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层水平集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装配楼板,抗剪键,有限元分析,弹簧连接单元
多层水平集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潘从建,黄小坤,徐福泉,陈才华[1](2018)在《全装配楼板对多层框架结构水平力作用下抗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常见的预制迭合装配式楼板相比,干式抗剪键连接的全装配式楼板优势明显。通过建立干式连接节点的全装配楼板的板-板和板-梁连接节点弹簧单元计算模型,对比研究不同荷载形式、不同预制板方向、不同连接边界条件及考虑楼板翼缘作用的全装配楼板的框架结构在水平侧向力作用下的柱剪力、楼盖变形分特征、动力特性等。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干式连接抗剪键的全装配楼板能较好实现预制板对框架结构侧向变形的整体协调性;抗剪键设置合理时,铺板方向对框架结构抗侧变形整体协调作用微小,但抗剪键的受力状态有差异;因抗剪键刚度小,全装配式预制板作为T形梁翼缘对框架抗则刚度的影响小;在荷载突变区、结构平面突变区应增加抗剪键布置;楼盖在整体变形协调时,楼盖边缘因弯矩引起的受拉特征明显,需布置纵向抗拉加强条带。(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韩霞,郭天文,李凡,李静[2](2015)在《水平撞击荷载作用下多层偏心框架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质量均匀和非均匀偏心体系框架结构在水平撞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设计了5组均匀和非均匀的质量偏心框架结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均匀偏心结构前期随着偏心率增长而增长,后期有下降趋势,质量偏心50%,结构的位移表现最强烈;非均匀偏心结构规律有所不同,随着二层偏心率的增大,二层的位移表现为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一、叁层的位移随着偏心率的增长,位移表现为先增幅后下降的趋势,顶层位移最大。(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王激扬,河野进[3](2013)在《地震水平往复力作用下多层带框架剪力墙的试验与分离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在基础梁的结构设计中考虑了桩底剪力引起的弯矩和轴力,但没有考虑剪力传递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化。因此,在对包括纵横向基础梁、部分底层楼板以及两根桩的叁层带框架单跨剪力墙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基础上,提出剪力传递分离度模型。该模型考虑水平荷载作用于基础梁顶引起的弯矩,以及剪力墙纵筋引起的弯矩,并且弯矩会随着剪力墙在受力过程中的转角变化、剪力墙与基础梁结合部面积的减少而变化。通过对剪力墙、基础梁、楼板和桩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型分析,模拟并验证带框架剪力墙剪力传递机理的变化。结果表明,分离度模型构筑简便,能够把握住剪力墙剪力传递的关键特性,可为剪力墙的二阶段设计提供理论模型依据。(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S2期)
程小燕,薛彦涛[4](2012)在《多层框架-支撑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支撑合理数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耗能支撑的发展,支撑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建结构和旧有建筑的加固改造中。本文依据框架-支撑结构的协同工作原理,按照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对混凝土框架-支撑结构侧移变形的限值,推导出了满足层间位移角限值的支撑数量的计算公式,从而为框架-支撑结构的初步设计以及原有框架结构的改造加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2年06期)
王激扬,河野进[5](2012)在《水平力作用下多层带框架剪力墙的试验与剪力传递分离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在基础梁的结构设计中考虑了桩底剪力引起的弯矩和轴力,但没有考虑剪力传递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化。因此,在对包括纵横向基础梁、部分底层楼板以及两根桩的叁层带框架单跨剪力墙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剪力传递分离度模型。该模型考虑水平荷载作用于基础梁顶引起的弯矩,以及剪力墙纵筋引起的弯矩,并且弯矩会随着剪力墙在受力过程中的转角变化、剪力墙与基础梁结合部面积的减少而变化。通过对剪力墙、基础梁、楼板和桩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型分析,模拟并验证了带框架剪力墙剪力传递机理的变化。结果表明,分离度模型构筑简便,能够把握住剪力墙剪力传递的关键特性,可为剪力墙的二阶段设计提供理论模型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集(Ⅱ)》期刊2012-08-10)
余亚平[6](2011)在《多层框架在水平与竖向随机地震同时作用的稳定性与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的目的:分析高层框架结构在水平和竖向随机地震同时作用下稳定性和地震响应,为结构设计人员提供更好的设计依据。研究内容:1.用简明的运动模型建立单层框架结构体系在水平和竖向随机地震同时作用下的振动方程,运用随机平均法得到伊藤随机微分方程。然后对结构分别进行了基于矩法和标准随机平均法的结构稳定性分析和响应分析,获得了结构稳定性条件,得到结构位移和速度一二阶矩响应方差解析解。2.分析了两层结构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随机地震响应,得到结构稳定条件和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将单层框架结构体系在水平和竖向随机地震同时作用下扩展至多层框架结构,建立n层框架体系在水平和竖向随机地震同时作用下的运动方程,然后通过随机平均法处理得到伊藤随机微分方程,分析结构稳定性和地震响应,获得n层框架结构稳定的不等式和结构位移与速度方差响应解析解。最后,分别取n等于1,2,3时,将得到结果与前面分析单层框架和两层框架结果进行比较,得到结论是一致的。这就验证了多层框架结构稳定性和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得到一般通式是正确的。3.在对单层和多层框架结构在竖向和水平双向随机地震同时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响应分析基础上,运用随机平均法对带粘滞和粘弹性阻尼器单自层框架减震结构在竖向和水平双向随机地震同时作用下的运动方程进行分析,得到伊藤随机微分方程,从而分析带粘滞粘弹性阻尼器单自由度框架减震结构的稳定性和地震响应,得到稳定条件和位移与速度方差响应解析解。成果和结论:通过对多层结构同时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和响应分析得到多层框架结构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稳定性和随机响应特征一般解析通式,同时可知,竖向地震对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有明显的影响,值得重视。(本文来源于《广西工学院》期刊2011-05-10)
苏琳,苏琪[7](2009)在《利用系数计算多层内框架房屋水平地震作用和楼层地震剪力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现行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在符合基本假定的条件下,推导出多层内框架房屋各楼层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的系数公式,并用系数简化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可供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09年06期)
王扬,方欣,魏亮[8](2009)在《单跨多层有斜撑平面框架顶点水平位移的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如何快速估算有斜撑多层单跨结构的顶点水平位移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09年S1期)
戴绍斌,黄俊,朱健[9](2005)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多层钢框架-混凝土筒结构整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LGOR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不同节点连接型式的多层钢框架-混凝土筒结构体系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整体受力性能。研究表明:不同节点连接方式对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影响较小;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均能满足相应的要求;大部分水平地震剪力由混凝土筒承担;当梁柱采用半刚性连接时,钢柱分配到的水平地震剪力小于梁柱刚接时,因此能更好发挥混凝土筒的抗侧力性能。这些研究结果为多层钢框架-混凝土筒的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05年02期)
阎兴华[10](2000)在《多层轻钢框架的往复水平荷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榀2层轻钢框架在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试验研究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结果,包括了试件设计、测点布置、加载方式及主要试验结果。根据试验研究结果,本文对多层轻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恢复力特性、延性等重要力学指标给出了相应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期刊2000-09-01)
多层水平集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质量均匀和非均匀偏心体系框架结构在水平撞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设计了5组均匀和非均匀的质量偏心框架结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均匀偏心结构前期随着偏心率增长而增长,后期有下降趋势,质量偏心50%,结构的位移表现最强烈;非均匀偏心结构规律有所不同,随着二层偏心率的增大,二层的位移表现为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一、叁层的位移随着偏心率的增长,位移表现为先增幅后下降的趋势,顶层位移最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层水平集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潘从建,黄小坤,徐福泉,陈才华.全装配楼板对多层框架结构水平力作用下抗侧性能的影响[J].建筑结构学报.2018
[2].韩霞,郭天文,李凡,李静.水平撞击荷载作用下多层偏心框架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
[3].王激扬,河野进.地震水平往复力作用下多层带框架剪力墙的试验与分离度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13
[4].程小燕,薛彦涛.多层框架-支撑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支撑合理数量[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
[5].王激扬,河野进.水平力作用下多层带框架剪力墙的试验与剪力传递分离度模型研究[C].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集(Ⅱ).2012
[6].余亚平.多层框架在水平与竖向随机地震同时作用的稳定性与响应分析[D].广西工学院.2011
[7].苏琳,苏琪.利用系数计算多层内框架房屋水平地震作用和楼层地震剪力的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
[8].王扬,方欣,魏亮.单跨多层有斜撑平面框架顶点水平位移的估算[J].工业建筑.2009
[9].戴绍斌,黄俊,朱健.水平地震作用下多层钢框架-混凝土筒结构整体性能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
[10].阎兴华.多层轻钢框架的往复水平荷载试验[C].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