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半岛南部论文-李鹏

辽东半岛南部论文-李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辽东半岛南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森林城市,3S技术,指标评价

辽东半岛南部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1](2018)在《辽东半岛南部森林城市群建设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辽东半岛南部5个县区森林城市建设现状,通过"3S技术"分析现有资源状况,针对森林城市指标完成情况,对城市森林建设进行评价,总结分析森林城市建设中的优势与问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期刊2018年04期)

刘少才[2](2018)在《强租辽东半岛南部的俄日阴谋》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提到抗战,多数媒体,甚至教课书中都是"经过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算起,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而很多学者、历史学家则认为,抗战不止8年,因为东北军民抗战经历14年,是从日本关东军制造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这期间,也是日本全面统治东北14(本文来源于《文史春秋》期刊2018年03期)

梁有为[3](2017)在《辽东半岛南部寒武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东半岛南部寒武系葛屯组发现蠕虫和小壳化石,为寒武系底部序列(国际上统称为纽芬兰统)。在拉树山寒武系与奥陶系交界处有2个笔石带,下为Dictyonema kelanense延限带,上为Airograptus furciferus—Staurograptus组合带,相当林尧坤(1980)的中国寒武纪笔石和笔石序列的Dendrograptus erectus minor带(层),其中有Dictyonema kelanense,该序列为寒武系顶部序列(国际上统称芙蓉统上部)。"辽宁省岩石地层(1997)"出版以来,沿用"馒头组",从下而上划分为大后海段、石桥段、当十段,岩性明显叁分。1907年Willis和Blackwelder初建馒头组时仅根据山东馒头山处地层,笼统的统称为馒头组页岩,笔者建议岩石地层大馒头组应该解体,恢复沿用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期刊2017年04期)

徐峥晨[4](2014)在《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整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着眼于辽东半岛南部这一东北亚地区不同谱系考古学文化相互撞击和拉锯的区域。辽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北接千山山脉与辽河平原,西、南、东叁面环海,西面为渤海,南面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东跨黄海可达朝鲜半岛,成为东北亚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范围是指南起旅顺老铁山,西北到瓦房店的长兴岛,东抵长海县的海洋岛,东北至普兰店与庄河交界的双塔镇这一狭长地带。从行政区划上看,包括大连市的中山区、旅顺口区、甘井子区、金州区、西岗区、沙河口区以及长海县、瓦房店市和普兰店市。这一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年代在BC5000-BC2000年之间。1978年,辽宁省博物馆等对长海县的小珠山、吴家村、上马石等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通过当时的发掘初步建立起小珠山下层、中层和上层文化的辽东半岛史前文化编年序列。1990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瓦房店市的叁堂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通过发掘发现了介于小珠山中层文化和小珠山上层文化之间的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即叁堂一期文化。由此,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序列就被确定为四种具有直接承袭关系的考古学文化类型。2006至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对小珠山遗址进行了再次发掘,不仅进一步确认了该遗址地层堆积情况和特点,而且根据出土遗物的变化重新划分出五期不同的遗存。新材料的发表和新观点的提出,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过去的出土材料。本文在全面梳理和整合辽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材料的基础上,对这一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谱系、文化内涵、文化分期与分段及其同周边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论文总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划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及其时空范围,其次介绍研究方法、思路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最后简要概括辽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和相关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发展序列、地层关系和堆积特点。首先依据辽南地区诸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地层关系,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将这一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确立为小珠山下层文化、小珠山中层文化、叁堂一期文化和小珠山上层文化。其次介绍了各期文化的分布、特征及其年代。最后针对小珠山遗址的地层关系和堆积特点进行了概况和分析。第叁部分,分期与分段。对辽南地区诸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层位关系和陶器内涵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将各典型遗址的出土遗物分为具有时代关系的若干组别,并探讨和归纳出各期文化典型陶器的演变关系。结合对典型遗址和陶器的分析结果,笔者将辽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在小珠山下层文化、小珠山中层文化、小珠山上层文化和叁堂一期文化四种文化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11段。其中小珠山下层文化可分2段,小珠山中层文化可分5段,叁堂一期文化可分2段,小珠山上层文化可分2段。第四部分,与周边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关系。通过对比陶器所反映的诸考古学文化在时空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来探讨辽南地区与燕山南北、第二松花江流域、下辽河流域、辽东半岛北部和胶东半岛等地区诸新石器文化的亲疏远近关系。第五部分,结语和余论。总结概括本文的收获和认识,并对辽南地区考古学文化系统以及文化渊源和传承问题简要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4-06-01)

单学东,姜东方[5](2013)在《地层层序的形成过程及控制因素讨论——以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古生界层序地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古生界沉积盆地可分为叁个演化阶段:青白口系—震旦系为陆源碎屑型滨浅海至碳酸盐台地的完整演化过程;寒武系—奥陶系为典型的陆表海沉积;石炭系—二迭系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根据区内岩石组合、沉积相、沉积环境、相序变化规律及界面性质等研究,将区内新元古界—古生界划分为29个层序,其中Ⅰ型层序3个,Ⅱ型层序22个,Ⅲ型层序4个,与区内盆地演化阶段相对应。讨论了层序形成过程中可容纳空间的变化规律,认可可容纳空间的变化,成为最终影响序形成的直接因素。(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3年16期)

王欣,韩刚,乔友乾[6](2012)在《辽东半岛南部的海水入侵及其生态修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深入分析海水入侵的平面及垂向分布特征及总结海水入侵的发育规律,提出了针对辽东半岛南部海水入侵防治的生态修复技术,即:采取工程与生态结合的方式及适应性生态改良的措施,以达到从根本上有效防治海水入侵的效果,为半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腾飞保驾护航。(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2年09期)

牛绍武,辛后田[7](2012)在《辽东半岛南部中新元古界地层的重新厘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燕山地区原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的年代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年龄为1 368±12 Ma,1 370±11 Ma,1 366±9 Ma);在研究区金州大和尚山侵入于"桥头组"辉绿岩也获得新元古代锆石U-Pb年龄(904±15Ma~1 125±38 Ma)。这些年代数据使我们认为对于辽南地区前人所划"震旦系"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应进行重新考虑。本文以岩石地层和旋回地层为实际材料,生物地层和事件地层以及年代地层为手段,从长岭子组能否作为标志层入手,对辽南地区中-新元古界进行了系统研究,否定了长岭子组在地层对比中的标志层意义,首次提出葛屯组才是金县地区与复县地区进行地层对比的标志,并将复县地区的五行山群置于金县群之上,从而将辽南地区"震旦系"由老到新重新厘定为中元古界旅大群、革镇堡群和金县群与新元古界永宁群、细河群和五行山群。以碎屑岩为主要特征的岩石组合与海底火山喷发事件,将辽东半岛南部旅大群与蓟县剖面长城系进行了对比;以碳酸盐岩为主要特征并含丰富的迭层石Paraconophyton-Conophyton-Baicalia-Chihsienia等组合的革镇堡群与蓟县剖面蓟县系对比;富含迭层石Linella-Gymnosolen-Katavia-Cuijiatunia-Xingmincunella组合的金县群可与下马岭组对比,从而将金县群首次置于中元古界上部。含宏观藻类化石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组合和蠕形类化石Pararenicola-Paleolina组合的永宁群-细河群-五行山群与加拿大新元古界小达尔群-含铜白云岩对比,永宁群-五行山群的时代应为新元古代早期。据此,笔者全面调整了徐淮胶辽吉中-新元古界的地层划分与对比,为在我国建立中-新元古界系一级的地层单元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年代学意义。同时,由于对该区中-新元古界重新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确认了大连上升是中元古界与新元古界的分界面,并大体相当于北美格林威尔运动在华北地块上的响应,为探讨燕山地区与徐淮胶辽吉中-新元古代的沉积特征,海水进退归程,构造运动以及重建Rodinia超大陆提供了地层资料,具有重要的古地理学和古构造学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张雷雷[8](2011)在《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地层划分与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东半岛南部地区位于胶辽朝块体的西北部,属于华北地层分区,区内新元古界出露较好、层序完整。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元古界精确地层对比与划分,能够为胶辽徐淮地区之间新元古界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依据,进而推动我国新元古界的研究,尽快的与国际新元古界划分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年来辽南地区新元古界研究较多,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选取辽东半岛南部地区为研究区,综合前人研究资料,以典型剖面为基础,运用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事件地层和古地磁学等理论和方法,首先对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元古界进行了垂向划分,重点讨论了存在争议比较大的组段的时代归属;接着通过各组地层等厚图的特征,分析了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元古界的横向展布和沉积环境的演化;最后,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辽东半岛南部地区同邻区新元古界进行了区域对比。研究结论: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元古界的上界为兴民村组顶部,下界为永宁组下部。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沉积时限为1000 Ma-650 Ma,包括青白口系和南华系。除永宁组、钓鱼台组、南芬组外,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元古界横向分布总体呈现南厚北薄的趋势。燕山地区景儿峪组可以和辽东半岛南部地区南芬组对比,长龙山组和钓鱼台组层位相当将两个地区的新元古界地层对接到了一起。吉林南部地区新元古界可以和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元古界对比,白房子组可与永宁组对比,吉林南部地区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分别可与辽东半岛南部地区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对比,八道江组与十叁里台组可以进行对比。徐淮地区新元古界在岩性、古生物、同位素年龄、事件地层和古地磁等方面可以和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进行对比。最终建立了燕山、辽南、吉南、徐淮地区新元古界地层对比方案。(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期刊2011-06-01)

张翠敏[9](2010)在《辽东半岛南部农业考古新发现与突破》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方考古》第6集发表了《辽东半岛南部农业考古调查报告——植硅体证据》,报告公布了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辽东半岛南部小珠山叁期稻作农业达到高峰,青铜时代稻一直存在。这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与辽东半岛文化密切交流相关,而且稻的出现与山东史前文化发现稻的时间几乎是同步的,没有或少有时间差。从而再次支持水稻东传"北路说",即水稻是从长江流域经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此次发现将辽东半岛发现稻的时间明确由青铜时代晚期提前到新石器时代晚(本文来源于《辽宁省博物馆馆刊》期刊2010年00期)

杨树杰[10](2009)在《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代地层发育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东半岛南部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缘,郯庐断裂以东的胶辽朝地块。在构造地层分区上,该区新元古代地层隶属华北地层区,胶辽徐淮地层分区。本文在详细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踏勘照片及实测剖面,分别从辽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灾变事件地层征以及重要的地层接触关系特征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辽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发育特征。然后以《国际地层指南》和《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为准则,根据新元古界叁分的观点,结合对辽南地区新元古界标准剖面的野外踏勘,在该区地层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和研究,对研究区新元古代地层进行了时代厘定,将该区永宁群、细河群划归青白口系,五行山群、金县群划归南华系。因桥头组划归南华系,所以将其上调至五行山群。并通过与区域上的徐淮地区、吉南地区进行对比,简单讨论了该区地层发育特征与两地的对比关系。最后利用前人实测剖面资料,根据实测剖面地层厚度,做出了该区每个组的露头地层等厚图,揭示了该区地层的横向展布特征。因为复州、金州—大连两地的地层完全可以对比,故选取发育较全的复州地区为代表,从垂向方面,阐述了该区的垂向发育特征。通过分析发现,无论是横向展布特征还是垂向发育特征,均揭示了该区地层呈现南厚北薄的趋势。垂向上,自下而上,岩性由青白口系陆棚泥砂质沉积,至南华系陆源碎屑岩和内源沉积岩组成,其岩石组合以碳酸盐岩为主,金县群上部碎屑岩增多。(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期刊2009-06-01)

辽东半岛南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提到抗战,多数媒体,甚至教课书中都是"经过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算起,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而很多学者、历史学家则认为,抗战不止8年,因为东北军民抗战经历14年,是从日本关东军制造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这期间,也是日本全面统治东北1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辽东半岛南部论文参考文献

[1].李鹏.辽东半岛南部森林城市群建设现状分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8

[2].刘少才.强租辽东半岛南部的俄日阴谋[J].文史春秋.2018

[3].梁有为.辽东半岛南部寒武系[J].西北地质.2017

[4].徐峥晨.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整合研究[D].山西大学.2014

[5].单学东,姜东方.地层层序的形成过程及控制因素讨论——以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古生界层序地层为例[J].科技资讯.2013

[6].王欣,韩刚,乔友乾.辽东半岛南部的海水入侵及其生态修复探讨[J].山西建筑.2012

[7].牛绍武,辛后田.辽东半岛南部中新元古界地层的重新厘定[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2

[8].张雷雷.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地层划分与对比[D].山东科技大学.2011

[9].张翠敏.辽东半岛南部农业考古新发现与突破[J].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0

[10].杨树杰.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代地层发育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

标签:;  ;  ;  

辽东半岛南部论文-李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