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分析优化设计论文-庞自豪,谢尧林,戴相花,吕霞,郑剑锋

模态分析优化设计论文-庞自豪,谢尧林,戴相花,吕霞,郑剑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态分析优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调管路,有限元分析,管路应力

模态分析优化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庞自豪,谢尧林,戴相花,吕霞,郑剑锋[1](2019)在《基于模态和响应分析优化空调管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某空调室外机管路在运行时管路应力进行分析与优化。利用UG高级仿真对空调管路进行模态分析和响应分析,得到管路的固有频率、振型及管路应力云图以及拾取点在特定频域上的应力曲线。根据仿真结果对管路进行优化设计,改善管路形状,减少管路共振峰,避免因共振产生的管路破裂风险。经试验验证,优化后管路共振峰明显减少,管路最大应力也有所减小。(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1)

丁国龙,秦园,汤明俊,陈少男,王伟[2](2019)在《刮齿机立柱的模态分析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立柱作为刮齿机承载的关键零部件,其刚度和振动特性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对刮齿机立柱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出一种优化设计方案。首先,运用ANSYS进行建模,通过静力学分析找出应变最大处;其次对立柱进行模态分析,明确前6阶振型对刮齿机整体性能的影响,保证工作时的激振频率小于固有频率,避免产生共振损坏机床;然后基于出砂孔和加强筋的分布优化立柱结构,并调整壁厚对立柱进行轻量化设计;最后,通过仿真和模态试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优化后立柱的总质量减轻了250.1kg,最大应变减小了7.668μm,达到5级机床精度要求,有效提高了立柱的强度和刚度。(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鲁义凡,陈明君,王廷章,刘赫男,韩鹏宇[3](2019)在《太赫兹慢波结构微铣削装置的优化设计及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设计出的微铣削装置满足慢波结构件的制造要求,采用有限元辅助分析的方法,通过床身结构优化、减重设计、增加隔振垫等处理,完成对微铣削装置的优化设计。通过对主轴夹持装置的结构参数优化完成主轴夹持装置的优化设计。选取隔振垫弹簧阻尼刚度作为变量,进行模态仿真,研究其对机床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机床总体变形量下降到2.274μm、最大应力降低到0.69MPa,远小于方钢的屈服极限、一阶固有频率提升至173.12Hz,各阶固有频率特性均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航空精密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宋立爽[4](2019)在《皮卡车架的模态分析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某皮卡车的车架进行了自由模态分析,得到了车架模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为了满足NVH性能要求,对车架纵梁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对优化后的车架进行了验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架模态固有频率满足NVH性能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4期)

朱赞彬[5](2019)在《钻攻中心Z轴进给系统的优化设计及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目前用于消费电子行业中钻攻中心机床的总体发展趋势、基本结构及相关工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加工手机外壳的新型钻攻中心Z轴进给系统,该进给系统基本配置为直线电动机搭配光栅尺,并设计了其总体结构。该进给系统的主要特点为响应快,刚性强,加工效率高,具备车铣复合功能。同时进给系统整体结构相对简单,能实时检测系统的温度,减少了由于丝杠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有利于该机工作的稳定性。并对主要承载部件——主轴箱进行了模态分析,分析了主轴箱的固有频率,得出了前5阶振型图,从而为后续进一步优化主轴箱结构提供了相关依据。同时提出了该进给系统在实际应用时的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9年07期)

刘晓辉,王文豪,李景利,赵婷婷[6](2019)在《基于模态分析的高压清洗车副发罩壳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压清洗车副发罩壳侧门合页容易产生裂纹及侧门门板容易变形的现象,首先建立副发罩壳叁维模型和用于模态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提取前六阶模态振型和频率;然后分析副发动机的振动频率,发现副发罩壳与副发动机存在共振现象;最后根据副发罩壳的使用要求、功能要求、前六阶模态振型和频率以及工艺要求,对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并在同种约束条件下再次进行模态分析,发现副发罩壳的固有频率避开了副发动机的振动频率,从而验证了模态分析解决副发罩壳共振现象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09期)

李博昊[7](2019)在《基于模态分析的叁脚架外摇架体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重机枪叁脚架外摇架体刚度薄弱的问题,对叁脚架外摇架体进行优化设计。根据改进后的简化模型,对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和约束模态分析,从轻量化设计的角度出发,在外摇架体结构优化及壁厚改进的基础上,给出一种既可以减轻外摇架体质量又可以提高叁脚架整体固有频率的外摇架体设计方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使叁脚架整体的固有频率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赵东伟,尹怀仙[8](2019)在《新能源客车车架的模态分析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因外部载荷激励而产生的振动问题,以某新能源客车车架为研究对象,对车架结构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对车架薄弱部位进行尺寸优化设计。对优化后的新能源客车车架进行刚度和强度校核,确保优化后车架静力学特性满足设计要求,并使二阶固有频率基本避开发动机怠速激励频率。所做研究为汽车车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9年04期)

邢建,高志彬,刘志红,杨科彪[9](2019)在《某商用车转向系统模态分析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款商用车在怠速工况下方向盘抖动的问题,对转向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首先使用Hypermesh软件建立转向系统有限元模型,利用模态分析法求解转向系统一阶模态,通过材料与结构的优化设计后,模态结果符合要求。此方法对商用车转向系统设计具有指导作用,对提高商用车的NVH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06期)

何海涛,陈振雷,廖俊雄,李坚成,赵北[10](2019)在《基于整体车架模态分析的悬置支架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挖掘机发动机悬置系统振动放大问题,通过采用试验测试和计算机仿真的方法,评估并优化了其隔振性能。分析了对应的加速度频谱及该悬置系统在290 Hz等频段的共振问题,采用整车架模态分析方法实现了故障再现;根据仿真结果,对悬置支架和车架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该优化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有问题的悬置3点振动传递率得到优化,达到了减振目标;悬置2点传递率出现略有升高的情况,而该位置的振动加速度峰值在优化后得到大幅降低;传递率升高是整体加速度略有增加引起的。(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模态分析优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立柱作为刮齿机承载的关键零部件,其刚度和振动特性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对刮齿机立柱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出一种优化设计方案。首先,运用ANSYS进行建模,通过静力学分析找出应变最大处;其次对立柱进行模态分析,明确前6阶振型对刮齿机整体性能的影响,保证工作时的激振频率小于固有频率,避免产生共振损坏机床;然后基于出砂孔和加强筋的分布优化立柱结构,并调整壁厚对立柱进行轻量化设计;最后,通过仿真和模态试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优化后立柱的总质量减轻了250.1kg,最大应变减小了7.668μm,达到5级机床精度要求,有效提高了立柱的强度和刚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态分析优化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庞自豪,谢尧林,戴相花,吕霞,郑剑锋.基于模态和响应分析优化空调管路设计[C].2019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2019

[2].丁国龙,秦园,汤明俊,陈少男,王伟.刮齿机立柱的模态分析与优化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9

[3].鲁义凡,陈明君,王廷章,刘赫男,韩鹏宇.太赫兹慢波结构微铣削装置的优化设计及模态分析[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9

[4].宋立爽.皮卡车架的模态分析及优化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9

[5].朱赞彬.钻攻中心Z轴进给系统的优化设计及模态分析[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

[6].刘晓辉,王文豪,李景利,赵婷婷.基于模态分析的高压清洗车副发罩壳的优化设计[J].内燃机与配件.2019

[7].李博昊.基于模态分析的叁脚架外摇架体优化设计[J].兵工自动化.2019

[8].赵东伟,尹怀仙.新能源客车车架的模态分析与优化设计[J].机械制造.2019

[9].邢建,高志彬,刘志红,杨科彪.某商用车转向系统模态分析与优化设计[J].内燃机与配件.2019

[10].何海涛,陈振雷,廖俊雄,李坚成,赵北.基于整体车架模态分析的悬置支架优化设计研究[J].机电工程.2019

标签:;  ;  ;  

模态分析优化设计论文-庞自豪,谢尧林,戴相花,吕霞,郑剑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