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脲嘧啶论文-赵阳,张海鹏,王婷,牛九树,徐向军

甲基脲嘧啶论文-赵阳,张海鹏,王婷,牛九树,徐向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基脲嘧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6-甲基脲嘧啶,逆向切断,原料的选取,合成步骤

甲基脲嘧啶论文文献综述

赵阳,张海鹏,王婷,牛九树,徐向军[1](2017)在《6-甲基脲嘧啶合成原料和步骤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6-甲基尿嘧啶逆向切断,讨论并确定合成其的原料为乙酸、乙醇和尿素。考虑到中间产物乙酰乙酸乙酯和尿素的极性差异,通过实验确定了采用聚乙二醇200作为相转移催化剂,提高6-甲基脲嘧啶的产率。同时以乙酸、乙醇和尿素为原料,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确定了6-甲基脲嘧啶的合成步骤。(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7年31期)

刘民华,毛冠群,左文清,唐明,韦天龙[2](2011)在《6-叁氟甲基脲嘧啶衍生物的合成与除草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9个6-叁氟甲基脲嘧啶类化合物,用1H NMR、MS、I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除草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大多化合物对双子叶杂草苘麻、刺苋和藜以及单子叶杂草马唐、稗和狗尾表现出显着的除草活性,其中3-(2,4-二氯苯基)-6-叁氟甲基脲嘧啶在375 g a.i./ha初筛剂量下,对双子叶杂草苘麻、刺苋和藜都具有100%的除草活性。(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中间体》期刊2011年01期)

凌绍明,赵承强[3](2009)在《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合成6-甲基脲嘧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酰乙酸乙酯和尿素为原料,聚乙二醇-500(PEG-500)为相转移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了6-甲基脲嘧啶。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相转移催化剂种类及相转移催化剂用量对6-甲基脲嘧啶收率的影响。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尿素)∶n(乙酰乙酸乙酯0.05mol)为1.2∶1.0,PEG-500用量0.5g,对甲苯磺酸用量0.5g,微波功率324W,反应时间4min,收率88.3%。(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09年08期)

齐晓丽[4](2009)在《6-甲基脲嘧啶及其N_1-取代衍生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6-甲基脲嘧啶及其衍生物是一类用途广泛的杂环化合物,脲嘧啶是许多天然产物的基本成分,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可以用于抗肿瘤、抗HIV、消炎以及抗滤过性病原体等,也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和农药合成中间体。本文以乙酰乙酸乙酯和氨基甲酸酯为起始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合成出了6-甲基脲嘧啶和7个N_1-取代-6-甲基脲嘧啶衍生物,并通过六步反应合成出了具有抗HIV活性的N_1-[2-(芳氧基)乙氧基]-6-甲基脲嘧啶。用元素分析、IR、和~1H NMR进行了表征。首先,乙酰乙酸乙酯在非极性溶剂中转化成烯醇式,在醋酸锌存在下与氨基甲酸酯反应生成6-甲基-2,3-二氢-1,3-恶嗪-2,4-二酮,产率82.3%。再用6-甲基-2,3-二氢-1,3-恶嗪-2,4-二酮和氨或胺直接反应,合成N_1-取代-6-甲基脲嘧啶衍生物,产率可达到75%~90%。以酚为起始原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酚钠后,再与氯乙醇反应合成出了6种2-(芳氧基)乙醇。反应过程中,没有按照文献报道采用相转移催化剂,而是采用适当的溶剂,先脱水后缩合,使反应产率提高到92%。用多聚甲醛和干燥氯化氢使2-(芳氧基)乙醇的羟基氯甲基化,合成出了1-[2-(氯甲氧基)乙氧基]-4-甲基苯,并通过对氯甲基化反应条件的优化,筛选出了最佳的催化剂、溶剂、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使合成产率达到90.3%。采用经典的Gabriel反应,使1-[2-(氯甲氧基)乙氧基]-4-甲基苯和邻苯二甲酰胺钟盐缩合,脱去氯化钠,得到中间体。再用水合肼还原成目标胺化合物。在相转移催化剂CTAC的作用下,以氯仿为溶剂,50℃反应8 h,产率可达到85%。使6-甲基-2,3-二氢-1,3-恶嗪-2,4-二酮和[2-(芳氧基)乙氧基]甲胺进行反应,合成出了具有抗艾滋病毒活性的化合物N_1-{[2-(芳氧基)乙氧基]甲基}-6-甲基脲嘧啶衍生物,避免了文献采用的叁甲硅烷基化和去保护反应,路线简捷,成本低,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30)

任会学,杨延钊,林吉茂,齐银山,张业清[5](2007)在《5-溴-3-仲丁基-6-甲基脲嘧啶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5-溴-3-仲丁基-6-甲基脲嘧啶(除草定)的新合成方法.以2-溴丁烷和尿素作为起始原料,经缩合、环化、溴代叁步反应得到除草定,总收率为61%.用1HNMR,13CNMR,I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07年07期)

潘忠稳[6](2006)在《3-特丁基-6-甲基脲嘧啶的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2.5%的OV-17,长度为1m的不锈钢填充柱,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内标物,在190℃柱温下,用FID检测器对3-特丁基-6-甲基脲嘧啶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25%,平均回收率为99.96%,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06年04期)

丁欣宇,李建华[7](2005)在《相转移催化合成6-甲基脲嘧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聚乙二醇-400为相转移催化剂,乙酰乙酸乙酯和尿素合成6-甲基脲嘧啶的工艺条件。讨论了影响6-甲基脲嘧啶收率的各种因素,得出最佳工艺条件:n(尿素)∶n(乙酰乙酸乙酯0.1mol)为1.2∶1.0,PEG-400用量1.2g,对甲苯磺酸用量1.2g,85℃反应7h,收率90.1%。(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05年08期)

张俊琪,王礼琛[8](2003)在《1-(3,4-二甲氧基)苯乙基-3-环氧丙基-5-氰基-6-甲基脲嘧啶的合成及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标题化合物 1 ( 3 ,4 二甲氧基 )苯乙基 3 环氧丙基 5 氰基 6 甲基脲嘧啶是由 1 ( 3 ,4 二甲氧基 )苯乙基 5 氰基 6 甲基脲嘧啶在NaOH水溶液中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制得 .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 ,其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a ,晶胞参数 :a =1 0 9( 10 )nm ,b =1 43 ( 10 )nm ,c =1 2 0 ( 8)nm ,V =1 868nm3 ,Z =4,Dc=1 3 2Mg/m3 ,F( 0 0 0 ) =784.并用波谱法对分离得到的副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03年10期)

张俊琪,王礼琛,江振洲,林密[9](2003)在《1-{1-[2-(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5-氰基-6-甲基脲嘧啶-3-}-3-取代氨基-2-丙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寻找高效、低毒、生物活性更为广泛的抗心衰药物。方法 :受临床联合用药的启发 ,根据药物设计中的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和结构拼合原理 ,将具有强心活性的 1 [2 (3,4 二甲氧基 )苯基 ]乙基 5 氰基 6 甲基脲嘧啶与 β 受体阻滞剂中常见的芳氧丙醇胺结构中的丙醇胺片段进行拼合 ,设计并合成了 10个 1 { 1 [2 (3,4 二甲氧基 )苯基 ]乙基 5 氰基 6 甲基脲嘧啶 3 } 3 取代氨基 2 丙醇类化合物 ,V1~ 10 。结果与结论 :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 ,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药理筛选结果显示 ,大部分目标化合物有不同程度的强心活性 ,Ⅴ9的活性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吴仲芳,吴敏,汪改志[10](1994)在《6-甲基脲嘧啶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着重介绍了6-甲基脲嘧啶的合成方法。(本文来源于《江苏化工》期刊1994年03期)

甲基脲嘧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合成了9个6-叁氟甲基脲嘧啶类化合物,用1H NMR、MS、I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除草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大多化合物对双子叶杂草苘麻、刺苋和藜以及单子叶杂草马唐、稗和狗尾表现出显着的除草活性,其中3-(2,4-二氯苯基)-6-叁氟甲基脲嘧啶在375 g a.i./ha初筛剂量下,对双子叶杂草苘麻、刺苋和藜都具有100%的除草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基脲嘧啶论文参考文献

[1].赵阳,张海鹏,王婷,牛九树,徐向军.6-甲基脲嘧啶合成原料和步骤的确定[J].科技资讯.2017

[2].刘民华,毛冠群,左文清,唐明,韦天龙.6-叁氟甲基脲嘧啶衍生物的合成与除草生物活性[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1

[3].凌绍明,赵承强.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合成6-甲基脲嘧啶[J].化学世界.2009

[4].齐晓丽.6-甲基脲嘧啶及其N_1-取代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西北大学.2009

[5].任会学,杨延钊,林吉茂,齐银山,张业清.5-溴-3-仲丁基-6-甲基脲嘧啶的合成及表征[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

[6].潘忠稳.3-特丁基-6-甲基脲嘧啶的气相色谱分析研究[J].安徽化工.2006

[7].丁欣宇,李建华.相转移催化合成6-甲基脲嘧啶[J].化学世界.2005

[8].张俊琪,王礼琛.1-(3,4-二甲氧基)苯乙基-3-环氧丙基-5-氰基-6-甲基脲嘧啶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有机化学.2003

[9].张俊琪,王礼琛,江振洲,林密.1-{1-[2-(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5-氰基-6-甲基脲嘧啶-3-}-3-取代氨基-2-丙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

[10].吴仲芳,吴敏,汪改志.6-甲基脲嘧啶的合成[J].江苏化工.1994

标签:;  ;  ;  ;  

甲基脲嘧啶论文-赵阳,张海鹏,王婷,牛九树,徐向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