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接触网络论文-潘君

社会接触网络论文-潘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接触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矿工不安全行为,小群体,《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网络模型及其应用:基于社会接触的视角》,防御策略

社会接触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潘君[1](2019)在《基于社会接触角度的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防御策略——评《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网络模型及其应用:基于社会接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矿业事故发生率及死亡人数均有较大幅度下降,但矿难事故仍偶有发生,引发矿难的行为源头及矿工的不安全行为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我国矿业主管单位每年都会对矿企和矿工进行安全教育,矿企也会对矿工的行为进行规范,但基于制度性的强制规范并未做到源头识别、提前防御或制止。《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网络模型及其应用:基于社会(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9期)

卢春天,赵云泽,李一飞[2](2017)在《沉默的大多数?媒介接触、社会网络与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那些遭受环境伤害的群体会是沉默的大多数吗?基于2014年在西北四省县(区)对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在经历环境危害后,有65.25%的人会进行各类的环境抗争行为,只有34.75%的人选择沉默。通过二分类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媒介接触在农村居民的环境抗争中起了显着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传统媒介的"接触强度"和新媒介的"信任度"对农村居民的环境抗争的促进作用较为敏感。而以往在城市居民环境抗争中有着积极影响的社会网络在农村居民的环境抗争中则没有发挥显着的作用。随着乡村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同媒介的接触及其信任度是造成环境抗争或沉默行为选择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国际新闻界》期刊2017年09期)

范雄智,刘仲琦,程伟彬,顾菁,郝元涛[3](2017)在《男男性接触者同伴社会网络规范对其HIV检测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了解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基本情况和HIV检测情况;探索MSM同伴社会网络规范对其HIV检测行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2~5月在广州MSM社区组织门诊点招募MSM,并采用面对面的问卷访谈方式调查其同伴社会网络特征和HIV检测情况。结果:研究共招募397名MSM核心成员ego,其HIV检测情况为:74.8%曾经(本文来源于《2017年中国卫生统计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8-22)

苗红果[4](2016)在《网络社会环境下90后大学生骨干媒介接触行为现状调查研究——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90后大学生骨干媒体接触行为现状,进而分析了网络社会环境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6年21期)

许晴,祖正虎,张文斗,徐致靖,黄培堂[5](2012)在《基于社会接触网络的大规模人群天花传播并行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天花生物恐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潜在威胁。本文利用并行仿真的技术手段,研究天花在大规模城市人群中的传播规律并对环形接种和大规模疫苗接种这两种主要的天花疫苗接种策略进行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形接种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天花疫情的扩散,在天花疫苗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采用该措施。(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期刊2012年10期)

吴亚琼,黄淑琼,谭莉,程丽薇,龙璐[6](2013)在《中小学生的社会网络接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中、小学生的社会接触信息,掌握中、小学生的接触模式和特点,为制定重点人群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抽取湖北省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学校共计502名学生进行日常接触行为调查,并计算关闭学校和正常上课情况下的有效接触率。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68份,问卷共记录1d内5355条接触信息,其中62.4%的接触发生于学校,59.6%的接触持续时间大于1h,56%为每天发生的接触。不同场所和持续时间中接触主要以"交谈"为主。随着接触频率的增加,身体接触的比例逐渐增加。关闭学校情况下,有效接触率仅为正常上课的40%。结论关闭学校等削弱学生之间接触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学生的有效接触率,进而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3年12期)

祖正虎,郑涛,许晴,梅珊,朱一凡[7](2010)在《动态社会接触网络上的H1N1控制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一个动态社会接触网络生成算法,基于该算法可得到同时具有无标度和小世界特性的网络模型;在讨论H1N1病程发展模型及传播参数的基础上,运用该模型对疫情在隔离、随机免疫、目标免疫和熟识者免疫四种控制措施下的发展趋势开展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目标免疫在上述四种控制措施中效能最高。模型算法与仿真结果对于传染病的社会传播控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0年09期)

郎晓黎[8](2009)在《网络已成儿童重要知识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儿童和青少年闯入无边无际的网络世界,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源泉,同时也成为他们进行交流、交友乃至娱乐的主要通道之一。    根据CNNIC调查数据,截至2008年底,我国未成年人(18岁以下)的网民数已占全部2.98亿网民的39.5%,(本文来源于《通信产业报》期刊2009-05-18)

朱军礼,张洪波,郑迎军,Kyung-Hee,Choi,朱义彬[9](2008)在《男男性接触者社会网络与艾滋病高危行为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年轻男男性接触者(MSM)社会网络与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关系,为开展社会网络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答者驱动方法在安徽合肥市招募研究对象,共有193名符合条件的男男性接触者接受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最近6个月性伴数、性行为,个体核心社会网络等。结果在个体近6个月肛交性伴数≥2个的预测模型中,若核心社会网络成员中女性成员达到半数及以上,报告肛交性伴数≥2个的危险性是核心网络成员均为男性的0.174倍(95%CI=0.043~0.705),若核心社会网络成员中大学及以上文化达到及超过半数者,报告肛交性伴数≥2个的危险性是核心社会网络成员中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未达到半数者的0.472倍(95%CI=0.236~0.947)。若核心社会网络成员全都支持调查对象的性取向,报告肛交性伴数≥2个的危险性为核心社会网络成员不全支持者的2.141倍(95%CI=1.128~4.065);在个体近6个月无保护肛交(UAI)预测模型中,若核心社会网络成员均知道调查对象性取向、调查对象与核心社会网络成员间无性关系,报告UAI的危险性分别是调查对象性取向在其核心社会网络成员不全公开者的1.955倍(95%CI=1.071~3.716)、调查对象与核心社会网络成员间有性关系者的0.239倍(95%CI=0.126~0.454)。结论社会网络是艾滋病危险行为扩散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网络是当前遏制艾滋病在MSM人群中扩散的重要资源和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2008年04期)

社会接触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那些遭受环境伤害的群体会是沉默的大多数吗?基于2014年在西北四省县(区)对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在经历环境危害后,有65.25%的人会进行各类的环境抗争行为,只有34.75%的人选择沉默。通过二分类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媒介接触在农村居民的环境抗争中起了显着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传统媒介的"接触强度"和新媒介的"信任度"对农村居民的环境抗争的促进作用较为敏感。而以往在城市居民环境抗争中有着积极影响的社会网络在农村居民的环境抗争中则没有发挥显着的作用。随着乡村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同媒介的接触及其信任度是造成环境抗争或沉默行为选择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接触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潘君.基于社会接触角度的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防御策略——评《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网络模型及其应用:基于社会接触的视角》[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2].卢春天,赵云泽,李一飞.沉默的大多数?媒介接触、社会网络与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7

[3].范雄智,刘仲琦,程伟彬,顾菁,郝元涛.男男性接触者同伴社会网络规范对其HIV检测行为的影响[C].2017年中国卫生统计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4].苗红果.网络社会环境下90后大学生骨干媒介接触行为现状调查研究——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J].山西青年.2016

[5].许晴,祖正虎,张文斗,徐致靖,黄培堂.基于社会接触网络的大规模人群天花传播并行仿真[J].军事医学.2012

[6].吴亚琼,黄淑琼,谭莉,程丽薇,龙璐.中小学生的社会网络接触特征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

[7].祖正虎,郑涛,许晴,梅珊,朱一凡.动态社会接触网络上的H1N1控制仿真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

[8].郎晓黎.网络已成儿童重要知识来源[N].通信产业报.2009

[9].朱军礼,张洪波,郑迎军,Kyung-Hee,Choi,朱义彬.男男性接触者社会网络与艾滋病高危行为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

标签:;  ;  ;  ;  

社会接触网络论文-潘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