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温合金,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制备
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祝国梁,王瑞,王炜,董安平,疏达[1](2018)在《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镍基复合材料制备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各种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了各种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特点,报道了相关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对不同工艺下镍基复合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丁义超,张世凭,刘杰慧[2](2014)在《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几种镍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总结了镍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情况,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4年07期)
宋月波,李永靖,龙律位,杨建林[3](2014)在《TiC颗粒增强铜镍基复合材料及磨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TiC颗粒质量分数变化对铜镍基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粉末冶金制备了不同TiC质量分数的铜镍基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维氏显微硬度计、ML-10摩擦磨损机、扫描电镜测试了样品的物相、显微硬度、磨损性、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随TiC质量分数的增加,样品的硬度逐渐增大.试样的耐磨性随TiC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TiC的质量分数为24%的样品具有良好耐磨性.在润滑油下,试样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钟国辉,倪新华,赵磊,孙涛,李宝峰[4](2010)在《含脱粘界面陶瓷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有效热膨胀系数及尺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细观力学方法建立了包含脱粘界面在内的复合材料四相模型,将陶瓷颗粒、脱粘界面和基体壳简化为椭球叁相胞元,并通过Eshelby-Mori-Tanaka方法的推导得到颗粒和脱粘界面的热膨胀本征应变,进而对叁相胞元热膨胀系数进行了预报。考虑到叁相胞元在复合材料中随机分布,应用坐标变换公式得到复合材料平均热膨胀应变,进而求得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本文来源于《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期刊2010-08-20)
王亮[5](2009)在《原位合成碳化钛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复合材料具有高耐磨性、高耐蚀性、高断裂韧性等特点,在电厂设备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真空热压原位反应合成法,针对TiC/Ni金属复合材料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组织结构和部分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热压烧结温度是决定组织均匀性和TiC颗粒大小咱勺主要因素,同时Mo的加入增强了润湿性、细化了晶粒;TiC质量分数由23.8wt%提高到47.8 wt%时,材料的致密度由95.54%降至93.67%,硬度由414.1升至719.6(HV),平均磨损速率由1.32×10~(-4)克/转降至0.77×10~(-4)克/转,热膨胀系数由12.32×10~(-6)/℃降至10.03×10~(-6)/℃;同时材料的拉升强度、弯曲强度以及压缩强度都随TiC含量的增加而加强,但是当TiC含量达到47.8wt%时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应该是材料的缺陷所致;而且通过比较发现:相同制备条件下,不同含量的原位反应制备的试样的综合性能都优于非原位反应制备的试样。(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09-02-01)
沈彬,刘磊,邓意达,胡文彬[6](2009)在《电铸制备Si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工艺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铸技术(氨基磺酸镍电铸液)成功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用LeicaQwin图形分析软件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电铸工艺参数对Si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中SiC颗粒含量以及SiC含量对该复合材料显微硬度的影响;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截面形貌和SiC分布。结果表明:在SiC加入量50 g.L-1、电流密度3 A.dm-2和磁力搅拌强度1.5次/min条件下,复合材料中SiC颗粒体积分数达到最高值27%,其显微硬度值也最高,为710 HV。(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09年01期)
姚战军,郑坚,倪新华[7](2007)在《稀疏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场及损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颗粒增强镍基合金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它能够将增强相和基体的性能相结合。应用细观力学和有限元理论将复合材料简化为含两个陶瓷颗粒的单胞,对材料单向拉伸下的应力场进行模拟,分析其应力的分布情况和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征。结果表明,单胞中的应力是不均匀的,高刚度颗粒的界面附近应力最大并将首先破坏。最后利用单元消去技术模拟材料开裂情况下的应力场变化及裂纹扩展路径。研究对于理论分析和实验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7年02期)
姚战军,倪新华,郑坚[8](2006)在《颗粒增强镍基合金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颗粒增强镍基合金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近来人们从实验和理论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用细观力学的方法研究了陶瓷颗粒增强镍基合金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损伤失效,把复合材料简化为叁相模型,计算并分析了金属基体、颗粒中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基体中应力极不均匀,界面区存在应力集中,并计算了界面弧形裂纹扩展时的能量。(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06年03期)
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几种镍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总结了镍基复合材料的发展情况,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祝国梁,王瑞,王炜,董安平,疏达.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2].丁义超,张世凭,刘杰慧.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铸造技术.2014
[3].宋月波,李永靖,龙律位,杨建林.TiC颗粒增强铜镍基复合材料及磨损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钟国辉,倪新华,赵磊,孙涛,李宝峰.含脱粘界面陶瓷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有效热膨胀系数及尺度效应[C].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2010
[5].王亮.原位合成碳化钛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
[6].沈彬,刘磊,邓意达,胡文彬.电铸制备Si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工艺与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09
[7].姚战军,郑坚,倪新华.稀疏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场及损伤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
[8].姚战军,倪新华,郑坚.颗粒增强镍基合金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J].煤矿机械.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