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逊论文-周雨馨

理查逊论文-周雨馨

导读:本文包含了理查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18世纪,英国,写实,虚构

理查逊论文文献综述

周雨馨[1](2019)在《重审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写实”小说的缘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世纪不仅是小说崛起的时代,也是读者大众阅读习惯发生转变的时期,他们同时发展,也相互促进影响。本文试图在重审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写实”小说创作的同时,把写实小说在彼时彼地的“兴起”与当时读者的阅读行为联系起来考察。具体而言,本文认为十八世纪“写实”小说的概念需要在两个层次上被重新理解:第一,瓦特的“形式现实主义”概念不能完全等同于“真实地描写生活”,而是指小说叙事在形式上模拟真实世界,即在人物关系上模拟真实社会生活的人际关系结构,在细节层面上呼应真实世界的物质结构。第二,“形式写实主义”不足以表达十八世纪中叶“写实主义”诞生初期的全貌,写实主义不仅是文本的特征,更是一种阅读契约,具有一种合作的本质:读者将自己投注在书中角色发生的故事里,积极主动地创造意义,从而获得莫大的快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这种一来一往的阅读互动贯穿于小说全篇的阅读之中,读者与小说、作者之间由此建立了一种阅读契约,共同创造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李业[2](2017)在《《帕梅拉》中理查逊的道德动机和反女权立场》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世纪初的经济发展给英国社会带来了诸多影响,包括中产阶级的道德败坏和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很多人把女性在社会各领域更多的自由视为道德危机的一种。塞缪尔·理查逊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出版商和道德家,写作和出版了《帕梅拉,或美德有报》一书,意在立一份标准的“女性行为思想准则”供女性参考和约束自己,从而巩固父权制的权威,维系当世道德。本文旨在探讨理查逊写作这部小说背后的道德动机和其中蕴藏的反女权立场。第一章主要指出,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道德败坏和女性获得更多自由这样的“问题”;作为一个权威的出版商和道德家,理查逊视维系社会道德为己任,形成了写作《帕梅拉》背后的道德动机。第二章借助话语和权力的关系,详细阐述理查逊是如何通过使用叙事中语言符号对帕梅拉进行阉割和压迫,最终瓦解帕梅拉的积极反抗和权力意识,使她向男权社会最终屈服的。而美德的化身帕梅拉的屈服顺利地帮助理查逊实现其道德动机。第叁章首先论述帕梅拉是如何在父权的调教下成为一个男性眼中充满美德的女性,又是如何在夫权的压迫下成为一个完美的18世纪绅士的妻子的。帕梅拉对自身女性权利的抛弃意味着男权社会的又一次胜利,也意味着理查逊的道德动机得到了完全的执行。通过多方面分析,本文指出《帕梅拉》中倡导的“美德”是一套在男性话语权统治的世界下,符合男性统治要求的行为准则,这样的“美德”是与“忠贞”“守节”“顺从”等价的。这样的行为准则从男性的角度出发,对女性是一种禁锢和摧残,完全和女性主义的观念背道而驰。而本着这样道德动机的理查逊充当了男权的喉舌,是反女权的。(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6-01)

胡欣[3](2017)在《约束与反抗—丹尼尔·笛福与塞缪尔·理查逊四部小说中的空间话语与女性赋权》一文中研究指出丹尼尔·笛福(1660-1731)的小说《摩尔·弗兰德斯》和《罗克珊娜》与塞缪尔·理查逊(1689-1761)的《帕美拉》和《克拉丽莎》分别讲述了各自女主人公生命历程的重要阶段。本文运用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和社会空间的叁重维度模型,分析了四部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如何通过(重新)书写空间话语抵抗男权束缚,用空间的、身体的话语对抗和消解占主导地位的男性主体性。以往对十八世纪小说中的空间的研究多将其作为事件的静态背景或视其为社会关系和人物活动的被动载体,少量关注空间生产涵义及在人物活动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则多止步于个别小说或少量场景。在此基础上,本文更全面、详尽讨论空间在人物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对事件的影响。列斐伏尔关于空间生产的理论研究和空间叁维度模型是本文考察空间与人物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论依据。他提出的空间的叁个维度:构想空间、感知空间、实际空间,能够用于解释生产空间及由空间所生产的不同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借此模型考察四部小说中空间参与生产社会涵义及影响人物和小说事件发展的过程,一方面揭示了十八世纪的空间是如何被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所生产和利用,从而控制及规约女性;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女性如何运用空间策略反抗男性压迫并书写颠覆男性权力和赋予自身力量的话语。十八世纪的空间构造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在当时,女性被当作被动的客体,被男性欲望和权力所定义。四部小说均展示了空间(及亦为空间的身体)对女性多方面的约束。首先,由于女性缺乏对空间的所有权和继承权,也缺少对公共空间的知识,她们不得不遵从男性掌控的构想空间和感知空间,从而论为父权控制下的牺牲品。其次,女性身体同样是受意识形态书写、男权社会构建影响的空间。身体不仅是阻碍女性的物质事实,还是一个被定义的空间,被男性以自身欲望和利益为目的去装扮、装饰和赋予意义。对于男权的约束和控制,女性的反抗和颠覆可以通过利用空间和身体实现。首先,空间是对抗时间的一种方式,空间位移能够消除时间带来的不良影响、获取新的身份、获得救赎,并与过去达成和解。其次,女性可以书写自己的空间话语来重新定义被男性权威书写的空间,并构建符合自身目的的实际空间。小说中的女性角色所采取的空间策略包括向空间投射自身意识、将空间作为表达方式、以及以表面上对构想空间的顺从来掩盖对感知空间的利用和实际空间的构建。她们让空间的叁个维度相互关联,构筑有利于自身获得自主性和权力的实际空间。身体也是一种反抗空间,具体体现为叁个层次。第一,服饰作为身体空间的延伸,可以是藏匿和身份操演的方式,也可以是展现自身美德的空间。第二,主要以特定姿势、动作和面部表情为可感知特征的感伤身体能够赋予女性足以有效影响和抵抗男性的力量,尽管并不总是女性有意识或有目的而为之。第叁,贱斥(abject,也译作"卑贱")的身体能够引发男性主体的恐惧,使得女性能够反抗男性试图对她们进行的书写和控制,具体的表现形式包括:昏厥无意识的身体在形态上与死亡的身体相似,对男性自我构建的时间的、意识的主体性产生威胁,向男性昭示他亦是肉体的、必然死亡的;体现性别差异的身体既标示又消解了男性为建立自身主体地位而设立的与女性他者之间的差异性,同样对男性主体性产生威胁;厌食的身体和妓女商品化的身体也是一种社会层面的贱斥,两者都打破并威胁正常的社会秩序。厌食的身体拒绝延续生存、拒绝被作为物品参与交换,而主动将身体商品化的妓女则构建了纵然威胁道德准则却能够为自身谋取经济利益服务的身体空间。四部小说可以看作是女性通过利用空间、与空间互动,来实行对抗和获取力量的故事。(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5-31)

屈彩娥,朱翠云[4](2016)在《《帕梅拉》中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艺术及道德说教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塞缪尔·理查逊通过他的第一部小说《帕梅拉》成功地运用书信体小说艺术对世人进行了道德说教。18世纪的年轻女子们确实从帕梅拉那里学会了许多坚决捍卫自身贞洁的方法,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们也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贞洁达到攀高枝的目的。因此,贞洁与报偿便形成了小说的辩证核心。(本文来源于《陕西教育(高教)》期刊2016年10期)

金雯[5](2016)在《理查逊的《克拉丽莎》与18世纪英国的性别与婚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克拉丽莎》置于18世纪中期英国情感史这一背景中进行考察,以此说明两点:其一、克拉丽莎的人物形象与18至19世纪性别差异观念的形成紧密相关;其二、她对纨绔子弟勒夫莱斯的拒绝呼应了17世纪下半叶开始发展的现代婚姻契约观,两人之间的周旋映照了18世纪对于单身女性和女性友谊态度的转变。《克拉丽莎》深入回应了乡绅阶层与早期资产阶级关于性别、婚姻与友情的话语,证明小说的崛起与现代情感的诞生相互依存与渗透。(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评论》期刊2016年01期)

程建锋[6](2015)在《论18世纪英国小说叙事的真实观及模式——以笛福、理查逊和菲尔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18世纪小说家所提倡的"真实观"着手,具体剖析了英国小说家笛福、理查孙、菲尔丁分别以第一人称叙述、书信体和第叁人称叙述模式实现其创作理念中的经验真实、心理真实与社会真实。他们的小说创作实践表明18世纪英国小说的创作观念"真实观"决定了其特有的叙事模式。(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谢娟[7](2014)在《塞缪尔·理查逊《克拉丽莎》背后的深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克拉丽莎》是英国18世纪保守小说家塞缪尔·理查逊的成名作,小说采用长篇书信体形式,讲述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整部小说情感细腻,具有浓郁的伤感气氛,通过严谨的结构,将人性中的美撕裂展现于文字之上,淋漓尽致地再现了18世纪英国女性备受压迫的生活现实。(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4年10期)

汪洋,程丽蓉[8](2014)在《塞缪尔·理查逊研究在中国》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学界对塞缪尔·理查逊的研究主要从书信体小说结构模式、情节安排、艺术特点、人物心理分析、女性主义、道德坚守等角度来进行。对理查逊小说的分析和解读主要集中在《帕梅拉》和《克拉丽莎》两部小说上,对其第叁部小说《查尔斯·葛兰底森爵士传》的研究甚少。我们需要加强学术史的研究,运用更多的批评方法和审美理论进行对理查逊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王慕尧[9](2012)在《理查逊和奥斯丁:从心理小说到戏剧小说的情节营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查逊独辟蹊径,将心理描写融入小说创作,成就了英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心理小说,发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行为的内在动机以及对外在刺激的反应。奥斯丁继承和完善了理查逊的小说艺术,进一步彰显其小说中业已存在的戏剧因素,创作了风格独特的戏剧小说。本文着重从情节营构这一方面来探讨从心理小说到戏剧小说的演变。(本文来源于《人文丛刊》期刊2012年00期)

历伟[10](2013)在《英国启蒙思想与小说:1688-1755》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章通过引述、梳理文艺复兴至18世纪欧洲,特别是英国的自然科学、神学、哲学及中产阶层的兴起这四个领域自身的历时演变,对启蒙思想肇起所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了英国经验哲学与欧陆理性哲学分野,所引发的不同思想流动,这种流动的汇集便构成了17、18世纪英格兰文化背景中最大的色块。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一节中,论者引出了英国中产阶层兴起与小说发展之间的关系,撷取了启蒙道德原则建构的不同态度这一切入点作为建构整个文章的基石,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分析了笛福、斯威夫特、理查逊和亨利·菲尔丁的文学实践,特别是小说实践,探讨1688年—1755年这么一个大致范围内,英国小说家对中产阶层乃至整个英国道德原则讨论的书写。第二章以笛福笔下的“经济个人主义”人物的个人奋斗中所引发的道德困境为主要内容。笛福书写了理性经济主义指导下的个人垦殖叙事,也关注了中产阶层在伦敦这个突然膨胀起来的巨型城市中的辛酸百态,他们的挣扎与悔恨所体现的一种道德反讽与关怀。第二章的最后一节,把与笛福同时的斯威夫特与其对举,引出18世纪英国最大的信用—人性危机——“南海泡沫”所揭示的一种工具理性指导下的一种“理性的非理性悖论”,及其所展示的荒诞与戏谑。第叁章论述了理查逊书信体小说中展现出来的,中等阶层化的女性与旧贵族男性之间的“道德话语斗争”。在这理查逊特有的“场景式的小说叙事模式”中体现了人性与权力、理性与德性的张力。在这种拉锯之中彰显的社会暴力、理性暴力制造的“不合理”悲喜剧。也正是这些悲喜剧“陈述”了理查逊对社会道德改良的深思熟虑与良好愿望。第四章主要指出亨利·菲尔丁,作为理查逊的同台竞技者,采取的对理查逊提出了理性主义道德观的一种反拨姿态,菲尔丁以其世相小说之广阔视野,在“德性”这个显微镜下,审视了18世纪中期,从上至下各个阶层、各类人物所体现的道德形态。用其笔下“自然之子”,在理性的时代中发出了“德性”与“感性”的呼号,当然,他在高举情感主义大旗之时,亦认识到了天性理性,这种不同于笛福、理查逊的工具理性,对于易流于泛滥的情感道德的一种外在制约作用,指出正是“情感加理性”的“德性”,才是匡扶世风、医救人类的药方。须特别指出的是,在二至四章的关于作家文本论述过程中,论者并没有忽略社会历史背景的衍变,特别是哲学思想变动,在对应时代作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应有的深刻印迹。(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理查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十八世纪初的经济发展给英国社会带来了诸多影响,包括中产阶级的道德败坏和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很多人把女性在社会各领域更多的自由视为道德危机的一种。塞缪尔·理查逊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出版商和道德家,写作和出版了《帕梅拉,或美德有报》一书,意在立一份标准的“女性行为思想准则”供女性参考和约束自己,从而巩固父权制的权威,维系当世道德。本文旨在探讨理查逊写作这部小说背后的道德动机和其中蕴藏的反女权立场。第一章主要指出,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道德败坏和女性获得更多自由这样的“问题”;作为一个权威的出版商和道德家,理查逊视维系社会道德为己任,形成了写作《帕梅拉》背后的道德动机。第二章借助话语和权力的关系,详细阐述理查逊是如何通过使用叙事中语言符号对帕梅拉进行阉割和压迫,最终瓦解帕梅拉的积极反抗和权力意识,使她向男权社会最终屈服的。而美德的化身帕梅拉的屈服顺利地帮助理查逊实现其道德动机。第叁章首先论述帕梅拉是如何在父权的调教下成为一个男性眼中充满美德的女性,又是如何在夫权的压迫下成为一个完美的18世纪绅士的妻子的。帕梅拉对自身女性权利的抛弃意味着男权社会的又一次胜利,也意味着理查逊的道德动机得到了完全的执行。通过多方面分析,本文指出《帕梅拉》中倡导的“美德”是一套在男性话语权统治的世界下,符合男性统治要求的行为准则,这样的“美德”是与“忠贞”“守节”“顺从”等价的。这样的行为准则从男性的角度出发,对女性是一种禁锢和摧残,完全和女性主义的观念背道而驰。而本着这样道德动机的理查逊充当了男权的喉舌,是反女权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查逊论文参考文献

[1].周雨馨.重审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写实”小说的缘起[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李业.《帕梅拉》中理查逊的道德动机和反女权立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3].胡欣.约束与反抗—丹尼尔·笛福与塞缪尔·理查逊四部小说中的空间话语与女性赋权[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4].屈彩娥,朱翠云.《帕梅拉》中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艺术及道德说教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6

[5].金雯.理查逊的《克拉丽莎》与18世纪英国的性别与婚姻[J].外国文学评论.2016

[6].程建锋.论18世纪英国小说叙事的真实观及模式——以笛福、理查逊和菲尔丁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

[7].谢娟.塞缪尔·理查逊《克拉丽莎》背后的深思[J].芒种.2014

[8].汪洋,程丽蓉.塞缪尔·理查逊研究在中国[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9].王慕尧.理查逊和奥斯丁:从心理小说到戏剧小说的情节营构演变[J].人文丛刊.2012

[10].历伟.英国启蒙思想与小说:1688-1755[D].福建师范大学.2013

标签:;  ;  ;  ;  

理查逊论文-周雨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