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万州事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突发热点事件,网络环境,公众舆论现象
万州事件论文文献综述
宋婷[1](2019)在《突发热点事件在网络环境下的公众舆论现象研究——基于“重庆万州公交车”事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兴起时代,社会公众舆论在网络环境中发展,传统媒介掌握信息大权的时代,大多数群众都可在网络媒体上发声。对于突发热点事件,公众参与讨论度高,同时受到议程设置、刻板印象及拟态环境的影响,加上判断力不足,对于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12期)
毕宏音,田华[2](2019)在《舆情“类反转”现象分析与反思——以“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频发的舆情反转事件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与治理难点。新近发生的舆情"类反转"事件,亦需要学界和政府从理论探讨和治理实践两个维度加以积极回应。[方法/过程]采用案例分析法,利用SPSS和R对数据进行评估和分析,全面解析"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的舆情变动过程,归纳出舆情"类反转"特征,提出舆情"类反转"概念,探讨了导致舆情"类反转"的深层次原因。[结果/结论]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和理论探索,提出应建立起强化基层综治、增强媒体职责、提高网民素养、发挥技术优长、修补信任基础的综合治理体系。(本文来源于《情报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房心如[3](2019)在《浅论社会法在我国的适用和发展——由“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仅靠公法和私法已经很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介于两者之间的社会法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广大人民对社会法的迫切需要与社会法的不完善不全面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本文基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背后的社会现象,从社会法的角度深入探究当今社会社会法在我国的适用和发展现状,最后展望未来,设计今后发展方向,以期社会法在未来能实现更为长足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16期)
叶畅[4](2019)在《新媒体语境下热点事件舆论反转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媒介环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信息采编模式、制作过程、传播过程变得快捷、多元。正是在这样的新媒体语境下,热点事件以其敏感性、话题性,迅速引爆网络。新媒体赋予受众更多的表达平台,话语权空前扩大,舆论格局随之改变,舆论反转现象频繁发生。热点事件发生初期的新闻报道与后续的跟踪报道产生较大偏差,受众的舆论走向也随之向相反方向发生逆转,导致舆论环境难以调控,社会影响不容小觑。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法,在新媒体大背景下,从2018年发生的十大舆论反转事件中选取最具影响性、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即“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该事件的新闻报道梳理,分析事件发展不同时期的舆论变化情况,即舆论主要分为发生期、反转期、反转高潮期、平息期四个阶段,舆论的锋芒从“指责小轿车女司机逆行”转为“责怪女乘客素质低下”,通过对四个阶段舆论变化的梳理进一步详细探究舆论反转的形成过程。在事件传播的过程中,传播环境、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受众四个方面对舆论格局的转变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笔者从这四个方面分析探究舆论反转发生的原因。通过此次研究,笔者提出尽量避免舆论反转现象频繁发生的应对机制,政府应该采取强控制对舆论进行宏观调控,媒介采取舆论软引导及时纠正舆论走向,受众在参与公共事件中进行理性表达。笔者希望通过该研究可以为政府、媒体、受众提供建设性的意见,进而净化舆论格局,构建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促进社会进步发展。(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钱小路[5](2019)在《中国舆论场中的官民传播互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和媒介市场化的发展,催生了受众更加多元的信息需求,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积极调整功能定位,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积极寻求与普通民众的传播互动;公众的态度和意见也为官方媒体和机构提供了互动的议题和线索,官民的传播互动促进了正确舆论导向的确立,加速了社会问题的解决,传播互动已经成为全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热点舆情事件的报道中。互联技术的发展也使我国的舆论场逐渐发展成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融合舆论场。因此,本文意在分析新媒体时代,舆论场中官民传播互动的具体内容,展望在全媒体时代,官民双方如何通过传播互动,更好的引导社会舆论。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对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件进行分析,探讨中国舆论场中官民传播互动的具体内容和互动关系呈现。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舆论场以及传播互动的研究现状解析,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以及创新之处;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舆论场和传播互动的相关概念和影响因素,指出本文所研究的官民传播互动是在中国舆论场这一大环境中的进行的;第叁部分介绍中国舆论场中官民传播互动的基础,包括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互联网的发展使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不断兴起,公众观点和意见的表达更加便利,主流媒体也适应发展潮流,主动为公众提供互动交流平台,参与式互动、管理式互动和围观式互动也为官民的传播互动提供了方式支持;第四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对官民的传播互动进行阶段性分析,研究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件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官民是如何互动的,在互动中产生的新的舆论内容和传播互动效果;第五部分对官民传播互动的特点进行总结,二者通过传播互动,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又在重塑对方,已达到舆论双通和聚焦效应;第六部分对中国舆论场中官民的传播互动进行一定的现实思考,为正确的舆论引导提供一定的方式支持。官民的传播互动促进了舆论形态发展,在中国舆论场这一背景条件下,做好官民之间的传播互动是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引导,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关键。(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01)
赵冬梅[6](2019)在《全景敞视主义视域下微博舆情分析——以“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博作为政府、自媒体人员大量常驻的社交媒体平台,在现代互联网中基本是作为UGC新闻发端的源头而存在的,同时大量爆点事件的发酵也都是在微博上完成的。所以分析整个微博舆情状况对于国家整体舆论导向、提高网民媒介素养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全景敞视主义中的监视、规训等要素以万州坠车事件为例,分析微博的舆情发展。(本文来源于《新闻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邓凌杉,罗艳[7](2019)在《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看新闻反转》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个人拥有了随时随地发表言论、发布信息的平台,由于媒介素养的差异,所传递的信息不一定客观真实。另一方面,媒介的快速发展,使很多新兴媒体为了追求关注度、吸引受众眼球而发布的碎片新闻甚至虚假新闻造成了新闻反转的出现。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提高公民的媒介素养,减少新闻反转现象,值得关注和探讨。(本文来源于《采写编》期刊2019年02期)
朱文鑫[8](2019)在《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的刑法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源于乘客的一时冲动而攻击司机,因此害了十几条人命。反思整个事件,攻击司机,这样的冲动行为让人气愤填膺,这样的悲惨结局令人痛彻心扉。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实中攻击公交车司机不是个案,亦不是首案。悲愤之余,我们应当痛定思痛,考虑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在过去的司法实践中,攻击公交车司机、抢夺方向盘等非故意危害公共安全行为,往往只有引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才被认定为犯罪。但是,对于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行为,不能等到发生重(本文来源于《人民法治》期刊2019年05期)
张丹,李晓宇,瞿佳欣[9](2019)在《重庆万州公交坠江新闻事件评述——以公司法原理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万州公交坠江新闻事件折射出的法律、道德、公共安全等问题引人深思。本文以公司法的原理为视角,将运营中的公交车看作类似于现代公司法中的"公司"的组织架构,从公司章程对组织体的约束力以及公司僵局发生时的纠纷解决方式对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件进行反思,希望此类悲剧不再发生。(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9年04期)
张宁[10](2019)在《浅析后真相语境下的网络舆情反转成因——以“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受众的媒介使用权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人人拥有麦克风"既让公众拥有更多表达的机会,同时也使今天的舆论环境呈现出"后真相"的特点。本文将结合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对其中的网络舆情反转成因进行分析,找到新闻反转发生机制,从而有效避免新闻反转现象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02期)
万州事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意义]频发的舆情反转事件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与治理难点。新近发生的舆情"类反转"事件,亦需要学界和政府从理论探讨和治理实践两个维度加以积极回应。[方法/过程]采用案例分析法,利用SPSS和R对数据进行评估和分析,全面解析"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的舆情变动过程,归纳出舆情"类反转"特征,提出舆情"类反转"概念,探讨了导致舆情"类反转"的深层次原因。[结果/结论]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和理论探索,提出应建立起强化基层综治、增强媒体职责、提高网民素养、发挥技术优长、修补信任基础的综合治理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万州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1].宋婷.突发热点事件在网络环境下的公众舆论现象研究——基于“重庆万州公交车”事件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
[2].毕宏音,田华.舆情“类反转”现象分析与反思——以“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J].情报杂志.2019
[3].房心如.浅论社会法在我国的适用和发展——由“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引发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9
[4].叶畅.新媒体语境下热点事件舆论反转现象研究[D].兰州大学.2019
[5].钱小路.中国舆论场中的官民传播互动研究[D].新疆大学.2019
[6].赵冬梅.全景敞视主义视域下微博舆情分析——以“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件为例[J].新闻论坛.2019
[7].邓凌杉,罗艳.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看新闻反转[J].采写编.2019
[8].朱文鑫.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的刑法学思考[J].人民法治.2019
[9].张丹,李晓宇,瞿佳欣.重庆万州公交坠江新闻事件评述——以公司法原理为视角[J].新闻传播.2019
[10].张宁.浅析后真相语境下的网络舆情反转成因——以“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