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微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龙眼木,超微观构造特征,合生纹孔口,美学价值
超微观论文文献综述
罗帆,黄腾华,毛铁[1](2019)在《龙眼木超微观构造特征及其美学价值(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龙眼是起源于中国热带地区的一种珍贵水果树木,龙眼木密实硬重、纹理细腻、材质坚韧、材色名贵,是优良的雕刻和家具用材。为进一步提高其利用价值,通过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龙眼木的超微观构造特征。以龙眼木超微观特征为素材,采用分形图案设计等方法,创作木材美学图案。然后根据木材美学图案,开展以龙眼木构造特征为美学元素的艺术作品设计,从而发掘龙眼木的美学利用价值。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龙眼木生长轮不明显,为散孔材,单管孔、径列复管孔或管孔团。导管为单穿孔,管间纹孔式为互列,纹孔为椭圆形或多角形,纹孔内口外延,多出现几个外延纹孔口相连合生的状态,在导管内壁形成长条形凹槽,且离穿孔越近,合生纹孔口的凹槽越长,以至于在靠近穿孔的区域演变为类似密集螺纹加厚的构造。龙眼木的木射线较细,肉眼下不明显,多为单列射线,偶有多列,高2~14个细胞。射线细胞全为横卧细胞,截面为方形或椭圆形,胞腔内多含有珍珠般晶莹泛亮的淀粉颗粒。龙眼木的轴向薄壁组织为环管和傍管带状,带宽4~6个细胞,细胞腔内多含有菱形晶体。龙眼木中有些超微观构造特征,如导管内壁上特殊的合生纹孔口结构和木射线薄壁细胞腔内珍珠般淀粉颗粒,除了具有树木生理和木材鉴别方面的意义,还具有很好的审美价值,可以作为美学元素,应用于装饰挂画和手包等生活用品的美饰设计。(本文来源于《林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郭俊杰,郝晓东,张帅[2](2019)在《材料界面之超微观表征:“镜”中观乾坤——材料界面、微纳分论坛侧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界面是材料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能量趣和物质输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特定的合成、制备、调控、改性等研究方法,可精确调控材料界面的化学组成、原子分子排列与超微观组织结构,能够直接影响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以及其在诸多领域的应用范围。目前,基于球差校正电子显微学技术,以及在光、热、电、力等外场作用下原位分析技术的发展,可实现对原子尺度下的材料合成、器件制备与加工、组织结构与成分的原位观察及对物理化学性质及性能的实时分析,对探索材料性能的超微观结构起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3](2019)在《超微观生物影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现代物理知识》期刊2019年03期)
王哲麟,张济华,张泽华,潘懋,师永民[4](2018)在《基于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的超微观剩余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剩余油的微观赋存状态、赋存量以及控制因素是高含水期油田开发与调整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提高采收率的核心科学问题。针对现有方法在研究微纳米孔喉体系中剩余油的赋存状态及控制因素的不足,本文以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FE-SEM)图像为基础资料,联合能谱分析(EDS)对鄂尔多斯盆地陆相低压中-低渗砂岩储层在开发中后期进入高含水阶段时微观剩余油的赋存状态、赋存量及控制因素(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六)——专题52:微地震监测与反演、专题53: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8-10-21)
[5](2018)在《材料界面结构与表征:深入研究超微观结构的关键》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界面是材料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能量传递和物质输送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材料性能和应用范围。随着材料向着精细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界面结构对材料特性的影响更为突出,材料界面超微观结构、成分与性能之间关系规律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材料界面微观结构信息的表征分析、设计调控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已成为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镁铝合金等领域的关键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8年09期)
李同同,吴亭亭,章海霞[6](2018)在《从宏观到超微观 记录分子与原子的“一举一动”——材料界面与控制分论坛侧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界面是材料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能量传递和物质输送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对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镁铝合金等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界面超微观结构、成分与性能之间关系规律的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材料科学向纳米结构尺度的发展,材料的宏观性能越来越依赖于原子尺度的超微观结构。因此,(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8年09期)
郭俊杰[7](2015)在《探索材料性能的超微观结构起源——材料界面、表征与检测论坛侧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电子显微学研究十分繁荣、活跃,当前新材料正朝着微细化方向发展,如纳米科技;也更加集成化,如晶界和畴结构阵列的集成;同时也要实现智能化,如传感、作功、控制的一体化。界面研究在材料科学技术进步中起到更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其他表征技术。如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和实现多种检测表征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性,另外发展高通量表征方法对新材料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叶恒强院士长期以来,由于表征技术的限制,人们对界面原子的结构和行为了解得不完全。随着材料向着微细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界面结构对材料特性的影响将更为突出,界面研究在材料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材(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5年10期)
孙静,郑义海,覃林海,符韵林[8](2014)在《阴香木超微观构造分形美学图案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阴香木的扫描电镜图像做为设计原始素材,在Julia公式环境下,通过分形软件Ultra Fractal的公式迭代,设计一组木材分形美学图案。结果表明,阴香木材横切面、径切面及导管图像的分形图案结构优美,图案形式变化丰富、自由,色彩斑斓,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该研究可为木材美学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沈海燕,王春[9](2013)在《上海光源:探秘超微观世界的大科学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初见上海光源,外形酷似鹦鹉螺的建筑,却不知这是一台探秘微观世界的“超级显微镜”、一道照亮科学平台的“神奇之光”。1米多厚钢筋混凝土铸成、周长432米的全封闭隧道内,电子正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磁场中作曲线运动,每每“拐弯”,就会沿切线方向产生电磁辐射。(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3-05-10)
张伏,高吭,佟金,周江,马云海[10](2011)在《四种昆虫鞘翅断面的超微观结构及仿生模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动物鞘翅的内部结构,为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提供设计依据,以东方白点花金龟(Protaetia orentalis)、臭蜣螂(Coprisochus)、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和黄缘真龙虱(Cytister bengalensis)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鞘翅断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四种昆虫的生活环境,对观察到的鞘翅材料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针对鞘翅材料的结构特点,概括和总结了纤维模型和层状复合材料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昆虫的鞘翅均由层状复合材料组成,在鞘翅内部发现的纤维(束)的形态略有区别。在花金龟鞘翅的纤维(束)形态有T型结构、正交迭层结构和分叉纤维结构;臭蜣螂鞘翅的纤维(束)形态有网状结构、块状凸起结构和刺状纤维结构;星天牛鞘翅的纤维(束)形态有空腔结构、螺旋结构、孔洞结构和刺状结构;龙虱鞘翅的纤维(束)形态有空腔和孔洞结构。这些天然生物纤维结构形式为轻质仿生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可供学习和效仿的生物模型;基于四种昆虫鞘翅的内部结构分析,总结了常用的几种纤维模型,即分叉纤维模型和螺旋纤维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模型示意,几种结构模型为复合材料特别是层状复合材料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仿生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超微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材料界面是材料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能量趣和物质输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特定的合成、制备、调控、改性等研究方法,可精确调控材料界面的化学组成、原子分子排列与超微观组织结构,能够直接影响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以及其在诸多领域的应用范围。目前,基于球差校正电子显微学技术,以及在光、热、电、力等外场作用下原位分析技术的发展,可实现对原子尺度下的材料合成、器件制备与加工、组织结构与成分的原位观察及对物理化学性质及性能的实时分析,对探索材料性能的超微观结构起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微观论文参考文献
[1].罗帆,黄腾华,毛铁.龙眼木超微观构造特征及其美学价值(英文)[J].林业工程学报.2019
[2].郭俊杰,郝晓东,张帅.材料界面之超微观表征:“镜”中观乾坤——材料界面、微纳分论坛侧记[J].中国材料进展.2019
[3]..超微观生物影像[J].现代物理知识.2019
[4].王哲麟,张济华,张泽华,潘懋,师永民.基于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的超微观剩余油研究[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六)——专题52:微地震监测与反演、专题53: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2018
[5]..材料界面结构与表征:深入研究超微观结构的关键[J].中国材料进展.2018
[6].李同同,吴亭亭,章海霞.从宏观到超微观记录分子与原子的“一举一动”——材料界面与控制分论坛侧记[J].中国材料进展.2018
[7].郭俊杰.探索材料性能的超微观结构起源——材料界面、表征与检测论坛侧记[J].中国材料进展.2015
[8].孙静,郑义海,覃林海,符韵林.阴香木超微观构造分形美学图案设计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
[9].沈海燕,王春.上海光源:探秘超微观世界的大科学装置[N].科技日报.2013
[10].张伏,高吭,佟金,周江,马云海.四种昆虫鞘翅断面的超微观结构及仿生模型(英文)[J].农业工程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