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密实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反应破片,油箱,引燃,闪燃
密实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成龙,黄广炎,冯顺山[1](2018)在《反应破片对密实防护油箱的引燃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破片具有冲击诱发剧烈化学反应的特性,可以对油箱实现显着引燃效应。通过弹道枪试验和理论分析计算,研究了单枚反应破片对密实防护油箱的引燃问题,获得了引燃机理和引燃判据。研究结果表明,油箱的引燃判据有闪燃和持续燃烧两种,对于密实防护油箱,单枚反应破片可引起油箱闪燃,通过增加油气量可以提高闪燃的规模和持续时间;持续燃烧的必要条件是燃油持续溢出与空气接触且燃油蒸发速率等于油气燃烧消耗速率,通过提高反应能量加热燃油或通过灯芯效应,可提高燃油蒸发速率从而实现燃油的持续燃烧。研究方法和所得结论可为反应破片战斗部应用和引燃油箱威力评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陈文龙,李俊华,严蔚,孙彬[2](2018)在《基于压电阻抗效应的套筒灌浆密实度识别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压电阻抗技术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套筒灌浆密实度的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设计制作了单独套筒、套筒+素混凝土两组试件,并在单独套筒试件的套筒表面和套筒+素混凝土试件的混凝土表面布置压电片,采集压电片在不同灌浆工况下的电导信号。根据该信号频谱曲线的谐振频率和峰值变化对套筒灌浆密实度做出识别判断,并以套筒灌浆密实时信号为标准信号,采用均方根偏差作为识别套筒灌浆密实度的量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以套筒灌浆密实时电导曲线为基准,波峰处谐振频率向频率增大的方向偏移、电导峰值上升、电导均方根偏差增大能作为识别套筒灌浆不密实的有效指标。(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23期)
周玲珠,郑愚,Susan.E.Taylor,罗远彬[3](2018)在《结合压缩薄膜效应对BFRP筋自密实混凝土桥面板工作性能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英国北爱尔兰Thompson桥中的BFRP筋增强自密实混凝土桥面板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对比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BFRP筋增强自密实混凝土桥面板在轮压负载下的工作性能。基于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采用非线性数值模拟对该新型桥面板进行极限承载力和破坏模式进行预测及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BFRP筋自密实桥面板极限承载力大约为欧洲轮压负载150 k N的6倍(100 t),由于现行桥面板设计规范忽略了压缩薄膜效应的存在而导致桥面板极限承载力设计过于保守,参数化分析发现配筋率和筋材类型对桥面板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而混凝土强度和跨高比是影响桥面板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8年05期)
李进,杨杰,吴成浩,尹刚,余雪兰[4](2017)在《钢纤维和膨胀剂对自密实混凝土增韧与阻裂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效减水、纤维增韧与微膨胀等技术,研究钢纤维与膨胀剂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增强、增韧和阻裂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钢纤维可显着提高自密实混凝土的劈拉抗折强度,且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呈线性关系;钢纤维和膨胀剂能有效抑制其早期与后期收缩开裂,在前期会产生轻微膨胀,达到一级抗裂等级,但后期会回落,360 d干燥收缩率小于100με。(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7年05期)
欧阳洋[5](2012)在《考虑封闭效应的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轴压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管混凝土柱具有高强、高塑、高耐久、并且经济实用等优点,因而在拱桥、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而自密实钢管混凝土最为自密实混凝土与钢管的完美组合,具有优越的施工性能。在一些人力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其应用前景还是巨大的。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工作仍处于开始阶段,还将有待完善。本文通过研究自密实钢管混凝土中钢管对其核心混凝土的封闭作用对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引入封闭效应系数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以此来改进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然后通过一组研究有屈服点和无屈服点的钢管组成的自密实钢管混凝土极限承载力来验证封闭效应的合理性。最后就运用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对上述试验进行对比分析。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4组12个不同类型的试件(包括立方体混凝土、圆柱体混凝土、封闭型圆柱体混凝土和封闭型钢管混凝土)的轴压试验,得出不同类型的试件的轴压承载力,以此求得立方体混凝土强度、圆柱体混凝土强度、棱柱体混凝土强度、封闭型圆柱体混凝土强度。将它们应用到不同规范中,得出4组计算求得的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将它们与试验测得的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承载力进行比较。最后,比较圆柱体混凝土强度和封闭型圆柱体混凝土强度,得出封闭效应系数,由该系数可以改进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极限承载力公式。(2)由当下计算钢管混凝土承载力的两种理论,对一组研究有屈服点和无屈服点的自密实钢管混凝土试验数据按两理论提供的承载力公式进行承载力计算。同时将分析提出的封闭效应系数应用到两理论提出的公式中,得出改善以后的轴压极限承载力。比对改善前后的承载力值和试验值,验证考虑封闭效应的承载力值是否更合理。(3)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有屈服点和无屈服点的自密实钢管混凝土模型进行分析,分析得到两种类型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将其与试验中实测得到的两类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比较。(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2-06-05)
唐欣薇,石建军,郭长青,张楚汉[6](2011)在《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尺寸效应的试验与数值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密实混凝土(SCC)是通过掺加高效减水剂而得到的流动性极佳的混凝土,具有很高的流动性,不离析、不泌水,无须振捣便可达到自密实的效果。本文对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小试件在不同边界条件下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用以研究端部效应对SCC强度及破坏形态的影响。为了避免端部效应对尺寸效应的影响,本文考虑减摩措施,对边长为70.7mm、100mm、150mm、200mm、300mm立方体SCC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试件尺寸的增加,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不断减低,即呈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现象,符合Weibull强度统计理论。此外,基于混凝土细观概率模型进行相应的数值仿真,通过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混凝土尺寸效应现象。(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朱晟,王永明,翁厚洋[7](2011)在《粗粒筑坝材料密实度的缩尺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已有研究成果忽视密实度缩尺效应对粗粒筑坝料力学性质影响的问题,根据双江口300m级土石坝堆石料的原平均设计级配曲线,采用4种不同缩尺方法得到室内干密度极值试验成果,利用粗粒筑坝材料的级配设计母线——Talbot曲线,引入分形几何理论,选取对级配性质较为敏感的Talbot公式的指数n以及反映颗粒形状与粗糙度的因子作为分形指标,解译粗粒料密实度出现缩尺效应的内在原因,为粗粒料级配构成对密实度影响的量化评价提供依据,克服以往只能利用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进行模糊评价的缺点。利用PFC2D软件,结合混合法各缩尺比级配进行干密度极值数值试验,研究缩尺效应对粗粒料的相对密度、孔隙率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引起其差异的细观机制。(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黄文雄[8](2010)在《考虑密实度和应力水平效应的粗粒土定量化本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亚塑性理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本构理论框架,适合于模拟土体等具有强烈非线性特性的颗粒材料。针对Gudehus和Bauer建立的一个亚塑性模型,建议了一个修正模型。原始模型虽能定性地反映粗粒土的剪胀性和应变软化特性随土体初始密实度和应力水平变化的规律,但模型对粗粒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定量预测还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在Gudehus-Bauer模型基础上,通过在本构方程中增加一个随剪应力水平变化的因子来修正张量函数的结构,增强了模型描述各种应力路径的能力。修正模型还采用了应力变换的方法来改善对粗粒土在叁维应力条件下力学响应的模拟质量。论文中给出的数值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不仅能定性地反映粗粒土的力学响应,还能在很宽广的密实度和应力范围内得到和实验数据相一致的定量预测。(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丑凯[9](2010)在《超高性能混凝土堆积密实度和火山灰效应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扼要介绍了可压缩堆积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比强度法的基本原理,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水胶比和不同矿物掺合料掺量条件下,矿物掺合料的堆积密实效应和化学效应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硬化性能的影响;深入讨论了可压缩堆积模型应用于粉体颗粒体系堆积密实度计算时,堆积密实度与火山灰效应存在的某种关系;并通过数学工具将堆积密实度和火山灰效应进行了合理量化;最后通过实例,得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为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根据可压缩堆积模型计算的堆积密实度,可以数值化地反映混合料的堆积密实程度;为了能够建立堆积密实度与火山灰效应之间的关系,对堆积密实度进行了无量纲化,定义了堆积密实度贡献值和堆积密实度贡献率,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2)矿物掺合料单掺时,不论水胶比的变化,随着掺量的变化,其堆积密实度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具有相类似的变化趋势;且通过计算可知,硅灰在四种水胶比下,随着堆积密实度贡献值增大,其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也随之增大,堆积密实度与火山灰效应具有相关性,且用堆积密实度量化火山灰效应是合理的。(3)在两个双掺体系中,矿物掺合料的堆积密实效应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硬化性能有重要影响,其堆积密实效应根据水胶比、矿物掺量和混凝土的龄期变化而发生变化。且不同水胶比下矿物掺合料的堆积密实度与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具有相关性,用堆积密实度贡献率可以模拟不同水胶比下复合掺加矿物掺合料的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的变化。(4)在不同水胶比下,无论是单掺硅灰体系还是双掺体系,都可以利用数学工具建立堆积密实度贡献率与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通过混凝土的堆积密实度贡献率计算其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的大小。(5)根据不同水胶比,不同矿物掺合料掺量下的混凝土堆积密实度贡献率和火山灰效应强度贡献率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了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型,并编制了MATLAB计算程序,通过实例进行了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现了通过可压缩堆积模型和比强度法来配制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0-04-29)
龚建清,聂晶[10](2008)在《密实填充效应对水泥-粉煤灰-硅灰复合胶凝材料硬化浆体抗压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可压缩堆积模型为基础,计算了水泥-粉煤灰-硅灰叁元体系的堆积密实度。并通过叁元体系的硬化浆体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不同的龄期、水胶比和细度下的密实效应与硬化浆体抗压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08年02期)
密实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压电阻抗技术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连接套筒灌浆密实度的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设计制作了单独套筒、套筒+素混凝土两组试件,并在单独套筒试件的套筒表面和套筒+素混凝土试件的混凝土表面布置压电片,采集压电片在不同灌浆工况下的电导信号。根据该信号频谱曲线的谐振频率和峰值变化对套筒灌浆密实度做出识别判断,并以套筒灌浆密实时信号为标准信号,采用均方根偏差作为识别套筒灌浆密实度的量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以套筒灌浆密实时电导曲线为基准,波峰处谐振频率向频率增大的方向偏移、电导峰值上升、电导均方根偏差增大能作为识别套筒灌浆不密实的有效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密实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成龙,黄广炎,冯顺山.反应破片对密实防护油箱的引燃效应研究[J].兵工学报.2018
[2].陈文龙,李俊华,严蔚,孙彬.基于压电阻抗效应的套筒灌浆密实度识别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8
[3].周玲珠,郑愚,Susan.E.Taylor,罗远彬.结合压缩薄膜效应对BFRP筋自密实混凝土桥面板工作性能有限元分析[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8
[4].李进,杨杰,吴成浩,尹刚,余雪兰.钢纤维和膨胀剂对自密实混凝土增韧与阻裂效应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7
[5].欧阳洋.考虑封闭效应的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的轴压性能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6].唐欣薇,石建军,郭长青,张楚汉.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尺寸效应的试验与数值仿真[J].水力发电学报.2011
[7].朱晟,王永明,翁厚洋.粗粒筑坝材料密实度的缩尺效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
[8].黄文雄.考虑密实度和应力水平效应的粗粒土定量化本构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10
[9].丑凯.超高性能混凝土堆积密实度和火山灰效应量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0
[10].龚建清,聂晶.密实填充效应对水泥-粉煤灰-硅灰复合胶凝材料硬化浆体抗压强度的影响[J].企业技术开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