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汇流模拟论文-杨冬冬,韩轶群,曹磊,布鲁斯·安德森

产汇流模拟论文-杨冬冬,韩轶群,曹磊,布鲁斯·安德森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汇流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景园林,居住小区,道路布局,雨洪管理韧性

产汇流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杨冬冬,韩轶群,曹磊,布鲁斯·安德森[1](2019)在《基于产汇流模拟分析的城市居住小区道路系统布局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路是城市硬质化下垫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居住小区雨水径流的主要来源,也是雨水排放的重要通道,因此居住小区中道路系统与雨水产汇流过程关系的探究对于居住小区雨洪韧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天津居住小区为例,借助ArcGIS和SWMM,探讨不同降雨强度下分别具有网格型、尽端型以及环网型、环尽型道路布局模式特点的居住小区产汇流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以雨洪韧性导向为目标的居住小区道路系统布局优化策略。(本文来源于《风景园林》期刊2019年10期)

赵娜,赵雪花,祝雪萍[2](2019)在《时间步长和产汇流方法对小流域次洪模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半干旱半湿润流域复杂产流机制下不同时间步长和产汇流方法对次洪模拟的影响,选取北张店流域为研究对象,对1993~2005年具有代表性的12场次洪降雨径流资料,利用HEC-HMS模型分别以10,15,20 min为时间步长,采用2种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并对比分析结果。方案1为初损稳渗法+Clark单位线法;方案2为格林-安普特法+SCS单位线法;河道汇流演算均为马斯京根法,基流计算均为指数消退法,结果表明:时间步长的选取对次洪模拟结果影响较大,两种方案均在15 min时间步长下模拟精度最高,表明时间步长的选取并非是越短越精确。时间步长为15 min时方案1的确定性系数(DC)均值为0.813,方案2的DC均值为0.764,且方案1在洪峰、洪量和峰现时差模拟方面均优于方案2。(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01期)

于宴民[3](2016)在《多源数据在寒区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及LUCC对产汇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寒山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使得流域内监测站点稀少且分布不均,实测数据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合理地研究资料匮乏的高寒山区的水文规律,提高融雪径流模拟的精度,更好地认识与刻画寒区水文规律,本文以天山西部山区的喀什河流域为研究区,对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降水数据的特征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构建适用于中大流域的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文模型,并探索CFSR降水数据对流域模拟径流值的影响;采用了不同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分析其差异性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使用CA-Markov模型来预测研究区的土地覆被及利用情况,并对预测情景下的径流情况进行模拟,同时按照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假定2种土地利用情景,对假定情景下的径流情况进行模拟。通过将CFSR降水数据与实测降水数据进行点面雨量的对比,发现CFSR降水数据与实测降水数据的相对误差为22.86%,为使其降水规律与研究区实际降水规律相符合,结合实测降水数据对CFSR降水数据进行修正,并构建SWAT模型,以修正前、后的CFSR降水数据作为模型驱动数据进行径流过程的模拟,发现修正后的降水数据模拟出的径流变化趋势与实测径流的变化趋势大致一致,CFSR降水数据修正前和修正后的月模型率定期的平均径流量与实测径流量之间的相对误差为48%和6%,验证期的相对误差为36%和10%;对6种不同分辨率的DEM数据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探讨并研究其分辨率的大小对径流过程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随着数据分辨率的降低,地形越趋于平坦,从而使得提取出的流域总面积、高程区间及流域最大坡度都呈减小趋势。由于流域地形变缓,提取出的流域最大坡度的减小会直接影响到流域的产流和汇流过程,从而使得模拟的径流峰值较实际径流峰值偏小,模拟结果不佳;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会对区域下垫面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流域水文过程以及产汇流规律发生变化。采用CA-Markov模型,预测研究流域的2020年的LUCC情况,并且将模型预测出的2020年的LUCC数据代入已构建并已校验的SWAT模型中,将模拟的径流情况与1990年LUCC情况下的径流过程进行对比,发现平均径流量在30年间仅变化了0.49 m3/s。根据构建的2种不同的LUCC情景,分析LUCC变化情景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可以看出草地的大幅增加使得模拟的径流量有所减少,由于研究流域高程在3500 m以上的冰雪水资源量的增加,造成模拟的径流量增加。(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朱正南[4](2015)在《合肥市降雨特性分析和绿地产汇流特性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气候变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降雨特征的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表现最为明显的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限制了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自然面貌发生变化,不透水面积增加,绿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城市雨水利用率低,地下水位变低,水资源减少,同时城市下垫面产汇流特性发生很大改变,洪峰形成过程加快,雨洪量增加,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安全。本文结合2011年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城市排水管道系能诊断与评价体系研究这一课题,选择以合肥市进行城市降雨特性分析和绿地产汇流特性研究,为合肥市排水管网的设计以及内涝控制研究、规划设计等提供设计参数和理论参考,同时为因地制宜式雨水利用提供设计依据。本文利用国家气象局合肥市气象站点1954~2013年间的基础降雨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matlab语言编程来分析合肥市近60年的年、季、月降雨趋势和突变特征。近60年来合肥市年降雨量变化较剧烈,降雨量突变比较频繁,在统计年间共发生5次突变,年降雨量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春季降雨呈现出下降趋势,夏季和冬季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秋季上升趋势不明显;在12个月份中,6、9、10月份的降雨统计量变化最为剧烈,发生多次突变,除4、5、9月份呈现下降趋势以外,其他月份均呈现出上升趋势。根据合肥的月降雨变化特征,选取特征月7月的降雨资料,了解合肥市降雨类型分布,确定模拟降雨雨型。自行设计一套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并对该装置相关参数进行率定,在此基础上,进行60多场的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降雨雨强、下垫面坡度、降雨历时、土壤初始含水量等对绿地产汇流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对绿地径流系数的影响和相关性,同时建立了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量与绿地径流系数之间的数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对雨水径流的影响越明显,汇流口的流量增加速度加快,达到稳定产流量的时间就变短;同等降雨强度条件下,绿地达到稳定产流量的时间比膨胀土的长,且绿地的汇流时间要比膨胀土的汇流时间要长,从而减少了暴雨强度条件下对城市排水管道的影响;随着坡度的增加,绿地径流系数也增加,由于绿地对雨水的截留和扰动,绿地表面的汇水时间增加,径流量的增加速度也较膨胀土条件下要缓慢,稳定出流量也减少;降雨强度与径流系数没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因为降雨强度是与降雨量和降雨历时相关联;绿地径流系数与降雨历时呈现特定关系,随着降雨历时增加,径流系数随之增加,但最终径流系数为一个稳定值;降雨量与径流系数呈现出线性相关性,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径流系数也随之增加。与《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条款中3.2.3绿地径流系数0.10~0.20相比,合肥市滨湖新区绿地径流系数0.15~0.3偏大,在实际工程中,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径流系数。(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期刊2015-04-01)

兰旻,胡宏昌,田富强,胡和平[5](2013)在《耦合多水动力过程的二维山坡产汇流数值模型及其在壤中流模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物理性水分运动方程的山坡产汇流数值模型是进行降雨产流机制和规律研究的重要工具,当前还缺乏耦合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多水动力过程的、具有较高计算效率和稳定性的二维山坡产汇流数值模型.本研究耦合地表水流动的圣维南方程组、变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Richards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边界条件进行了改进,建立了THRM模型,对实验山坡实测壤中流过程有很好的模拟效果,通过数值试验揭示了边界条件、网格大小、初始含水率等对计算稳定性和计算效果的影响规律,所建模型对于山坡产流研究有应用价值,分析结论对壤中流数值模拟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2013年12期)

刘杰[6](2013)在《基于GIS的水库产汇流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库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它在预防洪水、作物灌溉、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的作用巨大,保障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研究降雨对水库水量变化的影响,可以科学预测一场降雨对水库库容的增加量,结合水库自身情况进行运行分析,为灾害发生前的洪水预警、淹没面积、险情调度等提供决策依据,为水库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发展迅速,为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分布式水文模型以遥感、雷达等方式获取流域空间分布的信息数据,依据地理要素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机制,将流域内具有特定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和水文特性的部分视为一个独立个体,将流域划分为多个小的流域对水文过程进行计算,最后根据流域空间分布格局及水文过程的机制将各小流域联合,通过迭加计算得到整个流域的水文过程。这种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理论清晰,能够客观全面的描述水文响应机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文过程的研究中。本文选取郑州市常庄水库作为研究区域,对水库的产汇流过程进行研究。常庄水库是郑州市区供水储备水源地之一,位于郑州西郊,下游为郑州市区,水库四周发电厂、水厂等厂矿和交通干线众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近年来郑州市区发展迅速,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水库在防洪和城市应急供水方面的作用日渐显着。论文以分布式水文模型为基础,以常庄水库控制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水库水文站实测的降雨量数据为原数据,构建流域产汇流模型系统,分析模拟库区降雨的产汇流过程。首先论述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概况,阐明所构建的产汇流模型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其中选用SCS产流模型来模拟计算流域的产流量,子流域的汇流过程则选用SCS的无因次单位线方法来进行模拟计算,对流域内河道汇流的模拟计算选用马斯京根法。其次,通过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从DEM中提取常庄水库流域的数字河网,并将流域分割成22个子流域,提取模型所需的河网数据。用坡度分析工具从DEM数据中提取坡度数据并根据各子流域范围统计分析平均坡度。用插值分析工具对各水文站监测的降雨数据进行插值分析并统计分析各子流域对应的平均降雨量。应用分析所得数据对各模型参数进行率定,确定各模型所需要的参数值。选取2001-2003年间的十场降雨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精度评价,通过模拟精度判断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合格率在70%以上,模拟所得的流量过程线和实测情况大致吻合。对水库降雨产汇流过程的准确预测,是水库进行防洪调度、兴利调度的决策依据,有助于人们在汛期时对洪水过程进行预报,提前设计解决方案,预防决堤、溃坝等灾害事故的发生;同时储蓄洪水,保障非汛期水库兴利水源的充足提供。(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3-05-01)

冯淑琳[7](2013)在《泰州市城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产汇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极端气候涌现,城市局部短历时暴雨事件日益增多。国内外城市暴雨积水问题突出,涝灾频发,严重影响交通,对人民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为了实现城市暴雨雨水的有效管理,提高城市防洪减灾预警能力,本文以泰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采用SWMM模型,研究不同降雨重现期和雨型对城市径流及地面积水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国内外城市排水及雨洪模型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泰州市主城区的基本概况,针对暴雨内涝情况做了相关成因分析,对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2、对城市模型原理及应用评价进行了总结,在对泰州市主城区地形、管道走向和分布情况、土地利用类型及地面坡度等调查的基础上,对典型小区和排水管网进行了概化。并通过地表产汇流方法及参数的优选,建立了泰州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典型区暴雨雨水管理模型(SWMM)。3、应用芝加哥降雨过程线法和泰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设计了不同重现期(P=1、2、3、5、10、20)和不同雨型(r=0.3、0.4、0.5)的1小时降雨过程。此外,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泰州站两场典型实测日降雨过程进行模拟。4、对SWMM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包括不同重现期及不同雨型1小时设计降雨条件下各排水分区的径流系数分析、典型区地表径流分析、排水口对应的管道负荷分析及管道水流深度纵剖面变化过程动态展示。泰州站实测日降雨条件下典型小区地表径流分析和地表积水点及节点流量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WMM模型对于泰州市主城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对该地区排水系统的雨水管网的规划、改造、运行管理及维护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对建立城市内涝预报预警系统和城市防洪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3-04-01)

张磊磊,郝振纯,童凯,李泮营,康颖[8](2013)在《VIC模型在叁江源地区产汇流模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大尺度陆面水文模型VIC模型,以纳什效率系数、相关系数及相对误差为评判标准,对叁江源地区产汇流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叁江源地区产流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产流主要发生在6~9月与降水的空间分布相吻合,且受东亚季风的影响,产流量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VI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叁江源地区年内及年际流量的变化过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具体表现为纳什效率系数在0.65~0.80之间,黄河源区、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相对误差分别为-0.3%、8.8%、-15.2%,可见VIC模型在叁江源地区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能用于该地区水文过程的模拟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蔺虎,刘志辉,李诚志,孟现勇[9](2012)在《基于GIS的干旱区分布式产汇流过程模拟系统的研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分布式水文模型与GIS耦合以及干旱区产汇流过程模拟,采用GDAL(Geospatial Data Abstraction Li-brary,地理空间数据抽象库)对GeoTIFF文件进行操作,结合栅格迭合的空间分析方法及分布式融雪洪水模型,并应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建立了分布式产汇流过程模拟系统。最后通过在新疆军塘湖流域的模拟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模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以为研究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朱强,孙敏,陈秀万[10](2009)在《基于动态数字地形模型的流域产汇流模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建立动态数字地形模型的概念。通过对各类地表相关信息的描述和关联,建立其内在的计算规则。可以用于模拟水文过程中复杂、非线性的动态变化。在动态地形模型中,以规则网格为计算单元,通过计算规则描述了模拟过程的动态变化。以产汇流为例,阐述了利用动态地形模型模拟的方法,取得了初步效果,为在该方向的深入探索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产汇流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半干旱半湿润流域复杂产流机制下不同时间步长和产汇流方法对次洪模拟的影响,选取北张店流域为研究对象,对1993~2005年具有代表性的12场次洪降雨径流资料,利用HEC-HMS模型分别以10,15,20 min为时间步长,采用2种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并对比分析结果。方案1为初损稳渗法+Clark单位线法;方案2为格林-安普特法+SCS单位线法;河道汇流演算均为马斯京根法,基流计算均为指数消退法,结果表明:时间步长的选取对次洪模拟结果影响较大,两种方案均在15 min时间步长下模拟精度最高,表明时间步长的选取并非是越短越精确。时间步长为15 min时方案1的确定性系数(DC)均值为0.813,方案2的DC均值为0.764,且方案1在洪峰、洪量和峰现时差模拟方面均优于方案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汇流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杨冬冬,韩轶群,曹磊,布鲁斯·安德森.基于产汇流模拟分析的城市居住小区道路系统布局优化策略研究[J].风景园林.2019

[2].赵娜,赵雪花,祝雪萍.时间步长和产汇流方法对小流域次洪模拟的影响[J].人民长江.2019

[3].于宴民.多源数据在寒区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及LUCC对产汇流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6

[4].朱正南.合肥市降雨特性分析和绿地产汇流特性模拟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

[5].兰旻,胡宏昌,田富强,胡和平.耦合多水动力过程的二维山坡产汇流数值模型及其在壤中流模拟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3

[6].刘杰.基于GIS的水库产汇流模拟研究[D].河南大学.2013

[7].冯淑琳.泰州市城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产汇流模拟[D].扬州大学.2013

[8].张磊磊,郝振纯,童凯,李泮营,康颖.VIC模型在叁江源地区产汇流模拟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3

[9].蔺虎,刘志辉,李诚志,孟现勇.基于GIS的干旱区分布式产汇流过程模拟系统的研建[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

[10].朱强,孙敏,陈秀万.基于动态数字地形模型的流域产汇流模拟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标签:;  ;  ;  ;  

产汇流模拟论文-杨冬冬,韩轶群,曹磊,布鲁斯·安德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