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效应论文-林向

水库效应论文-林向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库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巴蜀文化区,巴蜀文化,文化交融,水库效应

水库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林向[1](2014)在《巴蜀文化区的“水库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蜀文化区所处四川盆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一是四周有高山屏障、易守难攻,有利于社会安定发展;二是交通便利,"栈道千里,无所不通",东出叁峡俯临江汉吴越,西接"藏彝走廊"连通中亚南亚;叁是内部江河丘陵交错,气候宜人,资源和物产丰裕。从先秦到抗日战争,它常常成为盆地外发生战乱变故时一些人群的"避难所",既是中原王朝开拓西南边疆的"前哨基地",也是时机成熟时雄才豪杰逐鹿中原的"根据地"。它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犹如一座水库,对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问题,都起到了流动、储存、调节、融合、扩散等的"水库效应"。(本文来源于《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张勇,郑碧玉,李炳炎[2](1991)在《格尔木水库效应地质灾害剖析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剖析了格尔木市因山口水库的兴建造成市区地下水位上升,而导致了一系列地质灾害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论述了治理对策。(本文来源于《勘察科学技术》期刊1991年04期)

张勇,郑碧玉,李炳炎[3](1991)在《格尔木水库效应地质灾害剖析与对策研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的提出正当许多城市因水资源开采失调而出现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引起地面沉降和水资源枯竭等环境地质灾害之际,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却发生了地下水位呈大幅度上升的罕见现象。并酿成浸没灾害,引起国务院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在剖析格尔木地下水位上升机理的基础上,认为其发生与发展,与特定的地质环境,特别是与水库的兴建有关,故将其称作水库效应地质灾害。格尔木市区地下水位上升,始于1977年9月山口水库(即乃吉里水库)兴建之后,在截至1983年的六年里,市区地下水位累计升高6.203米,年平均上升1米,(本文来源于《青海环境》期刊1991年02期)

水库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剖析了格尔木市因山口水库的兴建造成市区地下水位上升,而导致了一系列地质灾害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论述了治理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库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林向.巴蜀文化区的“水库效应”[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2].张勇,郑碧玉,李炳炎.格尔木水库效应地质灾害剖析与对策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1991

[3].张勇,郑碧玉,李炳炎.格尔木水库效应地质灾害剖析与对策研讨[J].青海环境.1991

标签:;  ;  ;  ;  

水库效应论文-林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