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电化学聚合论文-曹思雨,孙涵

原位电化学聚合论文-曹思雨,孙涵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位电化学聚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液晶,聚合物,原位聚合,离子传导

原位电化学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曹思雨,孙涵[1](2018)在《原位聚合二胺盐液晶单体及其聚合物电化学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苯甲酸联苯酯为基元,制备二胺盐液晶单体。对液晶单体紫外光致原位聚合制备出具有离子传导功能的聚合物。通过FT IR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其电阻并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离子传导率。结果表明,由于液晶态下分子结构的有序排列,二胺盐液晶单体在液晶态的传导率高于固态的传导率,并且传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在170℃达到最大值,为1.30×10~(-5)S/cm。二胺盐聚合物在95℃下传导率达到1.02×10~(-5) S/cm。通过原位聚合使聚合物保留单体在液晶态时的分子有序排列,获得在中低温条件下传导率接近液晶相下传导率的聚合物材料。(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8年05期)

华彦涛,徐振林,王弘,杨金易,孙远明[2](2017)在《利巴韦林原位聚合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原位聚合分子印迹技术,以3-氨基苯硼酸(3-ABBA)为功能单体,利巴韦林(RIB)为目标分子,以硼酸和顺式二醇在不同酸碱度条件下可逆形成环内酯键为原理,在玻碳电极表面原位聚合形成利巴韦林分子印迹膜,研制了测定利巴韦林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法(DPV)对印迹膜性能进行研究。DPV测试表明: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利巴韦林的浓度在5.0×10~(-8)~1.0×10~(-5)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5 3,检出限(S/N=3)为1.5×10~(-8)mol/L。特异性实验表明制备的传感器对利巴韦林的选择性良好。该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可用于食品中利巴韦林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王振强,杨超,陈健[3](2016)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氧化石墨烯/单宁酸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级电容器是通过极化电解液来存储能量。其充放电过程是可逆的,相对于电池,它具有更高的循环寿命以及能够快速充电等优异的性能。碳材料(GO)由于其高比表面积用来作为电极材料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聚吡咯(PPY)作为导电聚合物的一种,通过加入一种新型掺杂剂单宁酸(TA),充放电同时伴随着掺杂和脱掺杂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来改善其电化学性能。实验方法:本文先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再用原位聚合法制备PPy/GO/TA复合电极材料,其中通过(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1)

阮艳莉,王坤,齐平平,韩煦[4](2015)在《原位聚合制备PANI/GO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氧化石墨烯(PANI/GO)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红外光谱(IR)等方法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自制的PANI/GO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材料分别组装了超级电容器及锂离子电池,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GO在不同的电化学器件中均能够明显改善PANI的电化学性能。以PANI/GO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放电时其比电容达413.28F/g,高于纯PANI的322.56F/g,1 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0%。以PANI/GO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0.1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04.4mAh/g,50次循环后,容量未见衰减。(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5年02期)

李太平,周文,董兵海,万丽,许祖勋[5](2013)在《原位聚合制备聚吡咯/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出聚吡咯/石墨烯(PPy/GE)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发现聚吡咯均匀地包覆在石墨烯表面。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复合材料对电极对I-/I3-电解质氧化还原体系具有较好的催化能力。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说明掺入聚吡咯后可有效降低石墨烯对电极的电荷转移阻抗。组装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在AM 1.5(100mW.cm-2)的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得到4.12%的光电转换效率。(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13年03期)

路胜利,胡桂林,李国能,张邦虎[6](2013)在《原位电化学聚合杂化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既有无机半导体材料高载流子迁移率的优点,又有有机材料低成本等优点。通过电化学聚合的方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光伏器件,研究了光活性层的UV-Vis光谱,表征了器件光伏性能。通过实验发现当聚3-甲基噻吩(3MT)溶液中加入适量联二噻吩(BT)(单体摩尔质量比3MT:BT=1000:2),在-1mA恒流下电聚合300秒时,PMT/TiO_2双层杂化光伏器件具有最优性能,在AM为1.5的模拟太阳光下(100 mWcm~(-2))其短路电流密度达到了3.305mAcm~(-2),转换效率可达0.871%。(本文来源于《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及新能源技术——2012动力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01-07)

高朋召,公伟伟,李冬云,王玲,肖汉宁[7](2012)在《改进型原位限制聚合法制备纳米LiFePO_4/C核-壳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改进型原位限制聚合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LiFePO_4/C颗粒.。并通过XRD,HRTEM,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所制备粉体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iFePO4/C具有晶型完整的橄榄行结构,壳层炭为作晶。HRTEM照片显示所制备的LiFePO4/C粒径在18.2~54.5 nm之间,炭层均匀包覆在LiFePO4颗粒外表面,厚度在2~10nm之间。700℃合成的LiFePO_4/C核-壳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42 mAh/g,经过4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在132 mAh/g,容量保持率在93.0%。其充放电容量受电子导电、锂离子扩散速率的共同影响。(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2年S3期)

贺剑,张拥军,关英[8](2011)在《以壳聚糖为模板的对苯二酚氧化聚合及其电化学活性水凝胶的原位凝胶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壳聚糖为模板在含有氧气的酸性溶液中实现了对苯二酚的氧化聚合,并且得到一种新型氧化还原活性水凝胶.聚对苯二酚是以氧气为氧化剂通过对苯二酚的氧化聚合原位生成,壳聚糖的存在显着增大了氧化聚合反应的反应速率。动力学研究表明当壳聚糖(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包晓玉,邱东方,王宏伟,刘克成,郭应臣[9](2011)在《功能化叁联吡啶铁配合物的原位电化学聚合及其超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功能配合物[Fe(L)2](PF6)2{L=4’-[4-(二苯胺基)苯基)]-2,2’:6’,2’’–叁联吡啶},其结构和纯度经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证实。在5.0×10-4 mol·L-1配合物单体溶液中,采用循环伏(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2)》期刊2011-05-12)

尹雄鸽[10](2010)在《原位聚合—碳热还原法合成磷酸铁锂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橄榄石型LiFeP04具有可逆容量高、资源丰富、对环境友善、价格便宜和安全性能好等优点,被认为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较低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和电子电导率影响了磷酸铁锂材料大倍率性能。本论文以提高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为主要目的,对材料的合成条件、碳包覆、金属离子掺杂、电化学性能和锂脱嵌动力学过程等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FePO4/PANI前驱体,并对前驱体进行热重-差热(TG-DTA)、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测试。以FePO4/PANI前驱体、醋酸锂和葡萄糖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初步研究了碳热还原反应的机理,考察了合成工艺条件对材料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XRD、SEM和T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700℃烧结10h所得产物为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碳含量为3.80wt%,颗粒粒径在100nm左右。样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C、0.2C、0.5C、1C、2C下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51、136、131、127、113mAh·g-1。该样品在1C下经过50次循环,容量还保持为122mAh·g-1,衰减仅为0.78‰。采用钠离子对LiFeP04的锂位进行了体相掺杂的改性研究,并研究了Na+掺杂量对LiFePO4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掺杂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所提高,其中Na+掺杂量为3%时LiFePO4的性能最佳,在0.1C、0.5C、1C、2C、3C下的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58、151、142、134、105mAh·g-1。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LiFePO4/C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循环伏安研究表明,电极具有较好的脱、嵌锂可逆性,氧化、还原过程中Li+的固相平均扩散系数D0分别为3.85×10-10、2.15×10-10cm2·s-1。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表明LiFePO4/C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Rct在3.4V处有最小值。通过EIS测试得到锂离子在LiFePO4/C电极中的扩散系数为1.12×10-13~7.78×10-13cm2·s-1。(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0-06-30)

原位电化学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原位聚合分子印迹技术,以3-氨基苯硼酸(3-ABBA)为功能单体,利巴韦林(RIB)为目标分子,以硼酸和顺式二醇在不同酸碱度条件下可逆形成环内酯键为原理,在玻碳电极表面原位聚合形成利巴韦林分子印迹膜,研制了测定利巴韦林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法(DPV)对印迹膜性能进行研究。DPV测试表明: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利巴韦林的浓度在5.0×10~(-8)~1.0×10~(-5)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5 3,检出限(S/N=3)为1.5×10~(-8)mol/L。特异性实验表明制备的传感器对利巴韦林的选择性良好。该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可用于食品中利巴韦林的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位电化学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1].曹思雨,孙涵.原位聚合二胺盐液晶单体及其聚合物电化学性能的研究[J].化学世界.2018

[2].华彦涛,徐振林,王弘,杨金易,孙远明.利巴韦林原位聚合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J].分析测试学报.2017

[3].王振强,杨超,陈健.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氧化石墨烯/单宁酸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C].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6

[4].阮艳莉,王坤,齐平平,韩煦.原位聚合制备PANI/GO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5

[5].李太平,周文,董兵海,万丽,许祖勋.原位聚合制备聚吡咯/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13

[6].路胜利,胡桂林,李国能,张邦虎.原位电化学聚合杂化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研究[C].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及新能源技术——2012动力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2013

[7].高朋召,公伟伟,李冬云,王玲,肖汉宁.改进型原位限制聚合法制备纳米LiFePO_4/C核-壳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

[8].贺剑,张拥军,关英.以壳聚糖为模板的对苯二酚氧化聚合及其电化学活性水凝胶的原位凝胶化[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9].包晓玉,邱东方,王宏伟,刘克成,郭应臣.功能化叁联吡啶铁配合物的原位电化学聚合及其超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2).2011

[10].尹雄鸽.原位聚合—碳热还原法合成磷酸铁锂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0

标签:;  ;  ;  ;  

原位电化学聚合论文-曹思雨,孙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