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系统的AAL5适配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AAL5适配

一、基于嵌入式系统实现AAL5适配(论文文献综述)

田野[1](2021)在《基于超声弹性效应的螺栓应力测量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基于高频超声声束具有指向性以及无创检测的特点,超声探测技术成为了声图像重建领域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声图像重建、军事声纳定位等领域中。基于超声弹性效应的螺栓应力检测系统相对来讲具有测量准确高效,操作方便,硬件成本低等特点。本课题研究基于超声弹性效应联合高精度时间计量技术研制出一套螺栓应力智能测量系统,可以用于与铁路桥梁、工业与民用建筑、船舶与航空航天等领域螺栓应力的测量。其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基于压电效应生成超声回波信号,其设计目标是通过数字脉冲激励电路向压电陶瓷施加高压脉冲信号,实现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通过机械波多次反弹形成规律超声回波信号;第二是飞行时间的精准计量,采用高精度数字时间芯片对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TOF)精确捕获,设计了基于ARM的温度补偿算法去除测量时环境温度变化带来的噪声干扰,实现了TOF信噪比的进一步提高,以提高声时计算的精确度;第三是螺栓应力标定实验,基于PZT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原理研发智能螺栓,搭建螺栓TOF-应力标定实验平台,通过进行标定实验确定螺栓应力与其内部传播TOF之间函数关系。中试实验结果表明螺栓应力智能测量系统采用点触式测量方式,全部测量过程在1s内完成,不同材料螺栓,不同直径螺栓TOF测量分辨率在19ps以内,应力检测分辨率达到0.063MPa,对于同一款螺栓重复性测量误差能稳定在0.14?以内,完全满足现阶段大部分粘贴式智能螺栓的测量要求。

赵康[2](2020)在《面向龙芯2K1000B处理器的系统级功耗优化与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龙芯2K1000B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4位双核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器,成功应用于多款智能终端产品和工业手持设备中。移动智能终端产品体积重量有限,电池容量有限,系统级功耗优化一直是终端产品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了降低2K1000B移动智能终端的系统功耗,论文选取该设备的主要工作场景,即视频硬件解码和待机场景,设计和实现了系统级功耗管理方法。首先,为了评估和分析系统级低功耗策略的运行效果,论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处理器硬件性能事件的功耗评估模型,旨在不增加外接设备的情况下,较为准确地评估龙芯处理器的运行功耗,为系统级低功耗研究提供基本的数据参考。针对视频解码场景下的系统功耗优化,论文重点分析并优化了动态频率调整策略和CPU空闲机制。针对传统按需策略在2K1000B平台硬件视频解码场景中存在的频率不匹配问题,通过服务质量响应机制,根据不同格式和分辨率视频解码的性能需求,动态设置调频间隔和选频区间,降低系统解码能耗。通过在空闲进程中执行WAIT指令优化了CPU空闲机制,降低了处理器核的空闲功耗。针对系统待机时功耗优化,论文采用了动态核数调整策略和挂起到内存策略。根据系统负载情况,动态调整系统内处理器核心运行数量。在无任务运行时,利用挂起到内存策略,保存处理器运行状态并挂起大部分硬件外设,实现系统功耗的降低。论文基于龙芯2K1000B移动智能终端制定了相关的测试方案。经过功耗实测分析,论文设计的基于硬件性能事件的功耗模型在Unix Bench负载下,以处理器实测功耗为基准,平均相对误差为2.14%。论文设计的面向硬件视频解码的动态调频策略在多种分辨率H.264和MPEG2格式视频硬件解码负载场景下,相比默认按需策略能降低最高5.79%和平均3.05%的处理器能耗。综合来看,论文设计和适配的系统级低功耗策略,在硬件视频解码任务运行时,可以降低平均7.62%的处理器功耗和8.22%的板级功耗;在系统待机时,可以降低24.2%以上的处理器功耗和10.9%的板级功耗,挂起到内存策略的实现可以降低25.8%的处理器功耗和31.4%的板级功耗。

任路遥[3](2020)在《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单元测试是对软件中的基本组成单位(如模块、过程、函数或类)进行的测试,在保障软件质量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向对象语言是一类以对象作为基本程序结构单位的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程序中涉及到复杂逻辑结构的单元测试具有一定的难度,是单元测试方向研究的热点之一。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能提高面向对象程序的单元测试效率,减轻测试人员繁重的单元测试任务,有效的降低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成本。面向对象程序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的研究有很大的技术难度,目前国内此类单元测试框架较少,且多为在国外成熟的测试框架基础上进行的二次设计。本文调研了国外成熟的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设计,以及传统的面向过程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设计,总结了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的设计原则与原型设计。在此基础上做了两点研究:一、对面向对象程序的单元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面向对象程序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要解决的功能和性能两类需求。功能方面,研究了面向对象语言中常见的权限访问、类属性、函数重载等特性引入的单元测试问题。性能方面,研究了自动化测试框架常见的多程序测试内存性能问题以及实际执行环境的平台适应性问题。由于面向对象语言的丰富度颇多,本文选取C++这一流行的面向对象语言,作为研究面向对象语言的切入点。二、在原型设计的基础上,结合上述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Code Test System for Cpp,CTSCpp),用以对C++程序进行自动化的单元测试。功能方面,该测试框架可以自动化的为C++程序进行预处理、静态分析、构建测试环境,自动的生成测试用例,并动态执行获得覆盖率信息。性能方面,采用前后端分离的形式,运用序列化的技术手段,用硬盘资源换取内存资源,防止测试框架执行过程中发生内存溢出;并采用适配器模式,针对预处理、动态执行等操作,设计了适配器模块,丰富了测试框架的拓展性。作者在实际工程中实现了上述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并通过实际程序进行了验证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与设计的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具有可行性。其能够实现对面向对象程序进行自动的程序解析、单元提取、覆盖率测试等功能。

高晓东[4](2020)在《基于Spark的制造物联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传统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对数据资源合理利用的需求日益增长。离散制造设备作为数据资源的来源,在离散制造的发展方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基于离散制造设备的物联系统,实现对数据的利用与整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五洋纺机有限公司数字工厂为应用场景,以FANUC-0i/30i和海德汉i TNC530系统的机床与加工中心为对象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离散制造设备物联系统对数据实时预览与查询操作的需求,提出了一套基于过程数据的数据采集方案。通过封装Focas系统包和DNCRemo Tools软件包,采用通用数据格式参数传输的方式,解决了离散制造设备由于设备厂商型号的差异性带来的问题;设计并采用了生产者/消费者的采集模式,解决了数据采集过程中忙闲不均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效率。然后,探讨了针对过程数据的存储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过程数据的存储策略。通过采用HDFS分布式文件作为过程数据的存储,使用Spark Streaming组件完成数据操作,利用Hash Lru Cache和并查集数据结构作为缓存,查询操作平均响应时间在0.5~2秒之间,有效地解决了在高QPS和低平响场景下的查询操作耗时较长的问题。最后,分析了机床加工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预测的相关技术,建立了基于矩阵分解的矩阵补全模型和基于时序特征的设备状态预测模型。使用秩估计和ALS算法求解矩阵补全模型,实验得到了损失函数-迭代次数的曲线图,模型在测试集正确率达到90%。设备状态预测模型主要使用LSTM网络,通过参数优化得到准确度-迭代世代数的曲线,在测试集上准确率达到90%以上。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离散制造设备的过程数据采集和运行状态预测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高维[5](2019)在《面向Boom处理器的Gem5模拟器适配与误差分析》文中研究表明RISC-V指令集架构是一种新生的开源精简指令集架构,拥有完整的工具链,支持众多软件,在高性能和低功耗计算上都有不俗的表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提出RISC-V指令集的同时,也基于该指令集设计了Boom处理器,并开源了该处理器设计平台。该平台能够生成Boom处理器硬件描述代码用于实际的处理器生产,也能生成官方模拟器用于评估处理器的性能特性。但是官方模拟器仿真耗时长,也不能像传统的模拟器如Gem5一样提供齐全的仿真插件。因此在Gem5平台上适配Boom处理器的模拟器,对于RISC-V指令集处理器的设计空间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Gem5和Boom处理器间的总性能和微架构性能参数,详细分析了Gem5模拟器误差的来源并进行了适配。首先分析了Boom处理器流水线中主要模块的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详细分析了造成性能差异的关键来源,即分支指令预测和Cache相关机制。然后在Boom处理器设计平台软件框架中添加Trace Profiling代码来获取分支预测失败事件数和Cache缺失事件数用于后续的适配工作。在适配过程中通过修改Boom处理器设计平台源代码解决了由于模拟器系统调用机制的实现差异而造成的Benchmark微架构无关参数不一致问题。论文在尽可能保证Gem5和Boom处理器可配参数一致的情况下完成了基本结构参数的适配工作。通过本文工作还发现了Boom处理器的分支预测器的设计异常及其造成的Cache缺失事件的异常,在与加州大学的维护团队沟通后,确认当前的Boom处理器设计中的分支预测机制存在官方尚未明确原因的Bug。本文选取计算密集型的Benchmark,分别在Gem5和Boom的官方模拟器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尽可能保持两者结构参数一致的情况下平均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Cycle数(Clock cycle Per Instruction,CPI)的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16.2%。

苗月超[6](2019)在《钻井岩屑动态称重系统设计与精度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在石油钻井行业中,传统的录井技术根据上返钻井液携带的油气信息来判识和发现油气层。该技术难以对井下的油气进行实时性检测和定量化分析,制约着随钻测量的发展。岩屑录井技术通过对钻井岩屑的收集、分析、描述来综合评价井下的钻探情况、井眼的净化程度以及井下的油气藏信息。目前,国内外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逐渐开展了岩屑称重技术与装置的相关研究,目标是在钻井平台上安装岩屑称重装置,来实现对钻井岩屑的动态称重,辅助随钻测量系统安全可靠工作。称重过程需要依靠钻井岩屑动态称重系统实现,其工作效果直接影响到录井工作的正常进行,开展有关钻井岩屑动态称重装置的设计与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论文开展了钻井岩屑动态称重系统的设计与称重精度影响因素分析,以期实现井场岩屑动态称重等多项功能及工作流程,完成岩屑动态称重原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验证。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综述了钻井岩屑动态称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目前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对钻井岩屑动态称重系统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确定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流程。其次,分析了动态称重系统的精度影响因素,包括系统软硬件对精度的影响,主要是称重传感器的分析与选型、传感器的分布与数量等精度影响因素,驱动电机的选型和电机转速对精度的影响,以及设计的岩屑收集装置对精度的影响分析。系统软件的设计,包括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岩屑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数据库的设计,使得该软件能够完成称重传感器的数据接收、岩屑数据的动态显示、数据的量化处理及计算、系统各钻井参数的标定及基于数据库的访问、查询、统计等功能。最后,搭建了钻井岩屑动态称重装置的实验平台,拟定了合理的实验流程,并模拟了井场的作业环境,开展了钻井岩屑动态称重系统的性能实验及精度影响实验,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戴树唯[7](2018)在《基于DDS的SOA服务集成框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据分发服务DDS是对象管理组织制定的分布式实时通信中间件规范,具有同步解耦、多对多通信及丰富的Qo S策略等优点,同时兼顾高效实时的数据传输性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在分布式实时系统中,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应用交互需求随之增大。但是,基于组件开发的应用系统缺乏有效的应用资源共享和系统管理途径,导致应用功能重复开发、系统运维低效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DDS的SOA服务集成框架DSIF,为分布式实时应用系统提供了通用的服务集成与管理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应用资源的共享和重用。论文的主要贡献有:1.设计了一个通用的服务模型,抽象了基于DDS通信的服务接口,提供了发布/订阅和请求/应答两种通信方式,根据服务模型提出了一套基于XML+IDL的服务描述语言,方便形式化地定义和描述服务。2.提出了基于DDS的SOA服务集成框架以及该框架下的服务引用机制和服务管理模型。服务引用机制为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服务发布和使用过程,服务管理模型提供了服务的静态和动态管理,通过建立服务文件目录实现了多版本服务文件管理,通过制定标准的服务管理接口实现了服务运行时监控。3.在信息集成管理软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DSIF的原型系统,并对原型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服务集成框架能够解决实时应用服务集成和管理问题,并且具有良好的实时通信性能。4.基于以上研究成果,针对跨系统服务集成时信息模型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发布/订阅接口适配机制,利用CIM语义标注过的IDL-XML文档,生成不同类型的接口适配器,实现了IDL定义不一致的相关发布/订阅接口的通信,提高了服务集成效率。

刘玉鹏[8](2018)在《面向嵌入式软件的单元测试适配器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嵌入式系统的广泛使用使得嵌入式软件的可靠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嵌入式软件单元测试技术在解决嵌入式软件的可靠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自动化动态单元测试中,由于需要执行程序,而不同种类的嵌入式平台的开发环境与执行环境不相同,所以为了自动化单元测试软件更方便地支持嵌入式平台的单元测试,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嵌入式适配器。本文通过对常见的嵌入式系统及其开发环境、仿真环境进行调研,根据嵌入式动态单元测试的需求,对嵌入式适配器进行了分层设计,并将适配器的设计融入到动态单元测试流程中。本文从适配器的分层、适配器相关模块、适配器的内部模块来详细介绍适配器的设计,并在适配器的实现过程中采用了额外的技术要点。本文在适配器内部对本地Linux系统以及另外两种嵌入式系统进行了支持工作,并设计实现了调试模块,作为适配器的功能扩展。本文在代码测试系统(CodeTestSystem,CTS)中编码实现了上述嵌入式适配器,并对本地Linux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符合预期。

李鑫[9](2012)在《基于MPC8280及FPGA的多业务接入与交换单元的设计实现》文中提出MPC8280芯片是专为电信和网络市场而设计的先进集成通信微处理器,它具有高速的嵌入式PowerPC内核和很高的网络与通信外围设备集成度,使用它可以设计出综合性能很高的通信与组网设备。多种网络互通是网络通信研究的重要方向,研究基于MPC8280及FPGA的多业务接入与交换单元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本文结合网络通信控制设备项目,重点研究了基于MPC8280及FPGA的多业务接入与交换单元的设计与实现。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关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接着对基于MPC8280及FPGA的多业务接入与交换单元进行了设计,包括总体设计以及各单元功能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处理板和接口板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实现。其中,重点对MPC8280的ATM控制器、HDLC控制器以及以太网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各种业务处理模块,比如:ST-BUS总线收发功能、TDM接口转换功能、异步数据处理功能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通过单元测试和分析,结合工程应用,充分验证了该单元的设计方案满足使用要求。经过联合测试,本单元稳定可靠并顺利转入批量生产阶段,为单位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王景忠[10](2011)在《基于MPC8280的以太网接口板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MPC8280芯片是Freescale公司推出的一款应用于通信系统的高性价比处理器,具有丰富的通信接口和很高的集成度,以它为核心的设备在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对MPC8280的各种通信接口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以太网和ATM技术的运用,提出了基于MPC8280的以太网接口板的设计方案。在设计和调试过程中,突破了高性能通信处理器的开发应用、ATM和IP的结合等关键技术。设计方案采用MPC8280提供的10/100M以太网控制器接口、ATM控制器的AAL5功能和UTOPIAII接口,实现10/100M以太网业务的接入。论文首先分析了项目涉及的ATM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的特点和发展,提出了一种ATM网络和以太网结合的方案。课题还对ATM物理层收发、AAL5适配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以太网数据收发流程以及接口驱动程序进行了详细描述。最后通过对以太网板的测试和分析,结合工程应用,充分验证了电路板的设计方案满足使用要求。

二、基于嵌入式系统实现AAL5适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嵌入式系统实现AAL5适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超声弹性效应的螺栓应力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螺栓应力检测系统方案设计
    2.1 声弹性理论
    2.2 螺栓应力检测原理
    2.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螺栓应力检测硬件系统设计
    3.1 硬件电路整体方案设计
    3.2 脉冲激励电路设计
        3.2.1 数字脉冲发生器设计
        3.2.2 脉冲激励模块微处理器
        3.2.3 LDO电源电路设计
    3.3 高速比较电路设计
        3.3.1 高速比较电路
        3.3.2 阻抗匹配方法研究
        3.3.3 阻抗匹配方法实现
    3.4 TOF捕获电路设计
        3.4.1 TOF捕获电路
        3.4.2 TOF捕获模块微处理器
        3.4.3 TOF捕获模块通信电路设计
    3.5 硬件PCB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螺栓应力检测软件系统设计
    4.1 脉冲激励时序设计
        4.1.1 脉冲激励时序开发平台和工具
        4.1.2 脉冲激励时序设计
    4.2 TOF捕获嵌入式软件设计
        4.2.1 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4.2.2 TOF捕获软件设计
    4.3 温度补偿算法设计
        4.3.1 环境温度干扰实验
        4.3.2 温度补偿算法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系统测试
    5.1 智能螺栓研制实验
        5.1.1 PZT压电陶瓷制备
        5.1.2 智能螺栓研制
    5.2 螺栓应力-TOF标定实验
        5.2.1 标定实验方案设计
        5.2.2 螺栓应力-TOF标定实验硬件系统
        5.2.3 螺栓应力-TOF线性关系分析
    5.3 人工应力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2)面向龙芯2K1000B处理器的系统级功耗优化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设计指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设计指标
    1.4 论文组织
第二章 处理器系统级低功耗优化方法分析
    2.1 龙芯2K1000B硬件架构分析
        2.1.1 处理器指令集体系结构
        2.1.2 处理器SoC架构
    2.2 处理器功耗评估方法分析
        2.2.1 基于模拟器的处理器功耗获取
        2.2.2 基于实测的处理器功耗获取
    2.3 处理器系统级功耗优化方法分析
        2.3.1 动态频率调整技术
        2.3.2 动态核数调整技术
        2.3.3 系统睡眠管理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龙芯处理器系统功耗评估与分析
    3.1 基于性能事件功耗模型的评估软件设计
        3.1.1 基于性能事件的功耗模型
        3.1.2 数据采集方法
        3.1.3 功耗模型实现
    3.2 Linux下系统功耗评估与分析
        3.2.1 工作时系统功耗分析
        3.2.2 待机时系统功耗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龙芯处理器的系统级低功耗优化
    4.1 CPU动态调频策略
        4.1.1 CPUFreq驱动适配
        4.1.2 动态调频策略优化
        4.1.3 动态调频策略实现
    4.2 CPU空闲机制
        4.2.1 CPU工作状态分析
        4.2.2 龙芯处理器idle控制实现
    4.3 CPU动态核数调整策略
        4.3.1 CPU热插拔驱动适配
        4.3.2 动态核数调整策略设计
        4.3.3 动态核数调整策略实现
    4.4 挂起到内存策略
        4.4.1 Suspend驱动适配
        4.4.2 挂起到内存策略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5.1 实验方法设计
        5.1.1 实验平台介绍
        5.1.2 测试平台连接示意图
        5.1.3 测试方案分析
    5.2 功耗评估模型精度验证
    5.3 低功耗策略功能验证
        5.3.1 动态频率调整功能验证
        5.3.2 处理器空闲机制功能验证
        5.3.3 动态核数调整功能验证
        5.3.4 挂起到内存策略功能验证
    5.4 低功耗策略收益验证和分析
        5.4.1 V-DFS动态调频策略测试
        5.4.2 视频解码时低功耗策略测试
        5.4.3 待机时低功耗策略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研究
    2.1 单元测试
    2.2 面向对象程序测试
    2.3 面向对象程序单元测试
        2.3.1 面向对象程序单元测试理论
        2.3.2 面向对象程序单元测试工具
        2.3.3 面向对象程序单元测试现状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需求分析
    3.1 面向对象程序单元测试框架研究
        3.1.1 框架设计原则
        3.1.2 框架的原型设计
    3.2 测试框架的功能需求
    3.3 测试框架的性能需求
        3.3.1 多程序测试后JVM内存溢出的工程问题
        3.3.2 平台适应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设计
    4.1 面向对象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
        4.1.1 设计原理
        4.1.2 系统概述与框架流程图
        4.1.3 总体框架
    4.2 针对C++程序的功能设计
        4.2.1 相关模块的变更
        4.2.2 私有成员函数的测试
        4.2.3 函数重载
    4.3 多程序测试JVM内存溢出问题的性能设计
        4.3.1 JVM内存垃圾回收机制
        4.3.2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4.3.3 界面架构变更
    4.4 适配器模块的设计
        4.4.1 跨平台的需求
        4.4.2 适配器设计模式
        4.4.3 CTSCpp适配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5.1 实验环境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2.1 功能测试
        5.2.2 性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基于Spark的制造物联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意义
        1.2.1 选题的科学意义
        1.2.2 选题的应用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数据采集与监测技术
        1.3.2 设备状态评估与预测模型的应用
    1.4 研究内容
    1.5 章节安排
2 基于Spark的制造物联系统架构
    2.1 离散制造物联系统需求
    2.2 基于Spark的制造物联系统架构设计
        2.2.1 系统主体框架
        2.2.2 系统物理拓扑
    2.3 小结
3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1 加工设备网络拓扑
    3.2 采集数据的参数与格式
    3.3 数据采集系统实现
        3.3.1 数据采集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3.3.2 通信模式
    3.4 小结
4 数据存储策略
    4.1 存储系统需求
    4.2 HDFS多副本存储
    4.3 关系表与接口扩展
    4.4 数据缓存策略
        4.4.1 Hash Lru Cache缓存
        4.4.2 Spark流式操作
        4.4.3 并查集
    4.5 小结
5 基于时序特征的设备状态预测模型
    5.1 过程数据预处理策略
        5.1.1 离散设备的过程数据特征
        5.1.2 基于矩阵分解ALS与秩估计的矩阵补全方法
        5.1.3 实验
    5.2 时序特征的设备状态预测模型
        5.2.1 特征提取
        5.2.2 基于ARIMA模型的设备状态预测
        5.2.3 基于LSTM模型的设备状态预测
    5.3 小结
6 基于Spark的制造物联系统应用
    6.1 数据采集系统客户端平台
        6.1.1 网络连接模块
        6.1.2 NC数据显示模块
        6.1.3 NC程序模块
        6.1.4 CNC状态和刀具管理模块
    6.2 数据存储
    6.3 预测模型可视化
    6.4 小结
7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面向Boom处理器的Gem5模拟器适配与误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Gem5 模拟器和Boom概述
    2.1 Gem5模拟器
        2.1.1 Gem5模拟器简介
        2.1.2 Gem5模拟器流水线简介
    2.2 Boom处理器
        2.2.1 Boom处理器简介
        2.2.2 Boom处理器流水线分析
        2.2.3 Boom的组织架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键模块原理分析与比较
    3.1 关键模块机制差异分析理论支持
    3.2 分支预测技术比较分析
        3.2.1 Gem5的分支预测机制
        3.2.2 Boom的分支预测机制
        3.2.3 分支预测机制差异及影响
    3.3 Cache相关机制分析
        3.3.1 Gem5 Cache相关机制
        3.3.2 Boom Cache相关机制
        3.3.3 Cache相关机制差异及影响
    3.4 性能参数提取方案介绍与设计
        3.4.1 Gem5性能参数提取方法介绍
        3.4.2 Boom性能参数提取方法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em5适配及实验结果分析
    4.1 实验环境及平台搭建
        4.1.1 Gem5模拟器的生成及使用
        4.1.2 Boom环境搭建及使用
    4.2 适配的实验过程与效果
        4.2.1 实验方案设计
        4.2.2 Boom无关代码的处理
        4.2.3 Gem5模拟器适配及效果
    4.3 适配结果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钻井岩屑动态称重系统设计与精度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钻井岩屑动态称重技术研究现状
        1.2.1 动态称重技术概述
        1.2.2 动态称重技术研究现状
        1.2.3 岩屑录井技术研究现状
        1.2.4 钻井岩屑动态称重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钻井岩屑动态称重系统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钻井岩屑动态称重系统设计目的与设计原则
    2.3 岩屑动态称重系统设计方案
        2.3.1 机械结构方案对比
        2.3.2 测控系统方案对比
    2.4 岩屑动态称重系统的基本组成
    2.5 岩屑动态称重系统的工作流程
    2.6 本章小结
3 钻井岩屑动态称重系统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3.1 引言
    3.2 钻井岩屑运动载荷分析
    3.3 动态称重系统精度影响分析
        3.3.1 静态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3.3.2 动态精度影响分析
    3.4 工业现场环境对系统精度的影响分析
        3.4.1 井场作业环境影响及改进措施
        3.4.2 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及改进措施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硬件对称重精度的影响分析
    4.1 引言
    4.2 数据采集系统简介
    4.3 称重传感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4.3.1 称重传感器的分析与选型
        4.3.2 传感器四合一接线盒
    4.4 岩屑收集装置对称重精度的影响
        4.4.1 岩屑排量分析
        4.4.2 机械结构对称重精度的影响
    4.5 驱动电机的选型分析
        4.5.1 驱动电机的选型
        4.5.2 电机转速的选择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对称重精度的影响分析
    5.1 引言
    5.2 系统软件设计
        5.2.1 软件开发环境
        5.2.2 软件结构与流程
        5.2.3 人机交互界面
    5.3 数据处理方法对称重精度的影响
        5.3.1 信号滤波处理
        5.3.2 软件去皮处理
    5.4 本章小结
6 钻井岩屑动态称重系统实验研究
    6.1 实验系统的搭建
    6.2 钻井岩屑动态称重系统实验研究
        6.2.1 系统功能实验
        6.2.2 系统性能实验
    6.3 数据处理与分析
    6.4 系统误差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7)基于DDS的SOA服务集成框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动机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研究现状
    2.1 DDS的发展与研究
        2.1.1 DDS
        2.1.2 RPC over DDS
    2.2 SOA的发展与研究
        2.2.1 SOA
        2.2.2 Web Services
        2.2.3 分布式服务框架
    2.3 SOA实时应用领域相关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DDS的SOA服务集成框架的研究
    3.1 问题描述
    3.2 服务模型
        3.2.1 服务模型设计
        3.2.2 服务描述语言
    3.3 服务集成框架
        3.3.1 框架整体架构
        3.3.2 服务引用机制
        3.3.3 服务管理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服务集成框架原型系统
        4.1.1 服务注册中心
        4.1.2 服务容器
        4.1.3 应用服务接口
        4.1.4 服务调用实现流程
        4.1.5 服务开发与使用流程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SIF原型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5.1 DSIF原型系统功能测试
    5.2 DSIF原型系统性能测试
        5.2.1 服务集成框架性能测试
        5.2.2 服务通信性能对比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发布/订阅接口适配机制的研究
    6.1 问题描述
    6.2 发布/订阅接口适配机制
    6.3 基于语义的适配器生成
        6.3.1 IDL模型语义标注
        6.3.2 数据映射模块生成流程
    6.4 适配器生成工具
    6.5 适配器功能及性能测试
        6.5.1 适配器功能测试
        6.5.2 适配器性能对比测试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服务描述语言XML Schema
附录B 服务描述文件样例

(8)面向嵌入式软件的单元测试适配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
    2.1 嵌入式系统及其开发环境简介
        2.1.1 嵌入式系统简介
        2.1.2 嵌入式软件开发的特殊性
        2.1.3 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
    2.2 嵌入式单元测试简介
        2.2.1 单元测试与动态测试
        2.2.2 嵌入式单元测试
    2.3 几种嵌入式单元测试软件比较
        2.3.1 Testbed
        2.3.2 C++Test
        2.3.3 CTS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嵌入式适配器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嵌入式适配器的意义
        3.1.2 基本问题描述
        3.1.3 适配器需求分析
        3.1.4 调试功能需求分析
    3.2 概要设计
        3.2.1 系统总体架构
        3.2.2 适配器的结构设计
        3.2.3 适配器相关模块的设计
        3.2.4 适配器内部模块的设计
        3.2.5 调试模块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嵌入式适配器的详细设计
    4.1 适配器的分层设计与实现
        4.1.1 接口层
        4.1.2 数据层
        4.1.3 接入层
    4.2 适配器内部模块设计与实现
        4.2.1 适配器内部模块实现原理
        4.2.2 基于通用模板的方案设计
        4.2.3 基于策略模式的方案设计
    4.3 适配器相关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1 插装模块
        4.3.2 打桩模块
        4.3.3 驱动模块
    4.4 调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1 源码获取模块
        4.4.2 调试配置模块
        4.4.3 主执行模块
    4.5 部分嵌入式系统的调研与支持
        4.5.1 嵌入式适配器对本地系统的支持
        4.5.2 嵌入式适配器对RTEMS系统的支持
        4.5.3 嵌入式适配器对TI DSP嵌入式系统的支持
    4.6 其他部分技术要点
        4.6.1 适配器错误捕获机制
        4.6.2 适配器用户配置项设计
        4.6.3 适配器扩展能力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适配器适配功能实验
    5.2 调试模块的实验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下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MPC8280及FPGA的多业务接入与交换单元的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
    2.1 ATM 技术
        2.1.1 ATM 概念
        2.1.2 ATM 参考模型
        2.1.3 ATM 交换
    2.2 ATM 与 IP 的融合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总体方案设计
    3.1 总体实现方案
        3.1.1 应用要求
        3.1.2 功能及性能要求
        3.1.3 总体实现方案
    3.2 硬件开发平台
        3.2.1 MPC8280 体系结构及特点
        3.2.2 MPC8280 引脚说明
    3.3 软件开发平台
        3.3.1 VxWoks 概述
        3.3.2 VxWoks 组成
        3.3.3 集成开发环境 Tornado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硬件方案设计与实现
    4.1 硬件电路实现方案
        4.1.1 单元物理组成
        4.1.2 处理板硬件电路设计
        4.1.3 接口板硬件电路设计
    4.2 MPC8280 功能设计与实现
        4.2.1 ATM 控制器设计
        4.2.2 以太网控制器设计
        4.2.3 MCC 多通道 HDLC 控制器设计
    4.3 FPGA 功能设计与实现
        4.3.1 ST-BUS 接口数据收发设计
        4.3.2 TDM 接口转换设计
        4.3.3 异步数据预处理设计
    4.4 PCB 设计与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与分析
    5.1 单元调试
        5.1.1 调试准备
        5.1.2 调试步骤及方法
    5.2 单元测试
        5.2.1 单元功能测试
        5.2.2 单元性能测试
    5.3 验证及测试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于MPC8280的以太网接口板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产生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
    2.1 ATM 技术
        2.1.1 ATM 概念
        2.1.2 ATM 参考模型
        2.1.3 ATM 交换
    2.2 以太网技术
        2.2.1 以太网的发展
        2.2.2 802.3 标准和 ISO 参考模型
        2.2.3 帧结构和工作机制
    2.3 ATM 与 IP 的融合
        2.3.1 重叠技术
        2.3.2 集成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PC8280 体系结构及特点
    3.1 MPC8280 应用现状
    3.2 MPC8280 体系结构
        3.2.1 MPC8280 概述
        3.2.2 MPC8280 功能模块
        3.2.3 MPC8280 引脚说明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方案设计与实现
    4.1 交换机组成介绍
    4.2 功能及性能要求
        4.2.1 功能指标
        4.2.2 性能指标
    4.3 以太网板实现方案
        4.3.1 硬件实现方案
        4.3.2 以太网控制器设计
        4.3.3 ATM 控制器设计
    4.4 PCB 设计与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与分析
    5.1 以太网板调试
        5.1.1 调试准备
        5.1.2 调试方法和步骤
    5.2 以太网板测试
        5.2.1 以太网板功能测试
        5.2.2 以太网板性能测试
    5.3 测试分析
    5.4 典型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待改进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基于嵌入式系统实现AAL5适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超声弹性效应的螺栓应力测量方法研究[D]. 田野.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2]面向龙芯2K1000B处理器的系统级功耗优化与验证[D]. 赵康. 东南大学, 2020
  • [3]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研究与设计[D]. 任路遥.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4]基于Spark的制造物联系统设计[D]. 高晓东.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5]面向Boom处理器的Gem5模拟器适配与误差分析[D]. 高维. 东南大学, 2019(01)
  • [6]钻井岩屑动态称重系统设计与精度影响因素分析[D]. 苗月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7]基于DDS的SOA服务集成框架的研究[D]. 戴树唯. 东南大学, 2018(05)
  • [8]面向嵌入式软件的单元测试适配器设计与实现[D]. 刘玉鹏. 北京邮电大学, 2018(11)
  • [9]基于MPC8280及FPGA的多业务接入与交换单元的设计实现[D]. 李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10]基于MPC8280的以太网接口板设计与实现[D]. 王景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AAL5适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