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伐迹地森林恢复树种选择造林效果研究

采伐迹地森林恢复树种选择造林效果研究

江门市河排林场广东江门529000

摘要:现如今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对林业的发展及建设也提出了一些挑战。由此可见,重视采伐迹地区域森林恢复方面的调查及建设,有利于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选择适合生存的树种,采用必要的造林方法分析树种的生存能力,从而巩固森林的生态效益,也能凸显出森林保护的必要性。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采伐迹地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当地的生态情况,分析了树种选择的造林效果,以期为鉴。

关键词:采伐迹地;森林恢复;树种;效果

采伐迹地的运营方式是将人工种植、人工栽培的技术为控制基础,同时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情况做好相应探讨,为植被萌芽的生长创造合理的条件。因此,工作人员需将植被恢复作为实践基础,结合当地的森林种植及森林生态的情况进行深度管控,使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和基本森林条件得到合理体现。同时,完善人工种植技术,融入当前我国的生态运行计划,减小恢复过程对环境的危害,这对于提高树种的适应能力是有利的。

1.某地区林场的生态情况

江门市河排林场位于恩平市大田镇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的降水量较大,特别是夏季降水量较为显著,空气湿度通常≥66.2%。其中江门市区的丘陵面积共计4428平方米,占比全市的46.14%,山地的页岩属性包括花岗岩、石灰岩、板岩等。当地的水资源的储备量也相对较为丰富,总量达120.7亿立方米。林区的坡向主要可分为阴、半阳半阴、阳面等几类情况,且新栽培的种林情况属于第二代,主要是杉木及松林为主。为了巩固当地的森林生态环境在稳定的范围之内,结合必要的发展策略并提供栽培理论,对林业的发展与建构是极其有力的。

2.采伐迹地的处理方法

2.1砍伐模式

各个种类树种的生存方式都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因为树种对环境、降水、土壤功能的要求较高,且在一定处理模式下,需要固定其砍伐时间在清明时间段内,为树种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需求。另外,砍伐方式选择中,也需要分析出种苗的离地高度参数,促使种苗长期处于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当中[1]。例如需要确保枝条底部根系组织的高度与活性功能,及时降低种苗的高度,保证种苗的表面的土壤的稳定性。同时促使种苗的倾斜度在一定范围要求内,这对于实践控制积水的作用是有利的。

2.2地区清洁

待砍伐结束后,工作人员需要对范围内的土壤做好清洁工作,同时结合必要的处理方法对地表的树枝进行打扫,使林地周围的杂物和废弃物均得到合理的整治。另外,整治过程也需做好虫害处理措施,主要是因为过杂的土壤中难免会含有大量的病虫害物质,会加剧树木砍伐工作的困难。由此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清理灌木丛,根据灌木丛的属性、功能情况作出必要的实践调研。例如需对枯枝、枯叶等废料均能在必要的处理技术中进行焚烧处理,从而完成环境的整治。最后,树苗除萌过程中,需及时保留树种上形状规范、枝干粗壮的枝芽,为后期的采伐培养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由此,需要结合以下几类清洁技术进行优化:

(1)焚烧处理:焚烧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将所收集的废料进行集中焚烧。通过必要的焚烧配置,控制土壤中的Ca2+离子的含量,同时在必要的处理过程提高土壤金属离子的渗透能力。另外,为了杜绝并控制虫害的发生几率,需要在有效的应用过程中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处理,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巩固土壤中的有机物[2]。但是,此类方法会造成一定大气污染现象,主要是枯枝、枯叶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通过燃烧会生成CO和CO2,从而增加了大气方面的压力。

(2)腐蚀处理:腐蚀处理主要是将枯枝和枯叶进行集中堆放,将其引导至土壤湿润度较高的地区,使这些富养物质得到有效的、合理的自然分解和自然降尘。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伐木的密集度进行分析,配置出密集情况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配置出水沟、洼地等地域,有利于使枯枝叶及时实现腐烂。

(3)分类处理:由于采伐树种的病虫害的程度是不相同的,所以需要根据以下处理模式进行优化。首先,需根据倒木的实际情况进行套索,使地区内的垃圾得到整治。其次,需要对木材的树干部分的横截面面积进行分析,如需将2.0m*0.06m的采伐木材直接运输至林地外,采用分类采伐模式进行管控。再者,虫害过于严重的树种处理过程中需要杜绝使用焚烧的处理模式,避免成倍增加大气污染的现象。

2.3整地措施

整地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林业的建设情况进行探讨,结合必要的处理措施进行分类处理。首先,丘陵地区的地势较为水平,且地势的平缓的程度较好,由此需采用全面整地技术,并将整地的深度参数控制在0.24m(或以上);山脉地区的整地处理中,需要根据山地的坡面情况、坡度功能进行分析,确保整地过程中的区间间距始终在0.18m。其次,需要根据整地优势进行综合调控,针对整体化土壤和带状土壤的效果进行管控,促使后期挖穴处理操作能在可靠的状态下进行(穴深参数为0.5m*0.4m)。最后,为了使植株生长的更为迅速,并在一定机制中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和抗虫害能力,需要使用定量有机磷肥、氮肥和钾肥或复合型肥料,满足土壤对各类营养物质的需求,也能促使苗木茁壮成长[3]。

3.恢复树种的资料采集及效果分析

3.1资料采集

树种的基本资料以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探讨对象,根据4年以来的术中的伐木情况伐地属性进行调控,同时随机抽取85个监测点位(任意选择5个监测点,分别设立为A、B、C、D、E5个点位)进行连续监控,具体采集的树种数据如表1所示。

表1:森林恢复林地的树种情况

通过对这些树种情况进行分析,分析项目包括树种种类、树木的生长年龄、树木的高度参数等情况,同时采用分析调查的基础进行加权统计,促使所涉及的植株参数、植株密度得到合理巩固。另外,在树种平均高度的测量过程中,需采用模拟分析的办法对树木的高度参数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应采用进行。其中h表示树种的实际数高参数、hi表示在目标要求下的树种高度参数,n表示种群树种得不总数量。通过采用这一公式对植株的高度进行综合评估,多次测量出各个点位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实践必要的造林目的。

3.2植株高度评价效果

通过采用多次测量的方式对幼林的功能性和基本属性进行调研,同时采用必要的测试方法分析出幼林的生长情况和生长属性,确保主体采伐的模式更为有效。首先,需调研树种的胸径横截面积的面积情况,同时根据人工种植林木的标准对所评测的高度进行分析,以此将所有基本采样数据整合至配置过程当中。其次,需要结合杉木的采伐效果进行测试,结合必要的采集方案分析出杉木的调查效果。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幼林的基本高度和生存规律进行调研,同时结合杉木的生产效果进行调研。若发现树种中含有乐昌含笑时,那么树种的生长表现会显著好于杉木的生长情况。另外,此类树种的对环境的基本需求也相对较小,且较同一时期的阔叶林的生长功能而言,乐昌含笑的功能更好。

3.3树种的生长评估分析

树种的生长评估效果对需要对所有采集点点位进行统计,需根据树种的基本参数进行汇集与分析,同时依据树种的生长情况、生长因素情况以及树种的更新情况进行协调与配置,对后期数据的综合评估有积极地作用。首先,杉木仍然是造林地的主体树种,则生长量、储存量的基本含量也相对较多。由此,需选择一个成熟的造林环境,根据造林效果及造林属性拓展出必要的调查方案,确保所有的杉木龄林在合理范畴之内。其次,通过巩固树种的生长及储存量,并在必要的对比和实践机制中做好必要的对比权衡,有利于使所有树种的配置、蓄积确定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当中。例如需要保证杉木的采伐直径参数的合理性,使杉木的生长属性优于传统生长方案,并促使杉木的直径生长参数始终≥0.38cm/a。

通过分析出杉木、灌木等树种的生长情况,及时改变树种采伐后的配置效果,能提高采伐的有效性。例如选择栽植樟树、草本植物以及常绿乔木,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基本造林的基本功能性,也能促使树种的储备量得到提升。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等级的林木差距进行调研,结合林木的生长量和生长情况进行综合分配,使樟树、刨花楠等植株能规模化的应用至林木种植要求当中。总之,合理协调林区的生态功能,结合必要的搭配措施进行设计,有利于选择、制定出更适合江门地区生长的林木品种[4]。

3.4松柏采伐的造林评估效果

松柏林采伐配置中,需要及时更新造林属性,根据合理的清理、种植、栽植技术配置出适合于当地种植的林木种类,有利于提高评估的可靠性。首先,需在必要的位置配置出长为2.0m左右的隔离带,同时确保所有隔离带的平行性。其次,需要及时做好松柏造林区域的清洁功能,根据造林带的功能进行实践配置,选用必要的配置规则进行整地,有利于为不同等级的种苗营造良好的栽种形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完善采伐迹地森林恢复树种的选择技术,结合必要的操作模式改善、协调土壤的基本功能,有利于精准体现植株的根系功能、生长情况,也能间接提高植株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郑孔明.珍贵用材树种楠木在延平区的造林效果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2):114-115.

[2]陈庭合,周振华,卿韦力,等.三种珍贵树种造林模式应用探究[J].南方农业,2018,12(27):62-63.

[3]纪晶.采伐造林与生态恢复的研究[J].新农村,2017(10):107-107.

[4]陈沿波.林业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林业产业,2017(4):148.

标签:;  ;  ;  

采伐迹地森林恢复树种选择造林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