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摩诃僧祗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摩诃僧祇律》,范围副词,语法功能,语义指向
摩诃僧祗律论文文献综述
张巧[1](2011)在《《摩诃僧祗律》范围副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摩诃僧祗律》是东晋的一部佛教律典,语言通俗,文献可考,能够反映这一历史阶段语言发展的真实面貌。汉语副词一直备受关注,在许多问题上存有争议。本文选取《摩诃僧祗律》中的范围副词为研究对象,分类进行全面系统的描写与分析。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对《摩诃僧祗律》及其译者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副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分歧也做了说明,并提出了本文范围副词的判定标准,最后确定了文献版本和采取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文章的主体部分。把语料中的范围副词分成四类,即总括范围副词、限定范围副词、类同范围副词、统计范围副词,从分布、语法功能、语义指向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描写,并列出表格,总结各小类范围副词的特征。最后,对副词并用现象进行了调查与揭示。第叁章:比较研究。将《摩诃僧祗律》中的范围副词与前后不同历史时期及同时代文献中的范围副词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中总结中古时期范围副词发展演变的规律,从而为整个副词系统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结语,对《摩诃僧祗律》中范围副词的基本面貌及其特征作出了全面的总结。(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1-06-01)
马宇婷[2](2010)在《朱冠明:《<摩诃僧祗律>情态动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摩诃僧祗律)情态动词研究》是一本关于佛经的语法书,本书为北大博士后朱冠明先生继《情态与汉语情态动词》《副词"其实"的形成》等多部学术作品之后的又一力作。佛经是世界文化的瑰宝,而《摩诃僧祗律》又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数不少的学者对其有所提及,并对其语料进行引用,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这部律经进行专书研究,从语法学的角度对其研究者更是寥寥无几。情态动词是词汇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朱冠明先生从情态动词这个视角人手,对《摩诃僧祗律》的情态动词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为这部律经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本文来源于《华西语文学刊》期刊2010年01期)
刘素燕[3](2003)在《《摩诃僧祗律》中的训释性语句》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翻译的《摩诃僧祗律》主要介绍各种戒律制定的缘由、经过,作为佛家“律法”,其语言与经、论不同——其中所用语词有大量训释。文中主要对其中训释性语句的释义作用作一个简单分析,以揭示《摩诃僧祗律》对佛经语词训释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S1期)
龙延,陈开勇[4](2001)在《《摩诃僧祗律》记述之文学故事概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佛藏典籍包括经、律、论叁部分。律,梵语vinaya之音译,含有调伏、灭、离行、善治等义,乃制服灭除诸多过失之义。此乃佛陀所制定,而为比丘、比丘尼所必须遵守的有关生活规范之禁戒。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针对实际的需要所定之规范。因为世尊随缘制戒,即"如来不以无过患因缘而为弟子制戒立说波罗提木叉法。"~([1])佛陀在制定戒律以前,往往有一些小故事,介绍僧尼们犯戒的经过,以示世尊制戒之缘由。所以律藏同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本文来源于《古籍研究》期刊2001年03期)
摩诃僧祗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版)《〈摩诃僧祗律)情态动词研究》是一本关于佛经的语法书,本书为北大博士后朱冠明先生继《情态与汉语情态动词》《副词"其实"的形成》等多部学术作品之后的又一力作。佛经是世界文化的瑰宝,而《摩诃僧祗律》又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数不少的学者对其有所提及,并对其语料进行引用,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这部律经进行专书研究,从语法学的角度对其研究者更是寥寥无几。情态动词是词汇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朱冠明先生从情态动词这个视角人手,对《摩诃僧祗律》的情态动词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为这部律经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摩诃僧祗律论文参考文献
[1].张巧.《摩诃僧祗律》范围副词研究[D].山西大学.2011
[2].马宇婷.朱冠明:《<摩诃僧祗律>情态动词研究》[J].华西语文学刊.2010
[3].刘素燕.《摩诃僧祗律》中的训释性语句[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
[4].龙延,陈开勇.《摩诃僧祗律》记述之文学故事概观[J].古籍研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