激素信号转导、抗病和抗逆等途径,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利用转录组学研究方法,对水稻中一个新的类受体蛋白激酶OsRPK1在生长素信号传导和极性运输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本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开展了盐胁迫下水稻质膜蛋白组学分析,鉴定了一批盐胁迫响应蛋白,其中包括一个分子量98KD,等电点5.93的蛋白点,在盐胁迫处理后表达水平显着上调。经水稻数据库检索,该蛋白推测为一个类受体蛋白激酶,我们将其命名为OsRPK1.OsRPKl编码区为2910bp,编码969个氨基酸。为了研究OsRPK1在生长素信号传导中的功能,我们首先利用半定量RT-PCR对水稻OsRPK1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根和叶中OsRPK1表达量最高,茎中OsRPK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根和叶。然后分别用植物激素Ethephon (1mM),2,4-D (100μM),6-BA(100μM), GA3(100μM), ABA(100μM), BR(10μM), MeJA(100μM), SA (1mM)处理水稻3h,12h,48h,取水稻根尖为实验材料,分别检测在不同激素处理下OsRPK1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48h之内,2,4-D处理后OsRPK1的表达量持续上升;Ethephon、6-BA、ABA、MEJA处理后在3h时OsRPK1的表达量上升,12h后表达量逐渐下降;SA处理后,12h内OsRPK1的表达量上升,48h后表达量开始下降。结果进一步表明OsRPK1主要受生长素诱导表达,OsRPK1作为定位在细胞质膜上的类受体蛋白激酶,可能参与了对外源生长素的信号识别。为了进一步研究OsRPK1在生长素信号传导和极性运输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我们构建了OsRPK1正向表达载体pGSA1285-OsRPKl(+)和OsRPK1反向表达载体pGSA1285-OsRPKl(-),采用冻融法转入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细胞,农杆菌侵染粳稻日本晴胚性愈伤组织,经抗性筛选、分化、炼苗,传代得到转基因T2代植株。半定量RT-PCR检测OsRPK1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我们成功获得OsRPK1的过表达植株和抑制表达植株。以上述转基因植株为实验材料,野生型植株为对照,运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开展了与生长素信号传导和极性运输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学分析。首先检测了生长素相关基因转录抑制因子AUX/IAAs家族中IAA1、IAA3、IAA5、IAA6、IAA9及IAA19在转基因及野生型水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这6种基因全部被生长素诱导表达,但6种基因在OsRPK1抑制表达的转基因水稻中受生长素诱导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在野生型中受诱导的表达量,而在OsRPK1过表达水稻中,IAA1, IAA6, IAA9, IAA19受生长素诱导表达量低于野生型植株,IAA3和IAA5在两个OsRPK1过表达株系中表达量略高于野生型水稻,各有一个株系表达量低于野生型水稻,上述结果表明OsRPK1与AUX/IAAs家族成员的表达密切相关,并因此作为负调控因子参与了生长素信号传导。其次我们比较了野生型水稻和转基因水稻中生长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发现OsRPK1对多个生长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有影响;最后我们比较了野生型水稻和转基因水稻中生长素极性运输相关基因LAX家族、AUXI和PIN家族的表达量,结果显示LAX家族、AUX1和PIN家族在OsRPK1抑制表达水稻的表达量高于野生型水稻,在OsRPK1过表达水稻中的表达量低于野生型水稻野生型水稻,提示OsRPK1可能作为负调控因子参与水稻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综上,本文首次证明了水稻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OsRPK1参与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信号传导,其中的详细分子机制将成为我们以后研究的主要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长素信号传导论文参考文献

[1].汪达丽.拟南芥GSNOR1功能缺失影响生长素的信号传导和极性运输[D].浙江师范大学.2014

[2].邱阳.水稻类受体蛋白激酶OsRPK1参与生长素信号传导和极性运输的转录组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3].黄士文,罗超,王菡,赵露.生长素的生理功能,受体和信号传导的研究进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

[4].万迎朗,林金星.拟南芥蓝光信号传导蛋白NPH3通过影响生长素外排蛋白PIN2的细胞内定位决定根尖逆光性生长反应[C].第九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0

[5].宋钰,刘冬梅,余迪求.高表达水稻WRKY72基因影响拟南芥生长素信号传导[J].云南植物研究.2008

[6].常立,简兴.拟南芥突变体在生长素信号传导中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03

[7].常立,石大兴,王米力.生长素信号传导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3

标签:;  ;  ;  ;  

生长素信号传导论文-汪达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