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动、高效、安全的数据备份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陈秋瑾[1](2021)在《基于微服务架构与知识图谱技术构建无人机知识库系统》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逐年上涨的市场需求,无人机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中信息数据呈现指数增长趋势,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所需的有效信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B/S服务器模式,以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为基础,基于分布式及增量式爬虫技术获取互联网中与无人机等应用领域相关的海量数据,采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算法从海量的非结构化文本数据中提取挖掘隐含及潜在价值知识,并利用Echarts组件及知识图谱等算法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形成定制化的无人机知识库。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知识获取及存储技术。系统以Scrapy为爬虫框架,采用分布式结合增量式爬虫技术从互联网中高效地获取无人机行业相关的海量数据;采用Redis高速缓存数据库存储爬取的URL网址,结合My SQL关系型数据库稳定地存储最终得到的结构化数据。(2)系统构建流程及架构设计。利用云计算技术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基于分布式服务器与大数据技术搭建系统,采用自底向上为主、自顶向下为辅的方式构建知识库;由于系统爬取任务量的增加及分布式服务器的需求,系统的架构也由最初的SMM单体式架构优化升级为Spring Cloud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以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及移植性。(3)数据提取及知识抽取技术。采用类机器学习机制半自动化地提取非结构化文本数据,通过构建自定义的规则库训练样本数据,提取出标签以匹配提取出的结构化数据;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等算法从获取的文本数据中提取关键句并生成文章的摘要信息;通过知识图谱等算法实现对获取的文本数据的知识抽取,最终抽取出结构化的知识元加入进知识库中,以实现知识库的知识发现与知识挖掘功能。(4)知识表示及数据可视化分析。采用知识树形式进行知识表示,并采用Echarts技术、知识图谱等可视化技术对获取及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并以各类统计图表、关键字云图、机构同现及作者同现图等形式展现,直观清晰地展示无人机等行业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俊[2](2021)在《基于Redis实现关系型数据库内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Relational Database,RDB)因其稳定可靠和操作统一规范等优点一直以来都是信息数据最主要的存储介质。而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催生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这些呈指数级增长的数据对关系型数据库的存储和计算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频繁读写的高并发场景下关系型数据库会出现因I/O瓶颈导致访问效率低和高异常率等问题。通过高效的内存访问技术降低与磁盘的交互频率来提升数据库系统实时响应能力是解决关系型磁盘数据库I/O读写瓶颈的有效方案。目前虽然业界推出了关系型内存数据库和内存引擎方案,但存在系统繁重、配置复杂、商业使用限制等问题。随着No SQL的发展,在数据库层面使用缓存技术实现读写分离,减少文件系统I/O次数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提升数据库系统实时响应能力的方案,但会存在数据一致性、缓存穿透和缓存雪崩等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从数据存储和数据访问角度研究开源技术,在缓存式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轻量级全量式(含数据、关系和约束)内存化方案。该方案对数据转换、数据操作和数据备份三方面进行研究,利用Redis的读写优势对关系型数据库(以My SQL为例)进行内存化。并使用Spring Cloud技术搭建了全量式内存化微服务平台,并将内存化方案应用于实际工程。首先,本文分析了My SQL和Redis的存储模型,构建出三种不同的存储转换模式(ORB-KVM、ARB-KVM和PCB-KVCM)实现关系模型到键值模型的转换,存储转换模式中包括对数据、关系和约束的转换,并结合数据分页、多线程和Redis批量命令技术实现数据库快速批量迁移。其次,本文针对内存化到Redis中的数据设计了标准SQL访问中间件,利用Java Stream流技术和Redis的数据结构特性对Redis原生接口进行扩展与封装。同时实现了基于数据日志文件将Redis中的数据备份到My SQL。最后,对比分析三种存储转换模式在数据库迁移过程中的迁移时间和内存占用,将全量式内存化方案应用于工程实践,并将全量式内存化方案与缓存式方案和My SQL存储方案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全量式内存化方案响应时间是缓存式方案的1/4-1/2,是My SQL存储方案的1/7-1/3,同时异常率最低且吞吐量最高。
陈凯[3](2021)在《基于SpringBoot技术的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当前电子制造行业快速发展,产品研发创新与日常管理,会产生大量的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三乐公司作为设计与生产行波管的重点企业,会产生分布广泛、品类繁多的文件,然而,由于缺乏文件管理,不能快速、准确查找文档,造成文档资料难以共享,利用率不高的困境,同时也存在资料损坏、泄露的风险。因此,本文提出了行波管设计文档管理系统的构建。本文对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展开了全面分析、设计与实现,首先,指出三乐公司行波管设计、使用过程会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与纸质文档,面临着文件管理带来的巨大人力成本,而且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准确统计,因此,本文提出构建文件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并对国内外文档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介绍了当前研究成果、进展与特色,确定了系统研究的重要意义。其次,对系统开发过程使用的核心技术进行描述,阐述了Spring Boot技术,持久化框架Hibernate、mySQL数据库、前端框架Struts2等开发技术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再次,从经济、技术与社会等多方面探讨了系统建设的可行性,确定了系统用户角色构成,通过用例图、流程图等UML建模方式,直观展示了多层次功能构成与业务处理过程,并从网络、硬件设备、性能等多方面分析了非功能性需求。接着,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搭建了系统应用、技术与网络等方面框架,指出了系统使用的开发技术,明确了硬件设备与网络部署情况。通过功能结构图描述了系统功能构成,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流程图、时序图设计,并从概念、物理模型等方面设计了数据库。最后,对系统进行编码开发,搭建了开发环境,展示了主要功能的程序代码与页面效果,描述了实现过程与功能作用。通过搭建测试环境,进行数据、功能、性能、非功能性等方面测试,确认系统设计达到了设计目标。通过构建三乐公司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不但实现了文件的分类与集中管理,也实现了全文快速检索和在线预览。可以对文档进行入库、整理、发布、归档以及借阅等操作,全面实现了文件电子化管理。
韦昊男[4](2021)在《电力公司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采用先进的系统架构理念和数据库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当前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开发的一种主要途径,通过不断的提高应用系统对于管理需求的适应能力,让应用系统能够在更多的应用环境中被使用。这里所提到的应用环境包括了网络环境、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等。论文针对所在电力公司业扩报装管理及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背景,详细地分析了电网企业的业扩报装管理业务,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纠正。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供电公司业扩报装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了解了业扩报装业务的当前管理现状,提出了利用信息化系统来实现自动化的业扩报装信息采集与执行管理,解决了供电公司多年来在业扩报装业务信息的统一与过程的高效规范性的需求,达到了对业务全过程进行协调统一管理的目标。(2)对系统的应用方案以及总体需求进行设计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运行硬软件以及环境配置要求,在系统网络拓扑构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设计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并对系统关键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分解设计,实现系统数据在Oracle基础上对E-R的设计以及数据的表存储。(3)应用B/S开发架构、JSP技术、Java编程技术与HTML技术等设计和开发了供电公司业扩报装管理系统,具有应用操作和系统管理操作的能力,系统中所有用户或者系统管理员的操作都是通过系统界面来进行数据交互,能够完成报装工作的流程办理和业扩报装系统的日常维护。此外,为了提高系统冗余性,在系统中设计了比较灵活的业务办理流程,当电力用户业扩报装业务流程的某一个节点出现问题的时候,系统可以自动提示,然后通过系统操作模块促进用户注意并修正当前业务信息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本文设计的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在部分基层供电单位中进行试运行,目前所收到的反馈信息是系统可靠运行。此外,本系统打通了国家电网公司营销业务系统的业扩报装项目信息与非营销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渠道,从而使业扩报装业务流转更加透明,流程更加畅通便捷。通过系统的试运行表明本文设计的业扩报装标准化系统能够实现相关业扩报装业务流程办理,并能够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本文设计的业扩报装系统具有良好工程应用前景。
赵浩然[5](2021)在《基于区块链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性能优化方案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低时延、大带宽的5G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普及和全球数字化产业升级进展加速,互联网由“消费型”向“生产型”过渡的进程大幅加快,代表国家先进生产力的工业技术也正在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迈进,万物互联、边云融合、工业互联网等概念在学术界和产业界被多次提出和推广。其中,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在工业生产、制造、销售、物流各领域提供了众多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作为核心技术的标识解析更是在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溯源、产品及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传统标识解析体系往往由中心节点提供集中式的解析服务,网络时延高、负载过重。另外,业界已存在如Handle、Ecode、OID等多种标识体系,因此标准很难实现统一。本论文以工业互联网作为研究背景,针对传统层级式标识解析体系存在的单点故障、失效、负载过重、解析服务被特殊权力组织控制等问题,基于分布式哈希表和区块链技术设计了一种分层的半中心式网络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实现新型分布式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可满足复杂工业环境中海量数据的去中心化注册、解析,提供安全、可信、高效、连续、并发的解析服务,支持身份鉴权、访问控制以及数据的可信认证和冗余备份,解决了有效监管、集中可控与分散自治、负载均衡间的矛盾。为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针对传统区块链部署方案显现的节点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受限瓶颈和可扩展性问题,本论文基于权益模型、混合共识、一致性哈希等技术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的轻量级混合区块链模型(LHB),以异步的方式为分布式存储的海量工业信息提供数据可信验证和冗余备份,通过对全网区块存证、对全网节点监督,防止篡改和伪造数据。经过与比特币、超级账本项目进行比较分析,LHB模型同时拥有联盟链的高吞吐量与公有链的安全等级,企业节点仅需少量存储、带宽资源即可快速上链,在最优情况下,系统的本地解析时延可低至6ms。
何秋莹[6](2021)在《电网网格营销稽查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营销稽查是电力公司营销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在发现业务处理环节的差错,把控业务质量,查找“量价费损”关键指标的漏洞等节点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营质效。目前,营销稽查业务主要凭工作经验查找问题,采取人工核查和线下流转的管理模式,不仅工作效率低、排查异常能力有限,还存在问题处理不及时、有遗漏等现象。因此急需通过数据化、线上化方式,提高电力公司营销稽查管理水平,规范业务模型,建立标准化业务流程,实现营销全业务、全环节、全链条的智能闭环管控。这就要求电力公司构建新的营销稽查管控系统,朝模块化、自动化、精益化趋势发展。本课题深入研究了营销稽查管控业务,分析了电力公司营销稽查管控要求,以此构建新的营销稽查管控系统,并按照软件工程思想从分析、设计以及部署等多部分阐述了整个过程。电网网格营销稽查管控系统由网格管理、营销稽查主题管理、营销稽查工单管理、营销稽查工单处理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构建,各模块承担不同工作。为了提升数据稳定性,提供数据保护机制,构建开发平台为J2EE,基于B/S构架开发,运营过程产生的业务数据通过SQL Server2019保存。使用GIS技术对百度地图进行划分,将供电范围划分为多个网格区域,实现对各网格区域的针对性服务。使用第三方网关技术,解决稽查工单分配提醒问题,其基于Web Service技术实现,在分配工单的同时自动通知稽查人员处理。目前电网网格营销稽查管控系统已完成设计和实现,并通过了初步的功能、性能和压力测试。目前,电网网格营销稽查管控系统针对电力公司营销稽查工作面临的困难,结合公司运营情况和用户需求提报,实现了稽查任务的稽查任务的网格分配、稽查工单的自动督办,业务环节的闭环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稽查管控水平,切实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黄钰[7](2020)在《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多种新方法和新技术在远程抄表服务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抄表服务企业而言,客户的水、电、气、热等数据是抄表服务企业决策的基础。为保证客户的正常生活,还需要对抄表系统中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测,将抄表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另外,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客户表计设备管理、故障处理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客户生活造成影响。因此,研发一套智能化、信息化和远程化的远程智能抄表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针对传统旧式表计终端的缺陷,结合目前市场上各类智能表计终端,并收集和审查了国内外相关信息。本文设计了远程抄表系统,系统中智能表计终端通过集中器连接到主机管理系统,将表计终端的数据从客户侧远程传输到企业侧,PC端管理系统通过集中器监控管理智能表计终端设备以及数据。该系统实现了用户水、电、气和热等数据的收集、测量、处理和存储,克服了传统表计终端要人工到客户家里抄写数据的缺陷。首先,本文根据抄表服务企业的工作流程对远程抄表系统由非功能性、功能性视角进行了需求分析。然后,结合系统需求,详细设计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与整体功能,涵盖有系统软件功能、系统硬件终端及数据库表单的设计。最后,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完成远程智能抄表系统的实现。与此同时,论文搭建了一个系统测试环境,用以测试研发出的远程智能抄表系统,具体涵盖有三部分:功能测试、整体测试、性能测试,最终发现基本上满足预期要求。本文研发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表计终端通过LORA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到集中器,集中器通过调制解调器连接到远程后台服务器,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系统功能完善、测量准确、通讯可靠,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为扩展集中式抄表系统创造了条件。远程抄表系统的使用能够对人工抄表予以全面替代,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陈诚[8](2020)在《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测量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资源调度的核心由传统路由器转变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已成为数据支撑平台,承载用户请求并对外提供服务。传统运营商的网络测量方法面向的场景是尽力而为的服务,而不关心具体应用在网络上的服务质量,而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资源调度是为应用提供服务的,因此数据中心之间需要更精细化的网络测量方法,从而为细粒度的资源调度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测量对当今互联网资源的调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云网场景,提出了面向云网环境的数据中心网络传输质量的测量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基于开源监控工具OpenFalcon二次开发、部署了面向云网环境的测量系统,实现了测量系统长期稳定运行。而网络测量涉及到资源消耗和准确性的权衡,合理的网络状态抽样和统计方法对数据中心之间网络资源视图的精确刻画具有关键性作用。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网络QoS特征分析方法研究。本文借鉴统计学模型、深度学习模型等,根据QoS测量结果,选择相应的模型对QoS数据进行拟合,以提取面向云网环境的数据中心广域网之间QoS变化特征规律。(2)测量配置优化方法研究。测量是整个网络资源调度的基础,而测量本身也伴随着系统网络资源的开销,本文提出了测量配置优化方法,根据被测链路网络QoS变化特性,分析测量系统长期稳定测量配置,旨在以较小的测量代价获得数据中心之间广域网传输质量视图。(3)网络测量系统网络QoS特征变化检测研究。在测量系统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当前网络QoS特性是否发生变化,用于评估测量长期配置的合理性。
万振楠[9](2020)在《边云一体化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边缘计算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致力于将边缘计算平台和云计算平台进行整合,实现“边云一体化”。因此,如何在边云一体化环境下实现对单一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和管理成为了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边云一体化环境下的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并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以及详细设计等方面对平台进行了整体描述。平台采用MVC框架模式,利用MySQL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工具,创新性的应用了迁移学习模型,并融入了“零信任网络”的核心思想。作者独立设计并实现了以下内容:(1)用户身份认证模块:采用了“零信任网络”中的用户信任思想,利用静态口令认证与CA数字证书认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身份认证,认证完成后,通过单点登录实现“一处登录,处处登录”,增强了平台的安全性与用户体验。(2)个人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用户信息自管理功能,包括口令修改、个人信息管理、身份注销、平台信息查看等功能。(3)用户管理模块:平台创新性的融入深度学习的思想,利用迁移学习模型对用户的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该模型效果显着。主要包括用户行为监测、用户数据备份、用户身份管理等功能。(4)平台管理模块:实现了管理员对平台的智能性管理,平台可以筛选出不安全用户,方便管理员操作。主要包括平台状态查看、平台信息发布以及平台使用帮助等内容。(5)提供WebService接口模块:平台为第三方程序提供了WebService接口,无须考虑操作系统以及编程环境即可与平台进行交互,提高了平台的可扩展性。采用了“零信任网络”的设备信任思想,当其它程序申请连接WebService接口时,需要提供本机Mac地址并进行绑定,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最后,论文通过设计测试用例对平台进行了功能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集稳定性、安全性、易操作性和智能性于一身,同时具有良好的健壮性和使用体验。目前该平台已在北京交通大学的实验室进行了部署,并且进行了试用,效果良好。
岳鹏昊[10](2020)在《大数据聚合存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一直以来数据都是企业重要的资产之一。很多企业已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构建了多种信息系统以管理企业的数据资产,但原有数据资产的异构性和分散性使得对这些数据进行聚合与分析非常困难。因此对异构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聚合迁移与持久化存储成为打破企业数据孤岛的必然选择,是企业通过数据创造价值的基础。在此背景之下,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大数据聚合存储平台。提出了基于统一数据迁移框架的数据迁移任务管理方法,能够统一管理关系型数据库或其他大数据平台向本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迁移任务;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趋势分析的数据存储容量预测方法,避免了因存储容量耗尽造成的大数据平台宕机和业务应用间断等问题;提出了基于ATSP-TP算法的数据迁移任务调度方法,优化了数据迁移任务在大数据平台之上的运行效率。在ATSP-TP算法中,通过数据存储容量预测得到了平台未来一段时间的可用容量,通过平台可用时隙预测得到了平台未来一段时间的空闲时段,通过数据迁移任务时隙需求预测得到了一个新建的数据迁移任务预期的运行时间和存储空间,通过数据迁移任务放置并结合以上三者的数据实现了新建数据迁移任务的优化调度。通过对本平台的一系列功能和非功能测试证明了平台的有效性。
二、自动、高效、安全的数据备份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动、高效、安全的数据备份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微服务架构与知识图谱技术构建无人机知识库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专家系统及知识库研究现状 |
1.2.2 知识图谱技术研究现状 |
1.2.3 Web文本挖掘技术研究现状 |
1.2.4 无人机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知识库 |
2.2.2 知识发现 |
2.2.3 知识图谱 |
2.2 知识获取技术 |
2.2.1 数据获取技术 |
2.2.2 数据去重技术 |
2.2.3 数据提取技术 |
2.2.4 数据存储技术 |
2.3 知识抽取技术 |
2.3.1 实体抽取技术 |
2.3.2 关系抽取技术 |
2.3.3 事件抽取技术 |
2.3.4 实体链接与消岐 |
2.4 知识表示技术 |
2.5 自动文摘技术 |
2.5.1 自动文摘生成原理 |
2.5.2 TextRank算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知识库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
3.1 系统非功能需求 |
3.2 系统性能设计 |
3.2.1 系统可靠性设计 |
3.2.2 系统安全性设计 |
3.3 系统架构设计 |
3.3.1 整体架构设计 |
3.3.2 技术架构设计 |
3.3.3 分布式微服务架构 |
3.3.4 Scrapy爬虫框架 |
3.3.5 基于Swagger框架管理API |
3.4 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 |
3.4.1 知识库的构建方式 |
3.4.2 系统的技术路线 |
3.4.3 系统的实施方案 |
3.4.4 开发环境与开发语言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知识图谱的实现与应用 |
4.1 知识获取 |
4.1.1 定制化设置关键字 |
4.1.2 定制化爬取专业网站 |
4.2 数据提取 |
4.2.1 半自动化提取数据 |
4.2.2 自动文摘的提取 |
4.3 知识抽取 |
4.3.1 实体抽取(命名实体识别) |
4.3.2 实体关系抽取 |
4.3.3 元事件抽取 |
4.3.4 实体发现与链接 |
4.4 知识表示 |
4.5 文本数据可视化 |
4.5.1 数据可视化 |
4.5.2 关键字云图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功能与实现 |
5.1 系统整体功能结构 |
5.2 系统前端功能实现 |
5.2.1 查询信息模块 |
5.2.2 台风实况模块 |
5.2.3 数据可视化模块 |
5.2.4 热门推送模块 |
5.2.5 关键期刊模块 |
5.3 系统后台功能实现 |
5.3.1 用户管理模块 |
5.3.2 菜单管理模块 |
5.3.3 采集设置模块 |
5.3.4 任务管理模块 |
5.3.5 专家知识模块 |
5.3.6 外部系统模块 |
5.3.7 期刊大全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附录 |
附录1 Swagger在微服务架构上的部署与集成 |
附录2 Echarts组件实现折线图/柱状图形式的数据可视化 |
附录3 BiLSTM+CRF模型构建过程 |
附录4 利用TF-IDF进行实体链接关键代码 |
(2)基于Redis实现关系型数据库内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系型数据库内存化发展现状 |
1.2.2 数据库存储模型转换研究 |
1.2.3 NoSQL内存数据库数据查询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概念和关联技术 |
2.1 关系型数据库 |
2.1.1 关系数据模型 |
2.1.2 MySQL概述 |
2.2 Redis概述 |
2.2.1 Redis数据结构 |
2.2.2 Redis持久化 |
2.3 五种主流数据库存储模型 |
2.3.1 关系行式存储模型 |
2.3.2 键值模型 |
2.3.3 列式存储模型 |
2.3.4 其他模型 |
2.4 异步响应式技术 |
2.4.1 Spring WebFlux |
2.4.2 异步响应式R2DBC |
2.5 微服务架构 |
2.6 本章小结 |
3 内存化方案架构设计 |
3.1 全量式内存化方案设计 |
3.2 全量式内存化分层模型设计 |
3.3 全量式内存化微服务架构 |
3.4 本章小结 |
4 全量式内存化方案算法设计与研究 |
4.1 Redis数据结构选型 |
4.2 数据初始化算法研究 |
4.2.1 数据库迁移设计 |
4.2.2 ORB-KVM模式 |
4.2.3 ARB-KVM模式 |
4.2.4 PCB-KVCM模式 |
4.2.5 迁移控制组件 |
4.3 Redis标准访问设计 |
4.3.1 SQL操作中间件架构设计 |
4.3.2 SQL解析组件 |
4.3.3 操作预检查组件 |
4.3.4 SQL适配组件 |
4.4 Redis数据备份设计 |
4.4.1 数据备份架构设计 |
4.4.2 Redis RDB文件解析组件 |
4.4.3 JSON数据SQL化组件 |
4.4.4 批量SQL定时任务组件 |
4.5 本章小结 |
5 全量式内存化算法及微服务平台实现 |
5.1 微服务统一服务发现和注册 |
5.2 网关安全访问控制设计与实现 |
5.3 分布式Session共享实现 |
5.4 全量式内存化微服务平台实现 |
5.5 数据初始化服务 |
5.5.1 ORB-KVM模式 |
5.5.2 ARB-KVM模式 |
5.5.3 PCB-KVCM模式 |
5.5.4 迁移控制组件 |
5.6 Redis标准SQL访问服务 |
5.7 Redis数据备份服务 |
5.8 本章小结 |
6 测试与结果分析 |
6.1 存储转换模式对比与分析 |
6.1.1 测试环境 |
6.1.2 结果与分析 |
6.2 全量式内存化方案应用实践 |
6.2.1 线考模块功能概述 |
6.2.2 在线考试实现 |
6.3 全量式内存化方案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6.3.1 测试环境 |
6.3.2 测试工具 |
6.3.3 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相关工程开发与实践 |
(3)基于SpringBoot技术的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开发概述 |
2.1 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实现的技术基础 |
2.1.1 J2EE技术 |
2.1.2 SpringBoot技术 |
2.1.3 Struts2技术 |
2.1.4 Hibernate技术 |
2.1.5 MySQL技术 |
2.2 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2.2.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2.2.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2.2.2.1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2.2.2.2 用户角色分析 |
2.2.2.3 功能用例分析 |
2.2.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概要设计 |
3.1 系统设计原则 |
3.2 系统整体设计 |
3.2.1 系统应用架构设计 |
3.2.2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
3.2.3 系统网络拓扑设计 |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开发环境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2.2 功能模块时序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4.3.1 系统登录与首页 |
4.3.2 文件管理 |
4.3.3 档案管理 |
4.3.4 权限管理 |
4.3.5 审批管理 |
4.3.6 文件档案搜索 |
4.3.7 文件库管理 |
4.3.8 系统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功能测试 |
5.3 非功能性测试 |
5.3.1 性能测试 |
5.3.2 数据完整性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电力公司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业扩报装管理业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业扩报装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论文研究内容 |
1.3.1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3.2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引言 |
2.2 系统需求分析 |
2.2.1 电网公司业扩报装工作的独特性 |
2.2.2 电网公司业扩报装业务的关键环节梳理 |
2.2.3 业扩报装业务标准化管理流程的需求分析 |
2.3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2.3.1 申请登记功能需求分析 |
2.3.2 现场勘查派工功能需求分析 |
2.3.3 现场勘查功能需求分析 |
2.3.4 审核批复功能需求分析 |
2.3.5 委托设计施工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2.3.6 中间检查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2.3.7 竣工验收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2.3.8 供用电合同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2.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4.1 系统的性能分析 |
2.4.2 系统的数据库分析 |
2.4.3 系统开发技术的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
3.1 引言 |
3.2 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
3.2.1 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的融合分析 |
3.2.2 系统的整体设计原则 |
3.2.3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
3.2.4 系统的运行环境设计 |
3.2.5 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 |
3.2.6 系统的网络拓扑设计 |
3.3 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核心功能设计 |
3.3.1 业务处理功能设计 |
3.3.2 信息展示功能设计 |
3.3.3 应用交互功能设计 |
3.3.4 系统短信功能设计 |
3.3.5 系统接口功能设计 |
3.3.6 系统后台管理功能设计 |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E-R图 |
3.4.2 数据表结构设计 |
3.4.3 数据备份策略及方法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实现 |
4.1 引言 |
4.2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4.2.1 软件界面的布局 |
4.2.2 系统登录功能 |
4.2.3 设计施工企业资质备案管理功能 |
4.2.4 低压业扩报装申请管理功能 |
4.2.5 设计施工技术人员核验管理功能 |
4.2.6 系统业务流程工作单管理功能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的测试 |
5.1 引言 |
5.2 软件测试 |
5.2.1 系统功能测试 |
5.2.2 系统试运行情况分析 |
5.2.3 系统试运行实施效果验证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基于区块链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性能优化方案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研究 |
1.3.2 新型分布式标识解析系统设计 |
1.3.3 基于区块链的性能优化方案设计 |
1.4 研究创新点 |
1.5 论文项目来源及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分布式哈希表与区块链技术概述 |
2.1 引言 |
2.2 分布式哈希表概述 |
2.2.1 哈希算法 |
2.2.2 一致性哈希: Chord算法 |
2.2.3 改进的DHT网络 |
2.3 区块链技术概述 |
2.3.1 核心技术 |
2.3.2 区块链数据结构 |
2.3.3 公有链与联盟链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架构与挑战 |
3.1 引言 |
3.2 基于DHT的标识解析系统设计 |
3.2.1 DHT网络搭建 |
3.2.2 标识注册与解析 |
3.3 基于区块链的可信认证机制 |
3.3.1 访问权限控制 |
3.3.2 数据可信验证 |
3.4 系统优势与性能瓶颈 |
3.4.1 注册解析时延问题 |
3.4.2 服务连续性与可用性问题 |
3.4.3 区块链可扩展性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性能轻量级混合区块链模型设计 |
4.1 引言 |
4.2 现有解决方案 |
4.3 LHB模型设计 |
4.3.1 LHB: 联盟链 |
4.3.2 LHB: 公有链 |
4.4 性能分析与比较 |
4.4.1 LHB资源占用分析 |
4.4.2 系统时延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6)电网网格营销稽查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内容组织与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分析 |
2.1 网格技术 |
2.2 开发技术 |
2.2.1 开发模式 |
2.2.2 J2EE技术 |
2.2.3 MVC三层框架模式 |
2.2.4 短信通知技术 |
2.3 SQL Server2019 数据库 |
2.4 数据挖掘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网网格营销稽查管控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概述 |
3.2 系统模块与角色 |
3.3 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网格管理业务 |
3.3.2 营销稽查主题管理业务 |
3.3.3 营销稽查工单管理业务 |
3.3.4 营销稽查工单处理业务 |
3.3.5 系统管理 |
3.4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网网格营销稽查管控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
4.1.1 设计目标 |
4.1.2 设计原则 |
4.2 总体框架设计 |
4.3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4.4 模块详细设计 |
4.4.1 网格管理模块 |
4.4.2 营销稽查主题管理模块 |
4.4.3 营销稽查工单管理模块 |
4.4.4 营销稽查工单处理模块 |
4.4.5 系统管理模块 |
4.5 数据库设计 |
4.5.1 实体关系设计 |
4.5.2 数据库表设计 |
4.6 安全性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网网格营销稽查管控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环境要求 |
5.2 系统模块实现 |
5.2.1 网格管理模块实现 |
5.2.2 营销稽查主题管理模块实现 |
5.2.3 营销稽查工单管理模块实现 |
5.2.4 营销稽查工单处理模块实现 |
5.2.5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
5.3 系统测试 |
5.3.1 测试说明 |
5.3.2 功能测试 |
5.3.3 性能测试 |
5.3.4 系统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目前存在问题 |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开发的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
2.1 引言 |
2.2 系统软件开发理论与关键技术 |
2.2.1 J2EE架构与SSH框架 |
2.2.2 数据库技术 |
2.2.3 通信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引言 |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软件系统需求分析 |
3.2.2 硬件系统需求分析 |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3.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设计 |
4.1 引言 |
4.2 系统的设计原则 |
4.3 系统整体设计与功能设计 |
4.3.1 系统整体设计 |
4.3.2 软件详细功能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设计方法 |
4.4.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4.3 数据库表单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实现与测试 |
5.1 引言 |
5.2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2.1 系统登录模块 |
5.2.2 基础信息管理功能模块 |
5.2.3 设备管理模块 |
5.2.4 抄表管理模块 |
5.2.5 缴费管理模块 |
5.2.6 系统管理模块 |
5.3 系统的测试 |
5.3.1 系统测试环境 |
5.3.2 系统功能测试 |
5.3.3 系统性能测试 |
5.3.4 系统测试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测量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
1.3 主要工作 |
1.4 文章结构 |
第二章 网络测量关键技术研究与分析 |
2.1 网络测量概述与研究现状 |
2.1.1 网络测量概述 |
2.1.2 网络测量研究现状 |
2.1.3 网络性能指标 |
2.2 开源监控工具调研 |
2.2.1 Nagios |
2.2.2 Zabbix |
2.2.3 OpenFalcon |
2.2.4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测量系统技术选型 |
2.3 小结 |
第三章 广域网QoS预测模型与特征变化监测方法研究 |
3.1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测量指标 |
3.2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预测模型研究 |
3.2.1 ARMA模型 |
3.2.2 Facebook Prophet模型 |
3.2.3 LSTM模型 |
3.2.4 云网测量系统QoS预测模型小结 |
3.3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预测模型评估 |
3.3.1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预测模型评估环境 |
3.3.2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预测模型评估 |
3.4 基于噪声评估的广域网QoS预测方法 |
3.5 小结 |
第四章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测量配置研究 |
4.1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测量配置优化研究 |
4.2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特征变化性检测 |
4.3 小结 |
第五章 面向云网环境广域网QoS测量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架构设计 |
5.2 基础测量模块 |
5.2.1 模块简介 |
5.2.2 模块设计 |
5.2.3 方法介绍 |
5.3 数据备份模块 |
5.3.1 模块简介 |
5.3.2 模块设计 |
5.3.3 方法介绍 |
5.4 系统告警模块 |
5.4.1 模块简介 |
5.4.2 模块设计 |
5.4.3 方法介绍 |
5.5 数据分析模块 |
5.5.1 模块简介 |
5.5.2 模块设计 |
5.5.3 方法介绍 |
5.6 自动化配置模块 |
5.6.1 模块简介 |
5.6.2 模块设计 |
5.6.3 方法介绍 |
5.7 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 |
6.1 测试设计 |
6.1.1 测试内容 |
6.1.2 测试环境 |
6.1.3 测试指标 |
6.2 功能测试 |
6.2.1 测量配置优化功能测试 |
6.2.2 测量配置优化适应性测试 |
6.2.3 网络特征变化检测功能测试 |
6.3 性能测试 |
6.3.1 测量配置分析耗时测试结果 |
6.3.2 网络特征变化检测耗时测试结果 |
6.4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工作展望 |
7.1 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研发成果 |
(9)边云一体化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1 引言 |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
1.1.1 项目的背景 |
1.1.2 项目的意义 |
1.2 课题相关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主要内容和论文的组织结构 |
2 身份认证平台相关理论及技术综述 |
2.1 单点登录技术 |
2.2 CA数字证书认证技术 |
2.3 WebService技术 |
2.3.1 Web Service接口的组成 |
2.3.2 Web Service的实现过程及特点 |
2.4 深度神经网络相关知识 |
2.4.1 卷积神经网络 |
2.4.2 孪生神经网络 |
2.5 本章小结 |
3 边云一体化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平台需求分析 |
3.1 需求分析综述 |
3.1.1 平台参与者分析 |
3.1.2 平台特点分析 |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身份认证功能 |
3.2.2 个人信息管理功能 |
3.2.3 用户管理功能 |
3.2.4 平台管理功能 |
3.2.5 提供交互接口功能 |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边云一体化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平台概要设计 |
4.1 平台设计目标 |
4.2 平台总体功能结构 |
4.3 平台技术实现架构 |
4.3.1 技术架构分层实现 |
4.3.2 技术架构实现过程 |
4.4 数据存储及实现方式 |
4.4.1 数据库结构设计 |
4.4.2 实现方式 |
4.5 本章小结 |
5 边云一体化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平台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用户身份认证模块 |
5.1.1 身份认证 |
5.1.2 单点登录 |
5.2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 |
5.3 用户管理模块 |
5.3.1 用户信息管理 |
5.3.2 用户身份管理 |
5.4 平台管理模块 |
5.5 提供WebService接口 |
5.6 本章小结 |
6 平台展示与测试 |
6.1 平台功能测试与运行结果展示 |
6.2 平台性能测试 |
6.2.1 平台安全性测试 |
6.2.2 平台智能性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全文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大数据聚合存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知识 |
2.1 大数据平台 |
2.2 数据仓库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数据聚合存储平台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
3.1 大数据聚合存储平台需求分析 |
3.1.1 现有大数据聚合存储平台调研 |
3.1.2 大数据聚合存储平台功能需求 |
3.1.3 大数据聚合存储平台性能需求 |
3.2 大数据聚合存储平台概要设计 |
3.2.1 平台架构设计 |
3.2.2 数据存储管理设计 |
3.2.3 数据聚合迁移管理设计 |
3.2.4 数据可用性管理设计 |
3.2.5 数据安全性管理设计 |
3.2.6 数据访问服务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数据聚合存储平台详细设计 |
4.1 平台总体设计 |
4.2 基于Sqoop和DistCp的数据迁移任务运行方法 |
4.2.1 问题描述 |
4.2.2 现有技术研究 |
4.2.3 关系型数据库向本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迁移任务运行 |
4.2.4 其他大数据平台向本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迁移任务运行 |
4.2.5 文件存储向本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迁移任务运行 |
4.2.6 运行效果分析 |
4.3 基于统一数据迁移框架的数据迁移任务管理方法 |
4.3.1 问题描述 |
4.3.2 统一数据迁移框架 |
4.3.3 关系型数据库向本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迁移任务管理 |
4.3.4 其他大数据平台向本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迁移任务管理 |
4.3.5 对比结果分析 |
4.4 基于时间序列趋势分析的数据存储容量预测方法 |
4.4.1 问题描述 |
4.4.2 现有算法研究 |
4.4.3 基于Prophet的数据存储容量预测模型 |
4.4.4 对比结果分析 |
4.5 基于ATSP-TP算法的数据迁移任务调度方法 |
4.5.1 问题描述 |
4.5.2 现有算法研究 |
4.5.3 基于可用时隙预测的任务放置算法 |
4.5.4 运行效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数据聚合存储平台实现与测试 |
5.1 大数据聚合存储平台实现 |
5.1.1 平台总体实现 |
5.1.2 数据存储管理实现 |
5.1.3 数据聚合迁移管理实现 |
5.1.4 数据可用性管理实现 |
5.1.5 数据安全性管理实现 |
5.1.6 数据访问服务实现 |
5.1.7 数据库实现 |
5.2 大数据聚合存储平台测试 |
5.2.1 测试环境 |
5.2.2 功能测试 |
5.2.3 性能测试 |
5.2.4 测试结果说明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大数据聚合存储平台应用说明 |
6.1 平台部署情况说明 |
6.2 平台配置情况说明 |
6.3 平台应用情况说明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自动、高效、安全的数据备份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微服务架构与知识图谱技术构建无人机知识库系统[D]. 陈秋瑾. 厦门理工学院, 2021(08)
- [2]基于Redis实现关系型数据库内存化研究[D]. 张俊.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SpringBoot技术的行波管设计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凯.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电力公司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韦昊男.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基于区块链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性能优化方案设计与实现[D]. 赵浩然.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6]电网网格营销稽查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何秋莹.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7]智能远程抄表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黄钰.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8]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测量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陈诚.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9]边云一体化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平台设计与实现[D]. 万振楠.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10]大数据聚合存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岳鹏昊.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