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疕软膏论文-史兰辉,张玉珍,刘凤,邹丝玥

白疕软膏论文-史兰辉,张玉珍,刘凤,邹丝玥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疕软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游走罐疗法,白疕软膏,斑块状银屑病,PASI评分

白疕软膏论文文献综述

史兰辉,张玉珍,刘凤,邹丝玥[1](2019)在《游走罐疗法联合院内制剂(白疕软膏)外擦治疗斑块状银屑病静止期的临床护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游走罐疗法联合白疕软膏外擦治疗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斑块状银屑病静止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院内制剂(白疕软膏)进行外擦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游走罐治疗。采用《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中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对本次研究的疗效进行评价;评价患者治疗效果;记录患者干预后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P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PASI评分为(3.43±1.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63±1.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2例(89.36%),明显高于对照组31例(65.96%),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走罐疗法联合白疕软膏外擦可以有效提高静止期斑块状银屑病的治疗效果,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9年11期)

王建峰[2](2017)在《改良白疕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自身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自身对照研究,比较改良白疕软膏和白疕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对白疕软膏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即通过麻油煎炸提取有效成分,加入适当比例的凡士林,制成改良白疕软膏。2.采用自身对照实验设计,选取32例寻常型银屑病住院患者,左右侧上肢皮损处分别外用改良白疕软膏和白疕软膏,每日2次,治疗期间均给予口服中药及静脉输液治疗。3.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分别对患者皮损(面积、红斑、鳞屑、浸润)进行评分;采用皮肤瘙痒VAS评分评价患者瘙痒症状的缓解程度;比较两种软膏的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调查患者对外用药的主观感受,帮助评价改良白疕软膏的综合质量。结果:1.本研究纳入3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实际完成观察30例。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总积分均显着下降(P<0.001),且在治疗2周后改良白疕软膏组总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皮损的红斑、鳞屑、浸润度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下降(P<0.001);且改良白疕软膏组红斑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着(P<0.001),而对照组浸润度积分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2周后,改良白疕软膏组鳞屑积分下降较白疕软膏组更明显(P<0.05)。3.治疗后,两组皮损面积及瘙痒症状的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改良白疕软膏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满意度调查反映,改良白疕软膏在涂展性、舒适度及整体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改良白疕软膏外用能够有效缓解银屑病皮损,且早期疗效优于白疕软膏;在缓解皮损红斑方面较白疕软膏有优势;在缓解皮损浸润度方面,作用较白疕软膏差。2.改良白疕软膏在涂展性、舒适度和整体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3.改良白疕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疗效肯定,较白疕软膏有优势,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4-01)

张红,陈军[3](2016)在《白疕消软膏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白疕消软膏外用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小鼠尾部鳞片表皮模型,取昆明种小鼠50只,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5组,每组10只,观察白疕消软膏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促进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中、低剂量组作用较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白疕消软膏能明显促进鼠尾鳞片表皮颗粒细胞形成。结论:白疕消软膏可以通过改善表皮细胞角化不全起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6年08期)

王风云[4](2014)在《白疕软膏封包疗法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初步探讨白疙软膏封包疗法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提供新的外治方法及用药。方法:将70例合格受试者据就诊顺序编号,经SPSS17.0统计软件产生完全随机的分配方案。治疗组,34例,以白疕软膏封包疗法,每晚1次;对照组,36例,以冰黄肤乐软膏封包,每晚1次。患者于治疗后第7、14天复诊,观察各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变。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做出疗效判定。结果:本课题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均对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有效,而且两组疗效相当。治疗组结果:痊愈2例,显效20例,有效4例,无效5例,愈显率为70.97%,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结果:痊愈3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6例,愈显率为61.75%,总有效率为82.35%。白疙软膏改善皮损面积、苔藓化程度方面疗效优于冰黄肤乐软膏。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丘疹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别。冰黄肤乐软膏治疗瘙痒的效果优于白疙软膏。治疗组有1例,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局部轻微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结论:1.本研究得出白疕软膏封包疗法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有一定疗效。2.白疙软膏封包疗法在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方面,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皮损面积,皮损程度,特别对于皮损增殖肥厚的患者,疗效更为明显。3.白疕软膏封包疗法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在改善瘙痒程度方面优势略显不足。4.白疕软膏封包疗法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少见,在本次研究中其疗效可以肯定。(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4-01)

杨川,陈明岭,陶春蓉[5](2011)在《白疕软膏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疕软膏治疗银屑病的药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5%心得安乳剂建立豚鼠银屑病样模型,观察白疕软膏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皮损中细胞因子IL-2、IL-6、IL-8的水平,观察白疕软膏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皮损中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白疕软膏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组织病理改变有治疗作用。结论:白疕软膏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的治疗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对细胞因子的调节而发挥作用。白疕软膏是治疗银屑病的有效外用制剂,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张带荣,张耕,张红[6](2009)在《白疕消软膏基质的工艺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选择最佳白疕消软膏基质配比。方法:以伸展性、保湿性、粒度、耐热耐寒稳定性等主要指标综合评分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试验。结果:白疕消软膏基质最佳配比为白凡士林25%、硅油5%、十六醇2%、单硬脂酸甘油酯3%、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司盘-60 3%、硬脂聚烃氧(40)酯9%、药液40%、甘油8%。结论:优选出的基质配比制备的软膏质量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09年12期)

张红,陈军[7](200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疕消软膏中丹酚酸B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测定白疕消软膏中丹酚酸B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ODS-C18,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26.25∶8.75∶1.08∶63.92),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6nm。结果:丹酚酸B在7.46~596.40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为1.39%。结论:此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白疕消软膏含量测定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09年19期)

谢岱,陈军,张红,陈静萍[8](2009)在《多指标结合优化白疕消软膏药材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白疕消软膏药材提取工艺。方法:以大黄素、大黄酚含量测定与银屑病小鼠模型实验结果结合,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其关键步骤如煎煮时间(A)、煎煮次数(B)、醇沉时加醇量(C)、加水量(D)等条件进行优选。结果:4个因素对大黄中被测成分的影响顺序为B>D>A>C,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促进作用的影响顺序为B>D>C>A,其中因素B(煎煮次数)有显着性影响(P<0.05)。结论:最佳工艺为加药材量8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1.5h,浓缩液加2倍量乙醇使沉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09年10期)

陈燕祥,张红,陈军[9](2008)在《正交实验法优选白疕消软膏中的药材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白疕消软膏中的药材提取工艺。方法以银屑病小鼠模型实验结果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对其关键步骤如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醇沉时加醇量等条件进行优选。结果煎煮次数对小鼠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生成有显着性影响(P<0.05)。结论最佳工艺为加药材量8倍的水煎煮3次,1.5 h/次,浓缩液加等量乙醇使沉淀。(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08年11期)

张红,张耕,陈静萍[10](2008)在《白疕消软膏药材提取工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白疕消软膏药材提取工艺。方法以大黄素、大黄酚、苦参碱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对其关键步骤如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醇沉时加醇量等条件进行优选。结果优选工艺为加药材量8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1.5 h,浓缩液加等量乙醇使沉淀。结论该实验优化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本文来源于《医药导报》期刊2008年04期)

白疕软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自身对照研究,比较改良白疕软膏和白疕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对白疕软膏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即通过麻油煎炸提取有效成分,加入适当比例的凡士林,制成改良白疕软膏。2.采用自身对照实验设计,选取32例寻常型银屑病住院患者,左右侧上肢皮损处分别外用改良白疕软膏和白疕软膏,每日2次,治疗期间均给予口服中药及静脉输液治疗。3.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分别对患者皮损(面积、红斑、鳞屑、浸润)进行评分;采用皮肤瘙痒VAS评分评价患者瘙痒症状的缓解程度;比较两种软膏的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调查患者对外用药的主观感受,帮助评价改良白疕软膏的综合质量。结果:1.本研究纳入3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实际完成观察30例。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总积分均显着下降(P<0.001),且在治疗2周后改良白疕软膏组总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皮损的红斑、鳞屑、浸润度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下降(P<0.001);且改良白疕软膏组红斑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着(P<0.001),而对照组浸润度积分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2周后,改良白疕软膏组鳞屑积分下降较白疕软膏组更明显(P<0.05)。3.治疗后,两组皮损面积及瘙痒症状的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改良白疕软膏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满意度调查反映,改良白疕软膏在涂展性、舒适度及整体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改良白疕软膏外用能够有效缓解银屑病皮损,且早期疗效优于白疕软膏;在缓解皮损红斑方面较白疕软膏有优势;在缓解皮损浸润度方面,作用较白疕软膏差。2.改良白疕软膏在涂展性、舒适度和整体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3.改良白疕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疗效肯定,较白疕软膏有优势,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疕软膏论文参考文献

[1].史兰辉,张玉珍,刘凤,邹丝玥.游走罐疗法联合院内制剂(白疕软膏)外擦治疗斑块状银屑病静止期的临床护理研究[J].四川中医.2019

[2].王建峰.改良白疕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自身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

[3].张红,陈军.白疕消软膏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

[4].王风云.白疕软膏封包疗法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5].杨川,陈明岭,陶春蓉.白疕软膏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影响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

[6].张带荣,张耕,张红.白疕消软膏基质的工艺优选[J].中国药师.2009

[7].张红,陈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疕消软膏中丹酚酸B的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

[8].谢岱,陈军,张红,陈静萍.多指标结合优化白疕消软膏药材提取工艺[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

[9].陈燕祥,张红,陈军.正交实验法优选白疕消软膏中的药材提取工艺[J].时珍国医国药.2008

[10].张红,张耕,陈静萍.白疕消软膏药材提取工艺的优化[J].医药导报.2008

标签:;  ;  ;  ;  

白疕软膏论文-史兰辉,张玉珍,刘凤,邹丝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