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语言句法启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跨语言启动,句法层级构型信息,挂靠歧义,中国英语学习者
跨语言句法启动论文文献综述
杨雯琴,秦亚勋,李鑫鑫[1](2019)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层级构型信息的跨语言启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句法知识的地位及其在双语间的共享问题在心理语言学界争议不断,部分原因在于既有研究未将句法与词汇、篇章等其他信息进行有效剥离。鉴于此,本研究聚焦于与挂靠歧义现象紧密相关、同具体词汇剥离而抽象程度较高的"句法层级构型信息",考察它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身上的跨语言启动效应。研究发现:1)汉-英方向上,英语产出任务中存在跨语言启动效应,理解任务中也有类似趋势;2)英-汉方向上,汉语理解和产出任务中均存在跨语言启动效应;3)大部分启动效应发生在基线条件下不占优势的反应上,即存在反转偏好效应。这进一步印证了句法知识的独立性和双语句法表征的共享观。(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张小凤[2](2018)在《高中生被动结构跨语言句法启动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关于句子产生的认知机制已经成为研究里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研究者都已经发现,当人们产生一个句子的时候,会倾向于去使用先前刚刚听到、看到或进行加工过的句子句法结构,也就是“句法启动”现象。通过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和被试,国内外学者们对跨语言和语言内句法启动现象进行了许多研究,其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基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促使人们更好地去了解抽象语言的表征是如何进行加工的。然而,关于能够很好地应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去的跨语言句法启动实证研究却相对较少。所以,本研究主要针对汉英被动结构的跨语言句法启动,选取了不同水平的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本研究里,笔者采用笔头图片描述范例和发放问卷去调查不同水平高中生的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并且将数据投放到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 21.0中去。通过双因素方差、单因素方差和多元回归模型的数据分析,研究发现:1.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高中英语学习者对汉英被动结构跨语言句法启动的敏感性不断增强。不同高中英语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和叁种汉语启动句句型呈现显着地交互作用。在高、中、低二语水平的高中英语学习者中均出现了被动结构从汉语到英语的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且高二语水平的高中英语学习者对有标记的汉语被动句启动英语被动句的启动效应是最显着的。2.在高中英语学习者中,有标记的汉语被动句和无标记的汉语被动句能够在同等程度上启动英语被动句,这暗示了词序相似性不是跨语言句法启动出现的必要条件。这也支持了双语动词句法表征模型的观点。3.不同高中英语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和性别、汉语启动句型这叁个变量能很好地解释汉英被动结构跨语言句法启动情况。被试二语水平和汉语启动句型对该句法启动情况有显着地正相关和显着的预测作用,它们是有用的预测变量,而被试的性别则对该句法启动情况呈现不显着地负相关,也说明性别不是一个有用的预测变量。因此,教师应该要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被动结构的教学。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多用英语被动句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对英语被动结构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最后,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授汉英主被动句的异同,利用母语的正迁移辅助英语被动结构教学。(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李适宇[3](2018)在《汉—法语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句法启动是指语言使用者更倾向于产出刚刚听到的或产出的句法结构的现象。而在双语者中还会产生跨语言句法启动的现象。大量的文献已经证实,句法启动和音韵结构、语义结构、功能词重复、语用等因素都无关,只是句法层面的启动。汉语和法语之间却鲜有跨语言句法启动的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汉语和法语这两种差别较大的语言之间是否存在跨语言句法启动现象;以及,第二语言水平不同的汉语-法语双语者在句法启动方面是否有不同的表现。因为,先前的研究成果表明第二语言水平不同的双语者在跨语言句法启动中的表现不同。本文采用句子回忆范式,选取汉语和法语中共同存在的“提升动词结构”作为实验材料,对20名汉语-法语双语者进行跨语言句法启动实验。被试按照法语水平被分为两组,结果发现,法语熟练的被试在汉语启动项为主语提升结构时显示出了句法启动效应,汉语启动项为主语未提升结构时,未发现对法语句子的启动效应。在法语熟练度较低的被试组内没有发现任何汉语到法语的启动效应。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在汉语启动项为主语提升的结构时,法语水平高的双语者比法语水平不够高的双语者有更显着的启动效应。该现象可以由修正过的双语词汇句法表征模型来解释。两组被试中,主语未提升的汉语启动句都未能启动法语目标句,有可能是因为汉语和法语中的“提升动词”在主语未提升的结构中的语言差异造成熟练的双语者也无法建立起汉语和法语之间的联系。本文还希望能够向法语教学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更多的听说和使用法语可以帮助学生内化法语的结构,与外语有更多接触的学习生活环境也有利于法语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要区分法语和汉语之间结构相似,但是用法不一定完全一样的结构,避免建立联系。(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鲍嘉焕[4](2017)在《英语—汉语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产生过程中句法的表征与加工一直是心理语言学家非常关注的课题。作为句法表征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句法启动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认可与大量研究。句法启动(syntactic priming)是指人们在进行语言的理解和产生的活动时,他们总是会倾向于重复之前使用过的相同的或者相似的句法结构(杨洁、张亚旭,2007)。比如,在谈话中,一方使用了被动句结构,另一方也会在随后的交谈中使用相同的结构。大量研究发现不同语言、不同句法结构以及不同群体中均存在句法启动效应(Hartsuiker&Kolk,1998;Ferreira,2003;Scheepers,2003;Brooks&Tomasello,1999),而且研究者们不只在单语的理解和产生当中发现了这种现象,并且在双语的理解和产生活动中也同样发现了。本研究采用了同盟者脚本技术,对英语-汉语(L1-L2)跨语言句法启动进行研究。被试为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大学的35名留学生,母语均为英语,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叁个国家;平均年龄22岁,其中男生19人,女生16人。被试的汉语水平按照学习汉语的时长进行划分,其中初级水平为学习汉语半年至一年的,共21人,中级水平为学习汉语一年以上的,共14人。实验材料为主谓句(The boy eats a banana.男孩吃香蕉)和双宾句(The teacher teaches us Chinese.老师教我们汉语),这是英语和汉语结构顺序完全对应的句式,也是两种语言中最为常见的句法结构。实验材料包括启动句32个,目标句32个。启动句为英语形式(L1)呈现,目标句的回答为汉语形式(L2)。本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实验一考察英语-汉语的跨语言句法启动是否存在,以及不同水平的留学生句法启动效应是否存在差异。采用2(汉语水平)*2(句式结构)实验设计,被试水平分为初级和中级两个阶段;句式结构分为主谓句和双宾句两种类型。先呈现启动句,如"The boy eats a banana",然后被试描述的目标句为"小偷偷钱包"。实验结果发现:第一,当启动句为英语的主谓句时,被试产出的汉语的主谓句结构比例为73%,要显着高于双宾句结构的比例13%,同样的,在英语双宾句的启动条件下,被试产出的汉语双宾句的比例46%也显着高于产出的主谓句的比例34%。这说明,英语启动句的启动刺激确实促进了相应的汉语目标句法结构的产出,也就是说存在英语-汉语的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第二,初级汉语水平的被试在英语主谓句和双宾句的启动条件下产出的汉语主谓句和双宾句的比例为分别为86%和60%,而中级水平的被试在相同的启动条件下产出的主谓句和双宾句的比例分别为54%和52%。也就是说汉语水平较低的留学生,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更强。这说明汉语水平对于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存在影响,外语水平越低,启动效应就相对较强。实验二考察动词重复是否会增强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采用2(汉语水平)*2(句式结构)*2(动词重复)的混合设计。汉语水平和句式结构与实验一相同;动词重复分为动词一致与不一致两个条件。动词一致时,启动句和目标句之间的动词相同;如:启动句为"The boy eats a banana";目标句为"老鼠吃蛋糕";动词不一致时见实验一中设计。实施过程与实验一相同。结果发现:第一,当动词一致时,被试在主谓句启动条件下产出的主谓句比例为80%,比在动词不一致条件下,产出比例高了 7%;在双宾句启动条件下,产出的双宾句比例为51%,比在动词不一致条件下,产出比例高了 5%,表明动词一致性对于跨语言的句法启动效应存在影响,当动词一致时,句法启动效应会增强。总之,本研究发现,首先,英语和汉语双语者存在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这一结果和前人研究发现的印欧语系之间存在的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一致,也就是说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句法表征是共享的,说明了双语者跨语言句法表征机制共享的普遍性。第二,不同外语水平的双语者跨语言句法启动存在差异,也就是说在外语学习的不同阶段,跨语言的句法表征存在差异,当外语水平较低时,母语句法表征处于优势地位,母语句法表征对外语句法表征的启动力就相对较强。第叁,启动句和目标句动词重复能够增强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本研究的这些发现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不同外语水平的学生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之间句法表征机制存在的差异,对表征的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为双语的句法表征方面的研究加入汉语方面的证据,从而建构一个更合理、具有普遍意义的双语句法表征的模型,并进一步帮助教育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二语教学。(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25)
张盼盼[5](2016)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句法启动是指个体在产生一个句子时,倾向于重复使用刚刚加工过的句法结构。在心理学上,句法启动既是一种现象,又是适用于实证检验的方法。通过采用句法启动实验范式,研究者能够了解产生句子的复杂的内在机制。句法启动已在国外流行几十年,但在国内,句法启动的研究却还不是很完善。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跨语言句法启动现象,具体研究的是跨语言句法启动如何受二语水平和句型特点的影响。本研究解决的两个问题是:(一)在句子产出过程中,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如何对启动效果产生影响。(二)在句子产出过程中,句型特点如何对启动效果产生影响。本实验采用Branigan等人发明的同盟者脚本技术对主动句和被动句以及高低两个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进行考察。受试者在听到对方描述图片后,判断其描述是否符合相应图片内容,然后受试者对手中相应图片进行描述。实验一(主动句启动试验)和实验二(被动句启动试验)都分别给每位受试人员提供90张图片(包括30张目标图片和60张干扰图片)供其描述。本研究共包括80名中国学生,其中高水平受试者40名,低水平受试者40名。实验一和实验二都分别得到1200个目标句。本研究利用SPSS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对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存在一定影响。低水平学习者在两个实验中均表现出较强的启动效应,但是高水平学习者只在实验一中表现出较强的启动效应。第二,研究还发现句型对跨语言句法启动存在重要影响。当启动句为主动句时,跨语言启动效应较强,但当启动句为被动句时,启动效果却不那么显着。第叁,与学习者的二语水平相比,句型的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更大,两者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解释。第一,本研究中除了实验二中的高水平学习者,其他受试者均表现出跨语言句法启动现象,此现象的出现可以用Hartsuiker(2004)的双语句法表征模型来解释。受试者听到汉语启动句后,其相关的词条节点、特征节点、词类节点、组合节点等被激活,这些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接不会立即消失,因此启动句结构会在随后生成目标句的过程中占明显优势,从而产生跨语言句法启动。第二,汉英句子结构在词序上的不同导致了被动句相对较弱的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第叁,高水平学习者句子加工灵活性的提高和加工方式的改变决定了他们会表现出相对较弱的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本研究结果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句子加工过程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并且还可以解释不同二语水平和句型特点对句子加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跨语言句法启动在中国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5-01)
陈岩[6](2016)在《工作记忆容量和二语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跨语言句法启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86年Bock首次研究以来,句法启动引起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句法启动已经成为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研究句法表征和句子产生机制的重要领域。1974年,Baddeley和Hitch提出了工作记忆的概念。Baddeley等认为工作记忆是大脑中是用来存储信息的有限的记忆系统,同时负责学习、理解、推理等认知加工过程。对跨语言句法启动这一内隐认知加工来说,工作记忆也同样具有基础性作用。目前对于跨语言句法启动影响因素研究结合工作记忆的研究甚少,与此同时,语言加工又几乎都与语言水平相关联(Traxler,2012)。因此,本文试图探讨工作记忆和二语水平对英汉双语之间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可能产生的影响。本研究拟解决的研究问题如下:1.对英语学习者而言,英语和汉语之间是否存在双向句法启动效应?2.英语学习者二语水平对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有何影响?3.英语学习者工作记忆容量与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有否有具有显着的相关关系?如果具有相关性,是否受二语水平的影响?六十名来自扬州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被分成两组:叁十名大一学生被界定为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叁十名大叁学生被界定为高水平英语学习者。本次实验包括两个测试:工作记忆容量测试和句法启动实验测试,并且在常规课堂上完成以上测试。工作记忆容量测试要求受试者首先判断所呈现的句子是否有意义,同时能够记住每一句子的末尾词。测试结果按照记忆广度分值将受试者分为高低组。之后,所有被试者参加英语和汉语双向句法启动实验。每个汉语/英语实验句附有两个英语/汉语翻译句。即呈现一个汉语启动句,在之后呈现的两个英语翻译句中,受试者如果选择了与启动句结构相同的英语句子作为翻译句,那么跨语言句法启动发生。本研究采用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运用了SPSS 16.0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检验不同工作记忆容量、二语水平对句法启动的影响,探讨不同二语水平受试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是否对句法启动产生影响。受试者的工作记忆容量得分及句法启动测试结果输入到SPSS16.0中进行分析。主要发现如下:首先,在英语学习者中,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跨语言句法启动,且汉语到英语方向的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高于英语到汉语方向的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其次,二语水平对由汉语到英语方向的跨句法启动存在显着影响,即二语水平越高,母语句法表征的启动力越容易收到抑制,句法启动量越小。这一结果验证了先前的研究(李荣宝,2006)。而当二语水平较低时,母语句法表征处于绝对优势,二语句法表征对母语句法表征所带来的启动力的抑制作用也会减弱,启动效应也随之增强(徐浩、高彩凤,2008)。不同二语水平受试者在英语到汉语方向的跨语言句法启动中没有显着差异。另外,工作记忆与由汉语到英语方向跨语言句法启动具有显着相关性,对英语到汉语方向句法启动没有显着影响。具体来说,当受试者二语水平足够高时,二语工作记忆越高,母语句法表征的启动力越容易受到抑制,启动效应相应越弱。对英语初学者来说,汉语到英语的句法启动效应比较明显(李荣宝,2006)。由此可见,工作记忆对跨语言句法启动的影响受二语水平的调节。(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6-05-01)
张赛[7](2016)在《汉英双语者在被动结构上的跨语言句法启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句子产生和理解活动中,人们总是倾向于重复使用近期听到过或产出过的句法结构,这种现象被称作句法启动,它不仅存在于单语的产生和理解活动中,而且在跨语言的产生和理解活动中同样存在。因此,句法启动涉及的相关实验为双语句法表征和处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双语句法表征和处理机制的研究涉及两种语言的句法系统在双语者大脑中的表征以及双语句子产生过程中的双语句法处理机制等问题。虽然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但许多相关的问题至今仍未解决。此外,目前大多数的研究是针对印欧语系的双语者进行的,在其他语系,特别是汉藏语系内的研究远远不足,先前的研究成果是否可应用于以汉语为一语的双语者还存有疑问。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被动结构的跨语言句法启动,对42名二语水平不同的汉英双语者进行了从汉语到英语的句法启动实验,实验采用了图片描述的经典范式。结果显示,在中、高级英语水平的双语者中出现了被动结构从汉语到英语的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且有标记的汉语被动句和无标记的汉语被动句能够在同等程度上启动英语被动句。这一实验结果否定了被动结构的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是来自于介词启动作用的说法,验证了双语动词句法表征模型的观点,证明了被动结构的跨语言启动是由内隐加工的结构启动效应引起的。其次,英语水平较低的双语者中并没有出现被动结构的句法启动效应。这可能是由于汉英被动句的语句法结构有所不同、被试的一语和二语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这些低水平的、不平衡的汉英双语者大脑中的双语句法表征可能是部分共享的。对此,本研究提出了一语支配阶段理论,认为在双语句法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个暂时的、一语占支配地位的阶段,在该阶段,一语处于支配地位,而二语句法处理须借助一语来进行,从而补充了Hartsuiker (2004)等人提出的“双语动词句法表征模型”。此外,该实验还发现,在中、高级英语水平的汉语双语者中,被动结构从汉语到英语的句法启动效应会随着被试二语水平的增长而增长。这表明在二语学习的初始阶段,一语和二语结构的句法表征可能是相互独立的,随着二语水平的发展,二语句法表征会与一语句法表征逐渐融合。最终,当一语和二语的水平达到平衡时,两种语言的句法表征完全融合。(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3-21)
王文东[8](2015)在《语言理解中的跨语言句法启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启动效应指前一刺激会对后一刺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被认为是内隐记忆的体现(Meyer and Schvaneveldt,1971)。句法启动效应是这样一种现象:如果当前句子在句法结构上与之前句子存在相似性,该相似性可以提高此句法结构被重复的可能性或使得当前句子的加工处理变得更加容易。自从Bock(1986)的实验研究展示句法启动效应后,句法启动逐渐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不仅针对句法启动现象本身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同时发现句法启动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来探索更深层次的语言加工处理机制。研究者认为句法启动可以对某些语言知识的表征提供证据(Pickering and Ferreira,2008)。例如,通过双语者身上产生的句法启动效应,我们可以窥探一下双语者头脑中对一语和二语的句法知识的表征和加工机制。但是此前多数句法启动研究多局限于语言产生层面上的研究,而语言理解层面上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在跨语言研究领域。而且之前的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所关注的多是语言类型上联系较为紧密的语言,例如英语和德语以及英语和西班牙语等,针对语言类型上联系不紧密的语言进行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或许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汉语和英语。本文呈现一项检验汉英双语者在语言理解中的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语言理解的层面上,汉语与英语之间存在跨语言的句法启动效应。具体而言,在理解目标句(以一语呈现)时,如果目标句的句法结构与启动句(以二语呈现)的句法结构一致,实验参与者的反应速度就会越快而且正确率也越高。本文借助内隐学习理论(implicit-learning)与词元结点模型(lemma-node-based model)等两大理论模型对实验中产生的启动效应进行了阐释。(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5-05-20)
林鹏[9](2015)在《不平衡英汉二语双向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句法启动是指个体在产生和理解句子时有借用之前使用过的句式进行产出的现象。最开始的句法启动研究起于英语语内,后逐步扩散到其他语言,进而深入到跨语言句法启动。但现有的跨语言句法启动对于汉语所属的汉藏语系少有涉及;对句子产生与句子理解中的句法启动存在分歧;对动词在句法启动中的作用看法不一;以及对双语水平在句法启动中扮演角色尚不清晰等问题。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两个实验,分别采用视觉启动和听觉启动的方式,使用图片描述范式,对同一批中国英语四六级被试进行双语双向句法启动研究。研究中包含了句法启动研究最常被使用的四个句式:主动句和被动句、双宾句和介宾,得出了如下结果:(1)存在英语和汉语间的双向跨通道句法启动现象;(2)动词依赖具有句式特异性(双宾句),并随着认知负担增加可能扩展到其他句式,这种扩展的可能性随着句式自身使用频率的上升而下降;(3)由于认知负担较低,理解作业是检测句法启动的敏感指标,但句子理解和句子产生之间没有本质区别;(4)随着英语水平的增长句法启动效率增高;(5)句式特异性对句法启动有不同影响;(6)句法启动的机制符合一语支配说的假设,并可通过不同句式的使用频率契合该理论的不同阶段。(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5-03-25)
苗佳[10](2015)在《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跨语言句法启动代表了双语句法表征研究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地解释双语句法迁移、句法误用等现象,对于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介绍了跨语言句法启动的理论发展,总结了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词序因素在跨语言句法启动中的作用、词汇因素对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的影响、语言内句法启动和语言间句法启动的比较以及跨语言句法启动的内隐学习机制等。本文也指出,在双语表征模型、影响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的因素、语言理解中的跨语言句法启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跨语言句法启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关于句子产生的认知机制已经成为研究里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研究者都已经发现,当人们产生一个句子的时候,会倾向于去使用先前刚刚听到、看到或进行加工过的句子句法结构,也就是“句法启动”现象。通过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和被试,国内外学者们对跨语言和语言内句法启动现象进行了许多研究,其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基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促使人们更好地去了解抽象语言的表征是如何进行加工的。然而,关于能够很好地应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去的跨语言句法启动实证研究却相对较少。所以,本研究主要针对汉英被动结构的跨语言句法启动,选取了不同水平的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本研究里,笔者采用笔头图片描述范例和发放问卷去调查不同水平高中生的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并且将数据投放到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 21.0中去。通过双因素方差、单因素方差和多元回归模型的数据分析,研究发现:1.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高中英语学习者对汉英被动结构跨语言句法启动的敏感性不断增强。不同高中英语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和叁种汉语启动句句型呈现显着地交互作用。在高、中、低二语水平的高中英语学习者中均出现了被动结构从汉语到英语的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且高二语水平的高中英语学习者对有标记的汉语被动句启动英语被动句的启动效应是最显着的。2.在高中英语学习者中,有标记的汉语被动句和无标记的汉语被动句能够在同等程度上启动英语被动句,这暗示了词序相似性不是跨语言句法启动出现的必要条件。这也支持了双语动词句法表征模型的观点。3.不同高中英语学习者的二语水平和性别、汉语启动句型这叁个变量能很好地解释汉英被动结构跨语言句法启动情况。被试二语水平和汉语启动句型对该句法启动情况有显着地正相关和显着的预测作用,它们是有用的预测变量,而被试的性别则对该句法启动情况呈现不显着地负相关,也说明性别不是一个有用的预测变量。因此,教师应该要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被动结构的教学。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多用英语被动句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对英语被动结构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最后,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授汉英主被动句的异同,利用母语的正迁移辅助英语被动结构教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语言句法启动论文参考文献
[1].杨雯琴,秦亚勋,李鑫鑫.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层级构型信息的跨语言启动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
[2].张小凤.高中生被动结构跨语言句法启动的实证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8
[3].李适宇.汉—法语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4].鲍嘉焕.英语—汉语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实验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5].张盼盼.中国英语学习者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6
[6].陈岩.工作记忆容量和二语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跨语言句法启动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6
[7].张赛.汉英双语者在被动结构上的跨语言句法启动[D].浙江大学.2016
[8].王文东.语言理解中的跨语言句法启动实验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9].林鹏.不平衡英汉二语双向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10].苗佳.跨语言句法启动研究述评[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