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北洋画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北洋画报》,民国时期,封面人物,形象
北洋画报论文文献综述
白洁,吴民[1](2019)在《从《北洋画报》看民国时期画报的封面人物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洋画报》作为民国时期北方画报界的巨擘,它不仅充分展现了当时天津社会生活的各式风貌,而且用图文的形式直接描绘出了20世纪二叁十年代的民国生活。《北洋画报》的封面人物则是重要的展示窗口,它既是画报的"脸面",也是画报自身价值观念输出的一种特殊表现。本文通过对《北洋画报》32卷共1587期的封面人物进行分析,试图剖析出该画报封面人物的形象特点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9年09期)
高文超[2](2019)在《从《北洋画报》看富连成演出与经营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富连成在民国时期取得巨大成功,影响力波及全国,毗邻北京的天津对富连成的情况尤为关注。创办于天津的《北洋画报》作为华北地区画报巨擘,对富连成的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报道,留存了富连成演出与经营等各方面珍贵的历史资料,《北洋画报》中的许多图片也形象地记录了其当时排练、演出的情况。通过对这些戏曲资料的分析,可以明晰富连成取得成功的演出与经营之道,对当下的戏曲院团及院校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9年08期)
王景[3](2019)在《二十世纪前期《北洋画报》所见的女性国画家及其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世纪中叶,在洋务运动所带来的务实开放、言论自由的影响下,报刊杂志纷纷兴起,成为近代传媒史的焦点和中心。当时全国的报刊主要以上海和天津为南、北中心,一九二六年,天津所办的报刊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多达四十六家,这使得天津成为当时新闻生产的中心。同在天津成立的《北洋画报》创刊于一九二六年七月七(本文来源于《荣宝斋》期刊2019年06期)
周诗敏[4](2019)在《时代之镜:《北洋画报》广告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26年7月冯武越创立《北洋画报》,这一时期报刊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近代广告的兴旺,新闻人也进一步认识到广告是新闻事业发展赖以存续的关键支柱。作为独资经营的画报,《北洋画报》能够延续十一年之久,并成为中国华北地区影响力最大的画报,离不开《北洋画报》对广告的重视和规划。《北洋画报》是刊登广告最多的画报,其登载的广告类别多种多样,囊括社会生活的多重方面,是中国近代广告研究的重要文本资料。d但目前探寻《北洋画报》广告文化内涵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种研究现象,本文系统性地运用了多种方法并行研究,比如数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多学科交叉学习法,在整理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北洋画报》中的广告进行研究。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北洋画报》的概述,首先通过天津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环境、天津地区画报的缘起来论述北洋画报所处的历史背景,其次是介绍《北洋画报》的经营策略,最后通过广告的介绍来论述《北洋画报》的广告概貌。第叁部分分别从女性鞋履广告、服饰广告、美容美发广告来论述女性解放过程中的“天足运动”、“天乳运动”以及“剪发运动”;除此之外,还从汽车广告、照相馆广告、无线电广告和舞蹈广告来论述天津商业中心娱乐活动的繁华和跳舞运动的平民化。这些现象说明西式风潮已经深入中国,冲击到传统的思想文化并影响了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生活,出现了“洋化”的天津社会。第四部分通过《北洋画报》对京剧的大力宣传和对国货的大力倡导来论述《北洋画报》中广告折射的传统坚守内涵,此外,还深入分析了天津京剧风行和国货形成浪潮的时代原因。第五部分是本课题的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北洋画报》中的广告是特殊历史背景下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本研究有助于学术界从中西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北洋画报》中的广告,并有助于深化二叁十年代广告历史学的领域研究。(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期刊2019-06-10)
孙联侠[5](2019)在《《北洋画报》服饰广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告通过传递信息劝服消费者采取购买行动,在传播商品功能及用途等基本信息的同时,广告还示范新的生活方式,从而影响受众的消费习惯与生活理念。反之,社会既有政治环境、经济条件、风俗文化等又是广告创作的基础,给广告印刻上时代的痕迹,使之成为透视社会历史文化的窗口。《北洋画报》创刊于1926年,1937年停刊,正值天津社会文化剧变时期,其服饰文化快速变迁、缠足束胸等旧风陋俗被摒弃、游泳和打球等健康娱乐方式受到欢迎,这些风俗文化影响了《北洋画报》服饰广告的内容;同时,天津画报行业也趋于成熟,画报数量高达25种,加上报刊广告得到广泛认可,为《北洋画报》服饰广告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大环境;此外,《北洋画报》内容生活化、排版以图为主和重视广告的经营策略也为其服饰广告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创意层面,《北洋画报》服饰广告诉求主题多样化,常用的诉求主题有流行时尚、物美价廉、节日馈赠和诚信经营;广告表现手法灵活多变,比如限时促销、场景再现和诗词广告;广告视觉符号呈现独具匠心,主要体现在构建理想人物形象、视觉焦点指向企业名称和注重视觉体验叁个层面。与此同时,《北洋画报》服饰广告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民国天津兼容并包的社会文化图景。一方面,天津传统靠水而居的海河文化、乐观豁达的“闲人”文化、等级森严的城厢文化依旧存在,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又产生了中西融合的租界文化、贪图享受的小资文化、错综复杂的寓公文化和极具冲突性的女性文化,形成多种文化杂糅的局面。除再现民国天津社会文化图景,《北洋画报》服饰广告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促进爱国救国思想传播的同时也加剧了“享乐主义”与“节俭主义”消费观的碰撞。(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5-29)
唐舰[6](2019)在《报刊文献整理的新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有关近现代报刊诗词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热点,相关研究课题的立项及其研究成果也相继出现。但在报刊诗词文献的整理方面,成果相对而言较为少见,原因大概不外乎近现代报刊卷帙浩繁,即便就某种期刊完整地翻阅一过,也需要不短的时间,而要进行文献的整理工作,则更需若干(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5-08)
刘虹[7](2018)在《《北洋画报》广告版面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设计学角度对《北洋画报》广告版面进行研究,分别从版面类型、版面设计、影响因素展开论述指出《北洋画报》广告的在民国报刊广告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北洋画报》广告的研究不仅能使人们对当时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天津的广告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也能为当代平面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艺术与设计(理论)》期刊2018年11期)
唐子文[8](2018)在《技术、观念与文化:中国有声电影的早期历史掠影——基于《北洋画报》和《申报》1926-1937年的十年记载》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末,中国电影完成了一个由"无声时代"向"有声纪元"的培养与嬗变。与此同时,当时的报纸媒体也完整地记载了这一阶段的中国电影声音技术的完善、声音观念的成型以及由此带来的声音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本文以《申报》和《北洋画报》为例,梳理其从1925年至1937年十余年间关于"声音"的报道文本,试图粗略总结我国有声电影的"诞生记"。(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8年06期)
王晏殊[9](2018)在《新媒介形态下传统文化传播的现代性转型——以《北洋画报》对“传统书画文物”的报道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身处新媒体不断涌现、文化传播方式与媒介使用习惯经历前所未有重大变迁的时代,如何有效地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民国时期传统书画借由《北洋画报》的积极介入,得以在更大的社会空间中传播和展示,并促使其传播模式由封闭、自娱自乐走向公共性和现代性传播。本文通过系统耙梳文献,尝试厘清画报编辑理念内涵,探讨其构建的新型编读关系,同时对这种编辑理念影响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发展路径进行归纳。(本文来源于《现代出版》期刊2018年04期)
周大雯[10](2018)在《《北洋画报》戏曲资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洋画报》是华北报业中历时较长的报刊之一,也是研究民国时期的重要刊物,具有极高的的研究价值。在《北洋画报》上可以清晰看到大量戏曲资料,对名伶重要演出活动的记录,也有除京剧之外的昆剧、坠子、梆子等一些地方曲艺活动的记录。并且通过画报这一形式,刊载了大量名家名角的便装、戏装、生活小影、书画作品,也有一些上妆的照片,脸谱等,都为研究民国戏曲提供了大量的史料。本篇论文把《北洋画报》中所保存的戏曲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它所刊发的1587期刊物中的戏曲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从而理清画报的发展过程,整理出它的内容框架。把画报中凸显的戏曲改良、对名伶的偏爱、戏曲舞台上重心的转移、尤其是对坤伶关注、义务戏等内容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将同一主题下的论文进行述评,然后分析《北洋画报》的概况。介绍主编冯武越,撰稿人王小隐等;梳理《北洋画报》的发展过程,归纳画报之所以能成为华北报业独资办报历时最长的原因在于它制作精良、图文并茂等特点;最后把《北洋画报》的内容从图片、文字两方面讨论。与同时代其它刊物一样《北洋画报》也十分关注名伶,对名伶进行全方位跟踪式报道。尤其是对四大名旦、当时的知名坤伶等。《北洋画报》创办副刊《戏剧专刊》,并在名伶来津奏技时为其创办专页进行宣传,并对名伶的活动进行跟踪报道,这类报道以旦角新闻最多。报刊是民国时期大众接触外界最直接的媒介之一,通过报刊这种特殊的新闻媒介打破了过去艺人们只能通过口耳相传扩大知名度的传统,通过舆论引导社会提高对女艺人接受程度,经过报刊媒体编制将艺人推往大众面前。《北洋画报》作为媒介宣传工具,对坤伶的报道多于男性艺人,在提高坤伶知名度的同时扩大报纸发行,从而达到报纸与坤伶间的双赢,推动了京剧对于坤伶的吸收,促使京剧发生新变。《北洋画报》为坤伶社会地位提高做出巨大贡献,借助《北洋画报》上的文字、图片为“坤伶”塑造出典雅的艺术形象,并且主办的“四大女伶皇后”选举,也为坤伶地位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北洋画报》对戏剧展开全景式观察,在旧剧剧本、捧角、以及新旧剧并存等问题上进行讨论,《北洋画报》提倡国剧改良,辩证看待捧角现象,树立正确的剧评观,并对新式舞台上的布景、灯光等都有研究。根据《北洋画报》中的义务戏资料,分析民国时期的义务戏主办方、演员以及观众之间的关系,以及日趋功利色彩的义务剧面临的问题和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30)
北洋画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富连成在民国时期取得巨大成功,影响力波及全国,毗邻北京的天津对富连成的情况尤为关注。创办于天津的《北洋画报》作为华北地区画报巨擘,对富连成的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报道,留存了富连成演出与经营等各方面珍贵的历史资料,《北洋画报》中的许多图片也形象地记录了其当时排练、演出的情况。通过对这些戏曲资料的分析,可以明晰富连成取得成功的演出与经营之道,对当下的戏曲院团及院校有所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洋画报论文参考文献
[1].白洁,吴民.从《北洋画报》看民国时期画报的封面人物形象[J].戏剧文学.2019
[2].高文超.从《北洋画报》看富连成演出与经营之道[J].戏剧文学.2019
[3].王景.二十世纪前期《北洋画报》所见的女性国画家及其教育[J].荣宝斋.2019
[4].周诗敏.时代之镜:《北洋画报》广告文化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
[5].孙联侠.《北洋画报》服饰广告研究[D].湘潭大学.2019
[6].唐舰.报刊文献整理的新成果[N].中华读书报.2019
[7].刘虹.《北洋画报》广告版面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
[8].唐子文.技术、观念与文化:中国有声电影的早期历史掠影——基于《北洋画报》和《申报》1926-1937年的十年记载[J].四川戏剧.2018
[9].王晏殊.新媒介形态下传统文化传播的现代性转型——以《北洋画报》对“传统书画文物”的报道为中心[J].现代出版.2018
[10].周大雯.《北洋画报》戏曲资料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