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曙光(安徽省庐江县中医院231500)
【中图分类号】R7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199-02
【摘要】目的西医治疗高胰岛素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中治疗可起到满意的疗效。因高胰岛素血症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会引起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笔者从脾论治主要以健脾益气法、健脾化痰法、清胃泻火法、健温助阳法、加上饮食疗法,进行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从脾论治高胰岛素血症病因病机治法
【Abstract】Purposedoctortreatmentthehighinsulindefinitelylimitedsex,adoptingtheChinesemedicinetreatmentcouldrisesatisfiedcurativeeffect.Becausehigher-insulinbloodthediseasecurenotappropriateorthetreatmentdon'twillsparkcoronary,highbloodpressure,gaoZhiXie'sdisease,2diabetesintime,thewritercuresmainlyabenefittoannoylawandJianPitoturnaphlegmlaw,purestomachXiefirelaw,JianWenZhuYang'slawandplusfoodtherapywiththeJianPifromthePitheory,progresstreatmenthitsatisfiedeffect.
【Keyword】Themachinethatcureshigher-insulinblooddiseasecauseofdiseasediseasefromthePitheorycuresalaw
高胰岛素血症并不是因为胰岛细胞工作“积极”,而是由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更重要的是胰岛素原的分解障碍,或者是α细受到病理影响及药物抑制。为了保持血糖的正常水平,胰岛细胞“努力”地分泌胰岛素,就会造成血浆内高胰岛素,大量的胰岛素造成脂肪细胞增生。从而引起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的胰岛素抵抗,进而形成的代谢性胰岛素水平的升高;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不合理,肥胖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加,也就意味着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人群不断增加;高胰岛素血症是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肥胖。因此一定要重视肥胖人群的健康管理。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的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导致的一种状态。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增长并引起的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肥胖威胁着人民的健康,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肥胖同样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是内分泌失调,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因此我们要重视肥胖人群的生存质量,尤其要重视肥胖人群存在的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属于中医“肥胖”的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从致病病因上多有年老体弱、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缺乏运动、先天禀赋、地理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原因。笔者依照中医的理论对其病因病机和治疗进行了探讨,病从脾论治高胰岛素血症有一些体会,具体如下:
1病因病机
1.1古代医家对高胰岛素血症的论述
古代医家关于肥胖的论述颇多,人们的饮食结构都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而热量摄入过多超过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对于本病的认识也多涵盖于此病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肥贵人”及“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素问·奇病论》云:“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干……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本脏篇》云:脾脆,善病消”《医学纲目》云:饮食不节,以致脾胃虚弱,乃血所病,主口中津液不行,故口干咽干”
1.2笔者认为:高胰岛素血症是以痰湿瘀血为标,脾虚为其之本。
1.2.1脾气虚为本
脾虚是本病之本,痰瘀是其病理产物,亦是本病发展的必然趋势,肥胖多责之于脾虚,主要与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有关,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肪饮食使饱和脂肪吸收过多,营养过剩,他们的机体自我调节机制使其胰岛β细胞分泌较正常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这便造成了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的定义为空腹胰岛素≥85mol/L。全身代谢失调,从而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形成高胰岛素血症。同时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使脾强胃健,如少壮者流,则随食随化,皆成血气,焉得留而痰。唯其不能尽化,而十留其一二,则一二为痰矣;十留三四,则三四为痰矣;甚至留其七八,则但见血气日削,而痰证日多矣。”《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由此可见外感六淫,或者七情内伤,或者饮食不节,;劳役失度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脾失健运,水液运化不利内停而成痰饮,进而化瘀、化热。由上可知,脾胃气虚为此病发生的病理基础。
1.2.2痰饮瘀血为标
暴饮暴食,食量过大,或者嗜食肥甘,高脂肪进食,长期饮食不节,一方面可致水谷精微在体内堆积而成高脂,形成肥胖;另一方面也可损伤脾胃,不能布散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致使湿浊内生,酿生水湿痰浊,使人体肥胖。随着经济水平,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改善人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多为谷物,现在肉食煎炸的垃圾食品在广大人民的食谱中占据很重要一部分,并且广受青年儿童的欢迎,肉食煎炸的垃圾食品的长期摄入致使湿热内生,损及脾胃,酿生痰湿,阻滞脉络,同时给胰岛细胞的正常功能造成损害。(主要是α、β细胞)是高胰岛素血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更是肥胖人群数量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
2治疗方法
2.1西医对于高胰岛素血症的治疗方法
西医专家的关于本病治疗的基本共识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加强体育锻炼和改善饮食结构。体育锻炼克增加机体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降低体重,改善代谢,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饮食结构,合理饮食,减少含糖食物及高脂肪、高热量的摄入,从而减少机体脂肪的堆积。另一方面就是药物治疗。促进脂肪代谢,主要有二甲双胍、吡格列酮、阿卡波糖等,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延缓糖原的合成。
2.2中医治疗
2.2.1健脾益气法
化痰祛瘀是治疗的根本,是脾虚基础上痰瘀不化病理结果,脾虚为其本,痰瘀为其标,痰瘀既是胰岛素低抗的形成因素,又是进一步导致“变证”“坏证”的关健,故治疗以健脾益气为其本,化痰祛瘀治其标,改善胰岛素低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临床上多采用黄芪、人参、当归、白术、丹参等药物。此法则适用于气虚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患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四肢轻度的浮肿,劳动后明显,晨轻暮重,饮食减少,但既往有暴饮暴食的历史。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病机为脾胃虚弱,主不运化,水湿内停。治疗予以健脾益气渗湿利水之剂治疗。
2.2.2健脾化痰法
此法适用于痰湿内盛的患者。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形体肥胖,四肢沉重,胸部自觉满闷,痰涎壅盛,头目昏眩,口干而不欲饮,但嗜食肥甘醇酒,神疲欲睡。舌淡胖,苔白腻或白滑,脉滑。病机为痰湿内盛,困遏脾胃,阻滞气机。治疗予以燥湿化痰和胃,理气开郁之剂治疗。
2.2.3清胃泻火法
脾胃互为表里。本法是由于胃热滞脾,即胃强脾弱的患者。此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食易饥,形体肥胖,脘腹满涨,面色红润,心烦头昏,口干、口苦,胃脘灼热有痛感,喜冷饮,得食的缓。舌苔黄腻,脉弦数。病机主要为胃热而脾湿,脾为湿困,精微不运,膏脂瘀积。治疗予以通腑泻热,清热除湿剂治疗。
2.2.4健温补阳法
此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证患者。此证水湿不能运化,主要临床症状为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气喘,动则加重,脘腹胀满,畏寒肢冷,肢体浮肿,小便昼少夜频。舌淡胖,苔薄白,脉沉弱。病机主要为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水饮内停。治疗予以温阳利水,采用通阳益脾活血汤和健脾利湿补阳之剂治疗。
3典型病例
何某,女,31岁,2011年4月6日初诊。症见:患者体胖,胃胀,不欲食,烦躁,睡眠一般,大便溏结不调,小便可。舌淡边有齿痕,苔白。查血压120/80mmHg,身高为158cm,体重为70Kg,实验室检查:胰岛功能试验:空腹INS胰岛素23.47μU/ml2小时INS胰岛素112.68μU/ml3小时INS胰岛素94.25μU/ml五次血糖监测正常,尿糖(-),血脂:甘油三脂2.26mmo/L。西医诊断为:高胰岛素血症。中医诊断为肥胖。治疗予以健脾祛湿,疏肝理气。中药予以党参12g黄芪30g、草决明30g、荷叶10g、鸡内金10g、山楂30g、泽泻3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丹参10g、升麻10g、陈皮15g、鸡血藤20g、苡仁30g、附子(炮)3g、肉桂3g、10付,日一付,一日三次。10付之后患者体重明显减轻,效不更方连服20付,并嘱病人加以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配合运动。2月后患者症状缓解,体重为60kg,胰岛素功能检查(-)。
4体会
胰岛素浓度增高时往往胰岛素受体数下降,称下降调节。如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由于脂肪细胞膜上受体数下降,临床上呈胰岛素不敏感性,称抵抗性。当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后体重减轻时,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增多,与胰岛素结合力加强而使血糖利用改善。此不仅是肥胖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也是治疗中必须减肥的理论依据。
高胰岛素血症并不是因为胰岛细胞工作“积极”,而是由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肥胖也是高胰岛素血症的重要病因和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肥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脾胃的运化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痰浊水湿停聚于内而至肥胖的。病机主要为气虚、血瘀、痰浊、毒邪等,从脾论治高胰岛素血症是符合中医理论的,痰湿、血瘀是其病理产物,又兼或有气虚、阳虚,但脾为其根本,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升清降浊,脾病则湿困。并且吾师亓鲁光教授从脾论治高胰岛素血症已经取得一定疗效。因此笔者认为应从脾论治高胰岛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