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线确定论文-汪志刚,郭杭,陈新东,田宝连

基线确定论文-汪志刚,郭杭,陈新东,田宝连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线确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基线,姿态解算,解算精度,耗时

基线确定论文文献综述

汪志刚,郭杭,陈新东,田宝连[1](2019)在《基于两种不同算法的双基线姿态确定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基线姿态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两种有效的算法,即TRIAD算法和QUEST算法。通过对比这两种算法的优缺点,为实际工程人员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选择何种算法提供依据。实验表明,通过对两种算法在不同情况下的解算精度、耗时等分析,发现TRIAD算法解算结果与主矢量基线精度相关,当两条基线的精度比足够大时,采用解算精度高的基线为主矢量的TRIAD算法与QUEST算法解算效果相同。(本文来源于《卫星导航定位与北斗系统应用2019——北斗服务全球 融合创新应用》期刊2019-09-10)

陈新东,胡小娟,郭杭,王海涛,田宝连[2](2018)在《双基线姿态确定问题的算法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条基线实现姿态测量给工程应用提供了方便。针对两条基线场合下的姿态确定问题,对QUEST(Quaternion Estimator)叁轴姿态估计算法进行了优化。在传统TRIAD方法基础上,对两条基线向量进行加权线性组合,并构建基线向量组实现对基线向量信息的充分利用;然后通过QUEST算法实现叁轴姿态角的最优解算。用接收机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比两条基线的TRIAD算法和QUEST算法,本文中的优化算法解算叁轴姿态角的精度有了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威,李建俊,何晓霞,谢新勤[3](2018)在《基于流量分析的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基线确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网络安全基线开展的工控信息安全工作,是当前相关技术和产品市场的主流工作方向,但是工业系统建设对业主采用的"交钥匙工程"的工作模式,使得业主对工控系统内部知之甚少,这使得业主单位难以独自开展工控信息安全加固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分析的工控网络安全基线确定方法,该方法对生产系统影响小,仅需掌握工控网络协议特征即可实施。且该方法与应用相关性小,不仅在烟草行业,对于整个工控信息安全工作都有一定的通用性。(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8年09期)

易彬,秦显平,谷德峰,鞠冰[4](2018)在《多机构比对融合的分布式InSAR编队星间基线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星间基线高精度确定是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系统完成科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受星载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连续跟踪弧段短、个别弧段共视GPS卫星个数少或模糊度固定成功率低、频繁轨道机动等因素影响,分布式InSAR高精度基线确定仍有不可靠的风险。通过多机构产品互比来识别基线精度较差的时间段,降低不可靠风险,并通过多机构产品融合进一步提高基线精度。选用重力反演与气候实验(GRACE)卫星数据进行实验,国防科技大学(NDT)和西安测绘研究所(CHS)采用不同的基线处理软件和简化动力学策略,保证了各自的基线产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实验表明,多机构互比对可以有效识别基线精度较差的时间段,NDT和CHS的基线产品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互比对残差的均方根(RMS)在R、T、N方向分别为0.7、0.9、0.7mm,二者之间没发现明显系统偏差,大约97.86%的基线叁维互比对残差量级在2mm以内。两个机构基线产品融合后发现可进一步降低基线产品中的随机波动误差,K/Ka波段测距(KBR)系统校核结果表明融合基线产品精度较NDT基线产品提高8.97%,较CHS基线产品提高29.21%。(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赵书圆[5](2016)在《联合GNSS和地面控制点的分布式InSAR基线确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InSAR是目前最具潜力的对地观测雷达体制之一,可以有效避免时间去相关,测高精度更高,且基线长短可以自由控制,受卫星平台限制更小,是未来星载InSAR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但是分布式InSAR系统的测高精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星间基线的确定精度,高精度基线确定成为分布式InSAR任务的前提和关键。本文以分布式InSAR系统星间基线确定为研究背景,重点研究了联合GNSS和地面控制点的基线确定方法,主要包括叁部分:第一,研究了两类传统基线确定方法。首先,研究了地面控制点星间基线估计方法,推导了叁点法、五点法数学模型,分析了这两种地面控制点方法的优点与缺陷,指出了地面控制点方法不足;其次,研究了GNSS星间基线估计方法,介绍了GNSS星间基线估计流程,分析了各种误差源及其对基线产品的影响传递关系,并进行了精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综合多种误差因素影响下,基线产品的常值偏差9.90mm,随机误差0.76mm(1σ),其中常值偏差成为影响基线精度的主要矛盾。第二,研究了联合GNSS与地面控制点的基线确定方法。首先,结合理论分析和国外在轨实验,得到了基线偏差具有多轨常值稳定的特点;然后,介绍了联合GNSS与地面控制点的基线确定方法流程,推导了基线常值偏差标定数学模型;最后,分析了基线常值偏差标定部分新引入的误差源对基线确定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斜距、干涉相位和参考高程等误差源中,斜距误差的影响是最主要的。第叁,研究了抑制斜距误差影响的基线常值偏差标定方法。首先,分析了斜距误差对InSAR高程测量误差的影响机理,得到了斜距误差与视线方向基线偏差标定之间关系;然后,利用斜距误差在单次干涉成像中的常值偏差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求偏导抑制斜距误差影响的新方法,并建立了双波位基线常值偏差标定的数学模型;最后,仿真验证了抑制斜距误差影响的基线常值偏差标定方法的正确性,对该方法在综合误差影响下的精度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斜距误差影响。(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12-01)

任锴,宋小勇,贾小林[6](2016)在《利用正交化方法确定独立基线及独立双差模糊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利用Gram-Schmidt正交化算法构建独立向量集的原理,并利用关联矩阵和向量权的思想构建独立基线向量集和独立双差模糊度向量集,讨论了叁种构建双差模糊度向量的特点,给出了选择独立基线和独立双差模糊度的正交化算法。通过一个全球GPS网定轨算例,给出了计算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6年07期)

何锡扬[7](2016)在《BeiDou叁频观测值的中/长基线精密定位方法与模糊度快速确定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GNSS精密相对定位(Precise Relative Positioning)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空间定位技术,是最早发展的一项GNSS精密定位技术。经过叁十余年的发展,GNSS精密相对定位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都已成熟,相关的测量技术规范也已经制定。因其精度高、速度快、无需通视、可全天候观测及成本相对低廉等优点,在大地测量、工程建设、地球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众多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尽管如此,GNSS精密相对定位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在中/长距离情况下,因大气延迟误差无法通过双差消除,且难以快速分离,导致模糊度难以快速固定,制约了其在某些场合中的应用,该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一直致力于解决的关键问题。除GPS外的其它导航卫星系统如BeiDou、Galileo及GLONASS的建设和发展,为GNSS精密相对定位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使GNSS精密相对定位技术再一次成为研究热点。对于中国自主研发的BeiDou导航卫星系统,其性能迫切需要评估和测试。本论文旨在基于BeiDou叁频观测值,研究适用于BeiDou观测值的模糊度解算方法和策略,缩短BeiDou中/长基线的固定时间,建立一套完整的BeiDou中/长基线快速定位服务系统。本文的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阐述了精密相对定位的数学模型、解算方法,总结了BeiDou中/长基线模糊度解算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分析了精密相对定位所受的误差影响,指出了短基线和中/长基线在误差影响方面的差异,进而给出了相应的短基线模型和中/长基线模型以及相对定位随机模型;讨论了求解基线参数和模糊度参数的平差模型;结合中/长基线模型的误差影响因素、BeiDou信号和星座的特点,总结分析了BeiDou中/长基线模糊度快速解算面临的主要问题。(2)从观测值残差和组合观测值的角度对BeiDou观测值的特征和质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基于实测观测值建立了适用于BeiDou观测值的随机模型。首先对零基线和短基线观测值残差进行了分析,确定了BeiDou观测值的噪声和多路径误差的量级;随后从组合观测值的角度对BeiDou伪距和相位观测值的特征和质量进行了详细分析,证实了BeiDou伪距观测值中存在的明显的系统多路径误差,对该系统误差在单差、双差情况下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分析了该系统误差对宽巷模糊度解算的影响;根据观测值残差随高度角的变化特征,建立了适用于BeiDou观测值的随机模型。(3)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活跃电离层环境的BeiDou叁频周跳探测与修复新方法。通过构建两个超宽巷组合和一个窄巷组合进行探测周跳:两个超宽巷组合的周跳可以以较高成功率进行探测,探测第叁组合周跳时则引入历元二次差以削弱残余电离层误差的影响。推导并讨论了第叁组合与传统双频GF组合之间的联系,并对叁个组合的探测成功率进行了理论分析,依据观测噪声与高度角的关系给出了合理的探测与修复策略。实测数据表明,新的探测方法相比双频方法和现有的叁频方法,探测效果有明显改善。(4)对BeiDou叁频相位线性组合观测值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根据电离层、噪声指标等对实数线性组合进行了分类;根据巷数(表征波长大小)、电离层放大因子和噪声放大因子对叁频整数相位线性组合进行了图形化表示,针对短基线和长基线两种典型的场景选取了适用于叁频模糊度解算的最优的线性组合;提出了一种利用BeiDou叁频信号进行分米级瞬时定位的算法,对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实际算例分析,并与传统的基于相位平滑伪距的分米级差分定位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BeiDou叁频信号的相位差分算法可更快速地获取分米级定位精度。6条中基线的测试结果表明:叁频宽巷定位方法在中距离情形下的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优于1.5 dm,高程方向优于6 dm。(5)首次采用BeiDou实测观测值对四种经典的叁频模糊度解算方法:GF-TCAR、 GB-TCAR、LAMBDA、GIF-TCAR方法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AMBDA方法在短基线和长基线情况下都具有最优的性能;短基线情况下,GB-TCAR和LAMBDA方法的性能差异较小,相比GF-TCAR方法则有较大改进;GIF-TCAR方法因GIF组合较大的噪声放大因子,将严重受到多路径误差的影响;GEO相位观测值的多路径系统性非常明显,其模糊度固定正确率较低;对于IGSO和MEO观测值,则需设置较高的截止高度角以排除低高度角较严重的多路径的影响;当截止高度角设置为30°时,正确固定窄巷所需历元数为几十至几百个历元。(6)针对BeiDou中/长基线固定时间较长的问题,改进了基于高度角排序的部分模糊度固定策略,并提出了一种分段电离层约束模糊度解算方法,有效缩短了BeiDou中/长基线的首次固定时间,在此基础上,首次利用实测数据系统比较了中/长基线情况下单系统和GPS+BeiDou组合系统的模糊度固定时间,证实通过双系统组合可显着缩短首次固定时间。(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6-05-01)

刘丽娜[8](2016)在《液相色谱仪基线噪声对最小检测浓度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液相色谱仪最小检测浓度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液相色谱仪最小检测浓度测量过程中的基线噪声以及重复性测量误差、检测使用标准溶液的浓度等。本文主要通过对基线噪声和最小检测浓度的描述分析,讨论基线噪声对液相色谱仪最小检测浓度的测量值的不确定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张燕[9](2015)在《确定领海基线的国际规则》一文中研究指出确定领海基线具有重要意义。依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基线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正常基线、直线基线。领海基线如何选择在何处,怎样选择,不是由各国的意愿决定的,而是需要考虑各海岸的自然地理状况。领海基线的确定如果不合理,便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进而会造成对国际规则的普遍贬低和藐视,因此有必要对领海基线有个全新的认识。(本文来源于《赤子(上中旬)》期刊2015年17期)

陶庭叶,王志平,蒋俊儒[10](2015)在《GPS/BDS单历元基线解算中随机模型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于以往的经验随机模型和高度角模型,提出采用Helmert验后方差估计来确定GPS/BDS组合系统单历元基线解算过程中来自不同系统、不同类型观测值的权阵。数据处理结果表明,Helmert方差估计模型更合理地确定了组合系统相对定位的随机模型,有效提高了单历元模糊度搜索的成功率及基线解算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5年04期)

基线确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两条基线实现姿态测量给工程应用提供了方便。针对两条基线场合下的姿态确定问题,对QUEST(Quaternion Estimator)叁轴姿态估计算法进行了优化。在传统TRIAD方法基础上,对两条基线向量进行加权线性组合,并构建基线向量组实现对基线向量信息的充分利用;然后通过QUEST算法实现叁轴姿态角的最优解算。用接收机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比两条基线的TRIAD算法和QUEST算法,本文中的优化算法解算叁轴姿态角的精度有了明显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线确定论文参考文献

[1].汪志刚,郭杭,陈新东,田宝连.基于两种不同算法的双基线姿态确定问题的研究[C].卫星导航定位与北斗系统应用2019——北斗服务全球融合创新应用.2019

[2].陈新东,胡小娟,郭杭,王海涛,田宝连.双基线姿态确定问题的算法优化[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8

[3].李威,李建俊,何晓霞,谢新勤.基于流量分析的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基线确定方法研究[J].科技通报.2018

[4].易彬,秦显平,谷德峰,鞠冰.多机构比对融合的分布式InSAR编队星间基线确定[J].航空学报.2018

[5].赵书圆.联合GNSS和地面控制点的分布式InSAR基线确定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

[6].任锴,宋小勇,贾小林.利用正交化方法确定独立基线及独立双差模糊度[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6

[7].何锡扬.BeiDou叁频观测值的中/长基线精密定位方法与模糊度快速确定技术[D].武汉大学.2016

[8].刘丽娜.液相色谱仪基线噪声对最小检测浓度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的影响[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6

[9].张燕.确定领海基线的国际规则[J].赤子(上中旬).2015

[10].陶庭叶,王志平,蒋俊儒.GPS/BDS单历元基线解算中随机模型的确定[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5

标签:;  ;  ;  ;  

基线确定论文-汪志刚,郭杭,陈新东,田宝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