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会话篇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级阶段,会话篇章,衔接手段,习得研究
会话篇章论文文献综述
王晨[1](2018)在《高级阶段外国留学生会话篇章衔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高级阶段外国留学生即时口语会话篇章的衔接手段使用情况,分析偏误类型并分析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教学建议。本文将会话篇章衔接手段分为:词汇手段、语法手段和逻辑手段。词汇手段包括复现和同现;语法手段包括照应和省略;逻辑手段包括广义因果类、广义并列类、广义转折类和话语标记类。通过对词汇衔接手段使用量及正确用例的考察,发现:1.复现出现频次明显多于同现;词汇复现中,原词复现使用量占优,词汇同现中,反义关系同现占优。2.总体看来,外国留学生的词汇衔接手段正确率较高,学生较易习得。通过对语法衔接手段使用量及正确用例的考察,发现:1.照应手段频次多于省略手段;照应手段中人称照应使用量占优,名词性省略在省略手段中使用量占优。2.留学生能够运用丰富多样的具体衔接词,但其不平衡性仍然表现得十分显着;同时,定语省略的习得状态较其他类型凸显化石化的特征。通过对逻辑衔接手段使用量及正确用例的考察,发现:1.连贯类、并列类、因果类和转折类使用频次较高;具体衔接词或格式使用量方面,单用的远多于成对使用的;各类型中最常用和最不常用的衔接词,使用频次差异显着。2.外国留学生逻辑衔接语正确使用率最低的是目的类,学生不易习得。同时,外国留学生话语标记类正确用例中,前置类远多于后置类。这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为了开启新一轮的话题,说话者往往采用承上启下式的应答。而说话者不自信或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时,往往采用后置话语标记。通过对词汇衔接与语法衔接偏误的考察,发现:1.通过考察,我们发现高级阶段留学生口语篇章衔接手段的偏误类型主要集中于词汇手段中的名词复现与语法手段中的代词照应之间的混用、照应词之间的误代以及语法手段中省略手段的误用。2.人称代词之间的误用主要集中在第叁人称代词误用为第二人称代词这一种类型。说明说话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会习惯性地将对方当做对面的说话者,或者自己模拟讲述的情境,也说明说话者对于第叁人称的指代掌握度欠佳。3.省略手段偏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该用定语省略却用照应手段>该用主语省略却用照应手段>该用宾语省略却用照应手段。造成该用定语省略却用照应手段偏误用例较多的原因可能是:说话者为了将事例阐述清楚,往往会添加主语的限定语,使听话者更了解自己的讲话意图,从而容易造成定语省略不足,表达意思啰嗦。(2)该用照应手段却用主语省略>该用照应手段却用宾语省略>该用照应手段却用定语省略。造成该用照应手段却用主语省略偏误用例较多的原因可能是:说话者为了表达中心含义,往往只注重话题中心词,使听话者通过语义的理解围绕某一中心词进行联系,从而容易造成主语省略过度。通过对逻辑衔接偏误的考察,发现:外国留学生的偏误率高低依次为:逻辑衔接遗漏类>冗余类>误代类>错序类,说明这一阶段外国留学生对于结构复杂的逻辑衔接词掌握存在一定局限性。留学生汉语水平有限,即使已学习到了高级阶段,表达仍会产生漏洞,当说话者的注意力着眼于表达内容时,易造成逻辑衔接使用不当,同时,口语表达转瞬即逝,此时留学生不易及时发现表达上的错误,难以进行准确的会话修正。在以上发现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阶段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教学前期准备阶段,适当增加口语课,对应衔接部分设置教学重难点。2.教学具体过程中,教师需逐一击破重难点,将教学体系化;具体训练时,设置合理强度的训练量,避免机械性训练模式,根据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分配课堂实际操练机会,保持训练方式多样化,调动学习积极性;反馈时,教师必须提出有效性反馈及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偏误。同时,将教学点贯穿进习题讲解中。3.此外,运用“渗透策略”提前培养留学生对汉语会话篇章衔接部分的学习意识;通过“句群切入策略”减小习得难度,实现“句本位”到“语篇本位”学习的转变。(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德福[2](2015)在《复式视点:汉语会话篇章的语义生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红楼梦》的"杏帘在望"一诗说明,复式视点作为篇章语义生成的基本机制之一,可以揭示篇章语义网络生成的动态进程。复式视点系统为处于同一情境、语境的会话者提供了语言编码、解码所遵循的认知框架。复式视点具有强大的映射功能,可以将语义指向、语境、会话者、言语行为、隐喻与转喻、附加意义等要素统合成完整的语义网络。(本文来源于《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马文[3](2005)在《会话篇章中的指称阻碍与纠偏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会话篇章中指称阻碍的产生根源及其纠偏策略的探讨表明:指称阻碍产生具有五种主要根源;照应纠偏是应对指称阻碍的最有效的策略,它具有四种基本纠偏模式。对于不同根源引起的指称阻碍,所采用的纠偏机制也各不相同。(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马文[4](2004)在《会话篇章中指称表达的选择与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话篇章中指称词语的选择是所指实体的可及性特征、会话结构、照应修正等多种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本文分别从叁个方面对会话中的指称选择规律进行了全新的阐释:(1)所指实体的可及性研究能够揭示指称词语选择的认知心理过程;(2)会话结构制约着指称选择的基本形式及轨迹;(3)照应修正能进一步丰富指称表达的分布轨迹并能对指称选择的基本规律加以验证。(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会话篇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红楼梦》的"杏帘在望"一诗说明,复式视点作为篇章语义生成的基本机制之一,可以揭示篇章语义网络生成的动态进程。复式视点系统为处于同一情境、语境的会话者提供了语言编码、解码所遵循的认知框架。复式视点具有强大的映射功能,可以将语义指向、语境、会话者、言语行为、隐喻与转喻、附加意义等要素统合成完整的语义网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会话篇章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晨.高级阶段外国留学生会话篇章衔接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王德福.复式视点:汉语会话篇章的语义生成机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
[3].马文.会话篇章中的指称阻碍与纠偏策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
[4].马文.会话篇章中指称表达的选择与阐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