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沙化草地论文-胡连通,毛英,胡进耀,达瓦拉姆

高寒沙化草地论文-胡连通,毛英,胡进耀,达瓦拉姆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寒沙化草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川西北,沙化草地,物种多样性,TWIANSPAN分类

高寒沙化草地论文文献综述

胡连通,毛英,胡进耀,达瓦拉姆[1](2019)在《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修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沙化是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关于草地沙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壤养分和封育对植物的影响等方面,而对我国草地沙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的变化关注和研究较少。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川西北高寒草地沙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调查样地内共计有物种33种,隶属于17科29属;(2)随着修复年限的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也在增加,但物种多样性变化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随修复年限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3)TWINSPAN数量分类将若尔盖修复地植物群落划分为11种类型;(4)样点DCA排序的第一轴基本反映了修复年限的变化梯度,第二轴基本反映了海拔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张晓丽,孔凡磊,刘晓林,胡立峰,李玉义[2](2019)在《生物质改良剂对川西北地区高寒草地沙化土壤有机碳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北高寒草原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过度人为放牧导致草地沙化问题突出。为了探讨不同生物质改良剂对高寒草地沙化土壤有机碳特征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设置3种生物质改良剂[秸秆类(JG)、菌渣类(JZ)、生物炭类(SWT)], 2个施用水平(6 t·hm?2和18 t·hm?2),以空白处理(CK)为对照,研究高寒草地沙化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呼吸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质改良剂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和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且提高效果随改良剂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强。与CK相比,JG、JZ、SWT处理0~10 cm TOC含量分别平均提高60.66%、39.22%、34.99%,且JG处理显着高于JZ和SWT处理; MBC含量在0~10 cm则表现为JZ>JG>SWT>CK,且处理间差异达显着水平; EOC含量表现为JG处理最高,在0~10 cm、10~20 cm土层处分别比对照提高108.82%、79.26%。2)不同生物质改良剂处理中, EOC/TOC表现为JG>JZ>SWT>CK,MBC/TOC表现为JZ>JG>SWT>CK,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着。3)施用不同改良剂均显着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且随改良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显着增加。与CK相比,施用6 t·hm?2的JG、JZ、SWT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提高103.42%、86.31%、18.83%, JZ和JG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显着高于SWT和CK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 TOC、MBC以及EOC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4)施入不同改良剂均显着提高了土壤呼吸总量、土壤微生物呼吸总量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值),均表现出较强的碳汇潜力, JG处理的NEP值较JZ和SWT处理分别显着提高56.45%和122.12%,且各处理间差异显着,说明秸秆改良剂具有较高的碳汇强度。该研究可为川西北藏区补充完善高寒草地沙化土壤制定科学有效的土壤碳调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11期)

陈秋捷,张楠楠,仲波,陈冬明,孙庚[3](2019)在《若尔盖高寒草地退化沙化过程中土壤养分与团聚体结构的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若尔盖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近来受过度放牧、鼠虫害等影响,若尔盖高寒草地出现严重退化,部分草地已完全沙化。草地沙化已成为若尔盖高寒草地生态安全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以若尔盖典型的沙化地区麦溪乡为研究对象,以植被覆盖率为沙化梯度划分标准,分别划分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5种不同退化阶段草地,探究退化沙化过程中草地土壤养分与团聚体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退化沙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总体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加剧而显着下降(P<0.05)。(2)退化沙化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WD)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而显着降低(P<0.05);各粒级团聚体百分比仅5—2 mm粒级团聚体在重度退化阶段发生显着降低变化(P<0.05),其他粒级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3)团聚体MWD与微生物生物量、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有机碳均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与pH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在整个草地退化沙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显着下降,土壤结构受到严重破坏,二者之间变化关系紧密。草地沙化治理与防护过程中,要兼顾土壤结构修复与养分输入,处理好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与养分转化间的交互关系。(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周春梅,刘琳,申旭东,高武超,李其[4](2019)在《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沙化草地中高山柳凋落叶分解特征的空间异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重要环节,为探究青藏高原东部沙化草地中高山柳(Salix cupularis)凋落叶的分解及其对灌木"肥岛"形成的影响,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不同大小高山柳灌丛冠幅下不同微位置(茎基周围、冠幅最小半径处、灌丛间裸地)高山柳凋落叶的分解特征.结果表明:(1)分解时间显着影响高山柳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过程,随着分解时间延长凋落叶木质素含量无显着变化,凋落叶质量损失率、C和N含量均显着增加(P <0.05),且凋落叶C/N和木质素/N均显着降低(P <0.05).(2)高山柳灌丛冠幅越小,其凋落叶质量损失率越高;且不同微位置下,高山柳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外圈>中圈>内圈(P <0.05).(3)大冠幅的高山柳下,凋落叶N含量显着高于小冠幅的高山柳(P <0.05),但不同微位置未引起C(总有机碳、纤维素和木质素)和N养分含量变化的显着差异.总之,在高山柳凋落叶分解初期(第一年),高山柳灌丛冠幅大小仅影响其质量和N含量;无论高山柳灌丛冠幅大小如何,不同微位置下高山柳凋落叶养分含量无显着差异,这表明短期内高山柳凋落叶的分解对其"肥岛"的形成可能没有显着贡献.(图4表1参59)(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彭云煦,何谦,王松[5](2019)在《不同沙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高寒沙化草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对若尔盖四种不同沙化程度的高寒草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川西北高寒草地中,随着草地沙化程度加剧,土壤中团聚体组成变化明显。当高寒草地从中度沙化向重度沙化转变阶段,≤0.25mm粒级团聚体的增加及0.5-2mm粒级团聚体的减少都较为显着。随着草地沙化程度的增加,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显着下降发生在草地从中度沙化向重度沙化转变阶段。(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业》期刊2019年01期)

张余,张克存,孟宪红,安志山[6](2019)在《高寒草地沙化过程的气候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寒地区2000、2005、2010和2016年植被的NDVI和1971-2016年的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高寒草地沙化的主要气候驱动因子和机制。结果表明:(1) 2000-2016年,NDVI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中北部NDVI值最先开始减小,并逐渐向川西北扩张。(2) 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区气温逐年上升,2000年以后增温趋势尤为显着。降水量逐年趋于减小,未发生显着变化,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日照时数呈减小趋势。21世纪以来,中北部平均风速呈增加趋势。(3)对NDVI解释力最大的因子是气温和降水,但随着时间推移,日照时数和风速的解释力逐渐增强。因子交互结果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彼此之间的综合作用对沙化进程的影响较大。(4)玛曲和若尔盖多大风和沙尘暴天气,玛曲近3年的合成输沙方向均为SSE,属于低风能环境,风向变率为中比率,高风速级的输沙势占比重有所增加,风沙活动强度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增强。综合来看,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是草地沙化的主导因子,日照时数影响草地植被的生长,风速、风向决定了沙化速率和蔓延方向。(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9年01期)

马金豪,吴鹏飞[7](2018)在《土壤动物群落对沙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查明沙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趋势,2015年9月在若尔盖选取重度沙化草地和中度沙化草地各2块,对重度沙化草地采取施加牛粪+补播草种+翻耕,中度沙化草地施加牛粪处理。2016年9月对两种生态恢复样地及其各自对照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线虫以及植物群落和土壤物理性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态恢复1年后两种沙化草地的植物群落和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显着改善。两种生态恢复措施下沙化草地土壤节肢动物和线虫群落结构与对照样地间存在明显差异,群落密度均显着高于对照样地(P<0.05)。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均增加,Simpson指数降低,但仅重度沙化草地与对照地间有显着差异(P<0.05)。土壤线虫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显着高于对照样地(P<0.05),Simpson指数显着低于对照样地(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高度、盖度与土壤动物群落密度和多样性指数有显着相关(P<0.05)。研究表明,施加牛粪等生态恢复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沙化高寒草地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土壤线虫对生态恢复措施的响应比土壤节肢动物更敏感。(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李其,刘琳,蔡义民,裴姝婷,罗英[8](2018)在《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治理恢复过程中CO_2通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北高寒草地生态地位突出但沙化严重,对其在沙化治理恢复中碳通量变化机制仍不清楚。于2016年草地生长季节(7~9月)在红原县沙化草地治理恢复区分别选择恢复初期、恢复中期、恢复后期、未恢复治理4类沙化草地,利用仪器LI-8100进行CO_2通量的测定,并分析影响碳通量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治理恢复程度的加深,沙化草地碳汇功能逐渐增强,恢复初期、中期、后期样地在生长季NEE(净生态系统CO12交换量)分别为-1.61、-3.55、-4.38μmol·m~(-2)s~-1,恢复初期到中期碳通量变化最为剧烈,提高了约120.50%。恢复治理也使沙化草地ER(生态系统呼吸)和SR(土壤呼吸)加强(p <0.05)。7月中下旬,各恢复梯度样地NEE、ER、和SR分别达到峰值,之后随生长季延长,各指标均接近零。生长季7月至9月期间,对照样地碳通量日动态变化平缓,均表现为全天排放;在各恢复治理阶段沙化草地中,碳通量日动态均呈单峰型格局,且随着沙化恢复的进程,日动态峰值绝对值显着升高(p <0.05),表现出更强的碳汇能力。回归分析表明,碳通量与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土壤0-5 cm含水量达到极显着正相关(p <0.01),与0-5 cm土壤温度相关性较弱,表明在川西北高寒沙化恢复草地生长旺季,与0-5 cm土壤温度相比,0-5 cm土壤含水量对碳通量的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7)

赵鹏,屈建军,徐先英,唐进年,韩庆杰[9](2019)在《长江源区沙化高寒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沙化与植物群落演替关系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长江源区七渡口沙化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地形因子调查数据,运用数量分类与排序等方法,探究了沙化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微地形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60个调查样方中出现29个植物种,隶属16科,27属。赖草、细叶亚菊、绳虫实等植物种的出现指示高寒草地沙化处于进展之中,植被群落向旱生方向演替。物种标准频度分布在不同微地形表现各异,总体上优势种比例低于稀有种,植被群落处于高度演替阶段。TWINSPAN将沙化高寒草地划分为7个群丛类型:Ⅰ赖草+阿尔泰狗娃花+牛耳风毛菊Leymus secalinus+Heteropappus altaicus+Saussurea woodiana,Ⅱ赖草+喜马拉雅嵩草+绳虫实Leymus secalinus+Kobresia royleana+Corispermum declinatum,Ⅲ赖草+披碱草+细叶亚菊Leymus secalinus+Elymus dahuricu+Ajania tenuifolia,Ⅳ赖草+高山野决明Leymus secalinus+Thermopsis alpina,Ⅴ老芒麦+早熟禾Elymus sibiricus+Poa annua,Ⅵ老芒麦+批碱草Elymus sibiricus+Elymus dahuricus,Ⅶ绳虫实Corispermum declinatum。7个群丛在DCA排序图上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CCA排序结果表明,坡度和坡向是沙化高寒草地物种分布的微地貌主导因子。(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其,刘琳,蔡义民,裴姝婷,罗英[10](2018)在《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治理恢复过程中CO_2通量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北高寒草地生态地位突出但沙化严重,为了解其在沙化治理恢复中的碳通量变化机制,于2016年草地生长季节(7-9月)在红原县沙化草地治理恢复区分别选择恢复初期、恢复中期、恢复后期、未恢复治理4类沙化草地,利用仪器LI-8100测定CO2通量,并分析影响碳通量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治理恢复程度的加深,沙化草地碳汇功能逐渐增强,恢复初期、中期、后期样地在生长季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分别为-1.61、-3.55、-4.38μmol m-2s-1,恢复初期到中期碳通量变化最为剧烈,提高了约120.50%.恢复治理也使沙化草地生态系统呼吸(ER)和土壤呼吸(SR)加强(P<0.05).7月中下旬,各恢复梯度样地NEE、ER和SR分别达到峰值,之后随生长季延长,各指标均接近零.生长季7-9月期间,对照样地碳通量日动态变化平缓,均表现为全天排放;在各恢复治理阶段沙化草地中,碳通量日动态均呈单峰型格局,且随着沙化恢复的进程,日动态峰值绝对值显着升高(P<0.05),表现出更强的碳汇能力.回归分析表明,碳通量与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土壤0-5 cm含水量达到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0-5 cm土壤温度相关性较弱,表明在川西北高寒沙化恢复草地生长旺季,与0-5 cm土壤温度相比,0-5 cm土壤含水量对碳通量的影响更大.综上所述,沙化治理显着提高了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生长季的固碳能力,且在恢复中期,受植被恢复和表层土壤(0-5 cm)含水量状况改善的影响,固碳能力显着提升.(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高寒沙化草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川西北高寒草原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过度人为放牧导致草地沙化问题突出。为了探讨不同生物质改良剂对高寒草地沙化土壤有机碳特征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设置3种生物质改良剂[秸秆类(JG)、菌渣类(JZ)、生物炭类(SWT)], 2个施用水平(6 t·hm?2和18 t·hm?2),以空白处理(CK)为对照,研究高寒草地沙化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呼吸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1)施用生物质改良剂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和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且提高效果随改良剂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强。与CK相比,JG、JZ、SWT处理0~10 cm TOC含量分别平均提高60.66%、39.22%、34.99%,且JG处理显着高于JZ和SWT处理; MBC含量在0~10 cm则表现为JZ>JG>SWT>CK,且处理间差异达显着水平; EOC含量表现为JG处理最高,在0~10 cm、10~20 cm土层处分别比对照提高108.82%、79.26%。2)不同生物质改良剂处理中, EOC/TOC表现为JG>JZ>SWT>CK,MBC/TOC表现为JZ>JG>SWT>CK,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着。3)施用不同改良剂均显着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且随改良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显着增加。与CK相比,施用6 t·hm?2的JG、JZ、SWT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提高103.42%、86.31%、18.83%, JZ和JG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显着高于SWT和CK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 TOC、MBC以及EOC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4)施入不同改良剂均显着提高了土壤呼吸总量、土壤微生物呼吸总量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值),均表现出较强的碳汇潜力, JG处理的NEP值较JZ和SWT处理分别显着提高56.45%和122.12%,且各处理间差异显着,说明秸秆改良剂具有较高的碳汇强度。该研究可为川西北藏区补充完善高寒草地沙化土壤制定科学有效的土壤碳调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寒沙化草地论文参考文献

[1].胡连通,毛英,胡进耀,达瓦拉姆.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修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变化特征[J].四川林业科技.2019

[2].张晓丽,孔凡磊,刘晓林,胡立峰,李玉义.生物质改良剂对川西北地区高寒草地沙化土壤有机碳特征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3].陈秋捷,张楠楠,仲波,陈冬明,孙庚.若尔盖高寒草地退化沙化过程中土壤养分与团聚体结构的变化特征[J].生态科学.2019

[4].周春梅,刘琳,申旭东,高武超,李其.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沙化草地中高山柳凋落叶分解特征的空间异质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5].彭云煦,何谦,王松.不同沙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特征[J].草原与草业.2019

[6].张余,张克存,孟宪红,安志山.高寒草地沙化过程的气候因子分析[J].高原气象.2019

[7].马金豪,吴鹏飞.土壤动物群落对沙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的响应[J].生态学杂志.2018

[8].李其,刘琳,蔡义民,裴姝婷,罗英.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治理恢复过程中CO_2通量的变化[C].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2018

[9].赵鹏,屈建军,徐先英,唐进年,韩庆杰.长江源区沙化高寒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9

[10].李其,刘琳,蔡义民,裴姝婷,罗英.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治理恢复过程中CO_2通量变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

标签:;  ;  ;  ;  

高寒沙化草地论文-胡连通,毛英,胡进耀,达瓦拉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