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便秘论文-陈薇薇,高超

中风后便秘论文-陈薇薇,高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风后便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大黄粉,穴位贴敷,中风后便秘,护理

中风后便秘论文文献综述

陈薇薇,高超[1](2019)在《生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80例中风后便秘的疗效及护理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生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本院发生便秘的中风患者80例,各40例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配合治疗,试验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加用生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组间对比以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着(P<0.05)。结论生大黄粉穴位贴敷在中风后便秘患者中的应用较好,配合良好的护理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临床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1期)

何慧明,杜润银,梁艳梅[2](2019)在《中医护理方案干预对中风后便秘患者排便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包括23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观察组包括27例接受常规护理联合中医针灸和敷贴的患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的便秘情况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便秘积分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针灸和敷贴能够改善中风后便秘患者的排便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李小东,梅晓杰,鲁剑萍,张洁[3](2019)在《中医护理用于缓解或治疗中风后便秘效果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医护理在缓解或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以期为临床缓解或治疗中风后便秘选取合适的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JBI图书馆、EMBASE、Web of Science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读秀等数据资源系统中关于将中医护理应用于缓解或治疗中风后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05月。根据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由2位评价者严格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资料的分析和提取,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1篇,总样本量为1641例。与常规护理组比较,中医护理在缓解或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的疗效的结果为[合并OR=3.29,Z=8.41,95%CI=[2.49,4.34],P<0.00001]。穴位按摩亚组分析结果为[合并OR=3.10,Z=4.48,95%CI=[1.89,5.08],P<0.00001];穴位敷贴亚组分析结果为[合并OR=2.55,Z=3.13,95%CI=[1.42,4.57],P=0.002<0.01];穴位按摩联合艾灸亚组分析结果为[合并OR=3.10,Z=3.32,95%CI=[1.59,6.05],P=0.0009<0.01];穴位按摩联合穴位敷贴亚组分析结果为[合并OR=4.48,Z=3.01,95%CI=[1.69,11.88],P=0.003<0.01];其他护理技术单用或联用亚组分析结果为[合并OR=4.30,Z=4.63,95%CI=[2.32,7.97],P<0.00001]。各亚组间Meta分析结果显示[P=0.75>0.1],各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在缓解或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疗效上较常规护理显着,但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本研究尚不能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吴鹏,汪玉茹,王震[4](2019)在《子午流注针刺联合耳穴压丸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刺联合耳穴压丸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耳穴压丸治疗,实验组联合子午流注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93.3%、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每次排便时间与排便间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刺联合耳穴压丸针灸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疗效较好。(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6期)

张玉峰[5](2019)在《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便秘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括粗纤维膳食和每日水分摄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穴位贴敷干预,贴于患者脾俞(双)、天枢(双)和上巨虚(双),每日更换1贴。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研究以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为观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94%)高对照组(86%),疗效对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SYM积分经2周的干预后,2组患者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其中观察组积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患者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便秘临床疗效显着,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患者满意度高,更利于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医药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吴勤娟[6](2019)在《中药芒硝液灌肠治疗脑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中药芒硝液灌肠治疗脑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脑中风后便秘患者40例,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2018年2月15日~7月20日,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分别实施中药芒硝液灌肠治疗、常规治疗,将两组平均排便时间、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平均排便时间(9.21±2.16)min、住院时间(10.25±1.75)d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1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中风后便秘通过采取中药芒硝液灌肠治疗,住院时间、平均排便时间显着缩短,治疗有效率提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龙茵,李芳,杨仕良,莫帆[7](2019)在《电针不同深度针刺天枢穴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不同深度针刺天枢穴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75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深刺组、常规针刺组、浅刺组各25例。深刺组使用电针深刺天枢穴至刚突破腹膜;常规针刺组用电针针刺天枢穴至0.8~1.2寸;浅刺组用电针针刺天枢穴至皮下0.2~0.3寸。3组疗程均为4周,并随访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周自主排便次数、CC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电针3种深度针刺天枢均增加周排便次数,深刺组及浅刺组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仍有疗效(P<0.05);电针3种深度针刺天枢均可降低CCS评分分值,但天枢电针深刺组在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的CCS评分分值均显着低于电针常规针刺组及浅刺组(P<0.01);电针深刺组的有效率高于电针常规针刺组及电针浅刺组(P<0.01),电针浅刺组的痊愈率高于电针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电针深刺天枢穴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短长期疗效最佳,其次为电针浅刺,电针常规针刺疗效最差,3种深刺针刺天枢穴安全性均较好。(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刘坤明,林林雁,袁海妮,杨作卿[8](2019)在《穴位按摩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则联用穴位按摩法,比较两组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不良反应及治疗中使用润肠剂情况。结果:观察组大便性状积分、排便困难程度改善程度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使用润肠剂例数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能显着改善患者的大便性状,使排便顺畅,不良反应少,对润肠剂的依赖程度低。(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15期)

王霞,孙瑜,潘传芬[9](2019)在《合募配穴法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合募配穴法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肠敏感度的影响。方法将98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给予合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沙比利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肠道敏感度症状评分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为7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肠道敏感性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肠道敏感性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募配穴法针刺是一种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尚雯晴[10](2019)在《眼针结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眼针结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麻子仁丸口服,治疗组30眼针结合耳穴压豆,均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测临床表现、粪便性状分级、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1例;对照明痊愈3例,显效4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治疗组有效率96. 67%明显优于对照组83. 33%(P <0. 05); Bristol粪便性状分级眼针结合耳穴压豆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眼针结合耳穴压豆方法和口服麻子仁丸方法均有疗效,眼针结合耳穴压豆方法疗效优于口服麻子仁丸方法。[结论]眼针结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中风后便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包括23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观察组包括27例接受常规护理联合中医针灸和敷贴的患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的便秘情况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便秘积分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针灸和敷贴能够改善中风后便秘患者的排便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风后便秘论文参考文献

[1].陈薇薇,高超.生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80例中风后便秘的疗效及护理观察[J].心理月刊.2019

[2].何慧明,杜润银,梁艳梅.中医护理方案干预对中风后便秘患者排便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

[3].李小东,梅晓杰,鲁剑萍,张洁.中医护理用于缓解或治疗中风后便秘效果的Meta分析[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4].吴鹏,汪玉茹,王震.子午流注针刺联合耳穴压丸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张玉峰.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便秘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

[6].吴勤娟.中药芒硝液灌肠治疗脑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9

[7].龙茵,李芳,杨仕良,莫帆.电针不同深度针刺天枢穴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9

[8].刘坤明,林林雁,袁海妮,杨作卿.穴位按摩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9].王霞,孙瑜,潘传芬.合募配穴法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9

[10].尚雯晴.眼针结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便秘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

标签:;  ;  ;  ;  

中风后便秘论文-陈薇薇,高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