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40例。对照组由医生向患者交代糖尿病特点、转归、注意事项;对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影响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个体化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对饮食、运动、合理用药、疾病自我监测、定期复查等自我管理行为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月后实验组自我管理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行为干预,能充分调动患者自身潜能,促使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持续的健康行为模式,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自我心理疏导,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
自我管理作为一种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是指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通过健康教育,强调患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患者本人对其健康的责任。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旨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健康生活质量。目前,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处于中偏低的水平,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可损害多个器官和系统,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我国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1]。因此,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合理、有效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医务人员的责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80例,男152例,女128例;年龄32~81岁,平均年龄68岁。职业:干部31例,工人22例,农民15例,其他50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7例(20.4%),高中(中专)90例(32.1%),初中78例(27.8%),小学及以下学历45例(16.1%)。患者均自愿参加。纳入标准:符合WHO1999年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确诊时间>1年;经饮食与运动治疗后血糖控制不满意者;具有完全的认知和行为能力。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合并精神疾病;合并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妊娠;合并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等。发放问卷280份,收回280例,有效回收率100%。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4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同时,由医生向患者交代糖尿病特点、转归、注意事项,对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措施。成立糖尿病指导(管理)中心,由专科护士、专科医生等组成。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详细咨询,建立健康档案,针对患者知识需求、身心特点等情况,制定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目标。以书面、讲解、技能演示等灵活多样形式,分阶段、分层次、有计划、有目的定期进行糖尿病自我护理、控制并发症知识和技能以及生活方式指导。通过电话方式对患者进行每月随访一次,3个月后进行比较。
1.3评价指标
①在阅读大量糖尿病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在干预后对2组患者进行调查,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服药情况、监测血糖、心理平衡、控制体重、定期随访等。②干预前后患者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腰围、尿微量蛋白等各项指标。
1.4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方法
1.4.1对糖尿病认知指导
王晓云等[2]对山西省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还不理想,其中文化程度、糖尿病知识是患者自我管理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进行身心评估,制订针对性的方法,以录像、集体讨论、专家讲课、患者现身说法等方式进行,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循序渐进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解。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服药、自我监测病情、胰岛素的正确注射和预防、糖尿病患者结婚及妊娠、出行的注意事项等,向患者提供糖尿病有关的健康教育手册,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识。
1.4.2饮食指导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向患者介绍饮食调理的意义。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础,能维持其理想体重,能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到达或接近正常。2型糖尿病患者多肥胖,体重指数常高于正常。合理控制摄入的总热量对于减轻体重尤为重要,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且至少有1/3来自动物蛋白,脂肪占总热量的30%,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在300mg以下,每天饮食中食用纤维素含量40~60g为宜,每天食盐<6g,严格限制饮酒和各种甜点,饮食要均衡,严格定时定量,多食绿叶蔬菜及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周定期测量体重一次,如体重增加〉2㎏,进一步减少饮食总热量。
1.4.3做好运动指导
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患者体重,降低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和血脂,改善心肺功能及摄入,还可减轻患者由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合适的劳动强度以活动时患者的心率达到个体60%的最大耗氧量为宜,心率=170-年龄。活动时间为30~40分,包括运动前做准备活动和运动结束时的整理时间,每天一次。以有氧运动方式为主:散步、做操、慢跑、骑自行车等。不宜空腹运动,运动中需注意补充水分,最佳运动时间是餐后1小时(包括进食时间),随身带糖果和糖尿病卡以备急需,运动后做好记录,便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1.4.4心理干预。
糖尿病漫长的病程,严格的饮食控制及多组织结构功能障碍常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加之治疗过程中药费不断增加,患者出现负性情绪可能会加重。不良的情绪可引起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性激素的分泌增加,进一步导致血糖增高,加重病情[3]。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换位思考,切实了解患者真实感受,常保持与患者的不定期随访,主动、细心、耐心给予患者疏导,正确加以引导,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法,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4.5药物治疗指导。
糖尿病是慢性病。指导患者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教会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教会患者或家属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观察方法、处理措施。
1.4.6病情监测指导
指导患者学习和掌握监测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的方法。嘱患者定期复诊,每年全面体检1~2次,血脂异常时每1~2月检测一次,如无异常每6~12月监测一次,每3~6个月复检糖化血红蛋白,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酮体、尿蛋白及眼底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药物、运动量及饮食结构,使患者病情得到更有效的控制,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1结果
1.1干预后3月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比较,见表1
注:干预前两组患者比较a)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自我管理行为干预能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患者依从性又可称为遵医性、顺应性,是指患者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可致残、致死。糖尿病治疗目的是使血糖达到严格控制,更重要是减少或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表1显示,干预3月后,实验组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施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对饮食知识、运动知识、合理用药、自我监测知识、定期随访等有了客观、正确认识,能有效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由于该病带来的各种情绪障碍,提高患者解决问题、应对策略的自信心,从而调动了患者自身潜能,意识到康复权掌握中自己手中,提高治疗依从性。
3.2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可改善糖尿病患者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表2显示,通过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腰围、尿微量蛋白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自我管理行为干预能使医护人员与患者关系更加融洽,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把最有效最直接的各种知识与技能交给患者和家属,并改变患者和家属对糖尿病认识误区,训练患者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促使患者有效改善不良健康行为,进从建立持续正确健康生活,对制止和逆转糖尿病对多系统的损害,延缓病情进展,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余庆英,吴远美,常大川.体重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5(4):5-7.
[2]王晓云,兰文霞,柳洁等.山西省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8):1065-1069.
[3]尹红.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12;13(2):116-7.
作者简介:王莉,副主任护师,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王香麟护士,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