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角果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角果黎,抗氧化,DPPH·,邻苯叁酚
角果藜论文文献综述
张洪平,周月,李得新[1](2016)在《哈萨克药角果藜水提物体外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角果藜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Ceratocarpus arenarius L(AEC))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2,2-二(4-叔辛基苯基)-1-苦肼基自由基(DPPH·)法、邻苯叁酚自氧化法,以维生素C(Vc)为参照,研究AEC抗氧化活性。结果:角果藜水提液对邻苯叁酚最大抑制率为(88.85±0.43)%,半数最大有效量(EC_(50))为6.67mg/L;对DPPH·的最大抑制率为(46.94±6.18)%,其EC_(50)为247.80 mg/L。结论:角果藜水提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7-01)
王喜勇,高蕊,周晓青,魏岩[2](2014)在《角果藜的结实格局及地下散布单位的入土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藜科植物角果藜的物候、地上地下结实格局及地下散布单位入土方式的观察,结果表明,1)角果藜子叶期持续时间长;开花结实早,且持续时间长,约占整个生活周期的4/5。2)地下散布单位仅2枚,位于主茎第1节处,地上散布单位多数,位于叁歧聚伞状分枝的叶腋处;形成地下散布单位的花具有专一性。3)地下散布单位以主动性的动态"翻转"模式并借助外力因素的被动方式顺利入土。地上地下结果特性是角果藜适应荒漠生境的特殊对策。(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周琴,李宁,邢亚超,潘兰,巴哈尔古丽·黄尔汗[3](2013)在《角果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角果藜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1个化合物,分别为5,7,4′-叁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3′,5′-dimethoxyflavone,tricin,1)、5,7,3′,4′-四羟基-5′-甲氧基黄酮(5,7,3′,4′-tetrahydroxy-5′-methoxyflavone,selagin,2)、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N-transferuloyltyramine,3)、尿囊素(allation,4)、尿嘧啶(uracil,5)、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6)、水杨酸(salicylic acid,7)、11,12,15-叁羟基-13-烯-十八碳酸(11,12,15-trihydroxy-13-en-octadecenoic acid,8)、蜕皮甾酮(ecdysone,9)、1-O-β-D-glucopyranosyl-(2S,3S,4 R,8 E)-2-[(2′R)-2′-hydroxypalmitoylamino]-8-octadecene-1,3,4-triol(10)、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结论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角果藜属植物角果藜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周琴[4](2013)在《角果藜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隶属藜科(Chenopodiaceae)角果藜属(Ceratocarpus)草本植物,哈萨克族民间用角果藜治疗肺癌,其活性成分及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分布于亚洲中部和中亚地区的荒漠和沙漠中,我国仅见于新疆北部,国外主要分布于苏联、蒙古、伊朗。国内外对角果藜化学方面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其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还未见报道。为了阐明新疆特有植物角果藜的化学成分,本论文从天然产物化学的角度出发,以植物化学和现代化学分离理论为基础,对角果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介绍了角果藜植物资源分布及生态学特征,并总结了藜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概况。通过系统预实验,初步确定角果藜的化学成分,角果藜中含有糖、多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皂苷类、鞣质类、黄酮类、甾体和叁萜类、生物碱类、香豆素、内酯类等化合物。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角果藜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13个化合物,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5,7,4'-叁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3',5'-dimethoxyflavone, tricin,1)、5,7,4',5'-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5,7,4',5'-tetrahydroxy-3'-methoxyflavone, selagin,2)、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N-trans-feruloyltyramine,3)、尿囊素(allation,4)、尿嘧啶(uracil,5)、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6)、水杨酸(salicylic acid,7)、11,12,15-叁羟基-13-烯-十八碳酸(11,12,15-trihydroxy-13-en-octadecenoic acid,8)、蜕皮甾酮(ecdysone,9)、1-O-β-D-glucopyranosyl-(2S,3S,4R,8E)-2-[(2'R)-2'-hydroxypalmitoylamino]-8-octadecene-1,3,4-triol (10)、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化合物1~13为首次从该角果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3-05-23)
刘珊珊,孙文,杨红兵,孙万赋[5](2012)在《角果藜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新疆特色植物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氯仿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7-酮基-β-谷甾醇(1)、β-谷甾醇(2)、豆甾-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正十六碳醇(4)、[24S]豆甾-4-烯-3-酮(5)、173-脱镁叶绿素乙酯(6)、麦黄酮(7)、穆坪马兜铃酰胺(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9)、β-谷甾醇亚油酸酯(10)、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2年12期)
全杜娟,魏岩,周晓青,严成[6](2012)在《角果藜的生长动态及其生殖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的地上与地下部分生长动态以及生物量配置进行研究,结合其生活周期内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分析了角果藜的生态适应对策。结果表明:①角果藜植株高度生长速率随时间变化呈"增加—减缓—增加"的模式,而根的生长速率呈"逐渐减缓"的模式。角果藜株高、垂直根的生长速率变化同土壤水分的变化密切相关。②地上部分生物量在5月果实初形成时期和8月至9月的果实成熟期形成两个高峰值。地下部分生物量在3月至5月增长缓慢,随后以最大增长速率迅速达到地下生物量的最大值。角果藜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动态体现了其与季节变化相吻合的生长发育特点。③具有地上地下结果性的角果藜的生殖配置高达40%以上,高于一次结实的草本植物的生殖投入。这些特性是角果藜适应荒漠生境生长策略选择的综合表现。(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周琴,贾新岳,潘兰,贾晓光,石明辉[7](2012)在《哈萨克族民间药用角果藜化学成分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系统预实验,初步探索角果藜的化学成分,为其后期化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试管法、滤纸法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对角果藜水、醇、石油醚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推断角果藜中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角果藜中含有糖、多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皂苷类、鞣质类、黄酮类、甾体和叁萜类、生物碱类、香豆素和内酯类等化合物。【结论】角果藜含有多种成分,其具体化学成分及理化活性还未见报道,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5期)
尚文婷[8](2012)在《奇台县绿洲角果藜生长与土壤环境因子耦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奇台绿洲的北部倾斜平原区域作为研究区,在研究区内设置65个采样点,采集角果藜的株高、冠幅、叶片大小、主根长度、果实大小及数量等生长指标,收集0~20cm,20~60cm和60~100cm叁层土壤样品,室内实验测定每层土壤的pH值、盐分离子(HCO3~-、CI~-、SO4~2-、Ca~2+、Mg~2+、K~+、Na~+)含量和土壤含水率等土壤特征数据,一是运用土壤数据进行统计学特征的分析,发现其变化规律;二是对角果藜所在样点的土壤数据进行空间变异分析,了解其空间变异规律;最后探讨角果藜生长属性与土壤特征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为研究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一些参考。从描述性统计分析来看,角果藜研究区土壤为碱性、强碱性土壤和极强碱性土壤,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碱性土壤数量逐步减少,强碱性土壤则逐步增加,极强碱性土壤的数量也有减少的趋势;叁层土壤pH值的平均值差别很小,变异系数也未超过10%,属于弱变异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盐渍化程度逐步减弱,从盐土、中度盐渍化土和重度盐渍化土趋向于非盐渍化土和轻度盐渍化土;叁层土壤中盐分离子所含最多的是硫酸根离子,其次是钠离子,随后是氯离子,它们的含量有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成逐渐减小的趋势,盐分离子的空间变异性非常显着,其中只有少数盐分离子属于中等变异性,绝大多数盐分离子都属于强变异性;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同时变异系数逐渐减小,其中中间一层属于弱变异性,其他两层均属于强变异性。研究区0~20cm、20~60cm和60~100cm叁层土壤数据的空间变异特征如下:0~20cm和60~100cm土壤pH值空间相关性中等;20~60cm土壤pH值空间相关性较弱。土壤盐分离子中,20~60cm和60~100cm两层碳酸氢根离子呈现中度相关,0~20cmHCO_3~-离子相关性较弱,说明碳酸根离子在表层土壤的空间分布主要是由随机性因素决定,20~60cm和60~100cm的碳酸氢根离子分布主要是由诸如地形、土壤母质等自然因素决定,随机性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钾离子的空间相关性都很弱,表明这些离子空间分布完全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是由随机性因素决定的。对于土壤含水率,0~20cm和20~60cm表层土壤的空间相关性很弱,该层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是随机性因素作用的结果。而在60~100cm土层上相关性中等,说明深层土壤的土壤含水率主要就是由系统因素决定的。角果藜生长指标与土壤特性的相关分析说明,土壤pH值对角果藜株高、叶长、果实附属物长、冠幅长和冠幅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角果藜株高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而且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这种抑制作用不断加强;叶宽、果实长、果实宽和主根长度四个指标与土壤pH值呈现正相关,说明一定程度的土壤pH值对角果藜的叶、果实、根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究其原因,是角果藜对土壤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对于盐分离子来说,氯离子、硫酸根、钙离子、镁离子四种离子与角果藜的生长密切相关,这四种离子浓度或者含量的变化都会引起角果藜生长特性的较大改变。而且总体来说,表层土壤对角果藜影响甚大,这跟角果藜是一年生短命植物根系的长短有关。对于土壤含水率而言,在角果藜生长指标中,与土壤含水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是叶宽和主根长度,并且主根长度只与表层土壤含水率相关性最高,土壤含水率依然是角果藜生长的限制性因子。(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2-05-29)
刘珊珊,马先梅,杨红兵[9](2011)在《分光光度法测定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角果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时,在0.019~0.102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相对标准偏差为0.226%,平均回收率为99.36%。测得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为10.12mg/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科学准确,适合用于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1年11期)
刘珊珊,马先梅,杨红兵[10](2011)在《分光光度法测定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角果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时,在0.019~0.102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相对标准偏差为0.226%,平均回收率为99.36%。测得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为10.12 mg/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科学准确,适合用于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29期)
角果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藜科植物角果藜的物候、地上地下结实格局及地下散布单位入土方式的观察,结果表明,1)角果藜子叶期持续时间长;开花结实早,且持续时间长,约占整个生活周期的4/5。2)地下散布单位仅2枚,位于主茎第1节处,地上散布单位多数,位于叁歧聚伞状分枝的叶腋处;形成地下散布单位的花具有专一性。3)地下散布单位以主动性的动态"翻转"模式并借助外力因素的被动方式顺利入土。地上地下结果特性是角果藜适应荒漠生境的特殊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角果藜论文参考文献
[1].张洪平,周月,李得新.哈萨克药角果藜水提物体外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2].王喜勇,高蕊,周晓青,魏岩.角果藜的结实格局及地下散布单位的入土机制[J].草业学报.2014
[3].周琴,李宁,邢亚超,潘兰,巴哈尔古丽·黄尔汗.角果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3
[4].周琴.角果藜化学成分研究[D].新疆大学.2013
[5].刘珊珊,孙文,杨红兵,孙万赋.角果藜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
[6].全杜娟,魏岩,周晓青,严成.角果藜的生长动态及其生殖配置[J].生态学报.2012
[7].周琴,贾新岳,潘兰,贾晓光,石明辉.哈萨克族民间药用角果藜化学成分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2
[8].尚文婷.奇台县绿洲角果藜生长与土壤环境因子耦合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2
[9].刘珊珊,马先梅,杨红兵.分光光度法测定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1
[10].刘珊珊,马先梅,杨红兵.分光光度法测定角果藜中总黄酮含量[J].安徽农业科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