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和健康风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生子,队列研究,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环境和健康风险论文文献综述
杨少萍,梅红,张丹,杨燕,张艳[1](2019)在《双生子队列研究在遗传-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研究进行儿童生长发育、心理和认知发育等健康相关问题的病因探究。双生子队列被认为是开展非传染性慢性疾病遗传和环境因素研究的良好资源。本文将结合双生子队列研究的特征,分析国内外双生子队列研究现状,再围绕国内双生子队列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其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卫生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朱炳成[2](2019)在《环境健康风险预防原则的理论建构与制度展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社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环境健康问题①愈发突出,使得有效规制环境健康风险成为重要议题。为确保风险规制措施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风险预防原则在制度建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的有效实现。为此,应实行弱风险预防原则,明确风险程度和风险等级,实现价值与理性的衡平适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全政策基础,完善技术基准,加强项目管理和司法救济机制,将风险预防原则融汇于环境健康风险法律规制之中。(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李亦晨,胡纹[3](2019)在《基于PM2.5的叁峡广场公共空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PM2.5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健康威胁,近几年来已成为衡量空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在规划领域,相关学者通过研究通风廊道、绿地营建等空间手段来改善空气污染状况,但在实际环境中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普遍存在,应对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公共空间加以识别并提出针对性的环境整治策略。研究通过实地测量的方法,在叁峡广场步行街道中进行叁日PM2.5的监测与人群活动的统计分析,并对其中人群活动密集的六个公共空间节点存在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从而得出以下叁点结论:1.叁峡广场的日均PM2.5浓度较高,且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2.叁峡广场的每日人流高峰期均处于当日PM2.5浓度较高的时间段内;3叁峡广场中一些人群活动高度密集的公共空间环境中存在较高的健康风险。本文探讨了结合PM2.5浓度与人群活动的健康风险评价的构建方法,对叁峡广场公共空间环境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分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营造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4](2019)在《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中心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中心(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Risk Management and Research)是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重要学科平台,,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叁个方面:一是开展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战略与政策研究,完成中国环境健康宏观战略研究及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十叁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等,为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文件等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开展环境健康风险防控技术方法研究,对宏观尺度环境(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9年05期)
蒋玉丹,王建生,黄炳昭,韦正峥,裴晓菲[5](2019)在《国外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实践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保障公众健康是环境保护的最根本宗旨,而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手段在控制环境健康风险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发达国家在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方面有诸多经验值得借鉴,本文介绍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实践,结合我国环境管理实际,建议从以下方面推动我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一是建立并完善我国环境与健康法律制度体系;二是加强环境与健康能力建设,开展污染物的健康效应研究,基于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研究发布本土化的基准/标准;叁是识别日常环境监管中各个涉及公众健康的关键薄弱环节,探索将健康风险融入环境监管的渠道和路径;四是紧密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开展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工作;五是建立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体系;六是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将风险评估的结果应用于风险管理。(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9年05期)
张衍燊,徐伟攀,只艳,于方[6](2019)在《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体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体系是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科学指南,是实施风险管理的技术基础,决定着风险评估和管理决策的质量。目前,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应根据环境管理需求和评估关键环节,按照"总纲、基础方法类技术规范和应用领域类技术规范"的总体架构,建立完善的技术规范体系。(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9年05期)
刘苗苗,刘磊博,毕军[7](2019)在《我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问题与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区域流域居民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为推进"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需逐步开展降低环境健康风险的研究与管理实践。本文首先从立法依据、制度建设和技术支撑叁个维度国内外环境健康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识别了我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9年05期)
[8](2019)在《“我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探讨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路径,建立健全环境健康监测、调查与风险管理制度,推动环境与健康工作常态化发展,由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承办的"我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研讨会"于2019年5月3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等数十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围绕生态环境部开展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工作的方向和切入点展开了热烈讨(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9年05期)
张启钧,吴琳,方小珍,吴丽萍,张衍杰[9](2019)在《天津典型道路环境PM_(2.5)中重金属的粒径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7月3—17日,采集天津3条典型道路路边道路交通环境中不同粒径段的PM_(2.5)样品,分析其中的12种金属元素,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3种典型道路上PM_(2.5)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二级日均限值(75μg/m~3)。主干道、次干道、快速路上PM_(2.5)中金属元素累计质量浓度分别为0.68、0.74、0.67μg/m3。(2)多数金属元素的粒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Zn和Cu为轮胎和刹车片磨损标志物,峰值在较大粒径颗粒物上。Sb通常作为添加剂以Sb2S3的形式加入到刹车片中,峰值出现在>0.2~1.0μm粒径段。(3)Cr、Co、Ni、Cu、Zn、As、Cd、Sn、Sb和Pb的富集因子>10,受到人为源的作用。对于儿童和成人群体,全部道路路边环境的非致癌风险危险指数均大于1,具有非致癌风险。PM_(2.5)中Cr、Co、Ni、As、Cd的致癌风险基本上均超过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可接受风险阈值(10-6),具有明显的致癌效应。(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10期)
钟琼[10](2019)在《室内居住环境健康风险因素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民生活与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居住环境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探讨分析了现代室内居住环境中的健康风险因素的研究现状、来源、危害,以及简要分析了当前执行的标准与改进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7期)
环境和健康风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代社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环境健康问题①愈发突出,使得有效规制环境健康风险成为重要议题。为确保风险规制措施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风险预防原则在制度建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的有效实现。为此,应实行弱风险预防原则,明确风险程度和风险等级,实现价值与理性的衡平适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健全政策基础,完善技术基准,加强项目管理和司法救济机制,将风险预防原则融汇于环境健康风险法律规制之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和健康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1].杨少萍,梅红,张丹,杨燕,张艳.双生子队列研究在遗传-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9
[2].朱炳成.环境健康风险预防原则的理论建构与制度展开[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李亦晨,胡纹.基于PM2.5的叁峡广场公共空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4]..环境健康风险管理中心简介[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
[5].蒋玉丹,王建生,黄炳昭,韦正峥,裴晓菲.国外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实践与启示[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
[6].张衍燊,徐伟攀,只艳,于方.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体系初探[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
[7].刘苗苗,刘磊博,毕军.我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问题与挑战[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
[8]..“我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
[9].张启钧,吴琳,方小珍,吴丽萍,张衍杰.天津典型道路环境PM_(2.5)中重金属的粒径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10].钟琼.室内居住环境健康风险因素简析[J].价值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