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病原物诱导启动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柑橘溃疡病,转基因,病原物诱导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
病原物诱导启动子论文文献综述
何丹丹[1](2015)在《病原物诱导启动子GST1响应柑橘溃疡病诱导的功能结构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溃疡病(Citrus canker)是由地毯黄单胞杆菌柑橘致病变种(Xanthomonas nxonopodis pv. citri)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可以根除柑橘溃疡病。利用病原物诱导启动子调控抗病基因的表达已成为植物抗病基因工程育种的主要策略之一。GST1病原诱导启动子来源于马铃薯,对病原菌具有广谱的响应。在转基因锦橙中,创伤和溃疡病菌侵染能高效诱导GST1控制的GUS报告基因的表达。因此通过解析GST1启动子顺式元件区域的功能,确定其诱导核心区域,为GST1启动子改造、柑橘抗性育种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病原物诱导启动子GST1顺式元件进行了功能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GST1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对长1571 bp GST1启动子潜在的受病原菌诱导的顺式元件进行预测分析。GST1启动子基因组序列上含有5个W box (TTGACC/T)、3个GT1 box (GAAAAA)、2个dof box(AAAG)、2个G box(CACNTG)、1个S box (AGCCACC)和1个GST1 box。2.不同缺失型启动子的克隆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5’端缺失法扩增GST1启动子,获得长1156bp(缺失-1571/-1158区域,产生的启动子命名为G1)、746bp(缺失-1158/-748区域,产生的启动子命名为G2)、314bp(缺失-747/-315区域,产生的启动子命名为G3)、187bp(缺失-314/-188区域,产生的启动子命名为G4)缺失型启动子4个,T-克隆,测序验证,获得正确的不同缺失型的启动子序列。3.不同缺失型启动子与GUS基因融合载体的构建用HindⅢBanH I酶切4个缺失型启动子T-克隆载体和p1300GNGM载体,构建不同缺失型启动子调控GUS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Gl:GUS、pG2:GUS、 pG3:GUS和pG4:GUS。4.不同缺失型启动子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及鉴定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pGl:GUS、pG2:GUS、pG3:GUS和pG4:GUS植物表达载体转化锦橙,经GFP荧光检测、PCR和Southern blot分析共获得了36株转基因锦橙。5.不同缺失型启动子的伤诱导特异性表达分析对不同缺失型启动子伤诱导GUS基因的表达进行qRT-PCR和GUS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pG3:GUS可高效响应创伤诱导,pGl:GUS、pG2:GUS和pG4:GUS几乎不响应创伤诱导。6.不同缺失型启动子的溃疡病病原菌诱导特异性表达分析对不同缺失型启动子溃疡病诱导激活GUS基因的表达进行qRT-PCR和GUS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pG3:GUS可高效响应溃疡病诱导,pGl:GUS、pG2:GUS和pG4:GUS几乎不响应溃疡病诱导。综上所述:-1571/-1158区域和-314/-188区域的缺失显着影响GST1启动子受溃疡病病原菌和创伤的诱导,这两段区域含有正向调控溃疡病和伤诱导的顺式作用元件,可显着提高启动子的活性。-1157/-315区域可能具有抑制-314/-188区域活性的作用,-1571/-1158可能具有解除-1157/-315区域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5-20)
孔维文,王丹丹,刘爱新[2](2014)在《含双病原物诱导启动子无选择标记转基因烟草的获得》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源基因的引入造成转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问题。此外,选择标记基因还可能使植株再生困难,及后继转基因工作不能再用相同的选择标记基因[1]。若转基因植株在释放时其外源抗性选择标记基因得到剔除,则上述问题可得到解决。目前,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的方法有多种,各有其优缺点。比较而言,双T-DNA区法[2]适用范围较广,操作简便,基因转化效率高。(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孔维文,程嘉,李斌,骆中正,吴飞[3](2014)在《植物受病原物诱导启动子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受病原物诱导启动子是一类能对病原物的侵染作出响应的启动子,其活性主要局限于被侵染之时及被侵染的位点。植物受病原物诱导启动子的这一特性赋予其在抗病基因工程中潜在的应用价值。相比植物庞大的启动子组,已发现的植物受病原物诱导启动子仍是少数,关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仍有待加强和深入,而其调控的基因与植物抗病性关系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作者在对植物受病原物诱导启动子进行归类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了病原物诱导启动子调控基因的编码产物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对植物受病原物诱导启动子的顺式调控元件作了简要分析,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动向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孔维文,王丹丹,刘爱新[4](2013)在《串联双病原物诱导启动子驱动基因表达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目标基因可控的高效表达是一重要目标。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将串联的病原物高度特异性诱导启动子EAS4(EP)和hsr203J(HP)转入烟草,uidA基因在相应病原物或激发子诱导后可被驱动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此串联双启动子驱动的基因表达特性,采用荧光法对GUS诱导表达活性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发现,双启动子表现较高的诱导表达活性,双启动子与单启动子的活性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研究还发现,两个启动子串联的顺序对其活性强度和时间动态有影响,双启动子HP+EP的诱导表达高峰出现在诱导后6~10 h,而EP+HP的活性高峰出现在诱导后8~14 h。同时,初步分析了串联的EP和HP协同促进基因高水平表达的原因。串联的双病原物特异性诱导启动子不但可响应较广谱的病原物的诱导表达,而且可协同促进基因的高效表达,因而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宋二玲[5](2013)在《叁个病原物诱导启动子在转基因柑橘中受溃疡病菌和创伤诱导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育种中,利用CaMV35S等组成型启动子调控抗性基因(如抗菌肽、病程相关蛋白、R-gene)的表达是一种常见的表达策略。但功能基因组成型表达往往会产生大量异源蛋白质或导致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积累,打破植物原本的代谢平衡,不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些代谢产物对植物并非必需甚至有毒害作用,阻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死亡。选用合适的病原诱导启动子控制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能够定时的启动抗性基因的表达;避免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过量表达,进而降低甚至消除对植株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在柑橘溃疡病抗病基因工程研究中,很少有关于利用病原物诱导启动子控制抗性基因提高柑橘抗性的研究报道,更没有关于柑橘来源的病原物诱导启动子的研究文献。因此,如何利用其它物种来源的病原物诱导启动子调控抗病基因,提高柑橘对溃疡病的抗性值得研究。本文分析了来源于烟草和马铃薯的病原物诱导启动子在柑橘中的表达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病原诱导启动子的克隆pppl和hrs203j是来源于烟草的病原诱导启动子,能响应多种病原菌;gst1是来源于马铃薯的病原诱导启动子,对病原菌具有广谱的响应。根据ppp1、gst1、hrs203j启动子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相应的启动子,通过T-克隆测序验证,获得了正确的启动子序列。2,病原诱导启动子与gus报告基因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用HindⅢ和BamHI将测序正确的启动子从T-载体上酶切下来,连接到同样用HindⅢ和BamHI处理的pBI121载体上,构建与gus报告基因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ppp1、PBI121-gstl、PBI121-hrs203j;3,叁个启动子的伤诱导表达特征分析1)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伤诱导处理前,在ppp1和hrs203j转基因柑橘中,未检测到gus基因表达,而在gst1转基因柑橘中,检测到gus基因的本底表达;pppl启动子转基因柑橘叶圆片在伤诱导处理24h时染色最深,gst1启动子转基因柑橘叶圆片在伤诱导处理12h时染色最深,hrs203j几乎在柑橘中不具有表达功能。2) Real-time PCR和GUS酶活分析表明,ppp1在伤诱导处理之前激活gus基因表达量很低,伤诱导处理24h,gus基因表达量和GUS酶活显着提高;gst1在伤诱导处理前存在背景活性,伤诱导处理12h,gus基因表达量和GUS酶活明显提高。4,叁个启动子溃疡病细菌诱导分析1)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在未接种病原物时,在ppp1和hrs203j转基因柑橘中,未检测到GUS表达,而在gst1转基因柑橘中,检测到gus基因的本底表达;处理5d时,在ppp1转基因叶片中出现蓝色斑点;10d后,叶片出现病斑,此时蓝色斑点主要集中病斑处,且ppp1和gst1都达到最高表达水平。2) Real-time PCR和GUS酶活定量分析表明,溃疡病处理之前(Od), pppl激活gus基因的表达水平极低,在发病时(10d),gus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提高;gstl在溃疡病处理之前有背景活性,在发病时激活估算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3-05-19)
马睿,陈华民,吴茂森,吴祖建,何晨阳[6](2012)在《病原物诱导型植物启动子的研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启动子是控制基因转录的DNA序列之一,按其表达方法可分为组成型(或非特异性)表达和诱导型(或特异性)表达启动子两种类型。当受到病原物侵染时,植物通常通过诱导型启动子中的W-box、RAV1 AAT和WRKY等元件/位点、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作出相应的应答反应。近年来,通过计算机预测与试验测定方法的有效结合,发掘和鉴定出了一些病原物诱导型启动子,并进行了调控功能的解析。此外,在通过转基因方法改良植物抗病性的途径中,利用病原物诱导型启动子可以实现对抗病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精准控制,避免由组成型启动子持续驱动基因表达、对植株本身带来的负效应。结合本室对水稻启动子OsBTF3-p的研究结果,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病原物诱导型启动子及其调控元件/位点的研究方法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2年11期)
彭舒[7](2012)在《人工病原物诱导启动子调控npr1的载体构建及转化辣椒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病基因高效表达可提高农作物的抗病力,但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过表达会导致能量消耗过多,引起农作物产量降低。因此,转基因抗病必须解决好如何控制基因表达,控制什么基因表达的问题。组合F-box、 S-box、 GST1-box、 W-box元件二聚体及35S minimal promoter有望得到理想的人工病原物诱导启动子(synthetic pathogen-inducible promoter, SPIP)。拟南芥npr1(nonexpresso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s1)是系统获得抗性的关键调节基因。本研究应用SPIP调控npr1基因在辣椒中表达,期望获得具有广谱抗病性的转基因辣椒,并为实现目的基因的精确表达提供参考。选用F-box、 GST1-box、 S-box、 W-box及35S mini(mini35S containing the TATA box),用1个拷贝的ACTAGA序列连接两个相同元件形成元件二聚体;各元件二聚体间用1个拷贝的随机序列GAAGATAATC为间隔序列单位(Interval sequemce unit, ISU)相连,形成人工启动子片段;人工启动子片段与mini35S间以3个拷贝ISU相连。按此方法自由组合了8种SPIPs分别为:FSGW-mini35S、 FSWG-mini35S、 GWFS-mini35S、 GWSF-mini35S、 SFGW-mini35、 SFWG-mini35S、 WGFS-mini35S和WGSF-mini35S。以pBI121为载体,用Hind ⅡⅠ和Bam H Ⅰ双酶切后,再用T4连接酶16℃连接过夜,将驱动gus表达的CaMV35S启动子替换成SPIPS。并将重组质粒pBI121-SPIPs转入农杆菌GV3101,PCR筛选阳性克隆。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辣椒叶片瞬时表达法,通过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分析8种SPIPs调控下gus基因的转录变化来筛选本底表达低,诱导表达高的SPIP。结果表明:WGFS-mini35S受水杨酸和青枯菌诱导后,转录水平分别提高到35S的7.88倍和29.48倍,并且本底表达水平非常低(35S的0.0604倍),基本具备本底活性低,诱导表达高等理想人工病原诱导启动子的特点。从拟南芥叶片中提取RNA后反转录得到cDNA。根据拟南芥nprl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nprl,通过BamH I和Sac Ⅰ双酶切后将npr1和pUC19连接后转化E. coli DH5a,经氨苄青霉素筛选和PCR检测阳性菌落,得到克隆载体pUC19-npr1。将pUC19-npr1质粒(?)P pBIl21-WGFS-mini35S质粒用Bam H Ⅰ和Sac Ⅰ于37℃下进行双酶切,分别回收含nprl的小片段和不含gus的pBI121-WGFS-mini35S大片段,16℃连接后转化进入E. coli DH5α,通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和PCR检测,将获得的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GV3101,PCR检测可扩增到WGFS-mini35S和npr1,说明已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BI121-SPIP-npr1的转化单元。以12d苗龄保加利亚尖椒2号的子叶为外植体于MB+蔗糖30g/L+琼脂8g/L+PBU O.5μmol/L+IAA1.425μmol/L+ABA1.14μmol/L+Spd75μmol/L+Vc100mg/L+AgN0329.41gmol/L(pH5.8-6.0)培养基中进行诱芽培养,结果显示:诱芽率达100%,不定芽芽点清晰,呈墨绿色,长势好,优胜芽率达到89.36%;PBU0.5μmol/L+IAA5.71μmol/L+GA32.89μmol/L的激素组合有利于辣椒不定芽的伸长,伸长率达86.67%;于1/2MS+IAA5.71μmol/L+NAA2.69μmol/L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达100%。用含pBI121-WGFS-mini35S-npr1的农杆菌侵染辣椒子叶7min,于暗处培养4d后,直接转移到含卡那霉素(kan)100mg/L、头孢霉素(Cef)250mg/L的选择分化培养基中,进行辣椒再生培养,提取再生辣椒植株的DNA进行PCR检测发现nprl和WGFS-mini35S成功整合进入辣椒基因组中。(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2-05-03)
王丹丹,王荣,唐丽丽,刘爱新,孔维文[8](2009)在《含双病原物诱导启动子植物安全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用来自烟草的具有高度病原物特异性的两个诱导启动子EAS4和hsr203J,串联驱动GUS基因的表达,同时考虑到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引入双边界序列,构建了含双病原物诱导启动子的植物安全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转化烟草获得转基因植株。分析显示,在正常生长情况下转基因烟草检测不到GUS活性,或活性极低;而受疫霉激发子parasiticein、Phytophthora nicotianea[0]的孢子悬浮液和Ralstonia solanacarum的菌悬液诱导后,转基因烟草叶片中可检测到明显的GUS活性。结果表明,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所含双病原物诱导启动子均具有良好的诱导活性,可用于植物遗传转化。(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王丹丹,刘爱新,唐丽丽,孔维文[9](2008)在《双病原物诱导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抗病基因工程是植物抗病育种常用的工具之一,利用病原物诱导启动子驱动功能基因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比组成型启动子有明显的优势。植物在环境中经常同时遭受不同病原物的为害,因而植物需要广谱的抗病性。由于单个启动子受诱导因子谱的限制,利用单一病原物诱导启动子驱动功能基因的表达,对入侵病原物的打击范围是有限的。本研究把两个具有高度病原物诱导特异性的启动子EP和HP构建到同一个植物表达载体上,通过对烟草的遗传转化,分析转基因植株中启动子的诱导表达活性,阐明串联两个启动子,可以增加诱导因子的范围,扩大转基因植物的抗病谱,这对于抵抗几种病原物的侵染尤其有重要意义。为检测转基因植株中启动子的诱导表达活性,从RNA水平、GUS的定性、定量检测等方面,对不同病原物诱导的启动子活性进行了研究。为明确单、双启动子是否存在诱导表达量的差异,用荧光PCR法对GUS基因的诱导表达活性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发现,转基因植株经P.nicotianea、R.solanacearum和激发子Parasiticein诱导6h后,双启动子HP+EP驱动的GUS基因的诱导表达活性比单启动子HP驱动的GUS基因活性高5.9-8.0倍,比EP驱动的GUS基因活性高6.7-7.9倍;双启动子EP+HP比单启动子HP的诱导表达活性高5.0-5.7倍,比EP高4.7-6.5倍,双启动子与单启动子的活性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双启动子HP+EP和EP+HP的诱导表达活性也存在极显着差异,而两个单启动子HP和EP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同时,用荧光PCR法对GUS的诱导表达活性进行了动态检测,发现双启动子HP+EP的诱导表达高峰一般出现在诱导后6-10h,而双启动子EP+HP的活性高峰一般在诱导后8-14h。在检测的时间范围内,双启动子的诱导活性始终高于单一启动子。(本文来源于《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11-01)
黄真池,卢向阳,曾富华,叶耀华,刘媛[10](2008)在《受病原物诱导的植物启动子PPPs在转基因辣椒中的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按GenBank中受病原物诱导的植物启动子(PPPs)的碱基序列设计3对引物,从烟草基因组中扩增到3个启动子PPP1,PPP2和PPP3.用PPPs替换pBI121中与uidA基因(编码β-葡萄糖醛酸酶GUS)相连的35S启动子,再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GV3101,构建了PPPs和uidA相连的转化单元.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受PPPs控制的uidA基因导入辣椒.对转基因辣椒叶片接种青枯菌无致病性菌株(AVRS1),24 h后检测GUS活性.结果表明,接种AVRS1后,PPPs启动了uidA的表达,GUS活性显着增强.(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病原物诱导启动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外源基因的引入造成转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问题。此外,选择标记基因还可能使植株再生困难,及后继转基因工作不能再用相同的选择标记基因[1]。若转基因植株在释放时其外源抗性选择标记基因得到剔除,则上述问题可得到解决。目前,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的方法有多种,各有其优缺点。比较而言,双T-DNA区法[2]适用范围较广,操作简便,基因转化效率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原物诱导启动子论文参考文献
[1].何丹丹.病原物诱导启动子GST1响应柑橘溃疡病诱导的功能结构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5
[2].孔维文,王丹丹,刘爱新.含双病原物诱导启动子无选择标记转基因烟草的获得[J].植物病理学报.2014
[3].孔维文,程嘉,李斌,骆中正,吴飞.植物受病原物诱导启动子概述[J].植物保护学报.2014
[4].孔维文,王丹丹,刘爱新.串联双病原物诱导启动子驱动基因表达的特性[J].植物病理学报.2013
[5].宋二玲.叁个病原物诱导启动子在转基因柑橘中受溃疡病菌和创伤诱导的表达分析[D].西南大学.2013
[6].马睿,陈华民,吴茂森,吴祖建,何晨阳.病原物诱导型植物启动子的研究方法[J].生物技术通报.2012
[7].彭舒.人工病原物诱导启动子调控npr1的载体构建及转化辣椒的初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8].王丹丹,王荣,唐丽丽,刘爱新,孔维文.含双病原物诱导启动子植物安全表达载体的构建[J].植物病理学报.2009
[9].王丹丹,刘爱新,唐丽丽,孔维文.双病原物诱导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活性分析[C].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10].黄真池,卢向阳,曾富华,叶耀华,刘媛.受病原物诱导的植物启动子PPPs在转基因辣椒中的活性[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