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偶发癌临床分析

前列腺偶发癌临床分析

一、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罗雯春,刘欢英,净卫娟[1](2021)在《前列腺切除术中偶发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中偶发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01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3566例进行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中,前列腺偶发癌248例,最终获取238例患者的完整随访资料。搜集238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法进行前列腺偶发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建立回归方程。结果高龄、Gleason分级高、血清PSA水平高、肿瘤分化程度低是影响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拟合前列腺偶发癌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切除术中偶发癌预后不良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重视高龄、Gleason分级高、血清PSA水平高、肿瘤分化程度低的人群,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预后。

张玥,于洋,吕航,王炜,沈宸,温立洁,何奕,杨玻[2](2020)在《真性与假性前列腺偶发癌单中心病例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真性前列腺偶发癌(AIPCa)和假性前列腺偶发癌(PIPC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2例诊断为前列腺偶发癌(IPCa)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77.5(55~93)岁;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中位值27.7(12~35)分;48例术前行前列腺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中位值38.6(2.3~130.2)ml。48例行PSA检查,其中47例tPSA中位值6.7(1~46)ng/ml;1例tPSA>100 ng/ml。52例中13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24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TUERP),15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RCP)。依据术前检查是否完善、有无前列腺穿刺指征、前列腺穿刺流程是否规范,区分为AIPCa和PIPCa。比较3种术式检出的IPCa患者的资料,比较AIPCa和PIPCa患者一般资料、病理及预后差异。结果 3种术式IPCa患者年龄、IPSS、PSA、T分期、Gleason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种术式的前列腺体积[39.7(9.80~64.10)ml,65.93(22.20~130.20)ml,23.46(2.34~41.60)ml]和前列腺组织切除率[45.3% (26.2%~50.0%),47.5% (45.0%~75.5%),100.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2例中AIPCa 21例,PIPCa 31例。AIPCa与PIPCa患者年龄[75.5(55.0~93.0)岁与77.1(63.0~87.0)岁]、IPSS[23.8(12.0~35.0)与26.1(16.0~35.0)]、前列腺体积[40.11(6.00~126.02)ml与52.27(2.34~130.20)ml]、前列腺组织切除率[63.0%(45.0%~100.0%)与66.5% (26.2%~100.0%)]、T1b期比例[61.3%(19/31)与33.3%(7/21)]、手术方式、Gleason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IPCa患者tPSA水平明显低于PIPCa患者[3.14(0.87~7.38)ng/ml与14.68(5.36~50.00)ng/ml,P<0.001]。术后随访6~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AIPCa与PIPCa患者中分别有23.8%(5/21)与45.2%(14/31)随访过程中PSA升高,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雄激素剥夺治疗;AIPCa患者无转移或死亡,PIPCa患者中2例出现骨转移,1例死于前列腺癌全身转移。结论 PIPCa较AIPCa患者预后相对不良,PIPCa存在漏诊及临床低估可能。临床应严谨定义IPCa,严格遵守穿刺活检指征,强调PSA在肿瘤筛查及穿刺活检中的参考价值,慎重对待PSA异常时的阴性穿刺活检结果,避免术前漏诊。

纪海勇,王建岗,徐龙坤,徐军,李亚玮,周福安[3](2020)在《前列腺电切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分析前列腺电切术后前列腺偶发癌(IPCa)的病理特点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320例接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计算320例患者术后前列腺偶发癌发生率,并比较3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指标。结果 320例患者中,术后确诊前列腺偶发癌共18例,检出率为5.63%。前列腺偶发癌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18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进行骨扫描,未出现病灶转移情况。分期:T1a期6例,T1b期12例。两期Gleaso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期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等因素与前列腺切除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例患者均接受最大雄激素阻断治疗,随访时间为(40.23±9.23)个月;6例T1a期患者,术后3、6个月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下降明显(P<0.05);12例T1b期患者,术后3、6个月时列腺特异性抗原下降明显(P<0.05)。结论前列腺偶发癌发病率为5.63%;通过病理诊断等措施可提高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大多数前列腺偶发癌患者Gleason score评分均在6分左右。表明诊断时掌握患者全部资料,可整体提高临床检出率。

蔡凯,刘志宇,王梁,戴志红,崔昊昱,苏婕[4](2018)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RCP)治疗膀胱癌病例中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病理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7年1月行RCP的1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290岁,平均6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发现前列腺癌。结果:178例患者中,13例(7.3%)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偶发癌,病理类型均为前列腺腺癌,5例(38.5%)前列腺偶发癌具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TNM分期pT1期3例,pT2期8例,pT3期2例。Gleason评分≤6分8例,Gleason评分7分3例,Gleason评分≥8分2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与未患前列腺偶发癌者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膀胱癌病理类型为尿路上皮癌,膀胱癌TNM分期pT1期4例,pT2期3例,pT3期3例,pT4期3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无前列腺癌死亡病例。结论:膀胱癌患者中前列腺偶发癌发生率较低,膀胱癌伴发前列腺偶发癌短期预后并不差于单纯膀胱癌。

孟令娜[5](2018)在《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将本院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02例作为研究资料,其中前列腺偶发癌20例,非前列腺偶发癌82例,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病理组织类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前列腺大小、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病理分级及病理分期均存在显着性差异,且以前列腺偶发癌相对各指标偏低,P<0.05。结论前列腺偶发癌具有病理分级和分期低等特征,且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低,可通过取材和病理检查进行诊断,给予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周广春,郭勇[6](2018)在《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Incidental prostate cancer,IPCa)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65例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前列腺偶发癌临床特点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法的分析影响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的因素。结果 IPCa局限于前列腺内pT1有65.45%(108/165),pT2有31.52%(52/165),pT3有3.03%(5/165)。Gleason评分小于6分的有36.97%(61/165),6分有33.33%(55/165),7分有25.45%(42/165),大于7分有4.24%(7/165)。4例前列腺切缘阳性,所有患者淋巴结转移阴性。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法显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为年龄、焦虑、疾病分期。结论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临床特点为淋巴结转移阴性IPCa局限于前列腺内pT1较多,Gleason评分主要集中在小于7分,有前列腺切缘阳性的可能。年龄、疾病分期、焦虑是影响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的危险因子。

潘炜,段瑞华,梅力,吴运,李文成[7](2018)在《前列腺电切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分析与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分析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治疗方式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5年6月术前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1 157例患者病理资料,选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前列腺电切术后确诊为前列腺偶发癌的治疗经过和结果。结果:1 157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偶发性前列腺癌的患者20例。TNM分期为T1a期6例,T1b期14例。其中14例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5例选择内分泌治疗,1例选择等待观察。14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出现短期尿失禁,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控尿;1例发生真性尿失禁,术后6个月仍无法控尿。5例选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均降至正常值范围内。所有患者均随访16年,平均4.2年,均未发现肿瘤相关性死亡。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电切术虽然增加了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难度,但手术疗效满意。

邱建国,王留成[8](2018)在《前列腺切除术中偶发癌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前列腺切除术中偶发癌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治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240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一般及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记录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并分析前列腺切除术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纳入的所有病例中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达到27.14%;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焦虑及抑郁等为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较高,对其危险因子分析有助于做到早发现,及时诊断、治疗,改善预后,促进身体早日恢复。

陈秀婵,成克伦,邹阳强[9](2017)在《前列腺偶发癌78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8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前列腺偶发癌的病理特征。结果:78例患者中,96.15%患者肿瘤病理分期≤p T2,3.85%患者的肿瘤分期为p T3。60.26%患者Gleason评分低于7分,29.49%患者Gleason评分为7分,10.25%患者Gleason评分高于7分。结论:前列腺偶发癌患者肿瘤病理分期多在p T2以内,以中分化腺癌为主。病理医师在进行前列腺偶发癌诊断时,应做到充分取材,以降低前列腺偶发癌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王宁华,苏元华,董锐,王国举,魏军,刘飞[10](2017)在《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387例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前列腺偶发癌有375例,笔者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后制定自编问卷并将其应用于收集前列腺偶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收集到的临床资料,以期找出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为8.55%(375/438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β=1.68,95.0%CI=3.159.23)、Gleason评分(β=1.58,95.0%CI=3.307.08)、分化程度(β=1.87,95.0%CI=3.2913.03)、淋巴结转移(β=3.04,95.0%CI=5.5079.82)、血清PSA(β=1.90,95.0%CI=2.0522.01)、临床分期(β=0.83,95.0%CI=1.353.90)是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较高,老年、临床分期、血清PSA水平及其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预后的危险因子。在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针对高危人群高度警惕前列腺偶发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并早治疗。

二、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前列腺切除术中偶发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2.方法
        (1)病例信息搜集
        (2)随访观察
    3.统计学分析
结 果
    1.临床资料
    2.前列腺偶发癌预后Cox单因素分析结果
    3.前列腺偶发癌预后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4.前列腺偶发癌预后不良风险预测模型
讨 论

(3)前列腺电切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20例患者临床资料
    2.2 320例患者病理特点
    2.3 320例患者预后情况
3 讨论

(4)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标本检测:
        1.2.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7)前列腺电切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分析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方法
2结果
3讨论

(8)前列腺切除术中偶发癌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9)前列腺偶发癌78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78例患者的肿瘤病理分期
    2.2 78例患者的Gleason评分
3 讨论

(10)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前列腺偶发癌预后判断标准[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
    2.2 前列腺偶发癌预后单因素分析
    2.3 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四、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前列腺切除术中偶发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罗雯春,刘欢英,净卫娟. 中国卫生统计, 2021(02)
  • [2]真性与假性前列腺偶发癌单中心病例特征分析[J]. 张玥,于洋,吕航,王炜,沈宸,温立洁,何奕,杨玻.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0(09)
  • [3]前列腺电切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J]. 纪海勇,王建岗,徐龙坤,徐军,李亚玮,周福安. 当代医学, 2020(24)
  • [4]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 蔡凯,刘志宇,王梁,戴志红,崔昊昱,苏婕.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8(06)
  • [5]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 孟令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46)
  • [6]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周广春,郭勇.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8(03)
  • [7]前列腺电切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分析与处理[J]. 潘炜,段瑞华,梅力,吴运,李文成.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8(03)
  • [8]前列腺切除术中偶发癌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J]. 邱建国,王留成. 中国社区医师, 2018(07)
  • [9]前列腺偶发癌78例临床病理分析[J]. 陈秀婵,成克伦,邹阳强.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5)
  • [10]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王宁华,苏元华,董锐,王国举,魏军,刘飞. 实用癌症杂志, 2017(08)

标签:;  ;  ;  ;  ;  

前列腺偶发癌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