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水淡化预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水淡化,预处理,膜法
海水淡化预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岩岗,吴礼云,何敏,吴刚,于金旗[1](2018)在《海水淡化预处理方法比较及其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应用日益广泛,良好的预处理技术是保证海水淡化装置长期稳定运行的必要因素。文章讨论了膜法海水淡化常规预处理及膜法预处理工艺方法,并结合我国不同海域海水水质特点,列举了不同海域的工程实例。(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张涵[2](2017)在《一种短流程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系统的工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淡水资源日益紧缺,作为淡水资源的一种可靠来源途径,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反渗透膜对于进水水质有着严苛的要求,海水必须经过预处理之后才能进入反渗透系统。传统的反渗透预处理技术工艺繁琐,可靠性低,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居高不下,膜法反渗透预处理技术随之兴起。通过对传统反渗透预处理技术和膜法反渗透预处理技术的对比,认为混凝-超滤一体化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与同类工艺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根据该工艺技术设计了一套中试装置。在浙江华能玉环电厂进行的为期半年的连续试验中,通过改变不同的运行条件逐步提高系统的运行难度,考察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通过试验得出如下结论:(1)系统在悬浮物浓度较高、浊度变化剧烈的进水水质下可以稳定正常运行,系统产水通量大于33L/m2h,跨膜压差小于0.03MPa,产水浊度可达到0.1NTU以下,产水SDI15小于1,完全满足后续反渗透系统的进水水质要求。(2)系统产水通量越高,其衰减的速度就越快,在保证能够为反渗透系统提供充足进水的情况下可采用较小的产水通量以减缓膜表面的结垢速度。同时,对系统的周期性反洗可以使产水通量稳定在可以接受的程度。(3)延长产水周期将导致膜表面的结垢程度升高,但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总产水量。对于混凝-超滤一体化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采用30min的产水周期基本上能够兼顾产水量、膜结垢和水回收率。(4)助凝剂的添加量并非越大越好,应视进水水质进行合理调整。本试验初期采用15mg/L的FeCl3添加量,导致产水浊度居高不下,当调整加药量至1Omg/L之后产水浊度迅速降低至0.1NTU之下。因此,建议在进水浊度为100-1000NTU的情况下采用7.5~10mg/L的助凝剂加药量。(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3)
李思倩[3](2016)在《砂滤池作为海水淡化反渗透预处理除铁(Ⅲ)效果与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水淡化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反渗透(RO)是常用的海水淡化工艺。反渗透工艺要求进水水质的总铁浓度低于0.05 mg/L,海水经过混凝沉淀预处理后,存在RO进水总铁超标的问题。因此,海水淡化厂迫切需要能使RO系统进水总铁浓度达标的预处理工艺。研究成果可以为RO系统预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本试验采用砂滤池作为除铁工艺,研究进水总铁浓度、进水有机物浓度、滤速和反冲洗周期对除铁效果的影响。通过不同滤料吸附能力比较、不同形态铁分布、滤柱灭菌试验,以及XPS、XRD、FTIR等技术对滤料与反冲洗泥样进行表征来探讨其除铁机理,最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滤料上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经过47天的启动,滤柱出水总铁浓度低于0.05 mg/L,滤料成熟。在进水铁浓度为1.5-4.5 mg/L,COD_(Mn)浓度为5-20 mg/L,滤速为4-10 m/h,反冲洗周期为2-3 d条件下,滤柱出水总铁浓度均能满足RO反渗透膜的进水标准0.05 mg/L。Freundlich模型可较好的拟合滤料在淡水中吸附铁的过程。未挂膜滤料、灭菌滤料和已挂膜滤料对海水中铁的吸附容量分别为0.0386 mg/kg、0.0614 mg/kg和0.1466 mg/kg,而叁种滤料对于淡水中铁的吸附容量分别为0.3527 mg/kg、0.4395 mg/kg和0.5053 mg/kg。可见,挂膜滤料对铁的吸附容量最大,并且海水中其余金属的存在对铁的吸附有竞争抑制作用。反冲洗泥样中67.51%的铁化合物被截留和吸附在滤料上,27.24%的铁化合物进入到细胞内部成为不可洗脱的铁。滤柱的过滤截留作用和微生物的粘附作用对铁的去除率能达到94.89%,微生物吸收利用作用是能使滤柱出水总铁浓度小于0.05 mg/L的关键。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X射线衍射(XRD)对未挂膜滤料、已挂膜滤料和反冲洗泥样分析可得,截留吸附在已挂膜滤料上的铁化合物价态均为叁价。用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仪(FTIR)分析仪对反冲洗泥样分析可证实微生物胞外聚合物的存在。滤柱内微生物不涉及铁氧化还原细菌,主要由变形菌门的细菌组成,还有耐盐细菌。(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2-01)
孙磊[4](2016)在《海水淡化超滤预处理中膜过程优化及前处理工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反渗透海水淡化已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战略手段。超滤可高效去除悬浮物、胶体,为反渗透提供高品质进水,已经取代砂滤等传统技术,成为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首选工艺。然而,膜污染等问题仍严重影响超滤的使用效果。因此,开展针对海水的超滤膜过程及组合工艺研究,解决膜污染等问题,将有助于优化超滤操作参数,充分发挥系统性能,对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对海水预处理超滤过程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海水对膜通量的影响,分析不同物理清洗工艺跨膜压差的恢复效果,研究了不同过滤方式下的膜阻力,考察了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膜污染速率。结果表明,海水水质及水温对超滤通量影响显着;气擦洗、气水双洗是较为有效的物理清洗工艺,气水双洗可实现TMP100%恢复;过滤试验海水时,错流过滤较全量过滤膜总阻力仅降低2%~3%;低通量的运行方式膜过滤性能更好,系统更稳定,40L/(m~2·h)通量,40min方式运行时,平均膜比通量14.07L/(m~2·h·mH_2O),膜污染速率K仅为0.76m~(-1)。试验对短流程超滤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70、80L/(m~2·h)通量下,产水浊度<0.2NTU,SDI_(15)值<2.5。中试运行中TMP、膜比通量保持稳定。过滤水质相对较好的海水时超滤表现出更佳的过滤性能与稳定性,TMP保持27.5~51.4kPa,膜比通量保持14.33~18.67L/(m~2?h?mH_2O)。进行了包括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在内的联合预处理中试研究,优化了混凝沉淀的操作条件,研究不同组合工艺对膜污染速率的影响情况,考察不同工艺处理效果。结果显示,联合预处理工艺可有效降低跨膜压差、提高膜比通量,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工艺的膜过滤性能改善效果>混凝沉淀+超滤>砂滤+超滤,较直接超滤过滤时平均膜比通量可分别提高43.1%、24.6%、11.3%、膜污染速率分别降低了50.6%、36.5%、21.4%。(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2-01)
孙永超,解利昕,高婷婷,周晓凯[5](2016)在《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海水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产水浊度、化学需氧量(COD_(Mn))、污染密度指数(SDI15)等参数及不同预处理工艺对超滤膜膜比通量的影响。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海水浊度,配合砂滤或纤维过滤,浊度可以降低到0.3NTU左右。当超滤处理海水时,无论采用何种预处理方法,其产水浊度和SDI15都可以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直接超滤时,COD_(Mn)去除效果较差,超滤结合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时,COD_(Mn)去除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预处理方法对超滤膜膜比通量影响较大,直接采用超滤进行处理时,超滤膜膜比通量衰减较快,经混凝-沉淀或气浮处理后,膜比通量衰减有所减缓,进一步经砂滤或纤维过滤后,膜比通量的衰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采用混凝-沉淀/纤维过滤预处理工艺时超滤膜膜比通量衰减最低。(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6年11期)
李俭平,吕桂才[6](2016)在《聚合硅酸氯化铁和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在海水淡化预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聚合硅酸氯化铁(PFSC)和壳聚糖(CTS)以及二者复合物用于净化海水,对它们的絮凝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当聚合硅酸氯化铁的投加量为0.7mg/L、pH值为7~9时,无机絮凝剂聚合硅酸氯化铁对海水的净化效果最佳,对浊度的去除率为95.74%、COD的去除率为86.67%;(2)当壳聚糖投加量为4mg/L、pH值为5.5~6.5时,有机絮凝剂壳聚糖对海水的净化效果最佳,对浊度的去除率为64.13%、COD的去除率为55.83%;(3)当PFSC/CTS为1∶6,其浓度分别是2mg/L和0.35mg/L,pH值约为6~8,在增强海水净化率方面,复合絮凝剂的作用更大,COD去除率与浊度去除率分别是96.4%和96.67%;(4)聚合硅酸氯化铁与壳聚糖联合起来发挥的絮凝作用比任何一个单独使用的效果更强。(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6年07期)
张振华,王新鹏[7](2016)在《膜法海水淡化预处理中混凝沉淀工艺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膜法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介绍了网格/栅条絮凝池、接触絮凝池、平流沉淀池及斜板(管)沉淀池的工艺特点,并结合海水原水水质、出水要求和项目建设空间等提出了对絮凝沉淀组合工艺的选择性建议。(本文来源于《锅炉制造》期刊2016年03期)
孙磊,戴海平,柯永文[8](2016)在《超滤用于海水淡化预处理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渗透系统的性能与预处理效果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水质较差的地区。大量工程案例和测试结果证明,超滤作为反渗透海水淡化的预处理工艺效果显着。然而,超滤预处理工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优化处理效果,系统设计应随操作条件变化。有时,有必要将超滤与传统预处理技术结合使用。为了研究适用于渤海湾地区海水的以超滤为核心的有效预处理工艺,膜天膜公司在该地区开展了叁次中试。其中一组试验采用了混凝-超滤集成预处理工艺,其他试验则采用了直接超滤的处理工艺。根据不同的试验条件,如温度、浊度,分为不同的阶段。本文将介绍这些试验的具体过程,并以实际操作经验为基础,对不同的超滤预处理系统进行评估,包括连续膜过滤(CMF)、浸没式膜过滤(SMF),超滤与传统的预处理方法结合或直接超滤系统,同时也验证了一系列有效的膜清洗方式。在本文中,膜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膜比通量、TMP、产水水质。(本文来源于《天津化工》期刊2016年02期)
王捷,杨洒洒,贾辉,刘露露,文哲武[9](2015)在《磁絮凝技术用于高浊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中的浊度去除》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磁絮凝技术用于高浊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中的浊度去除.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设计实验,以浊度去除率为考察指标进行烧杯实验,确定在该海水水质条件下混凝剂以及混凝剂与磁粉复配时的最佳投加量.响应曲面法分析结果表明:单独投加混凝剂时,在Fe Cl3投加量为31.15 mg/L时,浊度去除率达到最大值85.9%;加载磁粉强化混凝时,在Fe Cl3投加量为28.74 mg/L、Fe3O4投加量为6.02 mg/L时,浊度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2.8%.通过加载磁粉,不仅可以减少混凝剂用量,而且对于海水浊度的去除率也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韩建民[10](2015)在《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电厂海水淡化预处理的目的,结合温州某电厂工程实例,分析了海水水质变化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详细论述了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流程,对海水淡化预处理方案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5年21期)
海水淡化预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世界淡水资源日益紧缺,作为淡水资源的一种可靠来源途径,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反渗透膜对于进水水质有着严苛的要求,海水必须经过预处理之后才能进入反渗透系统。传统的反渗透预处理技术工艺繁琐,可靠性低,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居高不下,膜法反渗透预处理技术随之兴起。通过对传统反渗透预处理技术和膜法反渗透预处理技术的对比,认为混凝-超滤一体化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与同类工艺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根据该工艺技术设计了一套中试装置。在浙江华能玉环电厂进行的为期半年的连续试验中,通过改变不同的运行条件逐步提高系统的运行难度,考察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通过试验得出如下结论:(1)系统在悬浮物浓度较高、浊度变化剧烈的进水水质下可以稳定正常运行,系统产水通量大于33L/m2h,跨膜压差小于0.03MPa,产水浊度可达到0.1NTU以下,产水SDI15小于1,完全满足后续反渗透系统的进水水质要求。(2)系统产水通量越高,其衰减的速度就越快,在保证能够为反渗透系统提供充足进水的情况下可采用较小的产水通量以减缓膜表面的结垢速度。同时,对系统的周期性反洗可以使产水通量稳定在可以接受的程度。(3)延长产水周期将导致膜表面的结垢程度升高,但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总产水量。对于混凝-超滤一体化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采用30min的产水周期基本上能够兼顾产水量、膜结垢和水回收率。(4)助凝剂的添加量并非越大越好,应视进水水质进行合理调整。本试验初期采用15mg/L的FeCl3添加量,导致产水浊度居高不下,当调整加药量至1Omg/L之后产水浊度迅速降低至0.1NTU之下。因此,建议在进水浊度为100-1000NTU的情况下采用7.5~10mg/L的助凝剂加药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水淡化预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岩岗,吴礼云,何敏,吴刚,于金旗.海水淡化预处理方法比较及其特点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8
[2].张涵.一种短流程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系统的工程试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3].李思倩.砂滤池作为海水淡化反渗透预处理除铁(Ⅲ)效果与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6
[4].孙磊.海水淡化超滤预处理中膜过程优化及前处理工艺设计[D].天津大学.2016
[5].孙永超,解利昕,高婷婷,周晓凯.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J].化工进展.2016
[6].李俭平,吕桂才.聚合硅酸氯化铁和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在海水淡化预处理中的应用[J].河北渔业.2016
[7].张振华,王新鹏.膜法海水淡化预处理中混凝沉淀工艺的选择[J].锅炉制造.2016
[8].孙磊,戴海平,柯永文.超滤用于海水淡化预处理的应用研究[J].天津化工.2016
[9].王捷,杨洒洒,贾辉,刘露露,文哲武.磁絮凝技术用于高浊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中的浊度去除[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5
[10].韩建民.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