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咪唑类受体拮抗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AMP,受体,组胺H3,组胺H3拮抗剂,咪唑类
非咪唑类受体拮抗剂论文文献综述
何萍,谭丽,胡薇薇,戴海斌,胡永洲[1](2013)在《稳定转染H_3受体基因的HEK293细胞株的鉴定及新型非咪唑类H_3受体拮抗剂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鉴定转染大鼠组胺H3受体基因的HEK293细胞株受体表达情况,筛选具有H3受体拮抗活性的新型非咪唑类化合物。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转染细胞株组胺H3受体的表达,以阳性刺激物forskolin诱导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为指标,初步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化合物。结果:细胞鉴定结果显示,稳定转染H3受体基因的HEK293细胞株高表达大鼠H3受体。H3受体选择性激动剂(R)-α-甲基组胺可浓度依赖性抑制阳性刺激物forskolin(10μmol/L)诱导的cAMP含量升高(P<0.05),当(R)-α-甲基组胺浓度达到30 nmol/L时,抑制率接近平台值(P>0.05)。而H3受体拮抗剂噻普酰胺和新合成的非咪唑类化合物XHA23及XHA25则能够浓度依赖性阻断(R)-α-甲基组胺对forskolin诱导的cAMP含量升高的抑制作用(P<0.05),IC50分别为3.62μmol/L、0.49μmol/L、0.14μmol/L。结论:高表达H3受体的HEK293细胞株可用于有H3受体拮抗活性化合物的筛选,而非咪唑类化合物XHA23和XHA25具有一定的H3受体拮抗剂样活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黄文峰[2](2008)在《NO供体型非咪唑类H_3受体拮抗剂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帕金森病)等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组胺H_3受体是抑制性的自身受体又是抑制性的异源受体,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都有分布,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以组胺H_3受体为靶点而设计出的H_3受体拮抗剂,在治疗上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一定的治疗前景。通过对已有的H_3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分析,发现在其中研究较多的非咪唑类的H_3受体拮抗剂中具有烷基氨基丙氧基苯基结构特征的药效团是一个被证明非常有效的药效结构。同时由于偶联了NO供体的此类H_3受体拮抗剂显示出很好的H_3受体拮抗活性,最后我们通过运用生物电子等排,拼合原理等药物设计方法。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偶联了一氧化氮(呋咱氮氧化物),即含有供体含四氢吡啶环的具氨基丙氧基苯基结构的药效团特征的目标化合物。实验过程中通过以叁氯丙醇等原料,通过亲核取代,还原,再与呋咱氮氧化物发生亲核取代得到一个候选目标化合物。呋咱氮氧化物3-甲基-4-氯(溴)甲基-1,2,5-恶二唑-2-氧化物是两个重要一氧化氮供体。文献报道其合成制备途径过程复杂,产率较低。实验中我们通过使用用巴豆醛作为起始原料,通过加成环合得到3-甲基4-呋咱甲醛,然后在还原反应阶段使用极性质子性溶剂乙醇代替文献使用的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二氧六环,此步可以不经过纯化,直接进行下一步的氯代和溴代反应。其中使用NBS代替亚硫酰溴作为溴代试剂。最后成功的使这两个目标物化合物合成制备途径有所简化,而且还提高了此两个呋咱氮氧化物的合成收率。(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徐宇[3](2008)在《非咪唑类H_3受体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胺H_3受体是组胺受体的一种新亚型,为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它具有调节组胺和多种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的功能,其拮抗剂有望在嗜睡、肥胖、注意多动缺陷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方面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H_3受体拮抗剂根据结构可以分为咪唑类和非咪唑类,由于咪唑类H_3受体拮抗剂具有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易对细胞色素P_(450)酶系产生抑制作用等缺点,非咪唑类H_3受体拮抗剂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本课题在系统总结文献化合物构效关系的基础上,采用药物设计中的生物电子等排和骈合原理,分别设计了1-取代吲哚和1,3-二取代吲哚两大系列非咪唑类H_3受体拮抗剂:首先,以含吲哚片段的苯氧烷基胺类衍生物1-53为先导化合物,采用高活性的苄基胺片段替代其芳醚烷胺部分,并通过改变碳链的长短调整吲哚与末端碱性部位的距离,设计并合成了新的1-胺甲基苯氧烷基取代的吲哚衍生物Ⅰ-1~Ⅰ-14;其次,以苯并呋喃类衍生物2-9为先导物,根据生物电子等排体原理,用吲哚替代苯并呋喃,在1位引入烷基胺片段作为碱性部位,3位引入酰胺结构作为氢键受体,得到1-胺烷基-3-酰胺烷基取代的吲哚类衍生物Ⅱ-1~Ⅱ-8;进一步还原酰胺,得到1,3-二胺烷基取代的吲哚衍生物Ⅱ-9~Ⅱ-16;此外,根据骈合原理,在保留第一粪化合物结构的基础上,在吲哚3位引入酰胺片段作为氢键受体,以增加与H_3受体的作用,设计并合成了1-胺甲基苯氧烷基-3-酰胺烷基的吲哚衍生物Ⅱ-17~Ⅱ-23。通过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设计了合理的合成路线,以吲哚为起始原料,共合成3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并采用~1H-NMR、IR、MS进行了结构确证。并对其中10个化合物进行了体外药理检测,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对H_3受体细胞株具有良好的拮抗活性,进一步的药理学测试正在进行之中。(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5-01)
非咪唑类受体拮抗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帕金森病)等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组胺H_3受体是抑制性的自身受体又是抑制性的异源受体,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都有分布,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以组胺H_3受体为靶点而设计出的H_3受体拮抗剂,在治疗上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一定的治疗前景。通过对已有的H_3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分析,发现在其中研究较多的非咪唑类的H_3受体拮抗剂中具有烷基氨基丙氧基苯基结构特征的药效团是一个被证明非常有效的药效结构。同时由于偶联了NO供体的此类H_3受体拮抗剂显示出很好的H_3受体拮抗活性,最后我们通过运用生物电子等排,拼合原理等药物设计方法。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偶联了一氧化氮(呋咱氮氧化物),即含有供体含四氢吡啶环的具氨基丙氧基苯基结构的药效团特征的目标化合物。实验过程中通过以叁氯丙醇等原料,通过亲核取代,还原,再与呋咱氮氧化物发生亲核取代得到一个候选目标化合物。呋咱氮氧化物3-甲基-4-氯(溴)甲基-1,2,5-恶二唑-2-氧化物是两个重要一氧化氮供体。文献报道其合成制备途径过程复杂,产率较低。实验中我们通过使用用巴豆醛作为起始原料,通过加成环合得到3-甲基4-呋咱甲醛,然后在还原反应阶段使用极性质子性溶剂乙醇代替文献使用的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二氧六环,此步可以不经过纯化,直接进行下一步的氯代和溴代反应。其中使用NBS代替亚硫酰溴作为溴代试剂。最后成功的使这两个目标物化合物合成制备途径有所简化,而且还提高了此两个呋咱氮氧化物的合成收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咪唑类受体拮抗剂论文参考文献
[1].何萍,谭丽,胡薇薇,戴海斌,胡永洲.稳定转染H_3受体基因的HEK293细胞株的鉴定及新型非咪唑类H_3受体拮抗剂的筛选[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2].黄文峰.NO供体型非咪唑类H_3受体拮抗剂的合成[D].华中科技大学.2008
[3].徐宇.非咪唑类H_3受体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