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杂情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儿童,决策能力,复杂情境
复杂情境论文文献综述
李阳杰[1](2019)在《决策能力:儿童应对复杂情境的关键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日益复杂的决策情境,儿童的决策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儿童所面向的复杂情境主要是由电子媒介创设的,突出表现为知识的碎片化、被控制的主体意识和信息的迅速膨胀。决策能力即决策主体根据决策任务的具体情境,将碎片化的知识整合为系统化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策略性知识和博弈意识,自主地做出决策行为的能力,它能够帮助儿童应对日益复杂的决策情境。儿童决策能力的培育措施主要包括叁个方面:设计决策情境,使认知、身体和决策情境组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教师掌握与儿童相关的学习科学知识,且将其积极融入决策教学;给予儿童独立决策的空间,鼓励儿童自主决策。(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与实验》期刊2019年03期)
俞建国[2](2019)在《复杂情境视域下发展学生数学高阶思维》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性科学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具有整体性、非线性、自组织性等诸多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复杂性情境,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基于复杂性情境的不确定性、非线性、自组织性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表征、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将学生置于复杂情境视域下,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9年18期)
郑鲲,周晶,王卓峥[3](2019)在《基于复杂工程的创新实践情境设计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当中,学生通过问题情境获得的知识更容易通过认知加工过程快速提取和有效使用,形成知识的迁移并生成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典型复杂工程案例,提供合适的情景设计方案。在信息类专业创新实践课程体系深化建设中,以复杂工程案例为背景,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对课程体系中部分教学环节进行内容深度整合与编排,完善情境设计,提供创新空间。从实践中摆脱传统意义上课堂的局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课场"概念和探索建立基于复杂工程的课场情境设计的方法和思路,从而进一步为培养学生创造文化和创造生活的能力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袁红,吴艳萍[4](2019)在《选择与转换:复杂任务情境下用户搜索策略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信息搜索过程中搜索策略的运用是复杂动态的,研究复杂任务情境下用户搜索策略运用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开展了基于复杂任务的搜索实验,利用录屏软件收集搜索行为数据,深入分析了不同任务情境下不同搜索能力用户搜索策略运用的差异以及常见的策略转换模式。[结果/结论]高低搜索能力的用户搜索相同类型的任务时策略运用存在差异,相同搜索能力用户搜索工作和生活任务时策略运用也存在差异,任务类型影响搜索策略运用的时长,此外,高低搜索能力的用户在搜索不同类型任务时存在不同的策略转换模式。(本文来源于《情报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王强国[5](2019)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复杂情境的生成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情境与高阶思维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两个关键词。如果说复杂情境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场域",那么高阶思维则是学科核心素养在这个场域的"机制"和"结晶"。说"结晶",指向成果,是高阶思维的名词形式;说"机制",指向过程,是高阶思维的动词形式。高阶思维需要在复杂情境中得以运用和发展。这里的"复杂情境"是指基于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能力,契合教学内容特质,能够引领他们充(本文来源于《小学数学教育》期刊2019年Z2期)
王强国[6](2018)在《高阶思维取向下“复杂情境”的内涵、困境与生成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阶思维是信息与知识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其运用与发展依赖相对复杂的情境,对此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一定的理论成果,但基于具体学科的实践层面的研究略显薄弱,也带来教学中的一些偏颇。"复杂情境"基于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能力,契合教学内容特质,有助于学生深度参与,从而发展高阶思维。外在表征的升级与内在机制的深化是数学课堂"复杂情境"生成的基本视角。(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教师培训》期刊2018年12期)
毕孝儒[7](2018)在《复杂情境感知下用户聚类协同推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计算量大、项目推荐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复杂情境感知下用户聚类协同推荐算法,首先,定义用户复杂情境信息相似因子,并将其嵌入到传统用户相似性度量公式,实现对其改进。然后,对用户历史评分信息与复杂情境信息进行聚类分析以降低算法计算量,并产生用户类别所属度矩阵;最后,在类别所属度矩阵上确定目标用户最近邻居,进行项目推荐。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在降低推荐计算量的同时,提升推荐质量。(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专业版)》期刊2018年34期)
王柏然[8](2018)在《归类不确定情境下复杂程度对特征推理策略使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倾向使用类别进行推理。在事物的归类不确定的情境中,利用有限的信息对事物的特征做出推测,称为归类不确定情境下的特征推理。特征推理的策略有四种:单类结合策略,多类结合策略,单类分离策略和多类分离策略。已有研究发现类别结构的差异对策略使用有影响,但类别结构中情境复杂程度的差异如何影响策略的使用尚不知晓。因而本研究试图探究情境复杂程度对人们特征推理策略使用有何影响,从而为情境结构的量化和标准化提供帮助,进而帮助我们构建更贴近现实的情境以做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叁个实验来探究情境复杂程度对特征推理的策略使用有何影响。具体来说,实验一中利用控制情境中类别的信息熵的方法构造简单和复杂情境,比较两种情境下策略的使用频率以此考查情境复杂程度对策略使用的影响差异。实验采用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情境的复杂程度(简单/复杂)和顺序(简单情境在前/复杂情境在前),因变量为推理策略的使用频率;实验二通过操纵被试推理时间来设置情境的复杂程度,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情境(简单/复杂),因变量与实验一相同。实验叁中操纵类别的结构,创造出有类别意识和没有类别意识的推理会得到不同选项的情境。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情境(类别简单/类别复杂/非类别),因变量同实验一,实验通过比较两种情境下代表类别意识的选项的使用频率来判断情境复杂程度对人们的类别意识有无影响,即是否影响人们策略使用的深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相较于多类结合简单情境,人们在多类结合复杂下更倾向于使用单类策略,更少使用多类结合策略;(2)人们在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更倾向使用单类结合策略,更少使用多类结合策略;同时,他们也更少考虑类别概念;(3)人们在使用多类结合策略时是有考虑类别概念的,不过在这一点上也存有个体差异,有的人推理时并不具有类别意识,可见即使都是使用一种策略,其推理过程也可能是有区别的。(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5-30)
刘程忠[9](2018)在《模块化稀疏表示在复杂情境下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人脸识别在身份识别、访问控制以及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近些年其在计算机视觉以及机器学习领域也是个非常受欢迎的课题。同时,随着网络环境越来越庞大而复杂,以及人们对于信息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经典识别算法也不断收到来自现实环境的考验。如何设计出既快速高效、又抗干扰还识别率高的人脸识别算法是大家孜孜不倦的追求。目前人脸识别的应用已经充斥在大家的工作与视野里,无论目前炒的火热的刷脸支付,乃至车站的刷脸进站,都在表明人脸识别在现实应用里的成功。同时由于人脸识别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面临的挑战也是全方位、多样性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临着不同的挑战,无数学者在人脸识别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复杂环境下(比如光照、姿势、表情、遮挡等干扰信息)如何提高识别率以及如何提高性能降低开销上。面对着新的应用与需求,这对于现在的学者们又需要在理论与实践领域赢得更高层次的挑战。1)本文基于稀疏表示提出模块化的联合特征算法。算法结合了Gabor算子与LGBP算子的优势,动态分配权重以达到最优的分类策略。针对训练集样本不足以及训练集或者测试集都可能存在光照、表情变化乃至遮挡等干扰信息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作模块化“分片”来赋予不同的模块不同的权重。先把每个训练样本分成若干个m*m的子模块,然后基于残差与Fisher率两个维度赋予不同的模块不同的权重。这样可以达到对于存在严重遮挡的模块,赋予较低的权重,遮挡较少或者不存在遮挡的样本赋予较低或者最高的权重,以此来减少或者屏蔽遮挡(戴眼镜、围巾与口罩等)带来的干扰。2)现实情况中,可能会存在比遮挡更严重的干扰,比如侧面人脸,此时拿不到人脸的正面图像,这大大增加了正确识别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了识别效果。为此本文在用稀疏表示进行分类前,首先使用神经网络提取FIP(face Identity-preserving)特征,该特征对姿势角度变化以及光照变化不敏感,然后通过一个全连接层将FIP特征还原为正面人脸图像数据,此时还原了的正面图像已经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光照变化以及面部倾斜带来的干扰,最后通过矫正恢复后的人脸图像与未恢复的人脸图像分别作为训练样本作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矫正恢复后的人脸样本图像不仅较少了光照姿势等干扰,而且保留了重要的便于分类的特征,因而在此样本集上进行人脸识别可以有效提高识别率。(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15)
解晓晴,刘汉民,齐宇[10](2018)在《层级结构与网络结构的混合:复杂情境下的组织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结构是在复杂情境下由层级结构与网络结构混合而成的、具有复杂性特征的组织结构,分为网络化的层级结构与层级化的网络结构两种基本形式;混合结构的设计应遵循权威配置与权力配置相结合、个体专业化与联合专业化相结合、控制机制与协调机制相结合、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相结合等原则;混合结构适用于环境、战略、技术和文化等情境因素具有复杂性的、大企业与小企业相混合的组织。(本文来源于《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复杂情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复杂性科学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具有整体性、非线性、自组织性等诸多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复杂性情境,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基于复杂性情境的不确定性、非线性、自组织性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表征、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将学生置于复杂情境视域下,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杂情境论文参考文献
[1].李阳杰.决策能力:儿童应对复杂情境的关键因素[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
[2].俞建国.复杂情境视域下发展学生数学高阶思维[J].教育观察.2019
[3].郑鲲,周晶,王卓峥.基于复杂工程的创新实践情境设计与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
[4].袁红,吴艳萍.选择与转换:复杂任务情境下用户搜索策略的运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
[5].王强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复杂情境的生成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9
[6].王强国.高阶思维取向下“复杂情境”的内涵、困境与生成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
[7].毕孝儒.复杂情境感知下用户聚类协同推荐算法[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
[8].王柏然.归类不确定情境下复杂程度对特征推理策略使用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8
[9].刘程忠.模块化稀疏表示在复杂情境下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18
[10].解晓晴,刘汉民,齐宇.层级结构与网络结构的混合:复杂情境下的组织结构设计[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