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肘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揭强[1](2020)在《熏洗2号方促进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熏洗2号方促进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本课题收集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间就诊于泉州市正骨医院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选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临床分型标准、纳入标准而无排除标准的患儿60名,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年龄分布于514岁之间,平均年龄7.9±2.5岁。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入选病例均由同一组医生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出院后并由同组医生复查,术后第28天(4周)复查X线片证实临床愈合予拔除克氏针,术后第31天针眼闭合后开始熏洗。对照组为术后常规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31天同等水温的温水熏洗,每次30分钟,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试验组为术后同样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31天同等水温的熏洗2号方熏洗,同样也是每次30分钟,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均观察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采用面部表情评分法记录术后第31、38、45天肘关节被动锻炼时的疼痛强度;记录术后第31、38及45天的肘关节的活动度;术后第31、38、45天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阶段性评定;是否出现接触性皮炎。全部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结果:(1)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及受伤侧别)经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说明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2)肘关节被动锻炼时的疼痛强度观察指标:两组术后第38天、45天分别比较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组内两两比较,均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3)患侧肘关节活动度观察指标:两组术后第38天及第45天分别比较以及两组数据组内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4)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阶段性评定:两组术后第38天及第45天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组内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指标:两组患儿在整个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皮肤烫伤及皮肤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结论:1、熏洗2号方能有效缓解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锻炼时的疼痛。2、熏洗2号方经过药力与热效的共同作用,具有舒筋、通络、止痛的功效,对提升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评分有显着的作用。3、熏洗2号方不会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翟培杞[2](2019)在《以动静结合理论为指导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两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取不同康复方法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疗效分析,探讨动静结合理论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怎样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小儿骨科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90例,按照术后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以动静结合理论为指导,联合中药熏洗疗法;对照组只应用中药熏洗疗法的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儿在锻炼时的疼痛强度、康复时间、制动时间及总体康复效果上具有怎样的差异。同时,对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的78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观察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康复效果(优良率)方面,观察组91.1%高于对照组的73.3%;在疼痛强度(VAS评分)上,观察组5.11±0.37分略低于对照组5.74±0.74分;在康复时间上,观察组比对照组在伸、屈、旋前、旋后上分别缩短1.42±0.11周;1.06±0.16周;0.43±0.11周;0.314±0.01周;在制动时间方面,观察组4.01±0.014周,对照组4.009±0.029周,无明显差异。(2)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夏秋两季为骨折高发季节,男孩多于女孩,5岁6岁为高发年龄段,摔伤为最主要致病因素。结论:以动静结合理论为指导的康复方法相较于单纯应用中药熏洗疗法,在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康复效果上更加有效。充分说明了动静结合理论的应用在保证骨折安全愈合的范围内,实现了最有效的康复效果。
潘志明,黄秀坚,何采辉[3](2019)在《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肘关节骨折并施行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试验组开展早期运动康复干预,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的改良肘关节HSS评分以及疼痛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改良肘关节HSS评分以及疼痛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改良肘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肘关节骨折患者开展早期运动康复,可提高肘关节HSS评分,降低疼痛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洪思敏,林海芳,杨春练[4](2018)在《关节活动牵伸器在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关节活动牵伸器在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后功能障碍患者7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性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关节活动牵伸器治疗,比较2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研究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 11%高于对照组的73. 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547,P <0. 05)。治疗前2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ADL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关节活动牵伸器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患者肘关节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值得临床借鉴。
何晴[5](2018)在《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治疗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对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确定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对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康复中心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肘关节僵硬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机器人组(40例)和JAS组(40例)。两组均采用物理因子疗法、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疗法,在此基础上,机器人组采用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治疗,JAS组接受静态渐进性牵引支具JAS(Joint Active System)治疗。2组患者每次治疗120min,每日2次,每周5天。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的HSS肘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肘关节主动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定。结果:共统计了机器人组(34例)和JAS组(31例)65名患者。1.治疗8周后机器人组HSS评分从治疗前(45.97±16.24)分上升至(86.00±12.50)分,JAS组从治疗前(42.71±14.15)分上升至(70.16±12.14)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机器人组HSS改善优于JAS组(P<0.05)。2.治疗前机器人组肘关节伸直、屈曲、旋前、旋后角度分别为(50.56±29.85)°、(99.44±28.07)°、(48.21±14.19)°、(47.44±14.24)°,治疗8周后分别为(7.91±8.75)°、(128.71±11.70)°、(80.47±7.34)°、(78.74±7.12)0、JAS组治疗前为(44.77±24.75)°、(92.10±27.96)°、(47.13±14.97)°、(48.13±14.14)°,8周后分别为(13.45±12.10)°、(115.19±18.10)°、(79.58±7.21)°、(76.45±8.98)°。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机器人组伸直、屈曲角度改善优于JAS组(P<0.05),旋前、旋后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8周后机器人组ADL评分从治疗前(79.41±8.60)分上升至(95.29±4.07)分,JAS组从(77.10±7.72)分上升至(91.13±4.42)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机器人组ADL改善优于JAS组(P<0.05)。4.治疗8周后机器人组VAS评分从治疗前(2.44±1.31)分下降至(1.21±0.91)分,JAS组从(2.61±1.20)分下降至(1.81±0.83)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机器人组VAS改善优于JAS组(P<0.05)结论:上肢外骨骼机器人能有效改善骨折后肘关节僵硬,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向丹[6](2018)在《分析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应用于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的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应用于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研究采取抽签模式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于该院收治的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抽选出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入院时间的差异性平均分成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来进行讨论。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关节松动术联合被动牵伸技术作为患者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肱尺关节分离技术联合主动功能锻炼作为患者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ROM(关节活动度)及HSS(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3.35%>67.74%);观察组治疗后ROM度数(113.42±24.26)°及HSS评分(49.62±9.25)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对应值(P<0.05)。结论针对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采取肱尺关节分离技术进行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的同时加快其关节运动能力的恢复进度,具有较为显着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苏云,杨勤博[7](2017)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上肢骨折修复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7年6月收治58例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电针治疗,康复组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具体内容有电针治疗,关节松解治疗,运动治疗以及冷疗和热疗等,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和康复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的ROM评分(136.1±27.2)分高于对照组(103.9±2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康复组的ADL评分(86.5±15.1)分高于对照组(78.1±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崔光辉[8](2017)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肘关节功能障碍是上肢骨折术后一种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从理论角度上来看,肘关节功能障碍是因为长时间缺乏活动所引起的。医护工作人员一旦未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势必会给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1,2]。基于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非常重要,能够尽快恢复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本研究分析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为治疗上肢骨折
蔡宇,周华军,肖婷,陈焱,任东,肖志宏,邢丹谋[9](2017)在《综合康复治疗在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在创伤性肘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中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们共收治68例肘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患者。随机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即中药熏洗+微调式静态牵伸支具+关节松动术+主动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6、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分及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结果治疗后2、6、12周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和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间点组间对比,实验组患者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肘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改善肘关节功能,还可以大大提升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叶冬梅,陈琛[10](2016)在《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联合运动疗法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运动疗法配合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治疗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骨折后出现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本的运动康复锻炼,而观察组患者在运动康复疗法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规定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肘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41.36±3.27)分、运动功能(18.79±1.36)分、稳定性(9.40±0.56)分、日常活动(23.82±1.64)分以及总分(93.37±7.02)分显着优于对照组患者的(37.25±3.88)、(15.68±2.84)、(7.85±0.71)、(19.77±3.18)和(80.55±1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配合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进行固定,可有效缩短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二、肘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肘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熏洗2号方促进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
1 一般资料 |
2 病例诊断依据 |
3 病例分型标准 |
4 研究病例标准 |
4.1 纳入标准 |
4.2 排除标准 |
4.3 剔除及脱落标准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主要器械及药品 |
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3 注意事项 |
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
4.1 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强度 |
4.2 肘关节屈伸活动度(ROM) |
4.3 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
4.4 安全性观察指标 |
5 统计学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两组患儿的性别差异性分析 |
1.2 两组患儿的年龄差异性分析 |
1.3 两组患儿的侧别差异性分析 |
2 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强度分析 |
3 肘关节屈伸活动度(ROM)分析 |
4 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析(Mayo评定标准) |
5 安全性分析 |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及治疗进展 |
1.1 儿童肱骨髁上的解剖特点 |
1.2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 |
2 肘关节功能障碍概述 |
2.1 肘关节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
2.2 肘关节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及分类 |
2.3 肘关节功能障碍治疗 |
3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 |
3.1 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 |
3.2 肱骨髁上骨折的早期治疗及固定方法 |
3.3 早期功能锻炼因素 |
4 中医学对肘关节功能障碍认识 |
4.1 中医学对功能障碍的理论认识 |
4.2 中药熏洗在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的运用 |
4.3 熏洗2号方组方特点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5 研究结果分析 |
5.1 熏洗2号方对术后功能锻炼时疼痛强度的影响 |
5.2 熏洗2号方对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的影响 |
5.3 熏洗2号方对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 |
5.4 安全性分析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以动静结合理论为指导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研究对象 |
(一)资料来源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三)术前一般资料分析 |
二、研究方法 |
(一)病例分组 |
(二)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 |
(三)中药熏洗治疗方法 |
(四)两组功能锻炼方法 |
(五)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六)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
(七)统计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结果比较 |
(二)观察组与对照组患侧康复时间比较 |
(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侧制动时间比较 |
(四)观察组与对照组患侧康复效果比较 |
四、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
(一)骨折的易发季节比较 |
(二)骨折患儿的性别及骨折侧别比较 |
(三)骨折的易受伤年龄比较 |
(四)骨折的主要致病因素比较 |
五、结论 |
讨论 |
一、关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
二、治疗方法 |
三、常见并发症 |
四、常见康复方法 |
五、动静结合理论的应用 |
六、中药熏洗疗法 |
七、流行病学分析 |
八、结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与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3)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试验组 |
1.2.2 对照组 |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改良肘关节HSS评分比较 |
2.3 两组干预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
3 讨论 |
(4)关节活动牵伸器在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
2.2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
3 讨论 |
(5)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治疗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课题来源 |
(二)课题研究背景 |
一、临床资料 |
(一)病例来源 |
(二)病例选择标准 |
1.诊断标准 |
2.纳入标准 |
3.排除标准 |
4.脱落标准 |
5.脱落病例统计原则 |
二、研究方法 |
(一)治疗方法 |
1.综合康复治疗 |
2.两组使用不同康复仪器治疗 |
3.训练结束后处理 |
(二)观察指标 |
1.一般资料 |
2.疗效评价指标 |
3.评定方法 |
(三)统计学方法 |
(四)技术路线 |
三、结果 |
(一)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结果 |
(二)机器人组和JAS组评定结果比较 |
1.组间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 |
2.组间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 |
3.机器人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
4.JAS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
四、分析与讨论 |
(一)骨折后肘关节僵硬形成原因及机制分析 |
(二)骨折后肘关节僵硬常见的康复治疗 |
(三)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运动障碍中的应用 |
1.上肢康复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2.本研究中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简介 |
3.本研究中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意义 |
(四)试验结果分析 |
1.对肘关节活动范围前后变化分析 |
2.对肘关节HSS评分前后变化分析 |
3.对患者ADL评分前后变化分析 |
4.对VAS评分前后变化分析 |
(五)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
五、小结 |
六、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6)分析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应用于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ROM度数、HSS评分 |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 |
3 讨论 |
(8)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对照组 |
1.2.2实验组 |
1.3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
3 讨论 |
(10)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联合运动疗法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观察指标[3]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肘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熏洗2号方促进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D]. 揭强.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2]以动静结合理论为指导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D]. 翟培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3]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J]. 潘志明,黄秀坚,何采辉. 中国医学创新, 2019(11)
- [4]关节活动牵伸器在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洪思敏,林海芳,杨春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34)
- [5]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治疗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观察[D]. 何晴.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分析肱尺关节分离技术应用于上肢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治疗中的疗效[J]. 向丹. 中外医疗, 2018(02)
- [7]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J]. 苏云,杨勤博. 双足与保健, 2017(16)
- [8]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J]. 崔光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03)
- [9]综合康复治疗在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 蔡宇,周华军,肖婷,陈焱,任东,肖志宏,邢丹谋.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7(01)
- [10]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联合运动疗法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疗效分析[J]. 叶冬梅,陈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