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输送能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气管道,耗能设备,节能监测
输送能效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豪,管维均,徐洪敏,许铁,张轩[1](2016)在《“十二五”期间油气管道输送系统设备能效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介绍"十二五"期间油气长输管道系统各类主要耗能设备能效监测情况,分析了耗能设备运行效率变化趋势和主要参数合格率,输油泵、加热炉、天然气压缩机组的平均运行效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反映了"十二五"期间能效监测工作为节能管理和节能措施的实施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研究给出了主要耗能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对应采取的建议措施,为"十叁五"期间节能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提供了方向和技术措施,有助于促进油气管道系统节能运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石油石化节能》期刊2016年11期)
范明月[2](2016)在《原油管道输送系统能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生产的原油多采用加热输送的方式,原油长输过程中,运行参数的不合理,会增加能源消耗量,因此为了使原油管道节能降耗运行,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原油管道系统主要由管段、输油站组成,输油站可能为热站、泵站或热泵站,现有对原油管道系统用能分析及评价技术均处于单体设备的分析上,没有从过程系统节能控制角度形成一套指导原油管道系统用能测试、评价及分析的体系方法。本文分别对原油管道及输油站进行用能平衡分析,从能耗角度出发,提出管道及输油站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管道能耗特点,建立整个原油管道系统能效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能效指标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管道中各设备单元的能效水平。根据隶属度与权重的关系,分析出管段能耗最大的位置,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调节各指标提高能效系数。并针对泵站热站的单体设备的节能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熵权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权重的大小,并将权重运用到灰色关联度的计算中,计算出各台耗能设备的关联度系数,进而评价耗能设备用能情况的好坏。对热站中耗能单体设备加热炉进行节能评价,负荷率的高低不同时,各评价指标对热效率的影响差异较大,首次将负荷率作为评价加热炉节能运行状况的一项指标,并计算出各指标权重。结合单体的节能监测与管道系统能效指标体系,分析管道能耗状况,从而寻找提高管道能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6-05-21)
唐辉强,余鹏[3](2014)在《复杂空调系统输送能效比的理论分析及实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空调系统输送能效比(ER)的理论分析,量化了复杂系统(多次泵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现场实测值的计算公式,介绍了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工程实例进行了实测分析。(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王胜贤[4](2013)在《夏热冬冷地区空调水系统输送能效比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民用建筑空调水系统中,水泵的能耗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空调水系统输送能效比是水系统性能节能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DB33/1036-2007)及《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均规定了最大输送能效比的限值。以工程实例为基础,输送能效比的几种计算方法各有其限值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王胜贤[5](2013)在《夏热冬冷地区空调水系统输送能效比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民用建筑空调水系统中,水泵的能耗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空调水系统输送能效比是水系统性能节能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DB33/1036-2007)及《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均规定了最大输送能效比的限值。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输送能效比的计算方法,分析比较了这几种限值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制冷(2013年第02期总第103期)》期刊2013-11-01)
徐建波,龚延风[6](2012)在《区域供冷管网输送能效比计算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区域供冷管网水系统输送能效比的预测模型。区域供冷系统相比常规集中空调系统是否节能,关键在于主机的节能量与室外管网输送能耗的抵消结果。分析了区域供冷室外管网输送能效比的主要影响因素,以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为平台,借助人工神经网络强大的函数映射能力,应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区域供冷管网输送能效比的预测模型。该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对区域供冷管网系统的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2年05期)
卜增文,夏春海,周俊杰[7](2011)在《复杂空调系统输送能效比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对于输送能效比的计算比较简单,对于多级且各级泵输送的供回水温差和流量不同的复杂的空调冷冻水系统,不能直接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有的公式进行计算,即使按照此标准进行计算,也会出现计算结果不惟一的情况。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根据输送能效比的基本定义,用3种方法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提出:采用冷水机组的额定制冷量和系统参与输送的所有水泵电机的额定功率进行评价,既保证计算结果的惟一性,又更切合实际工程设计,简化计算,对空调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评价也更加科学,能够控制实际运行时的输送能效比。(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1年05期)
唐辉强,余鹏,余凯伦[8](2011)在《关于多次泵冷水系统输送能效比计算及评判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中冷水系统输送能效比的计算公式不能满足复杂系统输送能效比的计算,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多级泵系统输送能效比的计算方法及判定依据。(本文来源于《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期刊2011年04期)
卜增文,夏春海,周俊杰[9](2010)在《复杂空调系统输送能效比计算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评价空调系统中水系统输送效率?《公共建筑节能设汁标准》(GB 50189-2005)中给出输送能效比(ER)的计算公式为:ER=0.002 342 H/(△Tη),式中,H为水泵设计扬程,m;△T为供回水温差,℃;η为水泵在设计工作点的效率,%。该公式是依据一次泵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的计算公式,在具体工程中,一次(本文来源于《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11-09)
黄伟,刘谨,李继路[10](2009)在《关于空调冷冻水输送能效比计算的一点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提出的空调冷冻水输送能效比计算公式不能满足复杂、新型空调方式(如多级泵系统、冷辐射系统等)的要求,提出了根据空调计算冷负荷分布的"加权法"对整个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进行计算的新方式,供设计研究人员进行参考。(本文来源于《制冷》期刊2009年01期)
输送能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生产的原油多采用加热输送的方式,原油长输过程中,运行参数的不合理,会增加能源消耗量,因此为了使原油管道节能降耗运行,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原油管道系统主要由管段、输油站组成,输油站可能为热站、泵站或热泵站,现有对原油管道系统用能分析及评价技术均处于单体设备的分析上,没有从过程系统节能控制角度形成一套指导原油管道系统用能测试、评价及分析的体系方法。本文分别对原油管道及输油站进行用能平衡分析,从能耗角度出发,提出管道及输油站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管道能耗特点,建立整个原油管道系统能效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能效指标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管道中各设备单元的能效水平。根据隶属度与权重的关系,分析出管段能耗最大的位置,分析其原因,有针对性调节各指标提高能效系数。并针对泵站热站的单体设备的节能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熵权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权重的大小,并将权重运用到灰色关联度的计算中,计算出各台耗能设备的关联度系数,进而评价耗能设备用能情况的好坏。对热站中耗能单体设备加热炉进行节能评价,负荷率的高低不同时,各评价指标对热效率的影响差异较大,首次将负荷率作为评价加热炉节能运行状况的一项指标,并计算出各指标权重。结合单体的节能监测与管道系统能效指标体系,分析管道能耗状况,从而寻找提高管道能效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输送能效论文参考文献
[1].刘国豪,管维均,徐洪敏,许铁,张轩.“十二五”期间油气管道输送系统设备能效监测分析[J].石油石化节能.2016
[2].范明月.原油管道输送系统能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
[3].唐辉强,余鹏.复杂空调系统输送能效比的理论分析及实测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
[4].王胜贤.夏热冬冷地区空调水系统输送能效比的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5].王胜贤.夏热冬冷地区空调水系统输送能效比的探讨[C].浙江制冷(2013年第02期总第103期).2013
[6].徐建波,龚延风.区域供冷管网输送能效比计算模型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2
[7].卜增文,夏春海,周俊杰.复杂空调系统输送能效比计算方法[J].制冷与空调.2011
[8].唐辉强,余鹏,余凯伦.关于多次泵冷水系统输送能效比计算及评判的探讨[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1
[9].卜增文,夏春海,周俊杰.复杂空调系统输送能效比计算方法的探讨[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10].黄伟,刘谨,李继路.关于空调冷冻水输送能效比计算的一点看法[J].制冷.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