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华曹洪涛周容吴红霞张小青(广东省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务部考试中心510010)
作者简介:李艳华(1972-),女,大学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医疗管理等工作。曹洪涛(1967.11-),女,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医疗、预防保健、感染控制等工作。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餐饮业体检人群体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即经济状况,文化知识行为、生活方式、躯体疾病等,为防治心理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针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提出维护和保护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正确的自我认知,适时进行教育培训,全程化优质服务。结论:对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力保障了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就餐人员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维护;体检;餐饮业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033-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有机结合的新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目的国际研究小组认为,医疗卫生发展将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科技追求转向以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为首要目的,简言之,即“战略前移”[1]。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作苦、脏、累。餐饮业加工原料和供应品种繁多,加工手段多以手工操作为主,使餐饮加工中可能引入危险因素的环节相对较多,如原料变质、烧煮不透、储存不当、交叉污染、餐具污染、人员带菌等,使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食品安全行为,对于保障餐饮业的食品安全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求从业人员每年进行1次全面体检,并对每位员工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通过多次交流、沟通,综合分析,发现可能有经济状况、文化知识行为、生活方式、躯体疾病等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对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正确的自我认知,适时进行性教育,全程化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力保障了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就餐人员的身体健康。
调查对象为参加健康检查的餐饮业人员,调查内容以试卷形式发给调查对象,当场答卷。本次调查1033人,男性534人,女性499人;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36.8岁。漏检和弃检21人,主要原因为:健康意识薄弱、轻视手工检查、工作忙和怕麻烦、组织单位工作不倒位。调查内容主要有:经济状况、生活方式、文化知识行为、对健康体检知识的了解等方面。认为体检有益878人,占85%。
1心理影响因素
1.1经济状况:一般情况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科学技术水平高,劳动条件、营养状况较好,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医疗保健和公共设施完善,有利于改善人群健康状况,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我国为发展中国家,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尤其是工作在城市的农民工,聘用制单位为他们购买了医疗保险,但在实施过程中手续繁多,进入医疗保险门槛过高,故绝大多数选择自费看病。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交房租水电、吃饭等,所剩无几,经济上非常拮据,缺少必要的预防和医疗服务,一般小病能拖就拖,病情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不会到医院就诊和治疗。
1.2生活方式:在生物、环境、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等的诸多致病因素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不仅冠居榜首,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他疾病因素的发病过程,具有潜伏性、累积性、经常性、广泛性和持久性等特点。我院餐饮业工作人员绝大部分为聘用制,96%是农民工。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没有医学基础,职业技能差,劳动强度大,长期生活在农村,卫生意识淡薄。来到城市后,居住条件简陋,饮食卫生条件差等等,所有这些构成了不良生活方式。
1.2.1生活节奏改变:以往乡村田园式的生活方式被子城市高次序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取代,生活节奏加快,致使人整日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长此以来往,有些人就会产生“紧张病”;严重者可影响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诱发各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偏头痛;影响内分泌系统,出现妇女月经异常,男子阳萎等。
1.2.2大量农村人口拥入城市,使人口密度比乡村高出许多倍,从而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乘车难以及社会化生活服务设施不足等,均是引起心身疾病。此外,工业性口噪声、交通性噪声、生活性噪声和音乐性噪声等,会引起人们耳鸣、头痛、失眠、听力下降之“噪声综合症”,继之会对人体各个器官功能造成损害。
1.3文化知识行为。文化与健康的影响是相互的、多层面的,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态度、人际交往的方式等,从而对健康发挥着广泛的影响。
我院餐饮业工作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他们从农村来城市,生活在陌生的文化氛围中,有着孤独、压抑感,如果得不到认同、理解和尊重,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身心健康受到影响。长期生活在农村,不良卫生习惯难以改变。而移风易俗,改变不卫生的习惯,是消除各种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实际上,与疾病的斗争,是人和社会同疾病的斗争,是文明人和文明社会同疾病的斗争,离开了文化,也就从根本上解除了同疾病斗争的武器。
美国著名的行为医学药赛姆等研究发现,凡在农村长大后来迁居到城市做白领工作的人,比仍留在农村做蓝领工作或在城市里长大做白领工作的人的冠心病发生率高3倍以上[2]。
1.4担心恐惧:体检中发现,部分从业人员害怕抽血化验,而害怕抽血的原因又主要是怕痛和认为抽血损害身体健康。产生这种恐惧心理在性别、文化程度上均有显著差异。所以在今后工作中,为了消除从业人员对体检的恐惧心理,必须多进行一些有关人体造血功能的生理知识宣传,另外要熟练抽血操作技术,以减少疼痛。值得提出的是本次调查中有79.31%的人乐意接受采静脉未梢血,而不愿采静脉血。
2维护和保护心理健康的效途径和方法
2.1正确的自我认知,确立适度的动机水平: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能力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自我认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概念,影响着个体对自己的希望和追求,制约着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己我调控。个体不仅要对自我有正确的认知,而且要悦纳自我,针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努力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但对那些无法改变的因素,比如容貌、生理缺陷、家庭背景、父母职业、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等,要以豁达乐观的态度接受真实自我,勇于面对现实,不要产生自卑、自贱、愤世嫉俗或自负、自傲、狂妄自大的情感,这样可以减少心理冲突,保持自己良好的心理状态。
2.2适时进行教育,加强知识培训:由于餐饮服务公司员工多为聘用人员,这些人员文化层次较低,卫生意识较差,消毒观念淡薄。针对此类人群我们专门制定培训计划,除了加大《食品卫生法》及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的培训力度,还重点进行个人卫生及清洁洗手的宣教。利用多媒体、板报、宣传册等多种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培训内容,便于员工理解和接受。要求每次培训后进行考试,提高了培训质量。由于此类人员流动性大,我们还规定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通过考核方可上岗。
餐厅的工作虽然由餐饮公司承担,但医院不能疏于管理,必须对其工作质量积极监管,严格把关,指导他们规范工作,保证餐饮服务的质量。我们要求从业人员每年进行1次体检,并定期检查工作人员的健康证。新参加工作的员工必须经过身体检查,证实无传染病后,方可录用。感染控制科除了对餐厅、厨房的空气质量、环境卫生、餐具清洗消毒情况等进行检查外,还着重对下送餐车的卫生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督促整改。同时,要求公司负责人进行自检,并把检查情况与个人经济效益相联系,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对医院餐厅实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食品卫生事件的发生。最近几年,我院未曾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保障了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就餐人员的身体健康。
2.3全程化优质服务: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餐饮业人员的体检,体检环境装饰宽敞整洁,温馨舒适,使受检者心灵放松、愉快。根据体检项目和工作程序,设有办公接待区、体格检查区、影像化验区、心电B超区和餐饮保障区,各区布局合理,有机衔接,整体服务方便顺畅、有序高效。有导诊员全程引领分区体检,既避免了拥挤忙乱,又提高了体检效率。常规设备检查和抽血化验是体检人员的普遍需要,而且是影响工作效率的瓶颈,应配备足够的设备和人员,较好地解决常规设备检查排队的现象;相对固定2~4名护士担负静脉采血工作,解决抽血体检人员集堆排队问题。
针对体检中发现的疑难病症诊疗问题,由检验、影像、肿瘤、传染、妇科及内外科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体检中发现的疑难重病及重要阳性体征进行会诊,提出诊断、治疗、用药、保健等指导意见,确保体检质量和效果。针对体检后续服务问题,我们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营养指导、健康评估和疾病筛查等综合措施,拓展体检服务功能。对体检者建立健康档案,提出劳动保护意见,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进行电话或跟踪随访,实现院内、外,体检前、后,预防、保健一体化服务。
此外,我们依托医院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利用计算机辅助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体检信息化服务功能配套,替代需要手工进行操作的各项活动,提高体检过程的通畅性。首先把体检人员的相关资料输入微机,如个人基本信息、体检项目、费用标准、健康评估等为体检者或单位提供体检凭证、领取和查询各种申请及报告等。而后,依据信息系统编列产生的条形码或序列号,进行分诊编队、计价收费、制备化验、体检检查等。同时,体检医师通过条形码确定体检者身份,查阅个人基本信息,记录体检结果,写出体检结论,提出指导建议。信息化服务不仅对综合所有体检结果及疾病的统计分析创造了条件,而且还为核算体检中心财务状况、设备使用情况和人员工作绩效奠定了基础,有益于科学管理和优化决策。
参考文献
[1]谢文,余微,范开洲,等.体检中心体检信息与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8,7(30):57-58
[2]张理义,严进主编.临床心理学[M].2008年11月第2次出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