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实践

中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实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为期,共挑选患者132例,经临床确诊均为脑梗塞。为其中66例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所得数据记对比组;另外66例患者则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所得数据记研究组。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为(88.52±1.37)分,明显高于对比组(67.85±1.49)分;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45%(63/66),明显高于对比组78.79%(52/66),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并提升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中年脑梗死;实践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267-02

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目前位居所有疾病的第二位,从发病年龄看有明显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中年人的健康[1]。脑梗塞占脑血管疾病的70%,因受损部位不同,轻者出现肢体瘫痪、语音或吞咽困难等各种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甚至死亡。随着医学技术和诊疗水平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但另一方面加大了多次发生梗死的人群,大部分患者发病后遗留下复杂的后遗症。中年人是社会中坚,肩负民族与社会责任,是各部门、各行业的主力。梗死后遗留的行动不便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负担。合理的康复锻炼不仅可提高患者恢复速度,还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使患者尽快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探讨康复护理在中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应用,现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为期,共挑选患者132例,经临床确诊均为急性脑梗塞。对比组中男:43例,女:23例。研究组中男:41例,女: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以随机数字法将132例患者重组为两组,每组中均包含66例。为其中一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即生理指标监测、补液、抗凝治疗、供氧治疗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康复训练,所得数据记对比组。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方法,即在患者意识清醒后立即开展,所得数据记研究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心理康复护理:中年人发生脑梗塞后由于疾病的打击、病程长、生活不能自理等使病人很易产生消极心理,严重者出现焦虑症和抑郁症,甚至对生活悲观绝望等。有报告表明,脑梗塞后抑郁发生率为38.00%,焦虑发生率为41.25%,焦虑抑郁共病率为26.50%[2]。此时,医护人员首先要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病房。主动加强同患者的沟通,了解其需求,耐心细致的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疾病的相关情况,告诉病人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态对疾病预后康复的关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其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并提高其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大部分脑梗塞的病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在病人病情稳定后尽早(一般发病4天后)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减少致残率的关键。同时,应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营养脑细胞等药物治疗,再联合针灸、理疗、按摩等,可取得明显的效果。a.抗痉挛体位:早期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抗痉挛体位的摆放,是预防关节僵硬畸形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每2小时为患者更换一次体位,当患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可适当改变间隔时间。b.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早期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操作由护理人员帮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活动瘫痪肢体的肌肉,防止关节肌肉废用性萎缩。一般先活动大关节,后活动小关节,运动的幅度从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包括关节各个方向的被动运动,每日2次,每次30min。帮助患者做患肢肘关节屈伸旋转,肩关节外展内旋,踝关节内外旋,膝关节屈伸,髋关节伸展及内旋,注意动作强度,切忌粗暴,同时教患者将自己的健腿置于患腿之下,沿小腿往下滑至踝处,用健肢带动患肢上下活动。采取适当肢体锻炼,正确肢体摆放和被动的训练肢体活动,可以改善关节和肌肉的活动灵活度。c.主动活动的指导急性期后行康复训练,起始可以适当床旁或床上锻炼,逐渐增大强度,下床活动,站立、走路,直到上下楼梯等,但要注意务必在家人看护下进行,以免护理不当导致意外发生。不但要锻炼肢体活动,还要锻炼肢体功能:站立、坐下、卧床翻身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保证患者院外生活质量。d.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护理:教会患者Bobath握手,床上桥式运动,床上移动,当患者患侧肢体肌力达到II级以上和坐位平衡时,可以对患者进行吃饭、穿衣、喝水,床椅转移等日常生活训练。使患者尽快掌握生活中的基本技能,增强患者自我照顾能力。

(3)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坠积性肺炎。所以要加强口腔护理,加强翻身拍背吸痰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液体的补充,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观察尿液颜色、性状及量。对于有尿管的病人,要保持导尿管的通畅,采取高举平台法固定,防止管路堵塞或不畅引起尿路感染。勤翻身、改变体位,预防压疮发生。细心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适当抬高下肢,保持肢体功能位,按摩并拉伸训练患侧肢体,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住院期间保证患者安全,防跌倒、防坠床,防误吸。

1.3疗效判定

标准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评价标准,效果显著者评分减少超过90%;有效者评分减少在46%到89%之间;无效者评分减少低于45%。肢体功能评分采用FMA量表进行,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肢体功能越好[4]。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χ2对数据进行检验;采用代表计量数据,并利用t对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整理,并制成如下表所示。

上表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肢体功能评分为(88.52±1.37)分,明显高于对比组(67.85±1.49)分,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t=82.9620,P<0.05)。

3.讨论

脑梗塞康复护理的主要目标是有效改善梗塞后患者的肢体功能,使得患者的致残程度明显降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工作中,及早给予脑梗塞患者合理的康复护理,有助于缩短治疗疗程,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也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并促进神经元细胞的代偿,临床效果明显[3]。脑梗塞患者多数会遗留功能障碍,说明康复护理实施过程的长期性和延伸性,即康复护理不仅需要在住院期间要实施,同时也应在患者出院后坚持实施。综上,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卒中后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杨志宏,王彦丽,刘海萍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3:1594-1595.

[2]邓建中,陈品,范仲鹏,赵彦玲,牛德旺.心理干预对脑梗塞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年3月,253.

[3]刘军.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7):907.

标签:;  ;  ;  

中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