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寺观园林论文-邹文芳,张学梅,郭云

成都市寺观园林论文-邹文芳,张学梅,郭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都市寺观园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造景,寺观园林,植物配置,成都

成都市寺观园林论文文献综述

邹文芳,张学梅,郭云[1](2009)在《成都市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特色分析及优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寺观园林乃我国古典园林遗存至今最多的园林,随着寺观园林成为人们宗教文化旅游的场所,植物在寺观园林的应用也相对增多。本文通过对文殊院、青羊宫、昭觉寺和大慈寺的实地调查,得出成都市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的特色,同时针对其现状提出优化建议。(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期刊2009年12期)

邹文芳[2](2009)在《植物造景在成都市寺观园林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寺观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叁大类型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寺观园林同时兼具宗教功能和公共游览功能。寺观园林植物造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配置上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深厚的宗教文化及传统园林艺术内涵。成都市寺观园林已发展成为宗教旅游区,游人数量的增多既为寺观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同时又为寺观园林的维护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营造既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又具有寺观园林特色的植物景观是成都市寺观园林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选择了成都市四个着名的寺观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植物群落学的方法,对这些寺观园林植物配置现状进行了调查,主要包括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配置方式等内容,并从园林生态和园林美学这两个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模型,对所调查的四个寺观园林中的典型群落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如下结论:1、成都寺观园林植物配置现状特点:因地制宜,满足宗教功能要求;师法自然,模拟乡土植物群落;疏密有致,营造多变植物空间环境:巧妙搭配,季相色彩变化丰富。2、成都市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的优化建议:适当增加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加强保护古树名木;注重寺观园林中的生态效应,增加乔木和灌木的种类和数量;充分利用灌木和草本改善大慈寺现有的植物景观。(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9-10-01)

汤露[3](2009)在《成都市主要寺观园林植物群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寺观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寺观园林不仅是人们寄托宗教信仰的场所,更是公共游览和交往的空间。因此,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的种类选择和搭配也就有了更为特殊的要求。寺观园林植物不仅具有园林美化和环境保护的功能,更是一种宗教象征,宗教活动的媒体和中介。在发挥宗教服务功能的同时,对公众环境保护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推崇崇尚美、崇尚自然的精神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探寻寺观园林中植物群落配置艺术的现代启示,这对于营造现代城市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成都市主要寺观园林植物群落的树种组成、群落结构、景观效益进行调查、分析和绿量值的测算,比较了各寺观园林植物配置在景观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上的差异,综合分析了寺观园林景观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为成都市寺观绿地保护和建设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5个寺观绿化树种比较丰富,共有绿化植物73种,隶属46个科,其中乔木类37种,灌木类22种,地被类6种,草本花卉类8种,一般藤本植物、水生花卉的应用较少。寺观中运用植物较多的种类是木兰科、蔷薇科、木犀科、樟科,这些种类植物观赏性强,植物景观塑造性也强。但是其余42科的植物种类应用少,只有1种或2种。(2)通过分析各寺观内寺庭和寺园植物配置的乔木层与灌木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寺庭中,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平均分值在0.5~0.7之间,依次为:昭觉寺>大慈寺>青羊宫>文殊院>宝光寺;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平均值在0.03~0.3之间,依次为:大慈寺>青羊宫>昭觉寺>宝光寺>文殊院。寺园中,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平均值在0.7~0.8之间,依次为:宝光寺>大慈寺>文殊院>昭觉寺>青羊宫;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平均值在0.3~0.7之间,依次为:大慈寺>宝光寺>昭觉寺>文殊院>青羊宫。从pielou指数可以看出:寺庭中,乔木层物种均匀度平均值在0.9左右,依次为:青羊宫>宝光寺>昭觉寺>大慈寺>文殊院;灌木层物种均匀度平均值在0.5~0.07之间,依次为:大慈寺>青羊宫>昭觉寺>宝光寺>文殊院。寺园中,乔木层物种均匀度平均值在0.8~0.9之间,依次为:文殊院>宝光寺>大慈寺>昭觉寺>青羊宫;灌木层物种均匀度平均值在0.5~0.9之间,依次为:昭觉寺>大慈寺>宝光寺>文殊院>青羊宫。(3)运用改良的AHP模型,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绿地植物种类、生活型结构、观赏的多样性,并考虑空间分布格局的多样性、园林植物景观效果及其观赏的相互影响,对寺观园林的植物群落配置进行评价,综合平均值大小依次为:宝光寺>文殊院>青羊宫>大慈寺>昭觉寺。同时,对寺观内两种类型绿地景观效益评价比较,寺园绿地综合评价的平均值基本在6.8~7.6之间,依次为:宝光寺>青羊宫>文殊院>大慈寺>昭觉寺;道路绿地综合评价的平均值基本在5.2~6之间,依次为:大慈寺>文殊院>青羊宫>宝光寺>昭觉寺。(4)采用“以平面量模拟立体量”的方法测算绿量,绿量综合平均值排序依次为:昭觉寺>大慈寺>青羊富>宝光寺>文殊院。寺园绿地植物配置的绿量综合平均值排序依次为:昭觉寺>大慈寺>青羊宫>宝光寺>文殊院;道路绿地植物配置的绿量综合平均值排序依次为:文殊院>昭觉寺>宝光寺>大慈寺>青羊宫。绿量值的差异在于植物种类、种植结构、群落结构层次丰富,植物种类多样,乔木多度高的绿量大。(5)通过对寺观内两种绿地类型植物群落景观评价和生态环境评价值比较高的绿化模式的比较,得到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的绿化模式及其生长型和木本植物群落结构比例。寺园绿地适宜的生活型和群落结构比例应为:乔灌木的种类和数量比例分别是2~2.25:1和0.91~1.92:1,乔木层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种类与数量比例分别是2.5~3:1和2.75~3.5:1,灌木层二者比例2:1和4.8~5.5:1。道路旁绿地适宜的生活型和群落结构比例应为:乔灌木的种类和数量比例分别是0.67~2:1和1.1~2.5:1,乔木层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种类与数量比例分别是1:1和1.6~1.63:1,灌木层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种类与数量比例分别是1.5:1和3.5:1。(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成都市寺观园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寺观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叁大类型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寺观园林同时兼具宗教功能和公共游览功能。寺观园林植物造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配置上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深厚的宗教文化及传统园林艺术内涵。成都市寺观园林已发展成为宗教旅游区,游人数量的增多既为寺观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同时又为寺观园林的维护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营造既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又具有寺观园林特色的植物景观是成都市寺观园林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选择了成都市四个着名的寺观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植物群落学的方法,对这些寺观园林植物配置现状进行了调查,主要包括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配置方式等内容,并从园林生态和园林美学这两个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模型,对所调查的四个寺观园林中的典型群落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如下结论:1、成都寺观园林植物配置现状特点:因地制宜,满足宗教功能要求;师法自然,模拟乡土植物群落;疏密有致,营造多变植物空间环境:巧妙搭配,季相色彩变化丰富。2、成都市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的优化建议:适当增加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加强保护古树名木;注重寺观园林中的生态效应,增加乔木和灌木的种类和数量;充分利用灌木和草本改善大慈寺现有的植物景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都市寺观园林论文参考文献

[1].邹文芳,张学梅,郭云.成都市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特色分析及优化建议[J].技术与市场.2009

[2].邹文芳.植物造景在成都市寺观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3].汤露.成都市主要寺观园林植物群落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

标签:;  ;  ;  ;  

成都市寺观园林论文-邹文芳,张学梅,郭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