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调强放疗论文-陈颖,刘茹佳,焦杨,钟志鹏

静态调强放疗论文-陈颖,刘茹佳,焦杨,钟志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静态调强放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宫颈癌,局部提量方法,静态调强放疗,剂量学分析

静态调强放疗论文文献综述

陈颖,刘茹佳,焦杨,钟志鹏[1](2019)在《局部提量方法在宫颈癌静态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采用局部提量方法前后宫颈癌静态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评估局部提量方法用于设计宫颈癌静态调强放疗计划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例接受宫颈癌调强放疗患者,基于CMS XiO 4.80计划系统,以4 500 cGy处方剂量分别对同一患者设计采用局部提量方法前后的两种放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机器跳数、治疗时间和二维剂量验证通过率。结果:两种计划均满足计划靶区(PTV)剂量要求,所得PTV的D2%、Dmean、D98%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局部提量方法所得PTV的靶区覆盖率、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更优(P<0.05);两种计划都能较好地保护危及器官。采用局部提量方法后,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均略有增大,除小肠、直肠、膀胱V45和两侧股骨头V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它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组织受照剂量除V15未见明显差异外(P>0.05),采用局部提量方法后,其它参数均略有增大;两种计划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剂量验证通过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局部提量方法有利于优化PTV的靶区覆盖率、CI、HI,对其它参数的改变在可接受范围内,建议在设计宫颈癌静态调强放疗计划时采用该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赵培峰,杨咏强,周钢,陈列松,朱雅群[2](2019)在《直肠癌静态调强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剂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后放疗中静态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10例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分别进行双弧VMAT和7野IMRT的计划设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剂量分布以及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MRT和VMAT治疗计划的治疗剂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IMRT和VMAT计划的适形指数(CI)及均匀指数(H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MRT和VMAT计划的正常组织如小肠、膀胱、骨盆和股骨头的剂量均相似.IMRT和VMAT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分别为581.80和960.37(P=0.001),相应的治疗时间分别为558 s和170 s(P=0.003).结论直肠癌VMAT和IMRT计划均可满足患者临床要求,采用VMAT计划的患者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效率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常娜,钱立庭,张朋,吴爱东,赵于飞[3](2019)在《直肠癌术前静态调强放疗和螺旋断层放疗剂量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放射治疗设备不断更新,放疗技术也得以发展,直肠癌放疗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本研究通过比较直肠癌术前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TOMO)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上直肠癌术前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01-01-2018-05-01在安徽省肿瘤医院行IMRT的24例直肠癌患者的CT图像。对24例Ⅱ~Ⅲ期的直肠癌患者分别进行IMRT和TOMO的计划设计,统一给予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50Gy/25次。采用配对t检验和非参数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靶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适形性指数(conformal index,CI)以及膀胱、小肠、股骨头的受照剂量进行评估。结果 2种计划均能达到临床处方剂量要求。2种计划PTV靶区的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5,P=0.014),同时HI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1.253,P<0.001)。两者小肠的V4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2.308,P=0.030。TOMO计划膀胱的V_(30)(t=7.942,P<0.001)、V_(40)(t=8.641,P<0.001)、V_(45)(t=7.048,P<0.001)及平均照射剂量低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OMO计划骨盆的V_(10)(t=5.259,P<0.001)、V_(15)(,t=5.479,P<0.001)、V_(20)(t=3.059,P=0.006)、V_(40)(t=3.308,P=0.003)、V_(50)(t=5.776,P<0.001)低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OMO计划中左侧股骨头V_(50)(z=-2.075,P=0.038)和机器跳数(t=-40.139,P<0.05)均高于IMRT计划。结论直肠癌术前放疗中,TOMO放疗计划对比IMRT放疗计划,具有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及剂量分布均匀性,同时明显减少小肠V40的照射体积、骨盆和膀胱的照射剂量。但是,IMRT放疗计划的机器跳数有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桑勇,单国平,祝成龙,徐敏[4](2019)在《静态调强放疗等中心点对鼻咽癌剂量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调强放射治疗等中心点的选择对鼻咽癌剂量学的影响,为治疗计划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7例鼻咽癌病例,分别以原发肿瘤和咽后淋巴结临床治疗靶区PGTVnx的中心点(以AP表示)和预防照射区临床治疗靶区PTV的中心点(以BP表示)作为治疗计划的等中心点,设计调强放疗计划。比较靶区的适形度指数以及均匀性指数、危及器官的最高剂量以及正常组织的低剂量体积。结果:两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要求。在所有靶区剂量体积百分比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情况下,AP组和BP组的靶区的适形度指数以及均匀性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AP组的视交叉_(D0.03 cm~3)剂量要明显低于BP组,分别为(36.7±12.1)Gy和(38.8±11.2)Gy(t=-3.070, P<0.01);AP组的正常组织V<30 Gy明显大于BP组,分别为(8 250±1 686)cm3和(8 166±1 669)cm~3(t=3.799, P<0.01)。结论:AP能明显降低视交叉的最高剂量,并且能降低正常组织的高剂量体积,减少病人的正常组织放疗并发症概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常娜[5](2019)在《直肠癌术前静态调强放疗和螺旋断层放疗的剂量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直肠癌(rectal cancer)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范围内,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死亡的例数也在逐年上升。大肠癌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随着我国经济物质生活水平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膳食习惯有明显改变,导致一些大中型城市人民的直肠癌发病率逐渐上升。早期患者大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和病情的持续进展,才逐渐显露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疾病。局部晚期直肠癌单纯手术治疗的疗效不佳,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比较高,保肛率较低,从而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为新辅助放化疗,放射治疗和化疗在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放射治疗。术前放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保肛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又可以杀灭亚临床病灶,减少患者术中肿瘤种植的机会,提高了患者的局部控制率。通过比较直肠癌术前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TOMO)的剂量学差异,探讨TOMO技术在直肠癌新辅助放疗中的价值,为临床上直肠癌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对24例Ⅱ~Ⅲ期的直肠癌患者分别进行IMRT和TOMO的计划设计,统一给予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50Gy/25F,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评价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照射剂量。结果两种计划均能达到临床处方剂量要求。两种计划的PTV靶区的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5,P=0.014),同时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1.253,P<0.001)。两者小肠的V4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2.308,P=0.030)。TOMO计划膀胱的V30、V40、V45及平均照射剂量低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MO计划骨盆的V10、V15、V20、V40、V50低于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MO计划中左侧股骨头V50和机器跳数(monitor unit,MU)均高于IMRT计划(P<0.05)。结论直肠癌术前放疗中,TOMO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均优于IMRT计划。TOMO计划可以降低小肠V40的照射体积。TOMO计划也可以减少骨盆和膀胱的照射剂量。IMRT计划的机器跳数降低。(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武雅琴,韩晶晶,朱必清,黄健,陆谔梅[6](2018)在《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静态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在宫颈癌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PALN)转移患者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例病理学证实经PET-CT检查诊断为宫颈鳞癌PALN转移接受放疗的患者,对同一CT图像分别进行IMRT和VMAT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差异、靶区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加速器跳数(number of monitor units,MU)和治疗时间。结果:IMRT和VMAT组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能够满足剂量学要求,在靶区CI和HI上,VMAT计划优于IMRT计划。OAR保护方面,VMAT计划中两侧肾脏平均剂量低于IMRT计划,直肠V40、直肠V50、小肠V40和膀胱V40的剂量均低于IMRT计划(P<0.05)。VMAT计划的MU(859.92±248.47)低于IMRT计划(1 649.50±167.44,t=11.836,P<0.001)。VMAT计划的治疗时间[(304.30±41.98)s]明显短于IMRT计划[(435.90±37.52)s,t=12.750,P<0.001]。结论:宫颈癌伴PALN转移患者,采取IMRT和VMAT技术均可达到临床靶区剂量要求和OAR的剂量保护,而VMAT计划在靶区CI和HI上优于IMRT计划,同时VMAT具有降低OAR剂量的优势,MU明显降低,照射时间缩短,提高了患者放疗的耐受性,提升了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9期)

孙宇,尹群,孙祝,赵玉魁[7](2018)在《静态调强放疗与叁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静态调强放疗(IMRT)和叁维适形放疗(3D-CR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1例LA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IMRT组(33例)和3D-CRT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放射性损伤发生率、靶区剂量和放疗剂量-体积相关参数。结果 IMRT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3D-CRT组比较(91.89%vs 8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的Ⅲ-Ⅳ级放射性食管炎和Ⅲ-Ⅳ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3D-CRT组(6.06%vs 25.00%;3.03%vs 2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靶区平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在靶区的不均匀指数和靶区的适形指数均优于3D-CRT组[(1.04±0.02)vs(1.02±0.02);(0.593±0.03)vs(0.637±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患肺的V5、V20和V30数值均高于3D-C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治疗LANSCLC,可获得与3D-CRT相似的临床疗效,IMRT靶区剂量分布优于3D-CRT,放射性损伤发生情况较少,安全性较高,但低剂量区照射体积增大值得注意。(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8年08期)

朱必清,武雅琴,韩晶晶,李倩,徐寒子[8](2018)在《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参数,为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接受IMRT或VMAT治疗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各50例,观察所有患者放疗期间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放疗计划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计划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照射时间及跳数(the number of monitor unit,MU)。结果:VMAT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MRT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vs.64%,P<0.05);与IMRT组相比,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20%vs.6%,P<0.05);VMAT组直肠V40、小肠V40均低于IMRT组(P<0.01),而直肠和小肠的V20、V30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膀胱V20、V30、V40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VMAT计划CI优于IMRT计划(P<0.05);HI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IMRT计划比较,VMAT计划的MU值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了50%和54%(P<0.01)。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选择VMAT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和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缩短放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放疗的耐受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班卫华,朱均强,蒙以良[9](2017)在《不同射野参数对胸中上段食管癌静态调强放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射野参数对胸中上段食管癌静态调强放疗的影响。方法使用Prowess Panther放疗计划系统,对15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制订静态调强放疗计划,其中处方剂量为60 Gy,共30次,机架角度分别为0°、51°、102°、154°、206°、258°、309°,根据最小子野跳数为3 MU、5 MU、7 MU,最小子野面积为2 cm~2、4 cm~2、6 cm~2,子野个数为9个、8个、6个,每例患者均设计3种静态调强计划,分别为P1(3 MU,2 cm~2,9个)、P2(5 MU,4 cm~2,8个)、P3(7 MU,6 cm~2,6个),比较3种静态调强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受量、靶区剂量、总跳数及治疗时间。结果 P1、P2的靶区剂量明显优于P3,P1优于P2(P<0.05),P2、P3的治疗时间、总跳数明显优于P1,P3优于P2(P<0.05)。3种计划的心脏受照剂量、双肺受照剂量V20及平均受照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1、P2的脊髓平均受照剂量、CI、HI优于P3(P<0.05)。P1双肺受照剂量V30低于P2、P3(P<0.05)。结论胸中上段食管癌静态调强放疗计划中最小子野面积、最小子野跳数及子野数均不宜过小或过大,临床应用时应根据肿瘤靶区剂量、正常组织器官的保护及执行效率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子野参数。(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7年09期)

郭瑞嵩[10](2017)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旋转容积调强技术及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分析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和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份接收的宫颈癌患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其中的1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制定VMAT和IMRT放疗计划。比较两种技术的剂量学差异。结果和IMRT技术相比,采用VMAT放疗技术的计划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更高;危及器官影响更小,治疗时间更少,以上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MAT和IMRT都能够达到剂量学的要求,但是前者危及器官剂量更少,计划靶区均匀性、适形度更佳,对治疗宫颈癌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7年41期)

静态调强放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后放疗中静态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10例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分别进行双弧VMAT和7野IMRT的计划设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剂量分布以及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MRT和VMAT治疗计划的治疗剂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IMRT和VMAT计划的适形指数(CI)及均匀指数(H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MRT和VMAT计划的正常组织如小肠、膀胱、骨盆和股骨头的剂量均相似.IMRT和VMAT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分别为581.80和960.37(P=0.001),相应的治疗时间分别为558 s和170 s(P=0.003).结论直肠癌VMAT和IMRT计划均可满足患者临床要求,采用VMAT计划的患者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效率明显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态调强放疗论文参考文献

[1].陈颖,刘茹佳,焦杨,钟志鹏.局部提量方法在宫颈癌静态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2].赵培峰,杨咏强,周钢,陈列松,朱雅群.直肠癌静态调强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剂量学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常娜,钱立庭,张朋,吴爱东,赵于飞.直肠癌术前静态调强放疗和螺旋断层放疗剂量学比较[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

[4].桑勇,单国平,祝成龙,徐敏.静态调强放疗等中心点对鼻咽癌剂量学的影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5].常娜.直肠癌术前静态调强放疗和螺旋断层放疗的剂量学比较[D].安徽医科大学.2019

[6].武雅琴,韩晶晶,朱必清,黄健,陆谔梅.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静态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孙宇,尹群,孙祝,赵玉魁.静态调强放疗与叁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安徽医学.2018

[8].朱必清,武雅琴,韩晶晶,李倩,徐寒子.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比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班卫华,朱均强,蒙以良.不同射野参数对胸中上段食管癌静态调强放疗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7

[10].郭瑞嵩.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旋转容积调强技术及固定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标签:;  ;  ;  ;  

静态调强放疗论文-陈颖,刘茹佳,焦杨,钟志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