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行政效率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效率研究会,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黄雪垠[1](2015)在《19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行政效率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建政之后,为提高行政效率,塑造积极有为的万能政府,曾就如何提高行政效率展开了讨论与实践。从"政体学"到"行政学"的理论发展以及国民党统治的现实需要,是国民政府行政效率运动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动力。行政效率研究会及其机关刊物《行政效率》、《行政研究》,发挥了主要的引导作用。行政效率运动对政府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但在公文文书改良方面有了进步,客观上也促进了行政现代化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5年08期)
高燕,高超[2](2013)在《国民政府时期“行政效率运动”对中国近代档案学发展的积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了一场旨在通过各项行政业务改革来提高国家机关行政办事效能的"行政效率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突破口是文书档案改革,由此催生了中国近代档案学。本文拟从环境、制度、实践等多方面分析"行政效率运动"对中国近代档案学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档案》期刊2013年02期)
高燕[3](2013)在《“行政效率运动”与中国近代档案学》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行政改革是国民政府为提高机关行政效率而发起的,由于它对近代档案学的产生起到了直接的催生作用,档案学界将其称为“行政效率运动”。据目前所知,众多学者在其专着中主要研究的方向是“行政效率运动”对中国近代档案学产生的影响,对于两者之间的相反作用论述的比较少,而事物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去看待这场运动,从运动本身对档案学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出发,去研究近代档案学产生对行政效率运动所起到的作用,使我们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这场运动,也为今后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经验,这对于推动档案学学科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重点讨论并挖掘近代档案学的产生这一特定性事实对“行政效率运动”本身所带来的影响。整篇文章分为叁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介绍“行政效率运动”产生的内外因和主要内容;中间部分论及了“行政效率运动”对近代档案学产生的影响,分为五个方面,其一是客观环境,从政治环境和学术背景两方面去论述;其二是基本的理论框架,从公文制度方面和档案学学科体系方面去讨论;其叁是组织、体制条件,从组织领导结构和档案工作集中制度的建立方面去研究;其四是实践基础,从档案室的实践场所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来探讨;最后是档案的社会影响力,从引起社会的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关注和对档案工作的宣传作用两个方面出发进行研究。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重点探讨了近代档案学的产生对“行政效率运动”的影响,主要分为叁节,第一节分别从具体的档案工作对行政事务的运转程序及手续的简化作用以及文书档案工作“集中制”的管理体制对机关管理水平的提升作用两个方面着手,这些具体的档案工作都为行政效率运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节主要讨论了档案行政问题,及其对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管理理论、人事管理理论等行政效率理论方面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3-04-01)
蒋国杰[4](2012)在《甘乃光与20世纪30年代行政效率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效率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由甘乃光发起,旨在推动行政研究、提高行政效率的行政革新运动。文章从该运动的组织者和当事人的角度,探讨甘乃光与行政效率运动的关系,进一步全面认识行政效率运动。(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8期)
蒋国杰[5](2012)在《留学生与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行政效率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中国把无为而治、政减刑轻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而对行政缺少研究,更不讲究效率。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国民政府开始关注行政、研究行政,推行政改,于是"行政效率"受到社会关注。因其声势浩大、参与人多、历时久而被学界称为行政效率运动。其发起者为甘乃光,主要参与者为张锐等留学生。他们从国民政府内政部的公文处理、档案保管入手,以《行政效率》为机关刊物,集翁文灏、薛伯康等留学生名流为其撰笔,运用西方科学的管理思想和专家政治推行行政效率运动。虽收效甚微,但推动了中国行政学研究的兴起,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以留学生为首的知识分子参政报国、务实救国的赤子之情。(本文来源于《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张晓燕[6](2010)在《试论“行政效率运动”对中国近代档案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的行政效率运动是促使我国档案学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1]那么"行政效率运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运动呢?它与中国档案学又有什么关系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一、行政效率运动什么是行政效率运动?最简单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用一个人办一个人的事,用一个钱得一个钱的价(本文来源于《山东档案》期刊2010年02期)
任鹏[7](2009)在《论知识分子对1930年代行政效率运动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的效率化,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特征。1930年代的中国处于相对安定的时期,在诸多因素的促使下,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行政效率运动。长期以来,对国民政府行政效率运动的研究,多偏重于对运动过程中具体措施的评价。知识分子做为社会中最敏感、最活跃的因子,对运动的关注在情理之中。这方面的既有研究相对薄弱。文章试图从知识分子的角度,还原历史的真相,重现行政效率运动在知识分子当中的印象。县,是国民政府最基本的行政单位。因此,文章选取1930年代的县政改革为切入点,就知识分子对县政改革的具体措施,如试验县政策、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县政机构改革、文书改革的反应做一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分子的这些反应做一系统、客观的评价。论文最终落脚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上,看知识分子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到底产生了何种影响。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对行政效率运动做一概述,并简单地分析国民政府发动这一运动的原因。第二章从县政改革的具体内容方面来看知识分子对县政改革到底有哪些看法。第叁章对知识分子在县政改革中的反应做一评价、反思。第四章从现代化的角度看知识分子的有机化,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王烁[8](2008)在《“行政效率运动”对档案宣传工作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效率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为改变国家机器运转缓慢、办事效率低下而发起的一场运动。其主要内容和突破口是文书档案改革。尽管行政效率运动的预期目标是实现国家机器良好运转,但客观上(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08年17期)
李玥[9](2008)在《民国时期行政效率理论与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的科学管理不断发展形成合理化运动;西方行政管理研究进入了正统时期并得到长足地发展;西方各国随着政府职能地迅速扩展,也纷纷在国内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而这些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的管理学发展都强调以提高效率为核心。与此同时,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列强入侵国内战乱不断的困境,在这样的国际与国内背景双重影响下,中国的工商界、致力于改善政府管理的学者与官员以及南京国民政府都审时度势地对此做出了相应地响应。本文首先从民国时期行政效率的理论研究与运动的背景出发,探讨科学管理与行政效率的关系及其对中国管理学发展的影响,并历史地考证了中国工商界将西方先进的效率主义应用到自身管理上的叁个民族工商企业的典型案例来说明其对当时中国行政界的先导示范效应;其次系统地考证了民国时期行政效率的理论研究并着重分析了当时有识之士以及学者对于行政效率理论研究的叁方面特色,即以引进为主的行政效率研究、行政效率研究量化标准化和以行政效率运动为依托的研究;进而较为系统与全面地考察探究了南京国民政府在时局与内省的双重动力下发起的行政效率运动及其在该运动的带动与影响下掀起与开展的工作竞赛和行政叁联制;最后,笔者主要从行政效率的理论研究与运动为西方新兴的行政学在中国得以有效地引进和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为官员和学者共同探讨实际行政问题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为我国行政研究开创了以实体求发展的道路;特别是为高校行政学科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等历史性贡献方面进行了新的解读和肯定。(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04-20)
张国平[10](2007)在《对韦伯官僚制行政效率悖论的一种解读——兼评新公共管理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韦伯官僚制行政模式存在的效率悖论的批判,更大层面上是后人的一种"误读"和"苛求"。新公共管理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僚制的行政效率,但并没有动摇官僚制的理论基础。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于当今我国行政改革具有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理论探索》期刊2007年05期)
行政效率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了一场旨在通过各项行政业务改革来提高国家机关行政办事效能的"行政效率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突破口是文书档案改革,由此催生了中国近代档案学。本文拟从环境、制度、实践等多方面分析"行政效率运动"对中国近代档案学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政效率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黄雪垠.19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行政效率运动研究[J].学术探索.2015
[2].高燕,高超.国民政府时期“行政效率运动”对中国近代档案学发展的积极作用[J].黑龙江档案.2013
[3].高燕.“行政效率运动”与中国近代档案学[D].安徽大学.2013
[4].蒋国杰.甘乃光与20世纪30年代行政效率运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蒋国杰.留学生与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行政效率运动[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6].张晓燕.试论“行政效率运动”对中国近代档案学的影响[J].山东档案.2010
[7].任鹏.论知识分子对1930年代行政效率运动的反应[D].辽宁师范大学.2009
[8].王烁.“行政效率运动”对档案宣传工作的贡献[J].兰台世界.2008
[9].李玥.民国时期行政效率理论与运动研究[D].湖南大学.2008
[10].张国平.对韦伯官僚制行政效率悖论的一种解读——兼评新公共管理运动[J].理论探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