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星图匹配识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星敏感器,星图识别,天球分区,多特征匹配
星图匹配识别论文文献综述
王军,何昕,魏仲慧,吕游,穆治亚[1](2019)在《基于多特征匹配的快速星图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星敏感器探测灵敏度的提高,导航星表中恒星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星图识别的识别速度和识别率降低。因此,为了提高星图识别的识别速度和识别率,文中在叁角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匹配的快速星图识别算法。首先,采用天球的内接正二十面体法对预处理后的星表进行分区。然后,将特征叁角形的边长以及外接圆和内切圆半径的乘积作为特征值构建导航特征库,并根据后者的哈希函数对特征库进行分块。在识别的过程中,利用观测叁角形外接圆和内切圆半径乘积的哈希函数实现导航特征库子块的快速定位,并在该子块内采用多特征匹配的方法得到观测叁角形的识别结果,最后根据该结果确定星敏感器视场所包含的天球子区域,并在子区域内完成视场中其它导航星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的识别性能与导航特征库的分块数有关,在选择合适的分块数后,与常用叁角形算法相比,算法在识别速度,识别率以及对星等误差和假目标的鲁棒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算法的平均识别时间和识别率分别为17.161ms和98.58%,满足星敏感器对高识别速度和识别率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李琳[2](2019)在《数字天顶望远镜中的星图识别与匹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式天顶望远镜是一种新型的光学天体测量仪器,其主要用途是测定地球自转参数(Earth Rotation Parameter,ERP,包括UT1与极移),或是测定台站的天文经纬度。数字式天顶望远镜采用对测站所在地天顶方向恒星拍照的观测方式,得到观测图像。再根据观测图像中的恒星,确定天顶在天球参考架中的坐标。在这整个过程中,天顶望远镜的原始观测数据是成对出现的图像,后续一系列数据处理的基础就是对底片中星象的准确匹配与识别,识别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时解算的最终精度。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简要介绍了天顶筒测量世界时的基本原理,深入地讨论和研究了天顶筒世界时观测系统的星图识别与匹配流程,主要可分为:图像预处理、星象中心提取、参考星的位置计算和星象匹配方法等相关内容;2.为了实现星图识别与匹配的全过程,满足天顶望远镜测量世界时的需求,对涉及的各种算法分别进行了分析比较,寻求计算量适中,便于实现和实时处理的算法;3.在梳理完善天顶望远镜星图识别与匹配方法的基础上,以实测数据为例,独立完成了图像的星图识别软件的编写和调试工作,实现了全部功能,得出了最终的匹配结果及底片模型;4.通过实际观测图像的归算,对软件进行了可靠性论证和定量精度评估,证实了本文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为国家授时中心的天顶筒世界时测量系统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论文旨在研究数字天顶望远镜中的星图识别与匹配过程的理论流程、程序实现与评估。力求在没有现成软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软件编写并实现星图识别与匹配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期刊2019-06-01)
郭磊,李保权,曹阳,桑鹏[3](2018)在《基于叁角形匹配的星图识别算法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星图识别算法中叁角形算法应用最为成熟和广泛,但作为算法识别基元的叁角形由于特征维数低,导致冗余匹配和错误识别几乎不可避免。鉴于传统叁角形算法识别成功率较低,新算法对传统算法进行了针对性改进,增加了检测第四颗星操作,特征维数由叁维变成了四维,并对其它待测星进行逐一验证,大幅提高了识别成功率;但随之增加的大量运算降低了算法运行效率,因此新算法在最核心叁角形匹配中构造了哈希表,并将待匹配星对按照星角距排序运用二分查找极大程度减少了特征量的比较次数,一改经典算法中遍历的低效。同时巧妙利用导航星数较少的特点,用短整数代替整数存储使导航星库的存储容量降低1/3的同时提高了CPU中cache的命中率,从硬件层次上提升了算法效率。仿真试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识别成功率和运行效率均明显由于传统叁角形算法。(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赵启坤,严小军[4](2017)在《基于帧间角距匹配的跟踪模式星图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星敏感器的跟踪匹配速率,提高星敏感器姿态更新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帧间角距匹配的跟踪模式星图识别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上一时刻的角距匹配信息构建了一个实时跟踪星库,并把当前时刻的角距信息在实时跟踪星库中进行匹配识别,识别成功后利用识别时用到的信息对实时跟踪星库进行更新。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匹配时间短、匹配成功率高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导航与控制》期刊2017年02期)
李超兵,袁艳艳,王丹晔[5](2016)在《基于特征图形匹配法的高效星图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星敏感器使用的星图识别算法存在的冗余匹配、匹配时间长、识别率低等缺点,对星图识别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高效星图识别方法。该算法首先对传统星表进行处理,取出冗余信息,重新分配天区,使每个天区的导航星数目均匀,将分区以及处理后的星表信息重新存储并作为导航星库,然后通过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并提取特征信息,与导航星库中的特征信息进行匹配,从而改善传统星图匹配算法出现冗余匹配、匹配时间过长及识别率低等缺点。完成算法设计后,选取视场为15°×15°的大视场星敏感器,对该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分析,可以发现该算法可以实现部分天区与拍摄星图匹配时间在20ms以内,全天区星图的识别和匹配时间在1.5s以内,识别率达到98%以上,印证了该算法可以提高识别的成功率并且缩短识别时间,使识别算法具有高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踪华,汪渤,周志强,高磊,李笋[6](2015)在《一种基于模式匹配的自主星图识别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便于星光定姿系统在线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式匹配的自主星图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建立了一种新的星模式描述方法,然后用该模式描述方法建立观测星的模式和导航星模式数据库,最后通过观测星模式与导航星模式数据库进行匹配,完成星图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星图识别算法与传统的算法相比,对观测位置误差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需要的存储空间更少,计算速度更快.(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鹿瑶,张晓祥,孙荣煜[7](2015)在《基于冗余递减匹配的星图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目标光学观测过程中,当望远镜的指向误差与跟踪误差显着时,很难使用邻域匹配的方法完成背景恒星的配准.基于星对角距冗余递减匹配的思想,实现了一种背景恒星的高效识别方法.利用多种条件下的仿真星图以及实测图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方法提高了识别成功率,且耗时少,可以准确、快速地完成星图匹配工作.(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肖楚琬,郭少军,李德栋[8](2015)在《一种基于点对构造与星等差的近红外星图匹配识别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叁角形星图识别算法冗余匹配多,对噪声鲁棒性差,为此,为了提升获取恒星质心位置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恒星星等差和点对距离的恒星星图匹配方法,完成了星空图像中恒星的识别与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获得的恒星质心位置具有较高的精度,在实际拍摄近红外星空图像恒星目标的匹配与识别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5年09期)
倪娜,洪娟,赵友,孟倩,王汀[9](2014)在《一种位并行近似串匹配的星图识别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位并行法近似串匹配的星图识别新方法。首先为选取的导航星建立相应的模式串,然后利用改进的并行化动态规划矩阵算法(BPM)为观测星图中的星体寻找匹配的导航模式,并验证匹配结果的正确性,完成星图识别。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算法简便、导航星库存储容量小,抗干扰能力强,有很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王哲,郭少军[10](2013)在《一种基于径向和环向模式特征量的近红外星图匹配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近红外星空目标分布的特征分析,对近红外恒星目标进行了径向模式特征量的构造和环向模式特征量的构造,并对经构造得到的特征库和基于标准星空坐标数据完成的星空导航匹配库进行了模式特征量的匹配识别。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3年06期)
星图匹配识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数字式天顶望远镜是一种新型的光学天体测量仪器,其主要用途是测定地球自转参数(Earth Rotation Parameter,ERP,包括UT1与极移),或是测定台站的天文经纬度。数字式天顶望远镜采用对测站所在地天顶方向恒星拍照的观测方式,得到观测图像。再根据观测图像中的恒星,确定天顶在天球参考架中的坐标。在这整个过程中,天顶望远镜的原始观测数据是成对出现的图像,后续一系列数据处理的基础就是对底片中星象的准确匹配与识别,识别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时解算的最终精度。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简要介绍了天顶筒测量世界时的基本原理,深入地讨论和研究了天顶筒世界时观测系统的星图识别与匹配流程,主要可分为:图像预处理、星象中心提取、参考星的位置计算和星象匹配方法等相关内容;2.为了实现星图识别与匹配的全过程,满足天顶望远镜测量世界时的需求,对涉及的各种算法分别进行了分析比较,寻求计算量适中,便于实现和实时处理的算法;3.在梳理完善天顶望远镜星图识别与匹配方法的基础上,以实测数据为例,独立完成了图像的星图识别软件的编写和调试工作,实现了全部功能,得出了最终的匹配结果及底片模型;4.通过实际观测图像的归算,对软件进行了可靠性论证和定量精度评估,证实了本文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为国家授时中心的天顶筒世界时测量系统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论文旨在研究数字天顶望远镜中的星图识别与匹配过程的理论流程、程序实现与评估。力求在没有现成软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软件编写并实现星图识别与匹配的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星图匹配识别论文参考文献
[1].王军,何昕,魏仲慧,吕游,穆治亚.基于多特征匹配的快速星图识别[J].光学精密工程.2019
[2].李琳.数字天顶望远镜中的星图识别与匹配方法[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2019
[3].郭磊,李保权,曹阳,桑鹏.基于叁角形匹配的星图识别算法及优化[J].电子设计工程.2018
[4].赵启坤,严小军.基于帧间角距匹配的跟踪模式星图识别[J].导航与控制.2017
[5].李超兵,袁艳艳,王丹晔.基于特征图形匹配法的高效星图识别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6
[6].踪华,汪渤,周志强,高磊,李笋.一种基于模式匹配的自主星图识别算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5
[7].鹿瑶,张晓祥,孙荣煜.基于冗余递减匹配的星图识别方法[J].天文学报.2015
[8].肖楚琬,郭少军,李德栋.一种基于点对构造与星等差的近红外星图匹配识别算法[J].电子设计工程.2015
[9].倪娜,洪娟,赵友,孟倩,王汀.一种位并行近似串匹配的星图识别算法[J].宇航学报.2014
[10].王哲,郭少军.一种基于径向和环向模式特征量的近红外星图匹配识别方法[J].红外.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