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银杏嫁接试验

夏季银杏嫁接试验

一、银杏夏季嫁接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耿芳茹[1](2021)在《“黄金水蜡”叶色变异稳定性维持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黄金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 cv.jinye)是木犀科女贞属的彩叶小灌木,是东北普通水蜡的变种,是一种新型彩叶植物材料。“黄金水蜡”在栽培过程中,出现了叶色退化的现象,植株叶片部分或者全部退化为绿色,因此如何维持“黄金水蜡”叶色变异稳定性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于2017年将“黄金水蜡”从湖南省长沙市引入湖北省荆州市定植,持续观察“黄金水蜡”生物学习性;开展“黄金水蜡”扦插试验,测定扦插苗成活率;构建有效的组织培养繁育体系;选用1年生“黄金水蜡”扦插苗,统计正常保持金黄叶色的植株数,并开展氮磷钾3因素3水平的施肥正交试验。采用解剖学手段,比较不同叶色类型的“黄金水蜡”叶片结构的差异性,并进一步通过“黄金水蜡”花器官解剖结构的差异,来解释“黄金水蜡”少花少籽的现象。以“黄金水蜡”为接穗,以“黄金水蜡”近缘种大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为砧木,设置嫁接时间、砧木粗度、接穗大小等因素的嫁接试验,讨论嫁接成活率并测定接穗抽梢生物量(接穗长度、粗度、抽梢数量),研究“黄金水蜡”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如下:(1)“黄金水蜡”生物学习性研究“黄金水蜡”为木犀科女贞属的彩叶小灌木,单叶对生,叶片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叶色金黄,但会出现复绿现象。枝条密生,角度开张,且带有绒毛。圆锥花序顶生、下垂,花期在5-7月。果为倒卵形、宽椭圆形或近球形,果期在8-11月,“黄金水蜡”金黄植株结籽量约为复绿植株和大叶女贞的25%。“黄金水蜡”能够自然越冬,具有耐修剪、耐寒、一年四季色彩金黄等特点。(2)维持“黄金水蜡”叶色变异稳定性的繁育养护研究扦插繁育途径结果表明:在泥炭土基质上,扦插苗成活率为56.54%,在沙床基质上扦插苗成活率为45.78%。枝条扦插部位的基部成活率高,为90.13%。2月扦插成活率高于6月。组织培养繁育途径结果表明:a、“黄金水蜡”春季适宜诱导出愈伤组织;b、最佳部位是带芽茎段;c、最佳的消毒处理为75%乙醇2min+0.1%升汞8min;d、最佳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0.2mg/L,诱导率为30%;适宜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6-BA1.5mg/L+2,4-D0.3mg/L;适宜分化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5mg/L。由于疫情的影响,愈伤组织未能换瓶而褐化,因此未能通过组织培养手段得到试管苗。施肥养护管理结果表明:约95%的扦插苗可以正常保持金黄叶色,全部复绿扦插苗所占的比例≦1%;为保证新梢生长量,最优的氮浓度为9.2g/株,最优的磷浓度为3.2g/株,最优的钾浓度为2.2g/株。(3)不同叶色类型的“黄金水蜡”叶片及花器官解剖结构研究由于“黄金水蜡”叶色变异的不稳定,叶片的呈色类型出现以下5种:全部复绿(60%以上)、大部分复绿(20%-60%)、部分复绿(5%-20%)、正常保持(0%-5%)和边缘带有斑点(60%以上)的叶片。通过观测叶片解剖结构发现,正常保持叶色的叶片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上比带有绿色部分的叶片,薄1/3,绿叶解剖结构中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堆叠规整,而黄色叶片解剖结构中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片层分散,并对“黄金水蜡”叶色变异原因进行初步推测。通过对“黄金水蜡”金黄植株、复绿植株的花器官和大叶女贞的花器官的解剖结构进行观测,发现金黄植株花器官中的花粉粒颗数约为复绿植株和大叶女贞的25%,且金黄植株花的胚珠发育在中后期不完善,导致结籽少。(4)“黄金水蜡”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以“黄金水蜡”为接穗,以“黄金水蜡”近缘种大叶女贞为砧木,设置嫁接时间、砧木粗度、接穗大小等因素的嫁接试验,讨论嫁接成活率并测定接穗抽梢生物量(接穗长度、粗度、抽梢数量),研究结果显示:下午嫁接成活率高为58.02%;砧木粗度≤30mm的砧木嫁接成活率高为52.27%;5-7mm长度的接穗成活率略高,为49.51%。通过嫁接的方法,能成功改良乡土树种大叶女贞。

季永亮[2](2019)在《香榧和榧树苗木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研究》文中提出香榧(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l.‘Merrillii Hu’)属红豆杉科(Taxaceae)榧属(Torrey)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l.)中经过无性繁殖的一个重要变异类型,是世界榧属植物中重要的变异类型之一。在香榧种植推广过程中,极端高温天气限制了香榧苗木的成活与生长,对香榧大苗也有一定的伤害。本文研究香榧苗和榧树苗木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对香榧和榧树苗木进行高温胁迫(25℃、30℃、35℃、40℃)处理,测定香榧和榧树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活性氧物质、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分析香榧与榧树苗木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揭示香榧经过嫁接后其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与榧树的差异,得出以下结论:(1)在高温胁迫下,香榧和榧树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均明显下降,但胞间CO2浓度(Ci)明显上升,说明香榧和榧树Pn的下降并不是气孔因素引起的。开放光合系统Ⅱ(PSII)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PSII实际量子产额(ΦPSⅡ)、光化学淬灭(q P)、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反应中心单位活化截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m)、捕获的光能(TRo/CSm)、传递的光能(ETo/CSm),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o)、捕获的光能(TRo/CSo)、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CSo),PSII光合性能指数(PIabs)和综合性能指数(PItotal)等荧光参数在高温处理下开始是略有上升或维持稳定,但在随温度进一步升高则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榧树大于香榧。单位面积的热耗散(DIo/CSo)、PSII反应中心单位活化截面积耗散的光能(DIo/CSm)、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DIo/RC)、热耗散量子比率(φDo)等参数则随着温度升高均逐渐上升,且升高幅度香榧大于榧树。这些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香榧和榧树的PSII作用中心的光能捕获能力、光能转换效率和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都下降,并导致电子传递速率下降,最终引起Pn下降。同时,为了防止PSII作用中心受到损伤,启动了光能耗散系统,且香榧的耗散能力大于榧树,有效保护了PSII作用中心,使得香榧的电子传递和光合能力在高温下降较少。(2)在低于35℃温度处理下,香榧和榧树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胡萝卜素(Car)基本维持稳定,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的速率逐渐上升,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 A)、谷胱甘肽(GSH)含量逐渐上升,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上升,且香榧的上升幅度大于榧树;但40℃胁迫下,香榧和榧树叶片细胞不断死亡,各项指标迅速下降。这些结果表明适度高温下香榧和榧树能启动抗氧化防御系统,在自由基迅速升高时通过增加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酶(As A-GSH)循环和抗氧化酶活性维持活性氧(ROS)平衡,维持植物细胞正常生理功能。但在40℃处理下,两种苗木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本身也被高温破坏。香榧和榧树苗木相关数据对比发现:高温胁迫下,香榧非酶抗氧化剂含量高于榧树,抗氧化防御系统和抗氧化能力强于榧树,光能耗散能力大于榧树,表明经过嫁接的香榧抗高温胁迫能力比榧树强。

王凘璐[3](2019)在《四川‘南高’果梅品种选择与繁育栽培技术初步研究》文中提出果梅(Prunus mune Sieb.et Zucc.),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 L)植物,营养丰富,是我国南方地区加工食品中非常具有潜力的一个经济树种。近年来,随着果梅业的快速发展,果梅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选择品质好、产量高、适宜自然条件的果梅已成为地方果梅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四川地区的果梅优良品种选育与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方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本文以‘白加贺’‘莺宿’‘胭脂梅’‘南高’‘大白梅’‘大青梅’为试验材料,旨在选出最适宜四川地区栽培的果梅品种,并对选出的优良品种进行栽培管理初步研究、种苗繁育研究等,丰富四川地区果梅的品种优选理论,提升四川果梅品种质量;分析优良品种原产地与四川现有引种栽培地的气候,探讨其在四川地区引种的适宜性,为下一步的大规模栽培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最后对四川果梅产业进行探讨及展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四川崇州、浙江奉化、日本和歌山等地引进‘白加贺’‘莺宿’‘胭脂梅’‘南高’,以及大邑本地种‘大白梅’‘大青梅’,基于坐果率、生长指标、分枝特性、叶片特性、果实特性、果实内含物、产量、枸橼酸含量、果实外观及风味等选择标准,选出表现最好的品种为‘南高’,进入结实期的‘南高’平均树高为3.3m,平均地径为4.75cm,平均冠幅达到4.9m2以上,叶片较其他品种而言更小,果实品相好,年平均产量能可达每株32.73kg,平均单果重达到18.91g,果肉质地细腻,香味浓郁,无苦涩味,总糖含量为1.33%,总酸含量为5.77%,维生素含量为5.67%,为典型的“高酸低糖”水果;可溶性固形物为10.15%,果肉可食率高达90.48%,超过普通果梅标准的4.13%。(2)基于不同的建园方式、修剪方式、管理技术措施试验,建议‘南高’采用缓坡建园,修剪为自然开心形,果实年产量明显增高,且坐果数达到最高、病果数达到最低;栽培管理中增强3年抚育技术管理,套种油用牡丹等经济作物,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收益。(3)通过对‘南高’进行播种量试验、嫁接试验,最适宜‘南高’的播种量在每亩5080kg之间;最适宜“南高”嫁接方法为切接法,其平均成活率高达90.3%,最佳嫁接时间为每年的2月3月中旬,接穗粗度在0.751.25cm之间。(4)四川地区‘南高’现有引种栽培地与原产地日本和歌山县相比,平均纬度在2832℃之间,纬度更低;绵阳、达州、广元、乐山等地,有一定的垂直差异,气候对比也较明显;四川地区‘南高’适宜的年均温主要集中在11.3℃18.5℃之间;适宜降雨量在682mm1278mm之间。(5)四川果梅业发展较早,加工类型丰富,但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对四川果梅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吕秀立[4](2018)在《栎属、考来木属等优良材料筛选和无性繁殖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园林观赏植物的选育繁殖,是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结合城市园林中对色彩、芳香和功能性植物的需求,按园林常见配置模式—乔、灌、草,开展了引自北美的栎树、澳大利亚的考来木属植物及我国岩白菜属植物优良材料的筛选及无性繁殖技术研究。三个物种包含了植物无性繁殖上的诸多难点:体胚诱导率和萌发率低、酚类含量高致使材料褐变、单宁含量高致生根率低、内生菌致不易获得无菌材料、多次继代的遗传稳定性问题等。研究内容集中于筛选与繁殖,附以经济核算和推广,从不同角度阐明优良材料筛选和无性繁殖诸多难点的解决方法,主要结果如下:一、通过对引种栎类(Quercus)试验林多年调查,结合测定相关生理指标,于5000株13a生实生苗中筛选出苏玛栎优良单株4株、纳塔栎优良单株2株,做为繁殖。扦插、嫁接试验表明:树龄为1-3 a的插穗生根率最高为24.2%;树龄为4-13 a的插穗不能生根。树龄为1-3 a的穗条嫁接成活率最高为32.2%;树龄为4-13 a的穗条嫁接无成活。酚类含量高致褐变、丹宁含量高阻碍生根及不规则的组织结构是其无性繁殖困难的主要因素。环割优良单株基部,取萌蘖的半木质化枝条为外植体,在WPM+BA1.0 mg/L(单位下同)+NAA0.1+生物素5+乙酰胆碱5+核黄素5培养基上,苏玛栎、纳塔栎组培苗增殖系数分别为2.25、2.15;单芽在1/2WPM+IBA1.0+生物素5+乙酰胆碱5+核黄素5培养基上,生根率为10%;试管外生根时,800 mg/LIBA浸泡60 s,生根率可达80%。苏玛栎茎段可诱导出体细胞胚胎。最佳诱导愈伤培养基是MS+2,4-D2+KT0.2;MS+BA3+NAA0.5培养基有利于胚性愈伤增殖;MS+ZT0.5+NAA0.1培养基可诱导出体胚。测定了不同外植体中总酚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发现褐变越严重的外植体,总酚含量与多酚氧化酶活性越高,过氧化物酶活性越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褐变相关性不明显。多年研究表明,栎类初选从3年生时即可开始;取优良单株基部萌蘖可建立离体培养体系。二、通过耐水湿胁迫,筛选出考来木属(Correa)植物2个耐水湿能力强的品种。取优良品种带腋芽的茎段进行离体培养。在1/2MS+NAA0.1+BA1.0培养基上,增殖率分别为3.48、2.61;在1/2MS+IBA1.0培养基上,生根率分别达90.00%、83.33%;移栽成活率达90%;繁殖并推广20万株。核算考来木组培种苗生产成本,为行业相关人员计算育苗成本、制定商品苗价格和提高经营水平提供借鉴。三、收集到岩白菜属(Bergenia Moench)植物28个居群,包含6个种,分子标记显示该属植物遗传多样性丰富,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6.54%。就室外绿化、室内盆栽和中药材不同标准,筛选出4个优良种质资源;综合市场需求、亲缘关系鉴定结果和野生资源状况,开展厚叶岩白菜、秦岭岩白菜、岩白菜的离体培养及规模化繁殖。优选的三个种在MS+BA0.5+NAA0.01+VC2.0培养基上,增殖率分别为3.10、2.50、2.10;在1/2MS+IBA0.5+VC2.0培养基上,生根率分别达85%、90%、80%;移栽成活率分别为90%、85%、80%。规模化繁殖厚叶岩白菜20万株,秦岭岩白菜2万株,岩白菜1万株。分子标记表明三个种类在培养的第20代就出现了变异,岩白菜和秦岭岩白菜的平均遗传变异率与继代次数成正相关,厚叶岩白菜的平均遗传变异率与继代次数相关性不明显。以厚叶岩白菜无菌苗的嫩叶诱导了不定芽再生和体胚发生。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4-D1.0+KT0.1+VC2.0;愈伤组织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ZT1.0+NAA0.1+VC2.0;在MS+6-BA1.0+IBA0.1+VC2.0培养基上,不定芽诱导率最高为30%;在MS+ZT1.0+IBA0.1+VC2.0培养基上,体胚分化率最高为26.67%。厚叶岩白菜一年生组培苗根茎扦插和分株苗生根培养表明:高度超过4 cm的芽苗,0.2mg/L IBA浸泡根茎基部20 s,分株生根率可达100%;高度低于4 cm的芽苗,保留根茎4cm进行扦插,3-7月份、9-11月份,成活率可达90%以上。探索了岩白菜多种应用形式,多地推广了20万株种苗,在福建省宁德市栽培表现好。

张越[5](2018)在《泰兴银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泰兴银杏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泰兴先民辛勤劳动的产物。千百年来,泰兴人民对银杏情有独钟,在银杏种植栽培和加工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泰兴特色饮食文化的内涵。因泰兴古银杏群落自然景观留存完好,文化传统特色鲜明,已经获批为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因此,对泰兴银杏文化遗产进行专题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章论述了泰兴银杏的起源发展历程。分析了泰兴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质地貌特征,以及当地气候、土壤、水文特点,探讨了银杏生长习性和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对大量地方志等文史资料的搜集查阅,梳理了泰兴银杏从唐至今的发展历程,根据其历史演变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和民国至今三个历史时段,分析了其栽培技术的变化和特点。第二章探讨了泰兴银杏文化遗产的现状。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梳理了泰兴古银杏的数量、分布及特征,概述了银杏栽培系统和生产管理模式,并从食用、药用、其他加工利用以及旅游开发利用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泰兴银杏的加工与利用。从银杏生活习俗和祭祀习俗两个方面对泰兴银杏文化遗产系统进行了总结。第三章在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泰兴银杏文化遗产目前存在的四大问题:从农业系统本身角度来看,银杏古树生长环境堪忧且银杏种植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从政府部门保护和扶持角度来看,银杏古树保护法规与档案建立并不健全,古树保护资金短缺,优惠政策不尽到位;从市场意识及经营管理来看,市场意识薄弱、生产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无序、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开发相对滞后;从保护及开发利用意识来看,银杏古树保护意识缺乏,品牌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建设投入不足等等。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最后一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从农业系统本身来看,要改善银杏古树的生长环境,改善银杏种植和产业结构;从政府部门的保护和扶持力度来说,首先要建立健全银杏古树保护法规与档案,其次要多渠道加大古树保护资金投入,还有各项优惠政策要落实到位;从市场意识及经营管理来说,要增强市场意识、提高银杏生产管理水平、有序经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从保护及开发利用意识来说,首先要增强银杏古树保护意识,其次要提高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还要加大旅游建设投入等。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细致地梳理了泰兴古银杏保存的数量、分布及特征,分析了泰兴银杏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四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雷凌华[6](2015)在《黄心夜合挥发油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心夜合(Michelia martini Levl.)属木兰科含笑属常绿乔木,树姿秀丽葱郁,花大而有芳香,既可作庭荫树、行道树或风景林的树种,也可盆栽或作切花,其花还可提取芳香油,是一种具有多种应用功能、开发潜力巨大的观赏植物资源。为了进一步地探明黄心夜合的挥发油成分的化学组成及其生物活性,为黄心夜合的保健功能、药理功能及其功能深度开发提供依据。本文以采自贵阳王岗村、怀化沅陵明溪口镇乐怡溪村、湘西自治州永顺县石堤镇宝灵村黄心夜合新鲜叶、嫩枝、花器官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超临界C02萃取及顶空静态萃取方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GC/MS/DS)进行了黄心夜合挥发油提取工艺比较研究,分析了新鲜茎、叶、花等组织器官中挥发油成分的季节变化规律;通过体内外活性试验SD大鼠体内活性评价分析了黄心夜合挥发油成分体外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抑菌活性及对大鼠体内抗氧化、降血脂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心夜合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其季节变化规律黄心夜合不同器官组织挥发油成分与含量比较:从黄心夜合新鲜春叶挥发油中分离鉴定了18个主要化合物,在总峰面积中占82.46%。从黄心夜合鲜嫩春枝挥发油中分离鉴定了21个主要化合物,在总峰面积中占73.3%。从黄心夜合鲜花挥发油中分离鉴定了19个主要化合物,在总峰面积中占96.83%。黄心夜合春叶、春枝和春花的挥发油成分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同季节黄心夜合挥发油成分与含量比较:去掉峰值含量在0.5以下的峰,从春叶中分离鉴定了26个化合物,在总峰面积中占88.82%,从夏叶中分离鉴定了29个化合物,在总峰面积中占87.79%,从秋叶中分离鉴定了31个化合物,在总峰面积中占88.96%,从冬叶中分离鉴定了32个化合物,在总峰面积中占89.46%;从春枝中分离鉴定了34个化合物,在总峰面积中占81.42%,从夏枝中分离鉴定了35个化合物,在总峰面积中占91.11%,从秋枝中分离鉴定了34个化合物,在总峰面积中占86.15%,从冬枝中分离鉴定了35个化合物,在总峰面积中占91.3%。(2)不同提取方法显着影响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成分与含量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技术、超临界C02萃取法、静态顶空萃取法提取同一地点同一时间采集的黄心夜合秋季鲜叶挥发油成分,静态顶空萃取法萃取的成分种类最多,其次是超临界C02萃取法,蒸馏法提取的成分种类最少。三种方法提取的黄心夜合挥发油没有共同的成分。这可能与温度、压力、设备等提取的条件及环境因子有关。(3)黄心夜合叶组织的石蜡切片试验结果表明,黄心夜合叶片组织结构里,分泌细胞多分布在栅栏组织细胞中,也有少数分布在栅栏与海绵组织细胞之间。(4)以20%黄心夜合挥发油甲醇溶液为原料的体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黄心夜合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次之;其抗氧化活性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以400μL/mL黄心夜合挥发油抑菌活性研究表明黄心夜合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粪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和番茄灰霉菌等均具有抑菌生物活性,且抑菌效果显着。(5)分别以0.15、0.3、0.6mL · Kg-1 · d-1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为原料的体内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黄心夜合挥发油能提高高脂血症大鼠血清和肝脏中的抗氧化酶MDA活力,可达到甚至超过药物对照组的效果,对大鼠CAT、SOD、MDA、GSH-Px四指标较模型组均有显着改善,能显着提高大鼠机体的抗氧化活性,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对肝细胞变性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另外,还可显着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肝脏脂肪含量,减少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恢复肝细胞形态的正常,对脂肪肝具有显着疗效。参试剂量中以高剂量作用效果最佳,对脂肪肝的疗效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石小玉,郝少东,王合,陶万强,杨宝东,张志勇,薛正,孙淑玲,王进忠[7](2014)在《枣疯病植原体越冬后向枣树不同类型新生组织转移特性研究》文中认为为明确枣疯病植原体越冬后向新生组织的转移扩散特点,从而指导枣疯病预防和控制,本研究采用PCR和DAPI荧光显微技术,比较枣疯病植原体向枣树不同类型新生组织的转移情况。结果表明:室内水培的疯枣枝在萌芽30d后,新生叶片可以检测到植原体;自然栽培枣树的枣股新生叶片生长发育至24d出现植原体;枣树根蘖在萌芽后12d即可检测到植原体。嫁接试验表明,嫁接于染病冬枣砧木上的易感品种接穗‘唐星’,‘阜星’,其萌发的新生幼叶在第34天即可检测到植原体,而抗病品种‘星光’接穗在第119天才检测到植原体。由此可见,枣疯病植原体在地上和地下部分均可以越冬,越冬的植原体向枣树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新生组织中的转移扩散速度存在差异,由快到慢为根蘖>自然生枝条>离体水培枝条>嫁接接穗。

何坤[8](2013)在《大果榉苗木繁育研究》文中指出大果榉(Zelkova sinica Schneid)属于榆科、榉属,是我国的特有种,是山西的珍稀乡土树种。研究大果榉的人工繁育,培育大果榉苗木,对于丰富山西造林绿化树种、保护和发展珍稀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价值。对大果榉的种子繁育技术和营养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大果榉种子繁育和实生苗生长(1)对大果榉的结实和种子特性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结果显示,自然结实率低,沙藏层积处理大大提高了大果榉种子出芽率和整齐度。(2)实生苗经过平茬处理后,最适合大果榉的生长。2.大果榉扦插繁殖技术(1)在大果榉春季扦插生根中,最佳处理为ABT1号生根粉+500ml/L浓度+珍珠岩与粗沙1:l混合基质,其成活率为69.36%。秋季硬枝扦插和夏季嫩枝扦插成活率均不足5%,试验基本失败。(2)插穗粗度大于0.9cm以上时成活率为58.16%,而在插穗粗度小于0.49cm时,成活率仅为29.15%。在一定范围内,选着较粗插穗,能提高大果榉扦插成活率。(3)扦插苗移植应选在春季进行,其移植成活率为88%;在夏季不适合扦插苗的移植,其成活率仅为6%。3.大果榉的嫁接繁殖技术(1)大果榉与白榆枝接成活率为37.2%,芽接基本失败。(2)接穗粗度大于0.6cm时嫁接成活率为52%,接穗粗度小于0.4cm时嫁接成活率仅为14%。在一定粗度范围内,选择较粗接穗,能提高大果榉嫁接成活率。

翟敏[9](2011)在《薄壳山核桃容器育苗及嫁接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是集高档干果、园林绿化、高档木材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原产美国和墨西哥北部,引入中国110年,但未形成产业化发展。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苗木繁殖技术不过关。薄壳山核桃苗木繁殖包括砧木培育和嫁接两个技术环节。薄壳山核桃具有深根性,不易发侧根的特点,传统大田育苗方式培育出的裸根苗侧根少,移栽成活率低;同时由于其体内单宁物质含量高,嫁接成活率低。为缩短薄壳山核桃育苗周期,培育优质砧木苗,提高嫁接成活率,本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采用容器育苗方式培育砧木苗,对育苗基质配方和容器规格进行筛选;为避免根系在容器底部缠绕,进行了化学控根技术研究;为使砧木苗尽早达到嫁接所需粗度,研究了化控措施及摘心对苗木增粗的影响;为提高嫁接成活率,进行了不同嫁接方法、不同嫁接环境、不同芽段、不同时期的嫁接技术研究。通过上述系统研究,为薄壳山核桃苗木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试验于2008年-2010年在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六合试验基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容器规格及基质配方的筛选:比较相同高度不同口径容器培育的苗木质量发现,容器口径越大,苗木生长发育状况越好。最大规格容器(16cm×20cm)培育出的砧木苗在多项生长指标上均表现出优越性。但大容器价格高,空间利用率低。综合分析苗木生长发育情况与生产成本认为,12cm×20cm规格容器是薄壳山核桃砧木培育中最佳容器规格。比较七种基质配方条件下培育的苗木质量,结果表明:使用基质配方4培育的苗木株高增量和地径增量最大,分别为30.8cm、4.08cm,其次是配方1、7、5;使用配方7培育的苗木侧根数最大,为15623,其次是配方1、2、5。从苗木质量和生产成本上综合考虑,认为配方5——草炭土:黄土:草木灰=5:3:2为最佳配方,既满足薄壳山核桃生长需求,又可节约成本。2.容器苗化学控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Cu(OH)2对苗木生长有显着抑制作用,但ZnCO3对苗木生长无抑制,反而有一定促进作用。120、180 mg·L-1 Zn CO3和60mg·L-1 Cu(OH)2的控根效果较好。考虑到控根效果及生产成本,认为120 mg·L-1 ZnCO3为最佳化学控根剂。3.化控剂及摘心对砧木苗增粗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GA3和pp333溶液分别喷施薄壳山核桃容器苗叶面,使用不同浓度GA3溶液涂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茎基部;同时在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旺季初期分三个时期摘心,研究各处理对砧木苗增粗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GA3溶液能显着促进薄壳山核桃苗高生长,但对根茎增粗生长无影响;GA3溶液涂抹容器苗茎基部、pp333溶液喷施容器苗叶面及不同时期摘心处理均可显着促进苗木根茎增粗生长,其中GA3茎基部涂抹处理比对照地径增粗26.90%~76.55%,pp333叶面喷施处理比对照地径增加21.70%~66.04%,摘心处理地径增粗仅为3.79%~23.48%。以600 mg·L-1 GA3溶液涂抹茎基部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增粗效果最好,其次为300 mg·L-1 pp333溶液叶面喷施,分别较对照地径增粗76.55%和66.04%。4、嫁接技术:(1)生长季节进行不同嫁接方法、不同嫁接时期、不同芽段、不同环境条件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带韧皮部方块芽接较带木质部芽接成活率高63%,且以7月上旬~9月中旬期间嫁接效果较好,成活率达77.5%-90.0%,最佳嫁接时期为8月上旬~9月上旬,成活率在85.9%-90.0%。采用带韧皮部方块芽接法,中芽段的嫁接成活率高达85.2%,比上芽段和下芽段分别提高22.0%和25.0%。露地(大田)环境条件下,嫁接成活率高达81.3%,比温室(高温、高湿)条件下增加50.1%。(2)比较生长季节不同时期方块芽接及春季不同时期切接法枝接的嫁接效果,结果表明:生长季节(6-10月)芽接成活率呈抛物线趋势变化,8月初~9月初嫁接成活率最高,为84.2%-90.0%。春季枝接的成活率相对较低,其中4月18日成活率最高,为60.7%。生长季节嫁接时,8月22日以后嫁接,嫁接的芽当年不萌发,通过带芽越冬。生长季芽接后的翌年6月底测量苗木的生长量,结果表明:嫁接时间越早,苗木的株高、茎粗、叶片数越大。生长季节芽接时,以采穗圃的芽发育成熟后,平均温度27℃左右时,嫁接成活率最高。春季枝接成活率普遍较低,4月下旬之前,温度越高成活率越高。春季枝接时间越早,苗木生长量越大。

王邦富[10](2010)在《银杏高位嫁接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以银杏核用品种最优单株"宁银1号"为接穗,对宁化县定植12年的银杏核用低产劣质品种的盛果期幼树进行高位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嫁接季节、嫁接方法和接穗的年龄、粗度、性别以及接芽部位与砧木接口粗度对嫁接成活率、当年抽梢长度具有极显着影响,但对抽梢率没有影响。嫁接成活率、当年抽梢长度以春季采用粗度为0.8 cm以上接穗的1年生顶芽、接口粗度>1.0 cm砧木、嫁接方法采用截干切接或截干舌接进行高位嫁接效果最好;雌株嫁接成活率达98%以上,当年抽梢率达100%,抽梢长度达50 cm以上;雄株成活率达80%以上,当年抽梢率达100%,抽梢长度达40 cm以上。

二、银杏夏季嫁接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杏夏季嫁接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黄金水蜡”叶色变异稳定性维持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与英汉对照
第1章 前言
    1.1 “黄金水蜡”简介
    1.2 植物叶色变异研究进展
    1.3 维持彩叶植物叶色变异稳定性的繁育养护研究进展
    1.4 彩叶植物园林应用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策略
第2章 “黄金水蜡”生物学习性研究
    2.1 引言
    2.2 叶片观测
    2.3 花的观测
    2.4 结籽观测
    2.5 物候期观测
第3章 维持“黄金水蜡”叶色变异稳定性的繁育养护研究
    3.1 引言
    3.2 扦插繁育途径
    3.3 组织培养繁育途径
    3.4 施肥养护管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叶色类型的“黄金水蜡”叶片及花器官解剖结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黄金水蜡”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5.1 大叶女贞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5.2 “黄金水蜡”对大叶女贞的嫁接研究
    5.3 “黄金水蜡”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讨论与结论
    6.1 “黄金水蜡”生物学习性研究
    6.2 维持“黄金水蜡”叶色变异稳定性的繁育养护研究
    6.3 不同叶色类型的“黄金水蜡”叶片及花器官解剖结构研究
    6.4 “黄金水蜡”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
    6.5 全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2)香榧和榧树苗木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香榧和榧树概述
    1.2 香榧的研究现状
    1.3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1.3.1 高温胁迫对植物形态的影响
        1.3.2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1.3.3 高温胁迫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3.4 高温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3.5 高温胁迫对植物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影响
    1.4 嫁接提高植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场所介绍
    2.2 试验材料来源
    2.3 试验材料处理
    2.4 测定项目和方法
        2.4.1 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4.2 快速荧光动力学曲线测定及相关参数的计算
        2.4.3 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
        2.4.4 H_2O_2含量测定
        2.4.5 O_2~(?)-产生速率的测定
        2.4.6 MDA含量的测定
        2.4.7 蛋白质含量测定
        2.4.8 抗氧化酶的提取与活性测定
        2.4.9 AsA-GSH循环酶活性的测定
        2.4.10 AsA和 GSH含量测定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温胁迫对香榧和榧树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3.2 高温胁迫下香榧和榧树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特征
    3.3 高温胁迫下香榧和榧树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3.1 高温胁迫对香榧和榧树Fo、Fm、Fv’/Fm’、Φ_(PSⅡ)、qP、ETR的影响
        3.3.2 高温胁迫对香榧和榧树叶片Vj、Ψo、φEo和φDo的影响
        3.3.3 高温胁迫对香榧和榧树叶片叶绿素荧光比活性参数的影响
        3.3.4 高温胁迫对香榧和榧树叶绿素荧光单位PSⅡ反应中心活性的影响
        3.3.5 高温胁迫对香榧和榧树叶片能量流参数和反应中心密度的影响
        3.3.6 高温胁迫对香榧和榧树Fv/Fm、PI_(abs)和PI_(total)的影响
    3.4 高温胁迫对香榧和榧树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5 高温胁迫下香榧和榧树活性氧物质和MDA含量变化
    3.6 高温胁迫对香榧和榧树ASA-GSH循环酶活性的影响
    3.7 高温胁迫对香榧和榧树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8 高温胁迫对香榧和榧树ASA和 GSH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个人简介
致谢

(3)四川‘南高’果梅品种选择与繁育栽培技术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2.1 国内外果梅分布概况
        1.1.2.2 四川地区野生果梅分布概况
        1.1.2.3 果梅的价值
        1.1.2.4 果梅生态学研究
        1.1.2.5 果梅引种繁育研究
        1.1.2.6 果梅栽培技术研究
        1.1.2.7 果梅加工品开发利用
    1.2 研究目的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不同果梅品种选择试验研究
    2.1 试验点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四川不同果梅品种生长指标测定
        2.3.2 四川不同果梅品种坐果率测定
        2.3.3 四川不同果梅品种分枝特性观测
        2.3.4 四川不同果梅品种叶片性状观测
        2.3.5 四川不同果梅品种果实性状特性观测
        2.3.6 四川不同果梅品种果实内含物测定
        2.3.7 四川不同果梅品种不同果梅品种近3年果实产量观测
        2.3.8 四川不同果梅品种枸橼酸含量测定
        2.3.9 四川不同果梅品种的果实外观及风味观测
        2.3.10 四川不同果梅品种主成分分析
    2.4 试验结果
        2.4.1 四川不同果梅品种生长指标对比
        2.4.2 四川不同果梅品种坐果率对比
        2.4.3 初步选择
        2.4.4 四川不同果梅品种分枝特性对比
        2.4.5 不同果梅品种叶片表型性状对比
        2.4.5.1 叶长
        2.4.5.2 叶宽
        2.4.5.3 叶面积
        2.4.5.4 叶厚
        2.4.6 不同果梅品种果实性状特性分析
        2.4.7 四川不同果梅品种果实外观及风味分析
        2.4.8 四川不同果梅品种果实内含物及营养物质分析
        2.4.8.1 不同果梅品种果实品质测定
        2.4.8.2 不同果梅品种果实糖酸比分析
        2.4.8.3 不同果梅品种果实营养成分分析
        2.4.9 不同果梅品种近3年鲜果产量分析
        2.4.10 四川不同果梅品种枸橼酸含量分析
        2.4.11 四川不同果梅品种主成分分析
        2.4.12 小结
第3章 ‘南高’栽培管理初步研究
    3.1 试验点概况
    3.2 试验材料及方法
        3.2.1 不同建园方式对果梅‘南高’的影响
        3.2.2 不同修剪方式对果梅‘南高’的影响
        3.2.3 不同管理技术措施对果梅‘南高’的影响
        3.2.4 ‘南高’物候观测
        3.2.5 ‘南高’病虫害调查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南高’建园方式分析
        3.3.2 ‘南高’修剪方式分析
        3.3.3 ‘南高’造林成本分析
        3.3.4 ‘南高’物候
        3.3.5 ‘南高’主要病虫害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南高’种苗繁育技术研究
    4.1 试验点概况
    4.2 试验材料及方法
        4.2.1 ‘南高’播种量试验
        4.2.2 ‘南高’嫁接试验
        4.2.2.1 嫁接方法
        4.2.2.2 不同嫁接时间试验
        4.2.2.3 接穗粗度试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南高’播种试验量分析
        4.3.2 ‘南高’嫁接试验分析
        4.3.2.1 不同嫁接方法对‘南高’嫁接成活率、新梢长、接穗萌芽率的影响
        4.3.2.2 不同嫁接时间对南高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4.3.2.3 接穗粗度对‘南高’嫁接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四川‘南高’气候生态适宜性分析
    5.1 ‘南高’原产地自然概况
    5.2 ‘南高’现有栽培试验地自然概况
    5.3 ‘南高’原产地与四川现有栽培地海拔气候比较
    5.4 ‘南高’现有栽培试验地气候特征
    5.5 四川大邑、绵阳试验点土壤基本理化指标的测定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优良果梅品种‘南高’
        6.1.2 ‘南高’栽培管理技术
        6.1.3 ‘南高’种苗繁育技术
        6.1.4 四川‘南高’生态适宜性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4)栎属、考来木属等优良材料筛选和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1 栎属植物研究综述
        1.1 种质资源
        1.2 研究进展
        1.3 引种概述
    2 考来木属植物研究综述
        2.1 生物学特性
        2.2 引种必要性
    3 岩白菜属植物研究综述
        3.1 种质资源概况
        3.2 商业用途广泛
        3.3 市场需求统计
        3.4 制约发展因素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总的技术路线如下
第二章 栎类选优和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1 选优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2 数据分析
        1.3 结果与分析
        1.3.1 表型调查结果
        1.3.2 生理物质含量测定结果
        1.4 确定优良单株
    2 无性繁殖
        2.1 扦插、嫁接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2 离体培养
        2.2.1 以芽繁芽
        2.2.2 体胚发生
        2.3 不同外植体总酚含量与相关酶活性测定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数据分析
        2.3.3 结果与分析
        2.4 组织结构观察
        2.4.1 材料
        2.4.2 方法
        2.4.3 结果与分析
        2.5 结论与讨论
        2.5.1 扦插嫁接
        2.5.2 离体培养
        2.5.3 体胚诱导
        2.5.4 褐变分析
        2.5.5 单宁特殊
        2.5.6 组织结构
        2.5.7 繁殖策略
第三章 考来木属选优、规模化繁殖及经济效益分析
    1 选优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2.1 淹水对质膜透性的影响
        1.2.2 淹水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2.3 淹水对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1.2.4 淹水对SOD活性的影响
        1.2.5 淹水对脯氨酸的影响
        1.2.6 生理指标的相关性
        1.3 结论与讨论
        1.3.1 淹水对考来木生理指标的影响
        1.3.2 不同淹水强度对考来木的影响
        1.3.3 确定优良品种
    2 离体培养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无菌苗的获得
        2.2.2 增殖培养
        2.2.3 生根培养
        2.2.4 组培苗移栽
    3 经济效益分析
        3.1 成本构成
        3.2 产量推算
        3.3 成本核算
        3.3.1 室内育苗成本
        3.3.2 管理人员成本
        3.3.3 基建设备折旧费用
        3.3.4 温室育苗成本
        3.3.5 其它
        3.4 效益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岩白菜属选优、规模化繁殖和应用
    1 选优
        1.1 资源收集
        1.1.1 收集目标
        1.1.2 收集方法
        1.1.3 收集结果
        1.2 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1.2.1 材料与方法
        1.2.2 数据统计
        1.2.3 结果与分析
        1.3 栽培基质和生物菌剂筛选
        1.3.1 材料
        1.3.2 方法
        1.3.3 结果与分析
        1.4 优良种的筛选
        1.4.1 盆栽种筛选
        1.4.2 绿化种筛选
        1.4.3 药材种筛选
        1.4.4 筛选结果
    2 确定规模化繁殖材料
    3 无性繁殖
        3.1 离体培养及遗传稳定性分析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数据统计
        3.1.3 结果与分析
        3.2 愈伤组织途径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3 分株与根茎扦插
        3.3.1 试验地条件
        3.3.2 材料与方法
        3.3.3 数据统计
        3.3.4 结果与分析
        3.4 病虫害调查防治
    4 示范应用
        4.1 应用形式
        4.2 应用情况
        4.2.1 长三角示范应用
        4.2.2 其它省份示范应用
        4.2.3 最佳种植地情况
    5 结论与讨论
        5.1 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5.1.1 ISSR在岩白菜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5.1.2 遗传多样性分析
        5.1.3 亲缘关系分析
        5.2 离体培养
        5.3 规模化繁殖
        5.4 遗传稳定性检测
        5.5 体胚诱导
        5.6 分株和扦插繁殖
        5.7 生物菌剂应用
        5.8 岩白菜素测定
        5.9 栽培种植
        5.10 培育新品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1.1 栎类
        1.2 考来木属
        1.3 岩白菜属
    2 存在问题与展望
        2.1 栎类
        2.2 考来木属
        2.3 岩白菜属
        2.3.1 种质资源收集
        2.3.2 生物菌剂筛选
        2.3.3 优化生产体系
        2.3.4 岩白菜素测定
        2.3.5 应用示范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附表

(5)泰兴银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述
    三、研究重点与文章结构
    四、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五、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泰兴银杏历史发展
    第一节 泰兴银杏起源发展的自然条件
    第二节 泰兴银杏发展历程
    第三节 泰兴银杏栽培技术发展
第二章 泰兴银杏文化遗产现状
    第一节 泰兴古银杏保存数量及分布
    第二节 泰兴银杏栽培系统和生产管理
    第三节 泰兴银杏的加工和利用
    第四节 泰兴银杏文化
第三章 泰兴银杏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古树生长环境和农业系统本身问题
    第二节 政府部门保护和扶持力度不足
    第三节 市场意识及经营、管理不足
    第四节 保护及开发利用意识不强
第四章 泰兴银杏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策措施
    第一节 泰兴银杏文化遗产价值
    第二节 改善古树生长环境和农业系统本身问题
    第三节 加大政府部门的保护和扶持力度
    第四节 加强市场意识及经营管理
    第五节 提高保护及开发利用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6)黄心夜合挥发油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综述
    1 园林植物挥发油成分研究进展
        1.1 植物挥发油相关概念
        1.2 植物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1.3 影响植物挥发性成分释放的因子
        1.4 植物挥发油的生物活性及养生保健功能
    2 黄心夜合研究现状
        2.1 黄心夜合的分布研究
        2.2 黄心夜合的繁育研究
        2.3 黄心夜合的种群结构研究
        2.4 黄心夜合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2.5 黄心夜合的挥发油成分研究
        2.6 黄心夜合的应用研究
    3 目前研究不足之处和本研究创新点
        3.1 目前研究不足之处
        3.2 本研究创新之处
    4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4.1 研究背景
        4.2 研究目的意义
        4.3 研究设想及研究内容
        4.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不同提取方法下黄心夜合鲜叶的挥发油成分比较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样品
        1.2 仪器与试剂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蒸气蒸馏黄心夜合鲜叶的挥发油成分
        2.2 CO_2超临界萃取黄心夜合鲜叶的挥发油组成
        2.3 静态顶空萃取黄心夜合鲜叶的挥发油组成
        2.4 不同提取方法黄心夜合鲜叶的挥发油成分比较
        2.5 黄心夜合叶的挥发油释放部位
    3 讨论
    4 小结
第3章 黄心夜合不同器官挥发油成分及其季节变化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心夜合鲜叶的挥发油组成及其季节变化
        2.2 黄心夜合新鲜嫩枝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及其季节变化
        2.3 黄心夜合鲜花的挥发油组成
        2.4 黄心夜合叶、枝、花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3 讨论
    4 小结
第4章 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成分降血脂及作用机制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试剂
        1.2 动物
        1.3 仪器与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成分样品制备
        2.2 动物分组及饲养
        2.3 血脂检测与病理学观察方法
        2.4 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对血脂合成的影响
        2.5 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对大鼠质量的影响
        3.2 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对大鼠脏器的影响
        3.3 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的影响
        3.4 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对高血脂大鼠肝细胞影响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3.5 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对高血脂大鼠肺动脉影响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4 讨论
    5 小结
第5章 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成分抗氧化作用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材料
        1.2 试验动物
        1.3 仪器与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黄心野合鲜叶挥发油制备
        2.2 试剂的配制
        2.3 动物分组与高脂模型的建立
        2.4 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剂量的选择
        2.5 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抗氧化指标测定
        2.6 肝组织匀浆蛋白质含量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
        3.2 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体内抗氧化活性测定
    4 讨论
    5 小结
第6章 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成分抑菌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GC-MS鉴定
        2.2 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抑菌活性检测
        2.3 黄心夜合鲜叶挥发油最低抑菌浓度检测
    3 讨论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1 讨论
    2 总结
    3 创新点
    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枣疯病植原体越冬后向枣树不同类型新生组织转移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枣疯病病树疯枝的水培及取样
    1.3 果园栽培枣疯病病树幼叶取样
    1.4 染病砧木嫁接试验与采样
    1.5 冷冻组织切片DAPI染色及显微观察
    1.6 枣疯病植原体PCR检测
        1.6.1 DNA的提取
        1.6.2 PCR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培枝条中枣疯病植原体向新生组织的迁移
    2.2 自然栽培枣树枣疯病植原体向新生组织的迁移
    2.3 枣疯病植原体由患病砧木向接穗新生组织的迁移
3 讨论
附录

(8)大果榉苗木繁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前言
    1.1 植物无性繁殖的研究进展
        1.1.1 植物的扦插技术
        1.1.2 植物的嫁接技术
    1.2 大果榉简述
        1.2.1 大果榉的形态特征
        1.2.2 大果榉的生态习性及用途
    1.3 大果榉及其近缘种的研究进展
        1.3.1 榉属物种研究概述
        1.3.2 榉属树种的繁殖技术
        1.3.2.1 榉属树种的有性繁殖研究
        1.3.2.2 榉属树种的无性繁殖育苗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4.3 主要研究内容
2 大果榉种子育苗
    2.1 室内种子发芽试验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种子发芽结果与分析
    2.2 实生苗培育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苗圃整地、播种与苗期管理
        2.2.3 当年实生苗的生长
        2.2.4 平茬和移栽对当年生大果榉实生苗的影响
        2.2.5 三年生大果榉实生苗木的生长
3 大果榉扦插繁殖
    3.1 试验地与试验条件
    3.2 材料及方法
        3.2.1 春季硬枝扦插
        3.2.1.1 材料及处理
        3.2.1.2 实验设计
        3.2.1.3 扦插及插后管理
        3.2.2 秋季硬枝扦插
        3.2.2.1 材料及处理
        3.2.2.2 苗床整理
        3.2.2.3 实验设计
        3.2.2.4 扦插及插后管理
        3.2.3 夏季嫩枝扦插
        3.2.3.1 材料及处理
        3.2.3.2 苗床整理
        3.2.3.3 实验设计
        3.2.3.4 扦插及插后管理
        3.2.4 大叶榉、大果榉春季硬枝扦插效果比较
        3.2.4.1 材料及处理
        3.2.4.2 苗床整理
        3.2.4.3 实验设计
        3.2.4.4 扦插及插后管理
        3.2.5 扦插苗移栽定植
        3.2.6 数据处理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大果榉春季硬枝扦插
        3.3.1.1 不同激素种类、激素浓度以及扦插基质对硬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3.3.2 秋季硬枝扦插
        3.3.3 夏季嫩枝扦插
        3.3.4 大叶榉、大果榉春季硬枝扦插
        3.3.4.1 不同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对大果榉硬枝扦插苗高的影响
        3.3.4.2 不同插穗粗度对大果榉扦插性状的影响
        3.3.4.3 大叶榉与大果榉春季硬枝扦插效果
        3.3.5 扦插苗的移栽定植
4 大果榉嫁接繁殖技术研究
    4.1 试验地概况
    4.2 试验材料
    4.3 试验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嫁接方法对大果榉嫁接效果影响
        4.4.2 不同接穗粗度对嫁接效果的影响
        4.4.3 大果榉和大叶榉枝接效果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种子沙藏处理、实生苗平茬处理对大果榉种子育苗的研究
        5.2.2 外源激素、外界环境条件对大果榉扦插的影响
        5.2.2.1 激素种类、激素浓度、扦插基质与扦插生根的关系
        5.2.2.2 大果榉插穗粗度与扦插生根成活的关系
        5.2.2.3 春季硬枝扦插、秋季硬枝扦插、夏季嫩枝扦插对大果榉的扦插效果
        5.2.3 嫁接方法、接穗粗度对大果榉嫁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9)薄壳山核桃容器育苗及嫁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薄壳山核桃的概况及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1.1 薄壳山核桃的概况
        1.2 薄壳山核桃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1.2.1 引种的过程
        1.2.2 在中国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2.3 薄壳山核桃苗木生产现状
    2 容器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2.1 容器育苗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2.2 容器育苗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
        2.2.1 容器规格的选择
        2.2.2 基质配方的筛选
        2.3 促进苗木增粗技术的研究
        2.3.1 赤霉素
        2.3.2 多效唑
    3 容器苗控根技术研究进展
        3.1 空气控根技术研究
        3.2 物理控根技术研究
        3.3 化学控根技术研究
        3.3.1 铜制剂
        3.3.2 锌制剂
        3.3.3 其他制剂
    4 胡桃科植物嫁接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4.1 嫁接成活的原理和愈合过程
        4.2 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
        4.2.1 伤流液
        4.2.2 酚类及单宁物质
        4.2.3 砧穗的质量
        4.2.4 砧穗发育的物候期
        4.2.5 温度
        4.2.6 湿度
        4.3 嫁接时期研究进展
        4.3.1 春季枝接
        4.3.2 夏季芽接
第二章 薄壳山核桃容器育苗及控根技术研究
    1 容器规格及基质配方对薄壳山核桃砧木苗生长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设计
        1.1.3 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1.1.4 数据处理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2.1 不同容器规格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的影响
        1.2.2 不同基质配方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1.3 讨论与结论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摘心次数对砧木苗增粗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2.1.4 数据处理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GA_3处理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2.2.2 不同浓度pp333溶液叶面喷施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2.2.3 与摘心处理的效果对比
        2.3 结论与讨论
    3 化学控根技术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控根制剂的控根效果
        3.2.2 不同制剂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3.2.3 不同制剂对生物量的影响
        3.2.4 不同制剂对叶片中元素含量的影响
        3.3 小结
        3.3.1 不同化学控根剂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3.3.2 不同化学控根剂的控根效果
        3.3.3 不同化学控根剂对叶片元素含量的影响
第三章 薄壳山核桃嫁接技术研究
    1 生长季节芽接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和方法
        1.2.1 试验材料
        1.2.2 试验设计
        1.2.3 测定分析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3.1 不同嫁接方法的成活率
        1.3.2 不同时期嫁接的成活率
        1.3.3 不同芽段嫁接成活率
        1.3.4 不同环境条件嫁接成活率
        1.4 小结与讨论
    2 不同时期嫁接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时期嫁接成活率
        2.2.2 生长季节不同时期嫁接当年萌发及生长情况
        2.2.3 不同嫁接时期翌年苗木生长量
        2.2.4 温度对不同嫁接时期成活率的影响
        2.3 小结与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银杏高位嫁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嫁接材料
        2.1.1 砧木
        2.1.2 接穗
    2.2 方法
        2.2.1 嫁接时间
        2.2.2 接穗采集
        2.2.3 嫁接
        2.2.4 砧口及接穗粗度配比、接芽分布及雌雄配置
        2.2.5 接后管理
        2.2.6 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季节和不同方法的嫁接效果比较
    3.2 不同年龄、粗度、类型的接穗及部位不同的嫁接效果比较
    3.3 不同接口粗度砧木的嫁接效果比较
4 结论与讨论
    (1) 银杏高位嫁接的季节和方法不同, 其嫁接效果存在显着差异。
    (2) 接穗的年龄、粗度、类型

四、银杏夏季嫁接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黄金水蜡”叶色变异稳定性维持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D]. 耿芳茹. 长江大学, 2021
  • [2]香榧和榧树苗木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研究[D]. 季永亮.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7)
  • [3]四川‘南高’果梅品种选择与繁育栽培技术初步研究[D]. 王凘璐.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4]栎属、考来木属等优良材料筛选和无性繁殖技术研究[D]. 吕秀立. 南京林业大学, 2018(05)
  • [5]泰兴银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 张越.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6]黄心夜合挥发油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D]. 雷凌华.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7]枣疯病植原体越冬后向枣树不同类型新生组织转移特性研究[J]. 石小玉,郝少东,王合,陶万强,杨宝东,张志勇,薛正,孙淑玲,王进忠.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4(03)
  • [8]大果榉苗木繁育研究[D]. 何坤. 山西农业大学, 2013(03)
  • [9]薄壳山核桃容器育苗及嫁接技术研究[D]. 翟敏.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 [10]银杏高位嫁接技术研究[J]. 王邦富. 湖南林业科技, 2010(05)

标签:;  ;  ;  ;  ;  

夏季银杏嫁接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