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体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瘀阻证,磁珠,质谱
液体芯片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贤,殷海波,姜泉,焦娟[1](2019)在《运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建立类风湿关节炎及湿热瘀阻证血清多肽质谱分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风湿性关节炎(RA)及其RA湿热瘀阻证的血清多肽质谱分类模型,为RA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60例RA患者根据证型分为湿热瘀阻证(30例)及非湿热瘀阻证(30例),3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以R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RA湿热瘀阻证患者与非湿热瘀阻证患者相比较,收集患者血清标本,以磁珠法分离血清多肽后,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分析。通过ClinProt Tools软件进行差异分析,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RA血清多肽分类模型通过GA-5算法所建立分类模型为最优分类模型,由m/z分别为2 601.05、4 967.60、6 639.43、1 866.29、8 144.63的五个多肽组成,该模型识别率为94.74%,交叉验证率为81.96%,盲法验证准确率为97.50%。RA湿热瘀阻证血清分类模型由GA-7算法所建立分类模型为最优分类模型,由m/z分别为5 740.43、4 251.35、2 863.03、1 607.22、4 531.50的五个多肽组成,该模型识别率为97.50%,交叉验证率为80.05%,盲法验证准确率为90.00%。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诊断指纹图谱模型对于RA及湿热瘀阻证的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赵春雨[2](2019)在《基因芯片与液体快速培养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对照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探讨基因芯片与液体快速培养技术对诊断耐药结核病的对照分析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慢性排菌或复治失败;②痰涂片阳性;③初治失败;④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够完整;②耐药检测失败。本组患者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58.35±5.50)岁,其中18例为15~39岁,36例为40~59岁,46例为60~78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其痰液标本,指导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6-12)
吴杰[3](2019)在《微流控芯片在磁性液体性能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无论是对微流体控制芯片设备的加工精度还是控制方法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其相比于传统研究平台具有低样品消耗量、低反应时间、精细化、易操控和多功能性等众多的优势,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一直以来,磁性液体都是微流控领域研究的重点。磁性液体作为一类智能流体,通常可以分为铁磁流体(ferrofluids)或磁性纳米流体(magnetic nano fluids)和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 fluids,MRF)。磁场力可直接作用于微管道内的磁性物质,也可以借助磁性液体操纵无磁性物质。基于铁磁流体制作的磁阀、磁泵、磁塞等在微流控领域中屡见不鲜。但是,长久以来粒径在百纳米的磁性液体却被微流控研究者们忽视。这种磁性液体相比于一般的铁磁流体有着更强的磁性,相比于磁流变液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并在药物运输、细胞标记、物质筛选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价值。在外磁场作用下,开展磁性液体中颗粒链的生成、磁性或非磁性颗粒的分离、以及微磁性液滴的监测表征等方面的研究对于分析磁流变机理,并进一步拓展其应用有着重要意义。结合微流控芯片的显着优势,本文使用常规软光刻微流体芯片和3D打印微流体芯片对磁性液体开展多方面的研究,特别是颗粒尺度在几纳米到百纳米的磁性液体。具体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粒径磁性液体的研制与力学性能研究。具有很好沉降稳定性的铁磁流体是微流控芯片中最常使用的磁性基体,但是其几个纳米的磁性颗粒表现出很小的磁力,同时并不显着的磁流变效应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首先,本文基于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Fe304颗粒,虽然它们的粒径差别很大(40 nm-200 nm),但是磁学性质几乎相同。将这些磁性颗粒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得到不同粒径并具有很好沉降稳定性的磁性液体,分别表示为MRF-40,MRF-100,MRF-200。平板流变仪测试了它们在磁场作用下的流变性能,发现相对磁流变效应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增加。分子动力学模拟了磁场作用下叁种磁性液体的颗粒排布,它们形成的颗粒链依次为密集而细长到略有加粗,再到稀疏且粗短。这样的颗粒链结构变化与将磁性液体注射入透明微流控芯片中观察到的情形表现出一致的趋势,这可以很好地解释流变仪测试得到的叁种磁性液体性能差异。这说明大颗粒基磁性液体的较高磁流变效应源于施加磁场下较强的微观颗粒链结构。2.微流控芯片管道中磁性纳米球的粒径筛选。磁性颗粒在药物运输,磁标记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百纳米的磁性颗粒。这对得到粒径均匀的磁性颗粒提出了迫切需求。由于得到的磁性颗粒分布在较宽范围内,本文使用配备永磁铁的自聚焦微流体管道对磁性纳米球进行尺寸选择性分离。在外部磁场下,施加在颗粒上的磁场力导致其在层流路径上发生与尺寸相关的偏转,并进而完成有效的颗粒分离。通过调整磁体与主通道之间的距离,从直径在40 nm至280 nm范围内的多分散颗粒溶液中获得了两个单分散纳米球样品(平均直径90 nm和平均直径160 nm)。基于静磁场和层流模型,利用数值模拟预测和优化了纳米球的迁移。通过模拟获得了两个粒径阈值,并且该阈值是磁铁与管道距离的函数。因此,当两个入口的流速保持不变时,可以在某个颗粒尺寸范围确定磁铁的适当位置。3.集成磁铁阵列的3D打印微流控器件的研制及其磁分离研究。长久以来无磁性颗粒操控是微流控中磁性液体研究的重点,普通的软光刻芯片极大地限制了复杂磁场的施加和磁分离的效率。本文制作了一种透明、高精度3D打印微流控装置,并将该装置与磁铁阵列集成用于磁操作。器件中的保留沟槽可以很好地约束Halbach阵列或传统的交替阵列。首先,展示了长距离情境下Halbach阵列和传统的交替阵列的磁场和磁场梯度,其次,证实Halbach阵列产生的磁场在理论和实验分析中都优于其他阵列。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的颗粒轨迹验证了数值模拟的结论。Halbach阵列下颗粒轨迹的偏转角大于交替阵列的偏转角,同时偏转角会随着体积流速的增加而减小。偏转角的差异解释了磁操控中颗粒尺寸的依赖性。此外,该工作中的3D打印材料是透明的,加工精度高,并且样品内的残留树脂易于去除。这些结果表明,与Halbach阵列集成的3D打印设备具有出色的磁处理能力,在颗粒分选、分离和混合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4.集成巨磁阻微流控系统中磁性液滴的原位监测研究。流动聚焦装置中的微磁性液滴可以使用高速摄影记录。此外,磁阻传感器也是原位监测的一种有效工具。但是针对于顺磁性物质,过大外磁场激发可能会直接导致传感器的饱和,因而研究磁性液滴在微弱磁场作用下的磁化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首先,使用流动聚焦管道制备磁性液滴,改变分散相和连续相流速和二者的流速比可以得到不同模态液滴,文中主要体现为从“挤压”到“滴”模态的转变。特别地,在一定的两相流速比范围内,液滴会进入特殊的非线性“分岔”模态,表现为一个大的液滴后面紧跟一个小的“卫星”液滴。其次,在硅片表面加工制作了巨磁阻(GMR)传感器。文中详细介绍了在洁净室中制作GMR传感器的过程,它包含至少两次剥离脱落(lift-off)工艺。对得到的传感器作了磁场响应表征,将制备的传感器与流动聚焦管道键合。最后,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微液滴在100 Oe外磁场作用下的结构变化,直径为50 μm或60 μm的液滴产生的磁场足以被GMR传感器监测。这对于磁阻微流控系统中超顺磁材料的监测表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程武[4](2018)在《长城润滑油:孕育大国重器液体芯片》一文中研究指出12月1日,中央电视台权威播报了2018年度国家“诚信之星”荣誉称号颁奖典礼。长城润滑油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与其它九位“诚信之星”个人共同登上了领奖台。作为道德楷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诚信之星”以重信践诺、信誉至上的诚信事迹,彰显了当(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18-12-07)
王小路,梅敏,刘光初,胡群芳,史安良[5](2018)在《基因芯片与液体快速培养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对照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因芯片与液体快速培养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对照性结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结核病患者,收集其痰液标本,同时以液体快速培养法和基因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以液体快速培养法为标准,判断基因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并以药敏试验为标准,判断基因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异烟肼的耐药性。结果 (1)以液体快速培养法为标准,基因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 67%、95. 00%、96. 08%、77. 55%,Kappa检验显示两者一致性较高;(2)基因芯片法、液体快速培养法检测总阳性率分别为50. 00%(50/100)、58. 00%(58/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以液体快速培养法阳性标本经药敏试验检测利福平、异烟肼的耐药结果为标准,基因芯片法检测利福平耐药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 78%、97. 96%、87. 50%、96. 00%,检测异烟肼耐药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 00%、100. 00%、100. 00%、96. 00%,Kappa检验显示两者一致性较高。结论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及耐药诊断中,基因芯片法具有较高敏感度、特异度,一致性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医院》期刊2018年09期)
郝明媛,托娅,孙刚,黄海荣,杜斌[6](2018)在《液体培养技术与基因芯片诊断耐药结核病的对比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对比液体培养技术与基因芯片诊断耐药结核病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5年6月~2017年6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耐药结核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痰液标本进行液体培养技术与基因芯片诊断。结果 :120例痰液标本中液体培养技术检测阳性63例,阳性率为52.5%;基因芯片诊断检测阳性86例,阳性率为71.67%,基因芯片诊断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液体培养技术检测。将痰直涂阳性(3次及以上)作为金标准,液体培养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Kappa值分别为88.6%、75.1%、81.4%和0.63,基因芯片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Kappa值分别为94.3%、82.5%、84.2%和0.84,两两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基因芯片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液体培养技术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78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液体培养技术,基因芯片诊断耐药结核病具有很好的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与一致性,能为早期诊断耐药结核病患者和疾病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焦磊涛,蒋文静,欧文[7](2018)在《基于MEMS的原位液体TEM芯片的设计与制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液态样品特征时,通常将其先速冻成固态,而原位TEM可以动态地观察液态样品的变化,避免了一些额外因素的影响。设计了一款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非流动原位液体TEM芯片,用于对液态样品结构动态变化的实时观测。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法制备50 nm厚的低应力氮化硅薄膜作为芯片的电子束透射窗的材料,并在窗口层上面制作金属网格来加固其承载能力,采用MEMS技术完成了芯片的制造。实验结果表明,TEM芯片在相应的TEM样品杆的辅助下,成功实现了对铜纳米粒子生长过程中形态变化的实时观测。(本文来源于《微纳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杨帆,陈英剑,亓敏,胡成进[8](2018)在《应用液体蛋白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弱阳离子磁珠-飞行时间质谱-Clin Prot系统联合筛选乳腺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女性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建立乳腺癌诊断模型,并初步探究该模型诊断乳腺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弱阳离子交换磁珠吸附提取血清标本(乳腺癌120例,健康对照40例)中的表达蛋白质/多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捕获血清蛋白谱图,利用Clin Prot v3.0软件分析质谱图信息,找到2组间具有明显差异蛋白质/多肽,建立乳腺癌诊断模型,并选择乳腺癌和健康对照标本各20例进行双盲验证。同时检测纳入标本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和癌抗原153(CA153)的含量,探究该模型对乳腺癌血清学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比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蛋白质谱图,得到35个具有明显差异的蛋白峰(P<0.05),其中7个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28个表达下调。根据遗传算法选取Mass 1 569、3 934、5 750、7 765建立乳腺癌诊断模型,该模型诊断乳腺癌和健康女性的灵敏性为95.0%,特异性为92.5%。双盲验证结果显示灵敏性为85.0%,特异性为90%。该模型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高于CEA和CA153的联合诊断。结论应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Clin Prot系统能够检测乳腺癌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同时能够建立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乳腺癌诊断模型,为乳腺癌诊断开拓了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甲,阮颐,张璐雅[9](2018)在《基于超声波技术的液体计量SoC芯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智能电表的招标工作已经经历了近10年,全国约有6亿只电表得到了更换,随着IR46标准在智能电表中的应用,国内绝大多数电表已经完成了智能化的改造。然而同样作为重要的户用计量仪表的流量计(即水表)和热量表,其智能化改造工作才刚刚开始。随着改造工作的进展和需求量的激增,势必带来市场的充分化竞争,而原有分离化设计的水表和热量表方案,其成本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竞争需要,因此如何设计一款集成度更高、成本更低的超声波液体计量So C(System on Chip,芯片级系统)芯片,即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本文来源于《集成电路应用》期刊2018年05期)
王蕾[10](2017)在《用于微流控芯片液体驱动的仿叶结构微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流控芯片通过对微量液体进行操控,能在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实现环境检测、药物筛选、疾病即时诊断等功能,具有低样品消耗、高分析速度、高通量、微型、便携等优势。微流控芯片内的液体精确驱动主要依靠微泵来实现,利用毛细-蒸发效应驱动的微泵,工作过程不需外界能源输入,易集成和控制、驱动力强,在微流控芯片液体驱动方面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然而由于工作机理研究不足,此类微泵未能实现良好的结构设计。因此,本文开展了利用毛细-蒸发效应驱动微泵的相关工作机理和结构设计研究。本文研究了与毛细-蒸发效应密切相关的植物水分传输机制,提出了基于气孔蒸腾原理的叶片仿生结构,构建了以该结构为核心的仿叶结构微泵液体驱动系统。植物叶片气孔蒸腾速率是等面积自由液面蒸发速率的数十倍,蒸腾负压是植物木质部内水分长距离输运的动力。本文提出的叶片仿生结构能模拟叶片气孔蒸腾,其结构包括叶表皮细胞等价层和叶肉细胞等价层。本文研制的仿叶结构微泵以叶片仿生结构为主体,微泵流量与叶片仿生结构蒸发速率相等,受微孔和环境因素影响。仿叶结构微泵液体驱动系统以叶片仿生结构为驱动核心,以微流控芯片为工作负载。本文研究了叶片仿生结构的微孔蒸发特性,揭示了叶片仿生结构的蒸发速率与其叶表皮细胞等价层上微孔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微孔阵列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叶片仿生结构的蒸发速率受微孔形状、尺寸及分布影响。建立了椭圆形微孔蒸发速率计算仿真模型,得到了微孔开口面的蒸汽扩散特征,定量评价了微孔尺寸及分布对微孔蒸发速率的影响。建立了裂缝形微孔蒸发速率的参数化计算模型,研究了尖角角度对微孔蒸发速率影响。设计制作了具有微孔阵列的叶片仿生器件,对以上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值与理论值具有一致性:对微孔阵列而言,单孔面积一定、分布面积一定时,相邻孔间距倍率越小,尖角角度越小,叶片仿生结构的蒸发速率越高,叶片仿生器件的流量越大。本文以叶片仿生结构为设计基础,研制了一种流量可调的仿叶结构微泵,研究了微孔阵列开孔率、环境温湿度对该微泵流量的影响。该微泵采用SU-8负胶微孔膜作为叶表皮细胞等价层,微孔膜上具有孔间距倍率为3、尖角为40°的裂缝形微孔阵列;采用琼脂糖凝胶作为叶肉细胞等价层;微泵流量调节由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控制微孔的遮盖数量实现。利用微泵工作平台研究了微孔阵列开孔率与微泵流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微孔阵列的开孔率与微泵的流量近似呈线性关系。设计了温湿度控制装置,研究了温度和湿度变化对该微泵流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仿叶结构微泵的流量随温度下降或湿度上升而减小,常温下流量对湿度变化的响应不明显。本文验证了仿叶结构微泵在微流控芯片液体驱动方面的实用性。设计了一种多层模块化构型药物筛选微流控芯片作为仿叶结构微泵的应用器件。该药物筛选芯片能同时向流线依赖型细胞培养腔内以低剪切力方式垂直灌注五种浓度的药物溶液。使用仿叶结构微泵驱动该芯片内的液体,完成了顺铂药物诱导HeLa细胞凋亡实验,实验结果显示HeLa细胞存活率和顺铂浓度呈负相关,表明利用仿叶结构微泵对药物筛选芯片内的液体驱动有效。(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7-01)
液体芯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探讨基因芯片与液体快速培养技术对诊断耐药结核病的对照分析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慢性排菌或复治失败;②痰涂片阳性;③初治失败;④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够完整;②耐药检测失败。本组患者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58.35±5.50)岁,其中18例为15~39岁,36例为40~59岁,46例为60~78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其痰液标本,指导患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体芯片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新贤,殷海波,姜泉,焦娟.运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建立类风湿关节炎及湿热瘀阻证血清多肽质谱分类模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赵春雨.基因芯片与液体快速培养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对照性分析[C].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3].吴杰.微流控芯片在磁性液体性能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4].程武.长城润滑油:孕育大国重器液体芯片[N].中华工商时报.2018
[5].王小路,梅敏,刘光初,胡群芳,史安良.基因芯片与液体快速培养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对照性分析[J].现代医院.2018
[6].郝明媛,托娅,孙刚,黄海荣,杜斌.液体培养技术与基因芯片诊断耐药结核病的对比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7].焦磊涛,蒋文静,欧文.基于MEMS的原位液体TEM芯片的设计与制作[J].微纳电子技术.2018
[8].杨帆,陈英剑,亓敏,胡成进.应用液体蛋白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8
[9].王甲,阮颐,张璐雅.基于超声波技术的液体计量SoC芯片设计[J].集成电路应用.2018
[10].王蕾.用于微流控芯片液体驱动的仿叶结构微泵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