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服务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质量检测,力高,抽查合格率,工业产品质量,食品监督,质量体系,质量信誉,农业地方标准,农村公路,检测机构
区域服务业论文文献综述
陶涛[1](2019)在《宁夏“质量强区”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2月17日,从全区质量发展大会上了解到,我区紧紧围绕“质量强区”建设目标,扎实推进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提升,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增速超10%,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从全国第27位升至第23位。近年来,我区提出建立“六大质量体(本文来源于《宁夏日报》期刊2019-12-18)
于大勇[2](2019)在《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集聚效应突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于大勇)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之八》显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生产效率稳步提升,行业集中态势明显,区域集聚效应突出。高技术服务业具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创新性和辐射力强等特征,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期刊2019-12-16)
曾鑫峰,黄海燕[3](2019)在《体育服务业集聚、区域经济增长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上海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认为,产业集聚能够获得显着的外部经济效益;新经济地理学代表克鲁格曼在此基础上加入空间影响因素,解释了产业空间集聚现象和产业要素的空间流动。体育服务业作为体育产业中外延范围最广、产业融合度最高、辐射效应最强的产业业态,其发展程度是判断国家体育产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国家及各个省市高度重视体育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通过产业集聚的方式归集体育资源要素,推进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上海市体育服务业的发展一直居于全国前列,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在整个上海市体育产业的占比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其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已经有所显现。因此,定量研究上海市体育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状况、集聚效应以及溢出效应,对于优化我国体育产业布局和结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其他城市利用体育服务业赋能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研究方法:先前关于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忽视了经济变量间的空间相关性,从而导致模型估计产生偏误。随着近年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产业集聚的空间效应纳入到此类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因此本文基于2014-2017年上海市区县级的面板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海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7-2018)》、《上海统计年鉴》、上海市各区县的统计年鉴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上海市体育服务业的集聚特征、发展态势、经济溢出效应等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一步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利用Geoda软件计算出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并结合莫兰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探索上海市体育服务业是否呈现空间相关性;第二步运用Matlab2017b软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通过LM检验、R-LM检验、Hausman检验、LR和Wald检验确定最优拟合模型;第叁步对最优拟合模型进行空间效应分解,最终得到体育服务业集聚所带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溢出效应)系数及其显着性。研究结果:1)上海市体育服务业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集聚趋势不断加强,已初步形成了以徐汇区、黄浦区为核心的"中心-边缘"型的集聚态势,上海市西南部地区集聚程度不高,溢出效应较弱。2)上海市体育服务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并具有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即上海市体育服务业集聚不仅对本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带动作用。3)上海市体育服务业的集聚实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共享,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专业化程度,拉动了本地区的区域增长;同时以体育赛事、运动项目为核心的体育服务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性和产业融合度,都加强了邻近地区资本要素的合理流动,从而促进了邻近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4)经济距离矩阵下产业集聚程度的间接效应系数要明显大于邻接矩阵,因此上海市体育服务业集聚以经济距离为主要的经济溢出路径,体育服务业集聚所带来的知识、技术溢出是以各区县间的经济活动往来作为主要载体。研究结论与建议: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加快体育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地利用好上海市重点区域的特色资源,构建"一核、两带、多点"的体育产业发展空间体系,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和外部效益。2)搭建资源要素交流平台,打通经济溢出路径。政府层面要积极搭建体育服务平台,包括体育赛事资源的交流平台、经济交往的互动平台、体育贸易的合作平台、体育科技的创新平台等,打破原有的行政壁垒,提高人、财、物等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共同打造体育服务生态圈。3)集聚重点突出,避免结构趋同。一是集聚体育服务业主体,努力引进国际知名的体育服务机构和体育组织,加快集聚区内企业间的人才、知识、技术的交流互动。二是集聚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各类国内外品牌赛事、大中型场馆设施、体育服务综合体等,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经济外部性,盘活体育场馆、体育公园等公共空间资源。4)依托长叁角一体化战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要抓住长叁角一体化的发展机遇,促进长叁角体育服务业的合作与创新,整合各地区的优势资源,加强叁省一市间的互惠互通,共同构建长叁角地区体育资源共享库,充分发挥上海市体育服务业的"示范效应"和"涓滴效应",实现区域联动发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4](2019)在《东莞CBD:东莞未来经济新引擎》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莞国际商务区定位为东莞的市级CBD、市区客厅和未来经济新引擎,规划形成金融科贸区、国际生活区、创新活力区和总部运筹区四大区域,聚焦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规划总建筑面积510万平方米,包含商务办公、商业消费、居住、城市配套等功能,着力打(本文来源于《东莞日报》期刊2019-10-23)
雷振丹,陈子真[5](2019)在《区域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抑或多样化集聚?》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视角,结合2004-2016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就二者是否对区域创新产生影响,内在作用机理及其主次关系,是否存在规模、阶段与区域差异性特征等展开了理论与实证的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都对区域创新产生促进影响,后者作用的效应更强,分别通过MAR外部性专业化创新和Jacobs外部性区域协同创新予以实现,作用效应存在阶段性、区域性和城市规模性等差异。据此从提升区域创新视角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的最佳效益优化路径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探讨》期刊2019年10期)
俞荟[6](2019)在《现代服务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的人才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以芜湖区域经济现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现代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分析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中人才需求的缺口问题,以芜湖市重点产业金融产业、工业设计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现状为依据,总结出产业人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矛盾,并据此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高校、企业、社会、政府形成共同价值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构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重要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9年29期)
赵丽华,师泽萸,王亚广[7](2019)在《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建立TOPSIS价值函数模型分析了我国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并对影响服务业发展潜力的因素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不同省份之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相差较大,其中西部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较大,中部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中等,东部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较小;经济发展水平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呈负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越低。(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董华,陈蕾[8](2019)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税收贡献和税收负担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09-2016年生产性服务业的税收数据,测度我国不同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并通过面板数据分析验证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区服务业税收负担、地区经济对外依存度和地区城市化率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显着的负向作用,地区财政支出强度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显着的正向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程小阳,鲁朝云[9](2019)在《基于区域合作视角的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介绍,逐步引出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区域联系,分别从广州市与周边区域经济联系与产业联系、联系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综合广州市生产性服务区域合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简单论述区域合作开展的理论基础。通过建立并健全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推动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9年17期)
刘丽萍,刘家树[10](2019)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创新经济增长》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产函数和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建立理论和计量模型,运用空间计量探讨安徽省及其临近叁大城市在2010—2016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城市创新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追赶型省域城市创新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与增长,承受临近省域大都市的显着性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城市规模、FDI和财政科技拨款促进城市创新经济集聚增长,而电信网络有多样化溢出效用。为促进城市创新经济稳健增长,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结构、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适度提升城市规模和质量、积极发挥政府财政引导作用和构筑城市创新经济错位发展,是较为合理的政策安排。(本文来源于《经济经纬》期刊2019年05期)
区域服务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 于大勇)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之八》显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生产效率稳步提升,行业集中态势明显,区域集聚效应突出。高技术服务业具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创新性和辐射力强等特征,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服务业论文参考文献
[1].陶涛.宁夏“质量强区”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N].宁夏日报.2019
[2].于大勇.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集聚效应突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9
[3].曾鑫峰,黄海燕.体育服务业集聚、区域经济增长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上海市为例[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东莞CBD:东莞未来经济新引擎[N].东莞日报.2019
[5].雷振丹,陈子真.区域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专业化抑或多样化集聚?[J].现代经济探讨.2019
[6].俞荟.现代服务业转型与升级过程中的人才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以芜湖区域经济现状为例[J].中国市场.2019
[7].赵丽华,师泽萸,王亚广.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评价[J].商业经济研究.2019
[8].董华,陈蕾.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税收贡献和税收负担视角[J].北方经济.2019
[9].程小阳,鲁朝云.基于区域合作视角的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9
[10].刘丽萍,刘家树.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创新经济增长[J].经济经纬.2019
标签:质量检测; 力高; 抽查合格率; 工业产品质量; 食品监督; 质量体系; 质量信誉; 农业地方标准; 农村公路; 检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