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论文-吴茜

非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论文-吴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源

非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论文文献综述

吴茜[1](2009)在《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形成和放弃的理论探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是研究影响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形成及其被放弃的理论根源。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探索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从小农社会跨越资本主义阶段、步入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途径和一般规律,它实际上反映了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中国化历程。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其形成过程中,不仅吸收了马克思、列宁的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辩证统一的思想,吸收了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以及共产国际、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论”,还深受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利用多种经济成分、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实现苏俄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思想的影响。而且,该理论在总结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找到了落后国家由前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中间站”,实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最大胆、最富于创造性和系统性、也最为马克思主义化的理论创新。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很快就被放弃,也与毛泽东对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理解的误区密切相关。由于在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苏共和中共对马恩关于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传播与运用中,出现了一些理论罅漏,即逐渐丢失了马恩关于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所必需的物质前提条件,只是一味强调政治力量对比和阶级斗争,认为夺取了政权就能够实现落后国家由民主革命不间断地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在这种被“修正”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下,建国后,毛泽东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取代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不顾中国当时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过急过快地消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论文包括六章,根据历史和逻辑发展的脉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形成与被放弃的理论根源进行阐述。第一章回顾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构想,并对其进行理论反思。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提出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走新式社会发展道路的构想;列宁提出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进入共产主义”的思想,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理论;斯大林提出了“第叁时期理论”、中国革命“叁阶段论”和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非资本主义前途论”。这些理论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和历史经验。第二章研究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社会反响。20世纪20、30年代发生的社会主义论战、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大革命时期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和“新经济政策”的传播,以及列宁在《两种策略》里关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的政策在根据地经济建设实践中的运用,都对中国革命和社会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早期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论、社会主义物质基础论和关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理论理解上的一些偏差和误区,也对党和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第叁章阐述了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发愤攻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从中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社会形态理论、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以及列宁关于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中革命阶段论与不断革命论辩证统一的思想、“新经济政策”,等等。同时,毛泽东通过研读马列哲学教科书,揭露中国革命中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产生的理论根源,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哲学指导思想,为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做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准备。第四章探讨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对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继承、突破、创新: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从前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新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对马克思的革命发展阶段论和社会发展阶段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都作出了重要的创新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思想、民主政治建设思想以及文化建设思想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的丰富和创新。第五章研究毛泽东对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曲解、背离以及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被放弃的原因: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与落后国家对资本现代性追求之间形成悖论;建国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动堵塞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道路;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利用、限制到消灭的策略演变;毛泽东的阶级力量对比决定论导致新民主主义社会被放弃;毛泽东混淆新民主主义社会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自身内在局限性导致实践操作的困难。第六章比较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联系和区别,说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实际上是对建国初期所走过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道路更高层次上的继承、发展和超越。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地论证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从而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论文最后总结了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理论中国化的重要启示和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期刊2009-05-01)

洪广凭[2](2008)在《现实舞台展示“角色”风采》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1988年汕尾建市以来,我市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汕尾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作出了显着贡献,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史上谱写了光彩夺目的篇章。 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主力”作用 当我们回顾在30年改(本文来源于《汕尾日报》期刊2008-12-02)

秦宣[3](2008)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发展道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资本主义遭遇重创,越来越多的人从社会主义中寻找出路,但现在断言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取得了胜利为时过早。当前,我们一方面要警惕西方国家的"愚弄",避免为这次危机埋单。另一方面,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同样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受害者;与资本主义明显不同的中国发展经验需要更深层次的总结;涉及中国未来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理论前沿》期刊2008年22期)

赵尚东[4](2000)在《马克思的“跨越”设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非资本主义道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马克思的“跨越”设想与列宁、毛泽东的探索经验与教训   19世纪下半叶,俄国民粹派首先提出了俄国可以由农村公社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而直接实现“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一开始对此持否定态度。后来,马克思在专门研究俄国问题时,于 1881年写给(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00年11期)

李方真[5](1990)在《中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不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是根据这个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加以分析之后,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并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然后在这些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先进国家的帮助下,某些落后的国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但是,历史的发展往往是曲折而又复杂的。事实上,不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爆发了革命,而是一系列经济较落(本文来源于《理论学刊》期刊1990年04期)

荣剑[6](1987)在《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哲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的提出及其实质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东方落后国家开辟了一条直接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从而证实了马克思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中所提出的东方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预想。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最早肯定东方社会能够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俄国的民粹派。从19世纪下半叶起,围绕着俄国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在民粹派和马克思(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1987年11期)

聂运林[7](1987)在《资本主义不发达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违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曾认为首先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可能是英、法等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首先在俄国这个具有中等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国家取得了胜利;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等资本主义不(本文来源于《社会主义研究》期刊1987年02期)

非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特别是1988年汕尾建市以来,我市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汕尾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作出了显着贡献,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史上谱写了光彩夺目的篇章。 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主力”作用 当我们回顾在30年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论文参考文献

[1].吴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形成和放弃的理论探源[D].中共中央党校.2009

[2].洪广凭.现实舞台展示“角色”风采[N].汕尾日报.2008

[3].秦宣.全球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发展道路[J].理论前沿.2008

[4].赵尚东.马克思的“跨越”设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非资本主义道路[J].理论导刊.2000

[5].李方真.中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不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J].理论学刊.1990

[6].荣剑.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哲学思考[J].哲学研究.1987

[7].聂运林.资本主义不发达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违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J].社会主义研究.1987

标签:;  ;  ;  ;  

非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道路论文-吴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