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蜓蜥论文-章玲

印度蜓蜥论文-章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印度蜓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印度蜒蜥(Sphenomorphus,indicus),两性异形,繁殖特征,幼体表型

印度蜓蜥论文文献综述

章玲[1](2007)在《印度蜓蜥(Sphenomorphus indicus)的繁殖生活史特征及后代对孕期体温的表型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蜓蜥(Sphenomorphus indicus)是一种分布范围广泛的卵胎生石龙子。本文作者研究印度蜓蜥头、体大小的两性异形,并用7种热处理(5个恒温组,怀仔雌体体温被分别控制在23、24、26、28和29℃,以及波动组和调温组)检测孕期母体体温对其繁殖及幼体大小、形态、性别、早期生长和运动表现的影响。印度蜓蜥成体形态特征两性差异显着。性成熟雌体体长大于雄体,雄性成体头长和头宽大于雌体。雄性幼体头长和头宽也都大于雌性幼体。雌体于6月下旬至8月上旬产仔,孕期母体体温显着影响母体的怀仔时间,高温比低温产仔早。繁殖雌体的最小体长为67.4mm,年产单窝仔,每窝3*11个幼仔。平均窝仔数、窝仔重和幼仔重分别为5.8(3*11)、2.42(0.47-5.34)g和0.43(0.24-0.60)g。用卵黄沉积卵巢卵和输卵管卵计数的窝仔数比用幼仃计数的窝仔数多约0.6个后代。窝仔数和窝仔重均与母体SVL正相关,后代大小(幼仔重)与母体大小(SVL)虽然相关,但雌体SVL对幼仔体重变异解释力低(4%)。各温度处理间窝仔数无显着差异,但幼仔重、窝仔重和产后体重差异显着,23℃和29℃下雌体产出的后代较小。幼仔大小与相对生育力之间呈显着的负相关,表明印度蜓蜥存在后代数量和大小的权衡。对4个雌体繁殖特征变量作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1)区别出两个主成分,共解释原始数据74.4%的变异。去除母体SVL差异影响后的窝仔重和窝仔数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46.2%变异),幼仔重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8.2%变异)。不同温度处理间雌体繁殖特征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分值上差异显着。各温度处理间幼体SVL、尾长、幼体湿重、幼体干重、头长、头宽、前肢长和后肢长差异显着,23℃和29℃下产出幼体SVL、前后肢长要小于其他各温度处理。对印度蜓蜥幼体形态特征的主成分分析(Eigenvalue>1)区分出两个向量,可解释温度导致幼体形态特征差异的56.1%。幼体湿重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35.9%的变异),前肢长和后肢长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解释20.2%的变异)。ANOVA分析显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孵出幼体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分值差异显着。各温度处理间幼体运动表现(持续运动最大距离和疾跑速)差异显着,高温(29℃C幼体的疾跑速最慢,持续运动最大距离最短。各温度处理产出幼体性别除24℃外没有发生偏移。这可能与卵胎生母体孕期血液内甾醇类激素含量有关。同窝雌雄幼体体重的相关性提示母体体温对同窝两性幼体的影响是一致的。温度显着地影响饲养幼体45天体重,28℃和29℃幼体的45天体重最小。温度也显着地影响饲养幼体运动表现,28℃幼体45天跑速农现最差。但未检测到幼体的早期生长和45天跑速两性之间差异。(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07-04-20)

陆洪良,计翔,潘志崇[2](2004)在《摄食对印度蜓蜥代谢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摄食后印度蜓蜥雌性成体的耗氧量变化 ,研究摄食特殊热动力作用 (SDA)。动物分为摄食黄粉虫幼虫实验组和禁食对照组 ,两组蜥蜴平均体重无显着差异。测定耗氧量前 ,将所有动物在 3 0℃恒温室内禁食 3d。用容积为 3 0 0ml的封闭式呼吸室测定两组蜥蜴在 3 0℃条件下连续 3d的耗氧量 ,测定间隔时间为 4~ 2 5h。禁食组动物实验期间的耗氧量无显着的时间变异 ,实验组动物耗氧量的时间变异显着 ,这些结果表明摄食影响印度蜓蜥的代谢率。实验组动物摄食 8h后耗氧量已显着大于禁食组 ,摄食 3 0h后两组动物的耗氧量无显着差异。印度蜓蜥达到SDA峰值的平均时间约为 1 2 7h ,SDA峰值耗氧量是禁食对照组动物耗氧量的 1 6倍。印度蜓蜥单次摄食实验中的SDA具有进食后耗氧量迅速增加 ,达到峰值后下降至摄食前水平的典型模式。(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04年05期)

印度蜓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测定摄食后印度蜓蜥雌性成体的耗氧量变化 ,研究摄食特殊热动力作用 (SDA)。动物分为摄食黄粉虫幼虫实验组和禁食对照组 ,两组蜥蜴平均体重无显着差异。测定耗氧量前 ,将所有动物在 3 0℃恒温室内禁食 3d。用容积为 3 0 0ml的封闭式呼吸室测定两组蜥蜴在 3 0℃条件下连续 3d的耗氧量 ,测定间隔时间为 4~ 2 5h。禁食组动物实验期间的耗氧量无显着的时间变异 ,实验组动物耗氧量的时间变异显着 ,这些结果表明摄食影响印度蜓蜥的代谢率。实验组动物摄食 8h后耗氧量已显着大于禁食组 ,摄食 3 0h后两组动物的耗氧量无显着差异。印度蜓蜥达到SDA峰值的平均时间约为 1 2 7h ,SDA峰值耗氧量是禁食对照组动物耗氧量的 1 6倍。印度蜓蜥单次摄食实验中的SDA具有进食后耗氧量迅速增加 ,达到峰值后下降至摄食前水平的典型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印度蜓蜥论文参考文献

[1].章玲.印度蜓蜥(Sphenomorphusindicus)的繁殖生活史特征及后代对孕期体温的表型反应[D].杭州师范大学.2007

[2].陆洪良,计翔,潘志崇.摄食对印度蜓蜥代谢率的影响[J].动物学杂志.2004

标签:;  ;  ;  ;  ;  

印度蜓蜥论文-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