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枯水径流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渭河流域,枯水径流,特征,机理
枯水径流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张钰,陶嗣廉,石婕,马德禛,刘国华[1](2015)在《渭河流域上游枯水径流特征与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渭河干流及上游主要支流葫芦河、牛头河、藉河的秦安、社棠、天水、武山和北道5个水文站1956-2005年50 a逐月径流资料(社棠从1959年开始共47 a资料),利用传统概率统计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渭河流域葫芦河、牛头河、藉河3条支流和渭河干流的年最小枯水流量特征、月最小流量特征、枯水发生时间进行了分析,并从气象及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了枯水径流及极值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渭河流域上游年平均流量与多年平均最小流量的倍比较大,且下垫面越复杂,人类活动越频繁,最小流量受到的影响越大;最小月平均流量相比瞬时最小流量更为稳定;耕地面积与枯水径流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时期、不同量级的枯水流量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5年03期)
陶嗣廉[2](2015)在《白龙江流域径流分配与枯水径流特征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到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河川径流在近几十年来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我国境内六大流域的径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河川径流时空分布的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在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生态安全的关键要素,对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实推进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国西北地区正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安全问题也受到更多关注。本文以碧口站以上白龙江干流为研究区,收集1960-2009年白龙江干流白云、麻亚寺、舟曲、武都和碧口站等五个主要水文站逐月径流资料,采用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与集中期、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R/S分析法、线性矩法、概率点据相关系数检验法等统计学方法从年径流量和最小月平均流量两方面研究了白龙江径流年内分配和变化特征、白龙江径流年际变化特征、白龙江径流的突变性、白龙江径流的变化趋势、白龙江枯水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8种常见概率分布函数适用于白龙江枯水径流的相关参数、适合白龙江枯水径流的概率分布函数、不同概率下白龙江干流各水文站枯水径流特征值、白龙江枯水径流的突变性和白龙江枯水径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白龙江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自上游至下游,各站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呈现增加-减少的规律,径流集中期则逐渐提前。(2)白龙江年内径流集中度有减小趋势,年内径流分配趋于均匀;年内径流集中期有提前趋势。(3)白龙江干流各站年径流序列均存在突变点,突变性显着;突变发生前后,年径流序列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有所变化。(4)白龙江径流量减少趋势显着。50年来,白龙江流域已从相对丰水期进入相对枯水期。白龙江径流量的减少趋势具有持续性。(5)白龙江最小月平均径流出现的时间相对集中,上下游区最小月径流出现时间相匹配,各站最小月平均径流出现频率最高的均为2月,占整个系列的50%以上。12月至次年3月是白龙江的枯水期。(6)广义Pareto分布、广义极值分布、广义逻辑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PearsonⅢ型分布均可以用于白龙江干流枯水径流分析。其中广义逻辑分布在相关性和稳健性上表现最优。(7)除舟曲站以外,其余四个水文站最小月平均径流系列均出现了突变,年径流与枯水径流系列的突变时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8)白云、麻亚寺、武都、碧口站月平均最小径流有减少趋势,其中麻亚寺、武都和碧口站的减少趋势显着。白云、武都和碧口站月平均最小径流系列的减少趋势具有持续性,麻亚寺和舟曲站月平均最小径流系列的变化趋势具有反持续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6-01)
孙鹏,张强,陈晓宏,陈永勤[3](2013)在《塔里木河流域枯水径流演变特征、成因与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非参数Mann-Kandall趋势检验法和线性趋势法分析了塔河流域枯水流量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可能的成因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塔河流域河源径流量主要集中在6-8月,塔河干流径流量变化大于源流,流量主要集中在7-9月;(2)卡群站枯水流量在1999年前呈增大趋势,之后呈减小趋势;其余各站枯水流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枯水流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和降雨量的提高;(3)枯水出现时间与干旱年份较为一致,能很好反映流域的干旱情况。(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巩轶欧,刘慧娟,宋运凯[4](2012)在《西南岔河流域枯水径流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域枯水径流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限定性参数,是区域水资源分析评价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数据。以西南岔河流域实例数据为基础,对其枯水径流年际、年内的变化规律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了流域枯水径流的基本变化规律特征。(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2年03期)
孙鹏,张强,陈晓宏[5](2011)在《鄱阳湖流域枯水径流演变特征、成因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11种概率分布函数,分析了鄱阳湖流域"五河"6个水文站年最小连续7日平均流量(或称极值流量)。概率分布函数的参数以及拟合优度分别由线性矩与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方法(K-S法)检验,选出最适合该区极值流量分布函数,同时运用Mann-Kendall(M-K)方法对极值流量趋势进行分析,对引起该流域水文极值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作了探讨。研究表明:(1)韦克比分布是用于研究鄱阳湖流域水文极值的最佳概率分布函数;(2)李家渡极值流量显着减少,1970年代以后枯水发生频率呈增加趋势;其余五站枯水流量呈增加趋势,枯水事件发生概率减小。其中,虎山和万家埠枯水在1980年代中期以后增加非常显着;外洲枯水流量多年变化最小,李家渡枯水流量多年变化最大;(3)降雨量是影响极值流量最重要的因素,水利工程和森林覆盖率变化有利于枯水流量的增加以及减少流量多年变化的不稳定性;而农业用地的增加显着减少枯水流量,易导致枯水流量变化的不稳定。(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1年09期)
孙鹏,张强[6](2011)在《塔里木河流域枯水径流演变特征、成因与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枯水流量的变化特征对于水资源合理配置以及生态环境维持所需流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MannKendall(简称M-K)趋势检验及Sen's斜率计算等方法,深入探讨了塔河流域枯水流量变化特征,并对可能原因做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塔河流域河源径流量主要集中在6~8月,2000年以来的径流量是各年代的最大值;塔河干流径流量变化大干源流,流量主要集中在7~9月,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最大;②卡群枯水流量在1999年前呈增加趋势,2000年以后呈减小趋势,枯水流量在1971年发生变异;其余各站枯水流量从1962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或80年代呈减小趋势,以后转为增加趋势,四站的枯水变异点出现在1987年以后。变异后的枯水流量明显大干变异前的,黄水沟变异钱枯水减少是气温增加引起的;③枯水出现的时间与干旱发生的年份较吻合,能很好反映流域的干旱情况。虽然枯水流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呈增加的趋势,但是各水文站点的最小枯水流量出现的时间却在逐渐趋向于3~6月,特别是阿拉尔站、卡群站集中度更高。灌区的扩大、水库以及引水拦河枢纽的建设是造成枯水流量推迟的原因之一,而人口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扩大将进一步加剧3~6月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本文来源于《水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九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期刊2011-08-02)
温川,殷战阳[7](2011)在《格尔木河格尔木站年径流特征及丰平枯水年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格尔木河是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利用率较高的河流之一,因此研究流域控制站格尔木水文站年流特征及丰平枯水年划分,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1年13期)
徐东泽[8](2009)在《新疆天山北坡奎屯河流域枯水径流特征分析与枯水径流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枯水径流研究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评价、环境水利及工程水文分析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奎屯河流域作为新疆最大的农业灌区之一和艾比湖水系最大的一条河流,对其枯水问题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研究依据奎屯河流域内7个水文站1959-2006年共48年径流资料,参照对比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对奎屯河流域内叁条主要河流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的枯水径流影响因素、枯水径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叁条河流全年最小月枯水流量进行了初步预测的尝试。结果表明:1)奎屯河流域枯水期长达7个月,且全年各月平均流量最小月出现在4月,比天山北坡其它河流流量最小月出现偏晚;2)流域面积、流域地质状况和流域内森林覆盖率是影响奎屯河枯水径流的主要因素。如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大,各枯水时段流量也相应增大。地质构造和埋藏条件、不同岩性的透水性等因素对枯水流量影响也很大。流域内的森林对提高枯水时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有很大作用;3)奎屯河流域内7个水文站点不同枯水时段的枯水流量频率分布的最适理论线型并不相同,但3条河流的山口水文站最小月平均流量和最小叁个月平均流量频率都以皮尔逊III型曲线做为适线最优,采用皮尔逊III型曲线对奎屯河流域叁条主要河流的山口水文站的最小月和最小叁月枯水流量经验频率进行拟合,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调整Cs/Cv值时,没有按习惯性的对Cs值取Cv值整数倍的方法(如2倍或4倍等),而是运用最小二乘法对理论频率和经验频率之差最小化得到,倍数从2倍到9倍之间各不相同;4)本研究用多元回归法对奎屯河流域叁条主要河流山口水文站的最小月流量进行预测,建立了回归方程,选择的自变量因素有前一年年均流量、汛期流量、最大月流量和10月流量等,得到的预测结果有一定的误差,个别最大年误差较大,但多年平均误差很小,控制在2%以内。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多年丰枯波动变化是基本一致的。基于本工作的结论和本研究未尽之处,本研究还给出了一些建议,以便对实际生产活动和继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09-06-10)
孙照东,郑建国,李锐[9](2008)在《枯水径流特征在黄河流域水资源论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频率分析法、流量历时曲线法、水位历时曲线法计算了黄河部分水文站10、5、2年最小1、7、30日平均流量和最枯月平均流量、流量历时枯水径流特征值,以及小浪底水库水位历时枯水径流特征值。并将这些枯水径流特征值应用于黄河流域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进行环境水量设定、取水保证程度分析、蓄水池容积的设计,以及取(退)水影响分析。(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08年04期)
马文瀚,梁虹[10](2002)在《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对枯水径流特征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水文地貌流域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与枯水径流的关系,并作枯水流量频率分析计算,按地貌形态组合类型把流域分为喀斯特流域、喀斯特化流域和非喀斯特流域3种类型,初步建立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对枯水影响的回归方程并检验,揭示喀斯特地区枯水径流的规律,为分析和预测枯水径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4期)
枯水径流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受到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河川径流在近几十年来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我国境内六大流域的径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河川径流时空分布的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在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生态安全的关键要素,对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实推进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国西北地区正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安全问题也受到更多关注。本文以碧口站以上白龙江干流为研究区,收集1960-2009年白龙江干流白云、麻亚寺、舟曲、武都和碧口站等五个主要水文站逐月径流资料,采用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与集中期、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R/S分析法、线性矩法、概率点据相关系数检验法等统计学方法从年径流量和最小月平均流量两方面研究了白龙江径流年内分配和变化特征、白龙江径流年际变化特征、白龙江径流的突变性、白龙江径流的变化趋势、白龙江枯水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8种常见概率分布函数适用于白龙江枯水径流的相关参数、适合白龙江枯水径流的概率分布函数、不同概率下白龙江干流各水文站枯水径流特征值、白龙江枯水径流的突变性和白龙江枯水径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白龙江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自上游至下游,各站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呈现增加-减少的规律,径流集中期则逐渐提前。(2)白龙江年内径流集中度有减小趋势,年内径流分配趋于均匀;年内径流集中期有提前趋势。(3)白龙江干流各站年径流序列均存在突变点,突变性显着;突变发生前后,年径流序列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有所变化。(4)白龙江径流量减少趋势显着。50年来,白龙江流域已从相对丰水期进入相对枯水期。白龙江径流量的减少趋势具有持续性。(5)白龙江最小月平均径流出现的时间相对集中,上下游区最小月径流出现时间相匹配,各站最小月平均径流出现频率最高的均为2月,占整个系列的50%以上。12月至次年3月是白龙江的枯水期。(6)广义Pareto分布、广义极值分布、广义逻辑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PearsonⅢ型分布均可以用于白龙江干流枯水径流分析。其中广义逻辑分布在相关性和稳健性上表现最优。(7)除舟曲站以外,其余四个水文站最小月平均径流系列均出现了突变,年径流与枯水径流系列的突变时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8)白云、麻亚寺、武都、碧口站月平均最小径流有减少趋势,其中麻亚寺、武都和碧口站的减少趋势显着。白云、武都和碧口站月平均最小径流系列的减少趋势具有持续性,麻亚寺和舟曲站月平均最小径流系列的变化趋势具有反持续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枯水径流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张钰,陶嗣廉,石婕,马德禛,刘国华.渭河流域上游枯水径流特征与机理分析[J].冰川冻土.2015
[2].陶嗣廉.白龙江流域径流分配与枯水径流特征及其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5
[3].孙鹏,张强,陈晓宏,陈永勤.塔里木河流域枯水径流演变特征、成因与影响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3
[4].巩轶欧,刘慧娟,宋运凯.西南岔河流域枯水径流特征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
[5].孙鹏,张强,陈晓宏.鄱阳湖流域枯水径流演变特征、成因与影响[J].地理研究.2011
[6].孙鹏,张强.塔里木河流域枯水径流演变特征、成因与影响研究[C].水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九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2011
[7].温川,殷战阳.格尔木河格尔木站年径流特征及丰平枯水年划分[J].科技信息.2011
[8].徐东泽.新疆天山北坡奎屯河流域枯水径流特征分析与枯水径流预测[D].新疆师范大学.2009
[9].孙照东,郑建国,李锐.枯水径流特征在黄河流域水资源论证中的应用[J].人民黄河.2008
[10].马文瀚,梁虹.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对枯水径流特征的影响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